双心医学护理模式的临床运用PPT课件_第1页
双心医学护理模式的临床运用PPT课件_第2页
双心医学护理模式的临床运用PPT课件_第3页
双心医学护理模式的临床运用PPT课件_第4页
双心医学护理模式的临床运用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心医学 护理模式的临床运用 高质量的健康 生理 心理 社会 无病 亚健康 疾病 死亡 生物 遗传 医疗 卫生 环境因素 生活方式 健康动态模型 医院心理障碍发生率 最常见的心理障碍 抑郁 焦虑 心血管 40 50 肿瘤 44 消化科 31 2 内分泌 30 神经科 25 3 外科 22 性病科 20 妇产科 12 心理障碍已成为世界的第四大疾患 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 2020年中国疾病总负担排行榜 概念 双心医学 在强调治疗患者躯体上存在的心血管疾病的同时 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 尊重患者的主观感受 倡导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即心身的全面和谐统一 双心医学 遵循社会 心理 生物医学模式 强调综合治疗 对患者进行多层次多角度治疗干预 双心医学 是 人的科学 胡大一 刘梅颜 双心医学 2008 1 3 刘梅颜 双心医学 2008 37 45 心血管疾病的五条防线 第一条防线 一级预防 防危险因素第二条防线 防事件 预防心肌梗死第三条防线 防后果 挽救心肌 挽救生命第四条防线 二级预防 防复发和防意外第五条防线 关注患者精神心理健康 传承 善医者先医其心 而后医其身 其次则医其病 华佗的 青囊秘录 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问题的原因 黄若文 双心医学 2008 89 93 王青 双心医学 2008 101 106 李爱萍 胡大一 双心医学 2008 107 113 抑郁与焦虑合并 60 以上的抑郁症 焦虑症状焦虑性抑郁 是抑郁症中的一种亚型焦虑症 持续的情绪低落者少见40 焦虑障碍病人在其一生中有过抑郁发作 而且符合DSM IV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心血管疾病与焦虑抑郁疾病的联系 抑郁和焦虑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直接后果抑郁和焦虑可能直接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抑郁和焦虑影响心血管疾病的转归抑郁和焦虑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抑郁和焦虑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吴文源 双心医学 2008 25 32 心内科焦虑 抑郁的误诊和漏诊 国外非专科医师对精神障碍的识别率为15 25 国内对1673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分析显示 刘梅颜 双心医学 2008 37 45 误诊 漏诊合并抑郁 导致严重后果 冠心病患者合并抑郁症后心血管病死率 病死率平均增加4 1倍多数患者在心梗6个月内死亡死亡率与抑郁严重程度成正比当同时并存其它风险因素 例如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 LVEF 时 轻微的抑郁症状 贝克抑郁量表评分 10 也显著增加死亡率 DepressionandHeartDiseaseReview Jiangetal CNSDrugs 2002Ziegelsteinetal JAMA 2001 Bushetal AmJCardiol 2001 误诊 漏诊原因 刘梅颜 双心医学 2008 37 45 由于在东方文化背景下 往往否认心理问题 拒绝精神心理医师 有普遍的病耻感 担心自己被看作精神病患者 或被别人嘲笑意志薄弱 患者因素 医师方面 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导致医师忽视患者的心理状况 同时未经专业的精神科训练 缺乏对精神障碍的基本识别技能 虽然有些内科医师能及时认识到患者的有明显的情绪问题 但认为这只是心理问题而不是疾病 无需治疗 护士方面 加强心理护理往往纸上谈兵 不重视 不专业 不个体 医护因素 医师方面 受传统单纯生物学模式的引导 治疗模式是以疾病为中心 而不是以患者为中心 强调过细 过专的分科 导致医学的整体性被分割 致使大量有心理疾患的患者因躯体症状分散于各个科室 不能被及时识别和有效治疗 护士方面 功能制护理模式对护士的影响太深远 整体护理程序流于形式 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还任重道远 传统单纯生物学治疗模式因素 探索与实践 双心医学 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运用 护士的角色定位 在 双心医学 模式建设中 双心医学 模式的护理实践 护理实践 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识别 共有症状增加诊断困难 共有症状增加诊断困难 心血管疾病相关症状 晕厥血压高心动过速 胸闷 胸痛心悸 气短呼吸困难 头痛 头晕睡眠障碍过度担心悲观厌世 焦虑 抑郁障碍相关症状 吴文源 双心医学 2008 25 32 刘梅颜 双心医学 2008 37 45 抑郁与焦虑症状相互重叠 1 Managementofanxietydisorders theaddedchallengeofcomorbidity DunnerDL DepressionandAnxiety 2001 13 57 712 ZajeckaJM RossJS Managementofcomorbidanxietyanddepression JClinPsychiatry1995 56 Suppl2 10 13 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 抑郁的识别与诊断 除询问心内科相关症状 着重筛查焦虑 抑郁的核心症状 诊断 给予症状学或综合征诊断即 抑郁状态或焦虑状态 神经系统伴抑郁焦虑障碍的诊断共识 中华内科杂志 2008 47 1 80 3 焦虑 抑郁状态的护理评估与筛查 Zung自评焦虑量表 SAS Zung自评抑郁量表 SDS 测评时机的选择 测评结果分析 临床干预 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 临床干预 非药物治疗 刘梅颜 双心医学 2008 37 45 协助治疗 护理要 遵 医嘱 而非 唯 医嘱急病人之所急 主动沟通 沟通在任何靠近床边 接近病人的操作时想病人之所想 主动沟通 称呼前要留意病人年龄 学会开场察言观色 投石问路抛砖引玉 是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基本桥梁 是反映护士专科护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提问的关键性原则 一次只问一个问题问 听 问 听 始终控制谈话问你自己知道答案的问题 改善环境不容忽视 改善环境 CCU病房环境的不良刺激 不仅使病人不可避免地产生恐惧和不安情绪 也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诱因之一 医护人员应多关心询问病人的自觉症状 主动介绍周围环境 告诉病人使用监护仪 注射泵 吸氧等仪器及治疗的目的 注意事项 以消除疑虑恐惧情绪 树立安全感 认知行为治疗是焦虑 抑郁患者首选心理治疗方法 认知与情绪 健康教育 纠正过于重视和不予理睬两种极端的错误认知 帮助患者正确了解疾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引导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 主动配合治疗 健康教育原则 护士的健康教育水平影响护理成效反映护理专科能力 请注意 病人听不懂太专业的术语 心脏康复内容 运动康复训练 近年来 内科医生和心脏病专家们已改变过去对心肌梗塞患者的标准处理方法即卧床和明显限制活动 而着眼于改善功能状态 康复运动训练目的 生存质量重返社会 心脏病 再发率病死率 焦虑 抑郁 运动 能力 运动的基本原则 个体化 年龄 性别 爱好 病情 个人对康复治疗的要求 过去的生活习惯 循序渐进 按生理学规律 小 大 逐渐增加强度 复杂性和时间 不断增加训练效应 长期坚持 如果停止运动超过1W 由于训练效应衰退 下一次运动即应从低一级开始 心脏运动康复训练的分期 康复运动分期治疗原理 院内运动康复训练也要循序渐进 冠心病监护病房阶段 主要为床上各关节被动 主动运动 普通病房阶段 逐渐恢复体力 鼓励病人长时间处于立位 床旁及室内个人卫生及短距离步行 出院前阶段 继续上一阶段的运动方式并增加运动强度 以步行为主 逐渐增加步行的距离和速度 尽快鼓励病人自己照顾自己的活动 1由被动到主动 再到抗阻活动2由远端到中间 再到近端关节活动3由肢体到躯干活动4由平卧到坐位 再到站立位活动5由平地缓慢步行到下台阶 再到上台阶6由省力的活动变为费力的活动7由省力的身体姿势到费力的身体姿势8增加活动的时间 从每天2次 每次10 20分钟 到每次20 40分钟 运动增量原则 住院病人 期 康复活动评价指标 病情稳定 24 48小时后 开始心脏康复的指标 无胸痛无新发生的心衰现象无新心律失常运动反应如下心脏康复可以继续进行的指标 合适的心率增加 比安静增加5 20bpm合适的血压增加 比安静增加10 40mmHg 若血压收缩压下降10mmHg要很注意 下降超过20mmHg必须停止 此时说明左室或左主干有问题 心电监护未见心律失常和ST的改变无心血管的症状 心悸 气促 过度疲劳 胸痛 教会患者自我管理 1活动引起心前区不适 气短或心悸2HR 110次 分或休息心率 20次3活动出现眩晕 头昏等脑缺血症状4活动后SBP下降 10mmHg或上升 20 40mmHgBP 180 105mmHg或 100 60mmHg5ECG ST段缺血型下降 0 1mv 上升 0 2mv 出现严重心律失常6明显疲劳 RPE 14级 暂停康复活动指征 住院期 心衰 心脏康复的禁忌症 慢性心衰患者静息或者卧床不利于心功能的恢复临床稳定 无急性心衰的患者在监护下可安全地进行康复治疗国外研究证明慢性心衰患者进行高强度有氧训练 间断性训练和阻抗训练是安全的 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心脏运动康复禁忌无绝对 可诱发临床病情恶化的情况均为禁忌症 包括原发病临床病情不稳定及合并新的临床病症 指的是运动的禁忌 而不是所有康复内容的禁忌 出院干预 临床工作的延伸 生命网 心行动 与社区医务工作者的合作通过电话回访 按时复查 定期召开心肌梗塞病人病友会等形式了解心理状态 病情 生活质量等 并给予指导 实现全程照顾目标 把病人视为对自己的康复享有优先发言权的参与者和学习者 有研究表明 抑郁情绪仍是心肌梗塞病人出院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甚至死亡的一个明显预示因素 因此尽早对出院后的病人进行心理干预 出院干预 院外恢复期 了解具有警告性症状和体征 如胸痛 胸闷在服药和休息后15min仍不缓解 立即就医 如有气短 头晕 极度疲乏 不寻常的心悸 过快或过慢的心率 特别是在休息短时间后仍不恢复正常心率时 及时就医 了解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并报告医生 下肢浮肿 近期体重迅速上升1 2kg 夜间睡眠枕头必须加高才感到呼吸顺畅 指导出院病人自我管理 院外恢复期 运动中的自我监测若感觉心绞痛 应立即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