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课内文言文知识精讲 八上 6.短文两篇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课内文言文知识精讲 八上 6.短文两篇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课内文言文知识精讲 八上 6.短文两篇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课内文言文知识精讲 八上 6.短文两篇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课内文言文知识精讲 八上 6.短文两篇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 短文两篇 知识积累 5 特殊句式认知 1 倒装句式 相与步于中庭 即 相与于中庭步 2 省略句式 解衣欲睡 即 吾 解衣欲睡 3 判断句式 盖竹柏影也 中的 也 表判断 综合探究 二综合探究1 关键语句翻译 1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译文 太阳快要落山了 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 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译文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清透明 水中的水藻 荇菜纵横交错 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4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 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2 重点难点分析 1 作者是如何巧喻月色的 写出了月光怎样的特点 点拨 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 将竹 柏的影子比喻成水中的藻荇 写出了月光清澈 透明的特点 2 文中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显然与实际不符 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 每处都有竹柏 你是如何理解的 点拨 月光虽非夜夜明 竹柏亦非处处有 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 处处可见 只要心胸开阔 淡泊名利 无论到哪里 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 暗示世人无心流连景色 一心追名逐利 3 闲人 一词 沧桑凝重 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点拨 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反映了作者胸怀愤懑 而又自嘲自解的心态 3 文章主旨概括 答谢中书书 一文抓住景物的灵魂 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 通过高低 远近 动静的变化 视觉 听觉的立体感受 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归隐林泉的高洁志趣 记承天寺夜游 描写了作者与友人月夜漫步的情形 创造了一种清幽宁静的境界 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同时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及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4 写作特色鉴赏 答谢中书书 意境优美 文章从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和动静相衬之美四个方面漂墨染彩 剪裁营构 使文章清幽隽雅 像诗一般优美动人 记承天寺夜游 抓住特点叙事 写景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起笔就扣住了 夜游 的 夜 字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 作者正欲入睡 忽见月色清凉 照入门窗 这样就把前面提到的 夜 具体化了 更重要的是 点出了 夜 的特点是月色溶溶 而非月黑风高 至承天寺 又一次点题 但是 到承天寺的过程与主题无关 就略而不提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 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全句无一句写 月 而又无一字不在写 月 月光临照 庭下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