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的针刺手法.ppt_第1页
腹针的针刺手法.ppt_第2页
腹针的针刺手法.ppt_第3页
腹针的针刺手法.ppt_第4页
腹针的针刺手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腹针的针刺手法 中国针灸学会腹针专业委员会北京薄氏腹针研究院薄智云 针刺手法研究的内容 1 腹针施术时 选择针具的长短2 进针的手法3 进针的深度4 针刺的手法和补泻 1 针具选择 为了避免针刺意外的发生 便于控制进针的深度 腹针治疗时通常同一个病人使用同一长度的针具来进行治疗 腹针选择针具时 应根据病人的胖瘦 脂肪的厚薄 病程的长短 病位的深浅 疾病的虚实等几个方面来选择针具的长短 1 1腹针针具的选择 一 1 2腹针临床针具的选择 二 36 0 20mm 0 50mm B 肥胖型36 0 20mm 0 40mm B 正常型36 0 20mm 0 30mm B 消瘦型 脑血管病后遗症 小儿脑瘫 慢性前列腺炎 眼底病 老年病 慢性等疾病 1 2腹针临床针具的选择 三 型号分型适应症38 C1肥胖型多年脑血管病后遗症 0 18mm 50mm 38 C2正常型小儿脑瘫 老年病 0 18mm 40mm C3消瘦型慢性病等疾病中 0 18mm 30mm 体质较弱者 2 进针的手法 腹部进针时首先应当避开毛孔 血管 然后施术要轻 缓 进针时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习惯采取单手进针或双手进针 也可以套管进针 但必须保证取穴的准确性 进针时如果出现疼痛 大多与针刺在毛孔上相关 必须重新选择进针的部位 2 1进针时的手法 2 1 1进针时 手法要快 腹针要求无痛 进针快 疼痛的感觉不敏感 进针的速度慢 病人会有刺皮痛的感觉 因此 必须进行基本功的训练 2 1 2针尖刺进皮肤后 手法要变轻 变缓 一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 慢提插的手法 直到针刺到预定的深度 2 2行针的手法 行针一般采用三部法 即候气 行气 催气法 2 2 1候气 是按处方的要求和穴位的顺序进行针刺 要求取穴准确 针刺完检查即候气 2 2 2行气 是在候气的过程完成后 根据处方的要求对每个穴位的深度进行调整 使病人的症状得到改善 称为行气 2 2 3催气 病人行气后3 5分钟 疗效不好时继续对处方的穴位进行调整 使病人的症状得到改善 称为催气 2 3 留针的时间与疗程 2 3 1 腹针的留针时间 一般在20 30分中之间 可以根据病人的体质强弱和病人的病程长短来决定 2 3 2 腹针的疗程 一般分为两种 一般疾病6次为一疗程 慢性病和疑难病10次为一疗程 2 4 起针的手法 2 4 1 腹针起针时必须根据处方的进针顺序以序起针 2 4 2 腹针起针时 应当保持留针时的深度水平缓慢地将针捻转提出 并用干棉球对穴位进行轻轻的按压 2 4 3 腹针起针时不能进行大幅度的提插和大幅度的捻转 3 进针的深度 由于腹部的经络是多层次的立体空间结构 腹壁的分层局部解剖组织结构也不同 因此 腹针针刺不同的深度会影响腹部的不同经络系统 腹针的进针深度分为天 人 地三部 以刺激不同的系统来调整脏腑 经脉使全身的疾病得到治疗 3 1 腹部不同深度的经络系统 3 1 1 腹部的全息系统位于腹壁的浅层是与全身应答关系非常明确的系统 是无痛的经络系统 3 1 2 腹部的经脉系统位于腹壁的中层是与全身经脉系统发生联系的系统 基本无痛有时在经络敏感人身上有微感传 3 1 3 腹部影响脏腑的系统位于腹壁的深层是能调节脏腑的系统 有较轻的针感 3 1 1全息系统 腹部神龟图是形成于胚胎期的全身调控系统 与全身有非常明确的应答关系 腹部的神龟也是在腹壁的全息系统 腹部的全息系统位于腹壁的浅层 3 1 2经脉系统 腹部经脉系统是腹壁与全身经脉系统发生联系的系统 全身的经脉是由脏腑产生的气血通过腹部的经脉向全身输布 腹部的经脉位于腹壁的中层 3 1 3脏腑系统 腹部八廓是调节脏腑的系统 调节脏腑能影响人体的内脏系统 使人体的内环境保持非平衡适度稳态 防止疾病的发生 调节内脏的系统位于腹壁的深层 3 2腹针的进针深度分部 腹针的进针深度分为天 人 地三部 天部位于腹壁的浅层影响腹部的全息系统是能对临床症状很快改善的系统 人部位于腹壁的中层影响腹部的经脉对相关循行部位的经脉进行调整 地部位于腹壁的深层影响调节内脏的系统对相关的脏腑进行调节 3 3 腹针进针深度的原则 3 3 1根据处方的要求掌握进针的深度 在每个处方中 对每个穴位的针刺深度都有不同的要求 必须按照针刺的顺序和深度进行针刺 3 3 2 疾病有浮沉 针刺有浅深 是针刺深度的基本原则 在按照处方的要求完成针刺后 进行的辩证调整 3 3 1 腹针进针深度处方原则 在腹针治疗慢性病的每个处方中 都是从 调理脏腑入手 兼顾经脉局部 对疾病进行整体的调整 因此 处方的每个穴位必须按照处方的深度要求针刺到相关的系统 使每个穴位的穴性得到很好的利用 最大限度地激发腹部经络的潜能来使疾病得到很快的改善 3 3 2 腹针进针深度基本原则 腹针疗法认为 任何疾病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同样的疾病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使疾病的深度发生变化 因此提出 疾病有浮沉 针刺有浅深 的进针深度原则 主张病位浅时针刺浅 病位深时针刺深 根据疾病的病位来确定进针的深浅 然而 判断病位的深浅需要很好的中医学基础 因为其中涉及病因 病性 病程等许多方面的知识 3 3 3 腹针进针深度的例外 在非慢性病的处方中 也可能没有深刺的穴位 主要和腹针的立法相关 急则治其标 没有必要对脏腑进行调理 在许多内脏疾病中 也可能没有浅刺的穴位 因为没有明显的局部症状 其次还有例外 对于腰部的疼痛 虽然病程短而往往采用针刺地部较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因此 在临床应用时亦应灵活多变 4 腹针的补泻手法 腹针的补泻手法依刺激的强弱而定 弱刺激为补 强刺激为泻 因腹针的适应证以慢性病为多 而慢性病又久病则虚 故腹针治疗时补多泻少 施补法时除采用手法外 多施以灸法 灸时可由上而下地对每个针刺的穴位温灸 也可以艾灸架置于神阙穴 以壮元阳 温经络 使腹针的疗效得以提高 4 1腹针的补法 针灸的补泻依手法的强弱而定 从针与灸而言 针为泻而灸为补 因此 针灸中针刺的手法本身是泻法 所以 手法的补泻是泻法中的强弱不同而已 腹针治疗慢性病为主 因此针具选择较细的针具 并且以弱刺激为主 需要时配合神阙灸 并注意治疗的疗程安排 4 2腹针的泻法 在腹针治疗疼痛性疾病时经常采用弱泻的手法 治疗时选择的针具相对较粗 一般用32号针灸针 因此 对穴位的刺激量较大 疗程的安排可以每日一次 疼痛程度较重时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