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精析 作者通过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 创造出具有一定思想内涵的具体可感的鲜明的艺术形象 这些艺术形象都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 思想和感情 观点和态度 因此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成为湖北高考的热点之一 如 规律总结 在高考中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考查角度是分析诗歌的内容 把握作者寄寓的感情 并且有时和表达技巧 形象鉴赏结合在一起 在实际考查中 本考点主要从以下两个层次进行考查 考向一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典例剖析 题1 2013 四川卷 阅读下面的宋诗 回答问题 九日和韩魏公 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 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 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 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 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 九日 农历九月九日 即重阳节 韩魏公 即韩琦 时为丞相 金罍 泛指酒盏 曲台 指太常寺 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诗意助读 我年近半百 才成为您的座上客 实在是不才 今天您宴请宾客 我已萧萧华发 同宴席上的闪闪酒盏相互映衬 您的东阁延请 我实在是受之有愧 我担任曲台 修纂礼书 费时五年 皓首穷经 深感虚度年华 用非所长 又到重阳节 历久的愁绪又爬上心头 醒时颇感壮志难酬 醉时偶抒雄心壮志 暮间归来 冷雨凄凄 辗转反侧 夜不能寐 反复吟咏新诗 问题 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 审题推断 提取信息1 情感词 推论 闲 老 愁 苏洵以自己能辅助帝王的才能来做曲台的工作 深感 虚度年华 用非所长 愁 与 佳 形成鲜明的对比 重 阳节历来是人们登高赏菊 饮酒赋诗的好日子 但苏洵却在 愁中度过 提取信息2 意境句 推论 暮归冲雨寒无睡 自把新诗百遍开 暮 雨 寒 三字为全诗烘托出一种昏暗 凄 冷的气氛 而 寒无睡 百遍开 活画出这位 萧萧华发 的老人辗转反侧 夜不能寐的神情 解题指导 第一步 整体感受 把握诗歌基本内容及情感 首联从多年来他们的交游 一直写到这天的宴会 语言高度概括 内涵十分丰富 颔联又从这天的宴会写到他五年来的虚度光阴 颈联尤为历代评论家所称赏 重阳节历来是人们登高赏菊 饮酒赋诗的好日子 但苏洵却在愁中度过 尾联以暮间归来 反复吟咏新诗作结 戛然而止 余味无穷 第二步 抓住关键词语 明确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 首联的 最不才 颔联的 闲 和 老 颈联的 愁 尾联的 寒无睡 是答题时必须关注的关键词语 抓住了关键词语 也就打开了突破口 自然容易得出结论 答案 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 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 佳节时愁苦叹息 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 因愁思而寒夜无眠 凡此种种 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 点拨 把握诗歌的口诀从题目认识对象 从字面读出感觉 从注释破解难点 从作者了解背景 从原作找到根据 从题干得到启示 从首联找到特点 从尾句渗透主旨 从景物把握情感 从意境洞察心胸 题2 2013 重庆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 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酬孝峙 清 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 病容突兀怪于僧 霜侵雨打寻常事 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 戏临罾 折腰久矣谢无能 熏风 未解池亭暑 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 钱继章 字尔斐 号菊农 浙江嘉善人 明崇祯九年 1636 举人 明朝曾为官 入清不仕 撰有 菊农词 注 孝峙 王屋 字孝峙 浙江嘉善人 明末文学家 罾 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 熏风 东南风 诗意助读 他头发很短 胡须很长 眉毛高耸 俨然正怒目睥睨寰宇 一副面带 病 容又颧骨凸起的奇特形状 比那光头垂眉 闭目参禅的和尚还怪模怪样 而他的心态却仿佛终南山石罅里一根蔓延的青藤 一任严霜侵袭 暴雨击打 自己却等闲视之 他有时轻拄手杖 闲适地慢步远瞻 有时戏把渔网 临水捕鱼消遣光阴 请他出任官职吗 回答是 干不了 阵阵炎热的东南风呵 未能驱除池亭的溽暑 而他新作的词曲竟字字如冰 一派冷气 问题 怎样理解 折腰久矣谢无能 3分 审题推断 提取信息1 心态描写句 推论 提取信息2 动作描写句 推论 霜侵雨打寻常事 仿佛终南石里藤 表现词人内心的坚强 闲倚杖 戏临罾 以闲游 戏钓的飘逸气度 进一步表现了词人遗世独 立 傲岸不羁的个性 解题指导 第一步 陈述诗句的相关内容 折腰久矣谢无能 一句中 用 折腰 代替 做官 足见词人的巧构匠心 它很自然地引发人们联想到东晋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 而毅然辞官归隐的典故 第二步 明确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 作者简介 及 闲 戏 谢无能 可看出词人遗世独立 傲岸不羁的个性 以及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答案 此句意谓 我为官很久了 要我再出任官职 则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来推辞 1分 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2分 方法归纳 八入手 把握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1 从诗词的标题入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 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 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如2013年四川卷 九日和韩魏公 题目中的 和 字交代了本诗应是和丞相韩魏公之作 2 从诗词描写景色的 冷 暖 色调入手古人写诗作词 常常是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因此 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诗句 再体味所写之景的 冷 暖 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2013年四川卷 九日和韩魏公 诗中 暮 寒 二字是冷色调 烘托出一种昏暗 凄冷的气氛 3 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入手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 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 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 调动积累 揣摩意象的含义 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4 从诗词中所暗示的关键词入手诗词是诗人 缘情而发 的产物 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 便找到了鉴赏诗词的钥匙 如2013年四川卷 九日和韩魏公 一诗中的 愁 字 直接表明了作者的心境 5 从诗词中含有诗眼的句子入手古人写诗词 尤其注重炼字炼句 力求一字传神 一句传神 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 6 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入手 诗言志 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 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 因此 鉴赏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 如2013年重庆卷 鹧鸪天酬孝峙 作者简介 中 明朝曾为官 入清不仕 交代了词人的人生经历 联系这一经历 可理解词人在词中所表现的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7 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入手诗人创作诗歌时 有时会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 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 了解这些典故 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 8 从诗词的注解入手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 阅读这些注解 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 作品的有关情况 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 答题步骤 1 提炼情感主旨第一步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整体感受诗歌的情感基调 第二步 抓住关键词语 明确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和主旨 第三步 组织答案 感情产生的原因 表达情感的词语 形容词或表达心理活动的动词 2 理解诗句意义第一步 阐释诗句的表层意思 并发掘其深层含意 第二步 指出诗中的描写作用 或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和旨趣 考向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典例剖析 题3 2013 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醉眠唐庚山静似太古 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 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 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 拈笔又忘筌 注 唐庚 北宋文学家 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诗意助读 山上一片宁静 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 日子清闲得令人觉得长日漫漫 好像是在过小年一样 春意阑珊 花已凋残 但对着枝头的几朵残花 照样喝得痛快 鸟啼打破了山间的静寂 也并不妨碍午后酣眠 世态炎凉 只想紧掩门户 远离人间是非 盛夏酷热难耐 但醉卧竹席 却感到十分舒适 梦中频繁寻得佳句 提起笔来又不知从何写起 问题 宋诗钞 中说唐庚的诗 芒焰在简淡之中 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 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4分 审题推断 提取信息1 意象关键词 推论 提取信息2 情感关键词 推论 山 馀花 好鸟 意象均为闲适类 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 简淡的意趣 世味门常掩 拈笔又忘筌 难忘世事 人世烦乱扰自己的心绪 解题指导 第一步 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 本题题干已表明观点 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 只须结合诗句分析即可 第二步 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和原因 注释交代 此诗为诗人谪居惠州时所作 门掩世味 拈笔忘筌 暗含诗人难忘世事 透露幽愤不平之气 馀花犹可醉 好鸟不妨眠 中 馀花 好鸟 等闲适悠远的意象 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 意味平淡深长 第三步 紧扣要求 整理思路 形成答案 答案 门掩世味 拈笔忘筌 暗含诗人难忘世事 透露幽愤不平之气 全诗却以 山 馀花 好鸟 等闲适悠远的意象 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 意味平淡深长 方法归纳 正确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五个角度1 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 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一首诗的形成总是与作者对特定历史事实的感悟有关 所不同的是其表现方式的差异 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社会 对生活中的某人 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 或肯定或否定 或赞美或嘲讽总是带有时代的烙印 因此 评价诗中作者的观点态度 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联系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 结合诗的内容进行全面分析 2 把握诗的情感 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诗饱含着作者的情感 或愉悦欢快 或沉痛哀伤 或赞美仰慕 或豪迈闲适 但不管是哪一种情感都隐含着作者对生活 对社会 对人生的观点与态度 因此 读诗要把握诗情 把握了诗情 才能走进作者的心灵 才能正确地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 如怀古咏史诗 从情感的表现方式上来说 大致上就有两种 一是对历史进行冷静 理性的思考 表达诗人仰慕或惋惜之情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咏项羽的诗 但由于两人对项羽的自刎都从自身的处境出发 因此 对历史的思考 表达出来的情感显然是不一样的 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表达了对生活百折不挠的态度 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表达了客观地面对现实的生活态度 二是把史实与现实结合在一起 或是感慨个人遭遇 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对这样的诗我们就应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 分析出作者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感情切入点 由此去分析作者对生活的观点与态度 3 分析诗句的含蓄意或理趣意 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大多古诗词的作者并不是直接地在诗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态度 而是通过写景或写事含蓄地表达自己对人生 对生活 对社会现实的情感态度 对这样的诗 鉴赏时要注意分析景物或人物的特点 把握其含蓄意或理趣意 由此入手分析出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4 辨析用典 把握诗人的观点态度用典 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 又可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生动性 含蓄性 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因此 诗人往往借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辨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诗作所表达的观点态度 古典诗词的用典是多样的 有引用点化前人语句的 有引用神话传说的 有引用历史故事的 等等 如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词中就提到了孙权 刘裕 刘义隆 廉颇等历史人物及他们的故事 借以曲折地表明了自己对时事的看法 表达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感叹 5 涵泳诗的意境 把握诗人的观点态度诗的主旨是通过一组组的意境来构成的 因此 体味涵泳诗的意境 有助于我们把握诗作的观点态度 诗作的意境可以从诗的意象组合 色彩组合等来表现 答题步骤 第一步 明确表明观点 第二步 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 第三步 紧扣要求 整理思路 形成答案 备考指导 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技巧一 知背景 揣摩意图诗言志 词缘情 诗歌的背景往往是理解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一条捷径 作者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诗歌 与其思想感情息息相关 即便是同一个作者 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背景下写的诗歌 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也可能不一样 如鉴赏李煜的词 就要了解李煜的创作以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了解诗歌的背景一靠平时学习积累 二靠临场发挥能力 有时 诗歌的背景信息往往在诗歌的标题中 诗句中或注释中 准确获取诗歌的创作背景 对于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不可或缺的 二 抓整体 理解内容一抓关键词 古人作诗填词 很讲究选词炼字 可以说流传至今的名家名篇 每一首诗歌都是字斟句酌而来的 有些古诗 诗人往往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感情取向 抓住了这些关键词 也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感情的基调 如晏几道的 思远人 中 念 行客 归鸿 等词语 可知作者抒发的是对远行人的思念之情 二抓诗句 准确理解诗句中字词的含义后 就要全面理解诗句的含意 否则 如果孤立地理解几个关键词 没有把字词与句子联系起来 也没有把句子与句子联系起来 那么 也就谈不上能正确全面地理解诗句的含意 就会在考试时顾此失彼 导致失分 如鉴赏晏几道的 思远人 如果只根据 行客 归鸿 来判断 而不联系词题及上下阕词句 就很容易理解为抒发了思乡之情 三抓题材 不同题材的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同 思乡怀旧诗歌表达的是思念故乡 亲人之情 如王维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送别诗写离愁别绪 如王勃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咏史诗则借古人写己情 如苏轼的 念奴娇 赤壁怀古 等 多阅读古诗 熟悉了古诗的题材 便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四抓意象 诗歌的意象与诗歌的主题和结构均有关联 阅读诗歌 不仅要理解诗歌意象的内涵 还要理解每个意象在诗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意象有主次之分 有中心意象和一般意象之别 如阮籍的 咏怀八十二首 其七十九 中 凤凰 是中心意象 商风 是一般意象 五抓首尾句 首句入题 写景叙事 引出情感 尾句抒情议论 画龙点睛 这是古代诗歌的一大特色 尾句 联 通常担负着表情达意的作用 如李商隐的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尾联明显地透露出了作者对贾生的同情和对汉文帝的讽刺 又如阮籍的 咏怀八十二首 其七十九 的尾句 但恨处非位 怆悢使心伤 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无奈和壮志难酬 六抓注释 把握诗后及题干中的补注和交代 往往可以了解其写作背景 写作目的及某些词语的含义 失误类型一因不能全面把握诗人含蓄的思想感情而失分 误区解读 古代诗歌表达感情多是含蓄 隐晦的 少有直白的 这给不少考生理解诗歌带来了难度 以致因不能全面把握诗人含蓄的思想感情而失分 案例剖析 提升突破 把握作者含蓄复杂的思想感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仔细阅读所要分析的语言片段 反复咀嚼要舍得在 读 上下功夫 花时间 不要看一眼就匆忙下笔 而应该在反复咀嚼中 找出以下关键点 1 层次 所要分析的语言片段有 字 词 句 联 阕 篇 等 除 字 词 外 其余都能分析层次 如每联有两句 两句就是两个感情要点 每阕包含几个句子 又可分为几个层次 几个层次就是几个感情要点 一定要学会切分层次 因为切分出的不同层次往往对应不同的答案要点 2 诗眼 这里的 诗眼 是就某一联某一句而言 即精练生动的一个字 或活用的字 或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个字 尤其是有点石成金之效的动词 如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中的 蔽 愁 均为诗眼 抓住了诗眼 情感内涵就掌握了一大半 3 意象 意象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载体 要找出意象并揣摩其特点 含义 尤其要关注意象前后的修饰语 动词等 我们可以借此捕捉到其中的情感 2 注意把握情感表达的特点情感表达有三种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以及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 对所给的诗词 很容易看出抒情特点 尤其要留心 一联 或 一阕 中两者兼有的情况 1 写景句 要抓住景物特点 揣摩含蓄之情 2 状物句 要抓住双层情感 一是关乎 物 的 一是 物 中寄托的情志 3 表达有特点的句子 如用了比喻 象征 对比 衬托等手法 要还原其本义 如用了用典 反语等手法 要理解其曲折之情 3 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如材料是局部 则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来分析 如是整体 则要分成几个局部来看 如 江风引雨入舟凉 一句中 江风引雨 是个短语 若联系所在的句子 情感则很明显 入舟凉 一个 凉 字 点出了 江风引雨 带给人的心情 4 不要忽视题外细节等辅助性信息如注释 标题 作者等 失误类型二忽视注释信息 理解诗意肤浅 误区解读 对诗意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 不能结合注释中的有效信息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 题3 组织答案时忽视了注释中的 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这一有效信息 以致不能深入把握作者的幽愤不平之气 案例剖析 提升突破 1 评价思想感情 必须建立在对诗意的准确解读上 要注意对诗中重要意象和关键句的理解 2 要注意加强审题意识 评价思想感情要注意了解相关的背景 命题者一般会在注释中指明 一定要仔细阅读相关的注释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1 2014 仙桃模拟 阅读下面的元诗 然后回答问题 秋莲刘因瘦影亭亭不自容 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 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 全晚节 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眠依然在 莫放扁舟酒易空 注 青房 莲蓬 请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这是一首咏莲诗 诗人借咏莲来抒发自己追求高洁的精神世界 前四句写了莲的形象及独自面对秋风的孤清高洁 后四句借秋天的莲来抒发自己的壮志未酬 未能一展自己才能的无奈 答案 莲花虽由盛转衰 但精气犹存 诗人由此联想到自己虽已衰老 但也不能放纵逍遥 表达了诗人不甘消沉 仍然要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意思对即可 2 2013 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宋词 完成题目 钓船归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 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 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 鳜鱼肥 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主要是把握作者所用的意象如 柴扉 白鸥 钓船 鳜鱼 等 可知作者在描写田园生活 田园生活代表的情感一般为甘于淡泊 体现归隐之乐 再联想起张志和的 渔歌子 注意题目 钓船归 的暗示 可得出 回归与隐居之乐 的结论 回答时要注意用规范的词语来加以概括 答案 词人通过 钓船 柴扉 白鸥 鳜鱼 等意象的描写 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 寓示了他自甘淡泊 隐居为乐 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如答案不在以上要点内 但言之成理也可 3 2013 江西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 端仁相饯席上作 辛弃疾长恨复长恨 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 听我楚狂声 余既滋兰九畹 又树蕙之百亩 秋菊更餐英 门外沧浪水 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 问何似 身后名 人间万事 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 乐莫乐新相识 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 归与白鸥盟 注 绍熙三年 壬子 辛弃疾奉召赴临安 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余既 三句出自 离骚 余既滋兰之九畹 又树蕙之百亩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 指出 听我楚狂声 和 富贵非吾事 典故的出处 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 解析 本题从识记的角度考查典故手法的使用和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同时也充分体现了 回归教材 的特点 听我楚狂声 和 富贵非吾事 两个典故分别出自 论语 和 归去来兮辞 楚狂接舆 是接舆对当时社会不满 富贵非吾事 写的是陶渊明归隐之乐 其中 楚国狂士接舆 的典故在2012年的江西卷名著导读题间接地考查过 答题时 要结合原词 并联系典故的原意 答案 两个典故分别出自 论语 和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 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 后者以陶渊明自况 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 洁身自好的情怀 4 2014 随州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后面的问题 壬辰寒食 王安石客思似杨柳 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 欲涨冶城 潮 巾发雪争出 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 但欲老渔樵 注 寒食 清明前一天 一说前两天 冶城 古地名 在今南京市西 临长江 作者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很复杂的 请你仔细赏析 指出都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题干中的 哪些 表明情感不止一点 要以句为单位 结合诗中的关键词分析 答案 客思 表达了作者身在异乡 思念家乡的感情 寒食泪 表达了作者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对故去亲友的怀念 巾发雪争出 镜颜朱早凋 表达了作者感慨时光易逝 早生白发的幽怨 未知轩冕乐 表达了诗人为官不快的情绪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5 2014 大连模拟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 完成后面的问题 雨过周紫芝池面过小雨 树腰生夕阳 云分一山翠 风与数荷香 素月自有约 绿瓜初可尝 鸬鹚莫飞去 留此伴新凉 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凄凉心酸之情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 然后结合诗句阐释理由 答案 示例一 同意 这首诗以乐景衬哀情 诗歌前三联描写了夏天傍晚雨过天晴之后秀美的田园风光和宁静且充满生趣的村居生活 尾联希望 鸬鹚不要飞走 留下我孤单一人看这良辰美景 委婉地表达了内心的凄凉与心酸 示例二 不同意 这首诗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前三联描写夏天傍晚雨过天晴之后秀美的田园风光和宁静且充满生趣的村居生活 尾联希望 鸬鹚不要飞走 与我一起分享这良辰美景 表达了诗人与世无争 热爱田园生活 的淡淡喜悦 6 2013 北京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后面的问题 古风 其十 李白齐有倜傥生 鲁连 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 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 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 顾向平原 笑 吾亦澹荡人 拂衣可同调 注 鲁连 鲁仲连 战国齐人 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平原 即平原君 赵国重臣 前人评此诗 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 结合诗句 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解析 这首诗是典型的咏古人明志诗 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诗句 联系李白的身世和志向 把鲁仲连的遭遇与李白的遭遇联系起来 做到知人论世 答出 建功立业 淡泊名利 功成身退 即可 诗人李白借助鲁仲连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 齐有倜傥生 鲁连特高妙 表现了鲁仲连卓越的谋略和清高的节操 明月出海底 一朝开光曜 诗人把鲁仲连的出仕比喻为明月出海底 表现了对他极高的评价 后世仰末照 一句又承 明月出海底 一句而来 说明其光芒穿越时空 照耀后人 使人敬仰 意轻千金赠 顾向平原笑 这 两句说明平原君要以官爵千金相赠时 他却推辞离去 足见他高尚的品格 李白以鲁仲连为楷模 表达自己热爱自由 渴望建功立业 同时又希望自己也像鲁仲连一样淡泊名利 最终功成身退 答案 要点一 辅弼天下 建功立业 结合诗句 却秦振英声 后世仰末照 要点二 不慕名利 功成身退 结合诗句 意轻千金赠 顾向平原笑 7 2014 延吉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词 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韦庄独上小楼春欲暮 愁望玉关芳草路 消息断 不逢人 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 罗袂湿斑红泪滴 千山万水不曾行 魂梦欲教何处觅 千山万水不曾行 魂梦欲教何处觅 两句 俞陛云在 五代词选释 中称之为 情至之语 请做具体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千山万水不曾行 魂梦欲教何处觅 虽然写的是女主人公 坐看落花 时的心理活动 但仍然富有动作性的特征 从此地到玉关中间隔着万水千山 我从未走过一次 即使入睡后梦魂想去寻找他 也因不识去路而不知该怎样去寻觅 这里也连用 行 觅 二字 表明动作性特点也渗透于心理活动的描写之中 这最后两句堪称妙词妙笔 白天未曾走过的路 夜间梦魂也无法去寻觅 这种推理好像具有逻辑的合理性 然而即使是白天做过的事 梦中怎么能够重复 这又显出了这种推理的想当然性 词人故意以这种带有很大或必然性的推理来表现人物思远的无可奈何的心情 她在梦中也不能与良人相会 这就更表现出她的孤独和寂寞 答案 由日间的相思到夜里的幽梦 可见相思之深 因玉关道路未曾走过 所以担心梦中也无从寻觅 可见相思之切 加固训练 1 2014 四平模拟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 游庐山宿栖贤寺王安国古屋萧萧卧不周 弊裘起坐兴绸缪 千山月午乾坤昼 一壑泉鸣风雨秋 迹入尘中惭有累 心期物外欲何求 明朝松路须惆怅 忍更无诗向此留 最后两联作者是如何表达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验兵考试题及答案
-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 2025-2030中国版权转让行业发展态势展望与投资效益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烟煤细分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液氮冷冻治疗仪行业应用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DB61T 842-2014 水稻 星火AR363规范
-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测试及答案02
- 水库施工期排水与防洪方案
- 工程工担保合同5篇
- 2025年亳州蒙城县高中阶段学校第二次公开引进人才12名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
- 绿色矿山培训课件
- 纪念抗美援朝队会课件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296)
- 2025广东茂名市信宜市供销合作联社招聘基层供销社负责人2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医院护理人文关怀实践规范专家共识
- 成人反流误吸高危人群全身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解读
- 初二体育课程教学计划及实施
- 碳中和技术概论全套教学课件
- 材料风险调差表
- 《中国古典舞》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