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doc_第1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doc_第2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doc_第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doc_第4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这几句最早见于尚书-尧典的论述,阐明了古代文论家对诗歌的概念与本质特征的基本认识。一般地理解,所谓“志”,当是指“情志”,其内涵应包括思想、志向、抱负、意愿与情感等内容。写诗就是诗人用来表达自己的“情志”。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此万世诗乐之宗也。夫人性本静也,喜怒哀乐之心感,而呻吟讴叹之事兴,凡诗篇歌曲,莫不陈其情而敷其事,故曰诗言志也。歌生于言,永生于歌,引长其音而使之悠飏回翔,累然而成节奏,故曰歌永言也。乐声效歌非人歌效乐,当歌之时,必和之以钟磬琴瑟之声,故曰声依永也。乐声以清浊顺序不相侵犯为美,必定之以律管而后协焉,故曰律和声也。律吕既定,由是度之金石弦管诸音,且如作黄钟调则众音以次皆从黄钟,作太簇调则众音以次皆从太簇,人声乐声莫不安顺和好,故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也。夫始于诗言志,终于八音克谐,古乐之全,大略可见矣。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表现说比较悠久。尚书尧典最早提出“ 诗言志, 歌永言, 声依永, 律和声”的论点, 认为文学主要是表现。所谓“诗言志”,按毛诗序的解释“: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可见“诗言志”具有两个含义,一是表达意志,一是表达情感“, 志”是意和情的结合,是人们心中蕴藏着的东西。诗就是人的内在“意”、“ 情”的外在表现。出自尚书舜典:帝曰:夔命女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文言字义:帝:指舜。夔:人名,相传是尧舜时掌管音乐的人。女:汝,你。典光:主管音乐。教胄子:胄,长。教育子弟,指嫡长子。直而温:正直而温和。宽而栗:宽弘而庄严。栗,坚貌。刚而无虐:刚毅而不苛刻。无:不,下句同。简而无傲:简易而不傲慢。诗言志:诗是用来表达人的志意的。歌永言:永,长,是延长诗的语言,以突出诗的意义。声依永:声音的高低又和长言相配合。声,五声:宫、商、角、徵、羽。律和声:律吕用来调和歌声。律吕,六律六吕:六律指黄钟、太簇、姑洗。宾、夷则、无射。六吕指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金:指铜钟。石:指石磬。木指:木制的祝,属体鸣器。革:指鼓,属皮乐器。竹:指帘。匏:指笙,属气乐器。土:指埙,兼涉于体鸣乐器和气乐器。这是八音的原始分类法。八类乐器不同,所发的音也不同,所以称为八音。无相夺伦:不要搅乱次序。无:毋。神人以和:以为神和,人通过诗歌音乐可以交流思想感情,能协调和谐。於:音乌,叹词。击石拊石二句:石,磬。拊,小击。二句:击附石磬,乐感百兽,使相率而舞。按:百兽率舞疑为原始社会的图腾舞。百兽:指各种化装的动物图腾。 尚书:最早只叫做书,汉代称尚书孔传解释为“上古之书”。尚书成为儒家经典以后,又叫做书经。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用汉时通行文字隶书抄写,是为今文尚书。舜典为其中的一篇。记载了中国早期的文学理论。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之一是“诗言志”。 “诗言志”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尚书: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发心声以文字,即为诗;谐声和律,歌之以咏志。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列,称为“诗歌”,目前,诗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了。 原诗意:词,从诞生之日起,与诗有着明确的分工:文载道、诗言志、词缘情。要求:词的当行本色,因其诗、词思想内容各有侧重。词多写恋情,忧民忧贫之情只见于其诗,词中多咏物之作,诗中多亲情酬赠之作,这种不同来源于对诗、词分工的认识。 战国中期以后,对诗歌的抒情特点的重视,及百家争鸣的展开。“志”的含义已逐渐扩大。孔子时代的“志”主要是指政治抱负,而庄子“诗以道志”的“志”则是指一般意义上人的思想、意愿和感情。离骚中所说“屈心而抑志,抑志而弭节”,这个“志”的内容虽仍然以屈原的政治理想抱负为主,也包括产生的愤激之情及对谗佞小人的痛恨之情在内。至于他在怀沙中所说“抚情效志兮,冤屈而志抑,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这里的“志”实际上指的是他内心的整个思想、意愿、感情。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先秦“诗言志”的内容是有发展变化的。到汉代,人们对“诗言志”,即“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诗歌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基本上趋于明确。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志并提,两相联系,比较中肯而客观。 因此,诗言志:诗是言诗人之志的,这个“志”的含义侧重指思想、抱负、志向。歌永言:歌是延长诗的语言,徐徐咏唱,以突出诗的意义。声依永:声音的高低又和长言相配合。律和声:律吕用来调和歌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即:诗中要表达的是情啊!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情并茂方为诗艺之理想境界,而中和之美尤属汉诗之审美高标。“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乐和诗必须相得益彰,“八音克谐”,因此乐的特性必然制约诗(歌词)的某些形式,如句子长短、词语发音等。能够和乐相配的诗歌便可以“永言”,反复咏唱,更易于传播,都获得了更充沛的生命力。 寓意:“诗言志”:朱自清先生认为这是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对中国的文学理论有着长久的影响。诗人的“志”是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人们通过言“志”的诗,在不同程度上认识社会。古人对这一点没有作出明确的阐述,但已意识到这方面的作用。那时谈情说爱,以乐歌相语,是各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之一。现在仍然保留这种习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遗产。人们生活在乐歌中,政治、社会与家庭,其盛衰之情形,生活之状况,不知不觉地流露于字句之间。墨子公孟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可见在接受方式上,诗在古代不是看的,而是吟咏或歌唱的。只有通过这种对外在形式,诗歌中内在的意蕴才能得到更好的表现。古人常说:诗贵在吟咏。即是这个意思。“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宋)陆游:一篇满意的诗词作品,会令人百读不厌。 “情志”是结合的。不过“诗言志”所涉及到的“情”,是“发于情,止乎礼”的,这个“情”要合乎礼义,不得超越。这是诗经中“情”的特色含义。“诗言志”领域,仍是普遍性的群体情感的框架符号。屈原之“情”虽然发自个体,却又是一种广泛地对人生、生死、离别等存在的哀伤、感慨。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及整体生命,在作品上打上了异常鲜明的个性烙印,是冲破了“止乎礼义”的束缚来抒发情感的。湘君对幸福爱情生活的无限陶醉,对无限美好理想难以遏制的追求,正是寻找一条走出现实环境的道路。把失掉的东西化为美的东西,从而在精神上得到一种满足。化悲为喜,艺术地创造了一个假想的世界,甚至用幻想、梦境来表现现实中,应该有而实际上还没有的事物,唤起人们生活中理想的光辉,激发人们的追求和向往。 对诗言志中“志”的内涵的理解,主流是情志并重。从毛诗序到刘勰、孔颖达、白居易,直至清代的叶燮、王夫之,都是如此。他们强调诗歌:既反映现实,为教化服务,重视其社会作用;又感物吟志,情物交融,突出其抒情性,情志并重,功利性与艺术性两不偏废。应该说对“诗言志”的理解比较符合诗的本质特征和实际作用,,因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谐,和谐就是美,是优雅,可以感天动地惊神鬼,和谐的诗歌和音乐被用来培育、陶冶人们的内在情操,培养性情高雅的君子。简单地说,诗歌和音乐是最重要的教育手段,而不是供自我发泄或娱乐消遣。屈原有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了伟大的爱国诗人为了祖国的兴亡为了实现胸中的抱负而勇往直前的意志,此为诗言志一例。2007年5月4日,在五四青年节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看望广大青年学生,表示节日的问候和祝贺。晚上,温家宝与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师生们同学们一起座谈并朗诵诗。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全诗四节,上为开头二节。诗言志,歌咏言。从这首诗,我们可以读到温总理的所思所想。全诗平白质朴而又意味深长,诗中所透露的对真理、正义、自由、博爱的思考,对国家民族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怀,令人动容,发人深省。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温总理引用了他在同济大学的演讲。 温总理的诗和演讲,也可以视作对社会短视心态的一种提醒和建议,特别是对领导干部做人为政的善意忠告。仰望星空,提醒领导干部在做决策时要有长远眼光,要正确对待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同时也是在提醒领导干部跳出个人小我看问题,要有开阔心胸,有民胞物与之念,正确对待个人进退荣辱。仰望星空,诗短,话不长,意蕴深厚,表达总理对做人从政做事的价值思考和选择。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通读全诗,总理对国家民族人类命运深切关爱的“稚子之心”跃然纸上。难能可贵的是,温总理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从看望非典一线的医护人员、与煤矿工人在井下过年,到地震灾区慰问百姓,从领导政府取消农业税试点,到提出打造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效率政府总理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表明他不仅仰望星空,而且脚踏实地,言行一致,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 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朱子语,言犹在耳。读总理的诗,感慨良多。 尚书舜典原文(节录):帝曰:夔命女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译文如下:舜帝说:“夔啊!我任命你掌管乐官,教导年轻人,使他们正直温和,宽厚恭谨,刚强而不暴虐,简约而不傲慢。诗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歌吟唱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五声。八种乐器的音调能够调和,不失去相互间的次序,让神和人听了都感到和谐。” 夔说:“好吧!我轻重有致地击打石磬,使各种兽类都能随着音乐舞蹈起来。” 尚书尧典节录帝曰:夔(2)!命女典乐(3),教胄子(4)。直而温(5),宽而栗(6),刚而无虐(7),简而无傲(8).诗言志(9),歌永言(10),声依永(11),律和声(12)。八音克谐(13),无相夺伦(14),神人以和(15)。夔曰:於(16)!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17)。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注释】(1)帝:指舜。(2)夔:人名,相传是尧舜时掌管音乐的人。(3)女:汝,你。典光:主管音乐。(4)教胄子:胄,长。这句谓教育子弟,使其成长。一说,胄子指嫡长子。史记五帝本纪作教子。(5)直而温:正直而温和。(6)宽而栗:宽弘而庄严。栗,坚貌。(7)刚而无虐:刚毅而不苛刻。无,不,下句同。(8)简而无傲:简易而不傲慢。(9)诗言志:诗是用来表达人的志意的。史记五帝本纪作“诗言意”。(10)歌永言:永,长。这句谓歌是延长诗的语言,徐徐咏唱,以突出诗的意义。(11)声依永:谓声音的高低又和长言相配合。声,五声,宫、商、角、徵、羽。(12)律和声:谓律吕用来调和歌声。律吕,六律六吕。六律指黄钟、太簇、姑洗。宾、夷则、无射。六吕指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13)八音:周礼春官大师: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这里金指铜钟,石指石磬,木指木制的祝(音祝,形如漆桶)、(音语,形如伏虎),大抵都属体鸣器;革指鼓,属皮乐器;竹指帘,匏(葫芦之属,古代制笙的材料)指笙,属气乐器;土指埙(音勋,陶哨),兼涉于体鸣乐器和气乐器。这是八音的原始分类法。后来因乐器所用的材料逐渐复杂,分类也好生变化。八类乐器不同,所发的音也不同,所以称为八音。克谐?达到和谐。(14)无相夺伦:不要搅乱次序。无,毋。(15)神人以和:原书以为神和人通过诗歌音乐可以交流思想感情而能协调和谐。(16)於:音乌,叹词。(17)击石拊石二句:石,磬。拊,小击。二句旧注谓击附石磬,乐感百兽,使相率而舞。按:百兽率舞疑为原始社会的图腾舞。百兽指各种化装的动物图腾。【说明】尚书是关于中国上古历史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西汉初存二十八篇,相传由伏生口授,用汉时通行文字隶书抄写,是为今文尚书。尧典为其中的一篇。近人以为由周代史官根据传闻编著,又经春秋战国时人补订而成。伪古文尚书把下半篇分出,并加二十八字,作为舜典。这里节录的一段文字,记载了中国早期的文学理论。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之一是“诗言志”。朱自清先生认为这是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诗言志辨序),对后来的文学理论有着长久的影响。由于“诗言志”概括地说明了诗歌表现作家思想影响的特点,也就涉及到诗的认识作用。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来,诗人的“志”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无不受阶级地位的制约。人们通过言“志”的诗,也就能在不同程度上认识社会。古人对这一点没有作出明确的阐述,但已意识到诗的这方面的作用。礼记王制云:“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汉书艺文志云:“书曰:诗言志,歌永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时,咏其声谓之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这说明,古人在“诗言志”的认识基础上,已注意到“采诗观志”,并曾经把“采诗”作为一种制度,力图充分发挥诗的认识作用,使之为统治者的政治服务。 1、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 虞书 舜典)【注释】(1)永:咏,意思是吟唱。【解读】诗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歌吟唱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五声。按这种观点,诗歌和音乐是人们内心想法和情感的表现;表现的最高标准,是和谐;和谐就是美,是优雅,可以感天动地惊神鬼;和谐的诗歌和音乐被用来培育、陶冶人们的内在情操,培养性情高雅的君子。简单地说,诗歌和音乐是最重要的教育手段,而不是供自我发泄或娱乐消遣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虞书 大禹谟)【解读】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它告诉人们骄傲自满有害,谦虚谨慎有益的道理。3、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夏书 五子之歌)【解读】当初,大禹传位给启,启传位给太康。太康只图安乐享受,不理朝政,沉迷于酒色,打猎百日不归,丧德失民,怨声四起。有穷国诸候王后羿,看到人民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就废了太康。太康的母亲和几个弟弟聚在一起,追述皇祖大禹的训诫,于是,作了五子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说,祖父大禹早有训诫,对待人民只能亲敬,不可怠慢,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宁。4、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尚书 商书 仲虺之诰)【注释】(1)万邦:指周边国家(2)九族:古代关于九族有两种说法,其一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其二指从高祖至玄孙凡九族。【解读】德行日日更新,万国归附;如果骄傲自满,亲戚也会疏离。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尚书 商书 太甲中)【注释】(1)逭:(hu n)逃避【解读】天降的灾害还可以躲避,自作的罪孽,逃也逃不了。强调自作的罪孽无法逃避惩罚。亦作“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6、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尚书 商书 说命中)【解读】做事情,就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