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师大版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调研测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济南的冬天最主要的特点是 “温晴”,文章通过描写济南冬天山山水水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和热爱生活的情怀。B .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这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C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和热爱大自然追求快乐自由的心理,同时也说明了封建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是对儿童天性的束缚。D .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是记录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二、 书写 (共1题;共4分)2. (4分)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要求书写整洁、工整、美观在广mo_的高原上,一颗直挺秀q_的树,直向蓝天,虬枝旁y_斜出,造型奇异,叫人叹为观止,让本已恹恹欲睡而带倦di_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三、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3. (5分)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列,填入横线中与前后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只填写序号)不过,知识爆炸不一定就是智慧增高。据说天路历程的作者班扬,生平只熟读一部书:圣经。如果一本书愈读愈有味,而收获也愈丰,大概就是智慧之书了。我相信,今人的知识一定胜过古人,但智慧则未必。新知识往往比旧知识丰富、正确,但真正的智慧却难分新旧。知识,只要收到就行了,智慧却需要再三玩味,反复咀嚼,不断印证。 四、 默写 (共1题;共10分)4. (10分)名句默写。 (1)蒌蒿满地芦芽短,_。 (2)晓战随金鼓,_。 (3)_,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4)羌笛何须怨杨柳,_。 (5)_,并怡然自乐。 (6)盛名之下,_。(7)_,似曾相识燕归来。 (8)_,绳不挠曲。 (9)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和与朱元思书中“_,_”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流之急。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5. (10分)古诗词赏析。浣溪沙北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偶成宋朱喜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1)这两首诗都是感慨光阴,前者说“谁道人生无再少”,后者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你觉得苏轼和朱喜的说法是不是有矛盾,为什么?(2)“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这两句诗的表达好在哪里?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六、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6. (9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寡助之至,亲戚畔之。_ (2)“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指的是( )A . 正确的道理B . 统治的方法C . “地利”与“人和”D . 施行仁政的治国之道(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4)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7. (21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向月氏 , 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译道 , 抵康居。康居传致月氏。大夏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竟不能得月氏要领。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选自汉书张骞李广利列传)【注】月氏:古代西域游牧民族。大宛:西域古国。下文的“康居”“大夏”,都是西域古国。通:与交往。道:给带路。译道:翻译和向导。传:用专车。胡:匈奴。臣:使臣服。君:统治。拜:授予官职。(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西走数十日_) 大宛以为然_殊无报胡之心_ 去十三岁_(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既臣大夏而君之A . 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B . 假诸人而后见也(送东阳马生序)C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D . 学而不思则罔(八则)(3)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大 宛 闻 汉 之 饶 财(4)翻译下列句子。见骞,喜,问欲何之。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宋濂送东阳马生序)(5)联系文章具体情节说说张骞是一个怎样的人。七、 名著导读 (共1题;共20分)8. (20分)阅读五猖会片段,回答问题。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1)请概括五猖会的主要思想内容。 (2)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八、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0分)9.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奶奶的第一次合影奶奶一生有两个忌讳:照相,过生日。她认为照相会吸走人的精气,过一次生日就会折寿半年。她将这一理念坚持了一辈子,于是,我们做晚辈的,都尽量顺着她,不为她庆生,也不为她照相。尽管我曾偷拍过她几次,但终因怕她知道了不悦,也一直没让她看。她低调对待生命,不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她的任何印记。奶奶很上相。她坐在屋檐下剥玉米,银白色的头发贴在脑后,身材瘦削,穿着一件灰蓝色的长对襟衣,那模样本身就是一幅水墨画。我一直想给她拍张彩照,等她百年之后使用,毕竟,她已年过九十了。但她从不配合,我的想法一直未能实行。年过九十的人几乎是风里的一盏灯。入秋的那场雨下过,天气呼啦一下就凉了。奶奶的老毛病气管炎犯得很准时,年年秋后。奶奶尽量压低喘息,但咳嗽声还是传了过来,一阵一阵的,将她的身子压得越来越低,让她的脚步更加蹒跚。门外的那棵油桐树叶黄了,秋雨过后,“啪啪”地往地上落。“叶落归根了!”奶奶嘴里嘀咕一声,缩了缩身子,弯着腰回屋里了。奶奶怕风吹,就待在黑洞洞的屋子里不出来,有时,看半天没动静,喊她几声,她才应一声。转眼冬天来了。父亲打来电话,声音大得可怕,简直是吼,说:“老房门前被画了白线,有高速公路要从门口过,这叫人咋活呀?”这是很多农民当下面临的一个难题,谁也没办法。我还一直为我们家地处偏僻地带,不会被现代化设施骚扰而得意呢,没想到还是没躲过拆迁这一劫,想着想着,头就大了,跟老板请了假,回去看看。院子里依然静悄悄的,只是房阶下三米以外的地方醒目地画了一条白线。那棵高高挺立的油桐树首当其冲,白线就画在它的根部。那条白线就像一道符,在太阳的光里显得阴森而恐怖。耳后,一阵急促的喘息声传来,回头看,是奶奶。奶奶今天显得很精神,她将头发梳得光溜溜的,走出她“宅”了许久的屋子,微笑地看着我说:“二丫,你知道不,咱家门前的这棵油桐树是你爷爷盖房时栽的,你爹才7岁时,你爷爷蹬脚走了,他走时树才有碗口那么粗。”我只知道吃从树上掉下来的油桐籽,却从不知道这棵树竟然有这么长的历史。它现在粗得我一抱都搂不严。奶奶说后,用手捋了捋头发,又说:“过不了几天,这树就要被砍了,咱们的老屋和院墙肯定也保不住了。二丫,你给我照张相吧,我要和树连同这老屋在一起,这么多年了,也该到头了。”我的眼泪竟然“哗”地落了下来,拿相机的手颤抖得厉害。奶奶端端地站在油桐树下,望着我,脸上透出少有的光。透过被泪水模糊的眼,我看了看镜头里的奶奶,使劲地摁了快门。奶奶看了看相机里的照片说:“我不敢看了,收起来吧,也不知道你爷爷敢不敢看。”她颤颤巍巍地走回了屋里。一年后,奶奶和那棵老油桐以及老屋永远地待在了一起。(1)根据第段内容,用两个词语概括奶奶的性格特点。 (2)小说为什么以“奶奶的第一次合影”为题? (3)小说多处提到油桐树,请说说油桐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段中划线的句子。那条白线就像一道符,在太阳的光里显得阴森而恐怖。九、 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作文。生活中,有很多触动我们心灵的力量:日月交辉,草长莺飞,蓓蕾初绽;父母的深情,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关爱;一句话,一首歌,一本书都可能在刹那间触动我们的心灵。多少古代圣贤、多少时代精英、多少平民百姓,他们的一言一行、深邃思想、高尚人格给我们的心灵带来莫大的震撼与鼓舞。这种触动心灵的力量是无形的。它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请以“触动心灵的力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1、二、 书写 (共1题;共4分)2-1、三、 语言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