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9.《乞巧》第一课时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9.《乞巧》第一课时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9.《乞巧》第一课时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9.《乞巧》第一课时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9.《乞巧》第一课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共1课时乞巧金清小学 阮雪平教学目标:1、会写“乞”等四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并会背诵。3、了解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4、初步了解乞巧节的民俗民风,感受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学情分析乞巧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是围绕本单元专题“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而选编的。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的一首古诗,诗人通过描写人们乞巧的盛大场面来表达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本诗想象丰富且内容较浅显易懂。因此本课在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的求知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拓展思维空间。重点难点1、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想象的情境和画面,有滋有味地朗读。2、感受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话故事,想不想听?2、播放牛郎织女的故事,学生听。3、教师引入课题,板书课题,强调“乞”和“巧”的读音和写法,以及题目的变音。学生齐读课题。4、出示课后“资料袋”,了解乞巧节。5、师简介诗人。活动2【活动】初读古诗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初读古诗,要求学生读准音,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评价。2、出示朗读节奏,听录音,教初师指导学生读出节奏。3、自由读,边读边想象,读出味道。活动3【讲授】品读古诗,感受意境(一)、品读第一句诗“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1、出示“七夕今宵看碧霄”,区别“宵”和“霄”,理解诗意。2、教师引读:(出示七夕夜空图)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七夕的夜空图,美不美?七夕之夜,星光闪烁,面对如此美丽的夜晚,诗人写下了“七夕今宵看碧霄”,如此美景,怎不让人想到牛郎和织女天上相会的故事呀!刚才我们听了故事,牛郎和织女一年才能见一次面,他们在谁的帮助下见面?(喜鹊)他们见面确实不容易,所以我们读“看”的时候一定要读得轻一点,千万不要打扰了他们。(教师范读、学生读)3、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了,他们的心情怎样?指导读“牵牛织女渡河桥”。4、齐读第一句诗“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二)品读第二句诗“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1、引入:那么,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又是怎样过乞巧节的呢?2、齐读这两行诗: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边读边想象画面,你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向织女乞巧)3、绘声绘色说乞巧:是啊,织女是天上的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的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人们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出示云锦图)瞧,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啊!据说织女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人间的女子个个都羡慕,羡慕的不得了,它们羡慕什么呢?(织女的巧手)你们羡慕吗?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取智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4、人们仅仅是在乞巧吗?还在乞求什么?出示乞巧歌,齐读。5、图文结合想象诗句所描述的画面。交流:古人的心愿多不多?你能想像一下古人乞巧的场面吗?人多吗?(1)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读出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出示乞巧图)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有的在小院里,有的在家门口,有的在花园里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所以林杰这样写道:“穿尽红丝几万条”。(2)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是指数出了有几万条吗?(不是)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穿尽)(3)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人间企盼和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齐读)(三)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范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四)体验升华,熟读成诵。1、同学们,你们吟诵古诗的声音一定穿越了浩瀚的天空,飞入了牛郎织女的耳朵里,我仿佛听见了织女在赞叹:人间的孩子真会学习呀!不过织女也在问:“难道们不想向我乞求些什么吗?”你们想吗?说说你想乞取什么?你们愿意为老师、同学和家人乞求什么呢?2、交流。小结:祝福他人幸福的人,自己也永远幸福。3、 师:你们的心愿很多很多,让我们带上你们的心愿,一起沐浴在这柔美的月色中,在优美的音乐中一起背诵古诗,体味一下诗中的意境美。活动4【作业】小结、布置作业乞巧活动1【导入】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话故事,想不想听?2、播放牛郎织女的故事,学生听。3、教师引入课题,板书课题,强调“乞”和“巧”的读音和写法,以及题目的变音。学生齐读课题。4、出示课后“资料袋”,了解乞巧节。5、师简介诗人。活动2【活动】初读古诗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初读古诗,要求学生读准音,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评价。2、出示朗读节奏,听录音,教初师指导学生读出节奏。3、自由读,边读边想象,读出味道。活动3【讲授】品读古诗,感受意境(一)、品读第一句诗“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1、出示“七夕今宵看碧霄”,区别“宵”和“霄”,理解诗意。2、教师引读:(出示七夕夜空图)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七夕的夜空图,美不美?七夕之夜,星光闪烁,面对如此美丽的夜晚,诗人写下了“七夕今宵看碧霄”,如此美景,怎不让人想到牛郎和织女天上相会的故事呀!刚才我们听了故事,牛郎和织女一年才能见一次面,他们在谁的帮助下见面?(喜鹊)他们见面确实不容易,所以我们读“看”的时候一定要读得轻一点,千万不要打扰了他们。(教师范读、学生读)3、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了,他们的心情怎样?指导读“牵牛织女渡河桥”。4、齐读第一句诗“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二)品读第二句诗“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1、引入:那么,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又是怎样过乞巧节的呢?2、齐读这两行诗: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边读边想象画面,你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向织女乞巧)3、绘声绘色说乞巧:是啊,织女是天上的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的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人们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出示云锦图)瞧,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啊!据说织女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人间的女子个个都羡慕,羡慕的不得了,它们羡慕什么呢?(织女的巧手)你们羡慕吗?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取智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4、人们仅仅是在乞巧吗?还在乞求什么?出示乞巧歌,齐读。5、图文结合想象诗句所描述的画面。交流:古人的心愿多不多?你能想像一下古人乞巧的场面吗?人多吗?(1)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读出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出示乞巧图)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有的在小院里,有的在家门口,有的在花园里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所以林杰这样写道:“穿尽红丝几万条”。(2)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是指数出了有几万条吗?(不是)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穿尽)(3)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人间企盼和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齐读)(三)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范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四)体验升华,熟读成诵。1、同学们,你们吟诵古诗的声音一定穿越了浩瀚的天空,飞入了牛郎织女的耳朵里,我仿佛听见了织女在赞叹:人间的孩子真会学习呀!不过织女也在问:“难道们不想向我乞求些什么吗?”你们想吗?说说你想乞取什么?你们愿意为老师、同学和家人乞求什么呢?2、交流。小结:祝福他人幸福的人,自己也永远幸福。3、师:你们的心愿很多很多,让我们带上你们的心愿,一起沐浴在这柔美的月色中,在优美的音乐中一起背诵古诗,体味一下诗中的意境美。活动4【作业】小结、布置作业台教科所20174号关于开展“读书与成长”征文评选活动的通知各县(市、区)教科所(室):在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读书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教师的阅读与自身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读书被称为教师最好的修行。近些年来,广大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中涌现出许多热爱读书的优秀人物和先进集体。为了交流分享教师读书与成长的经历和经验,探讨教师阅读与专业发展的方法和路径,根据“黄浦杯”长三角城市群“读书与成长”征文要求,结合我市教育科研工作实际,经研究决定举办“读书与成长”专题征文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征文对象我市广大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鼓励学生解放行动联盟学校、教育科研骨干培养对象踊跃参加。二、主题内容围绕“读书与成长”主题,介绍教师的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指导和阅读交流,描述阅读经历中有意义有特点的人和事,反映阅读与工作、学习、研究的关系,体现阅读对自身成长和专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三、选材范围征文主题中的“读书与成长”,主要指教师的阅读和成长,也包括师生共读和共同成长。从阅读的内容看,可以包括有关教育的内容和非教育类的内容;从阅读的形式看,包括各种书籍、报刊杂志及电子媒介。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征文题材大致包括以下几类:1.读书的经历。描述教师个人或群体的阅读史,反映读书内容的变化及阅读水平、思想水平的提高。2.读书与工作、研究的关系。结合读书学习的实例,反映用书中某种理念和方法指导自身教改和研究的经历,以及读写结合、以写带读、以读促写等读书方式。 3.读书与交流。介绍不同类型读书组织的交流方式和开展经历,如读书小组、读书会、读书沙龙、学习共同体,举办讲座、征文和研讨活动等,以及博客、微信等网络交流、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4.关于教师阅读现状的调查和评论。包括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等研究方式,在掌握具体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或现象描述,反映教师阅读的现状、经验和问题。 无论哪种题材类型,都应围绕征文主题,反映教师读书和成长的具体过程和状态,避免单纯的内容介绍和抽象的分析论述。因此,本次征文不包括书评或读后感一类来稿。 四、注意事项1.文体不拘,提倡撰写叙事性的案例,也欢迎调研报告和现状评论等。内容应是真人真事,并根据具体情况和写作形式,体现出各自特点。 2.文章篇幅一般以4000字左右为宜,未在省市级以上报刊中公开发表。3.文章用word打印,正文5号字,题目3号字,A4纸。来稿左上方注明“黄浦杯”征文字样,文后标明作者单位、地址邮编、手机、电子信箱。五、组织方式1.征文采用逐级推荐和评选的方式。先由县(市、区)推荐,再由市教科所组织评审,在此基础上推荐优秀文章参加长三角城市群的评选。2.请各县(市、区)教科所(室)认真做好发动推荐工作,原则上学生解放行动联盟学校每所学校不少于3篇,教育科研骨干培养对象每人必须1篇。3.市直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