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35_第1页
鄂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35_第2页
鄂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35_第3页
鄂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35_第4页
鄂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3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鄂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35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题 (共7题;共30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派遣(qin)拈轻怕重(nin)热忱(chn)B . 担子(dn)狭隘(y)纯粹(ci)C . 殉职(xn)教训(xn)延安(yn)D . 殖民(zh)鄙薄(b)见异思迁(qin)2. (2分)(2014荆州)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一碧万顷 鳏寡孤独 恃才放犷 忧谗畏讥B . 豁然开朗 塞翁失马 辗转反侧 落英缤纷C . 觥筹交错 箪食壶浆 老骥伏历 泯然众人D . 披坚执锐 物事人非 一鼓作气 因势象形3. (2分)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组是( ) A . 月色朦胧的夜晚,同学们聚在一起开篝火晚会,欢声笑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B . 如果台湾当权者敢铤而走险 , 制造“台独”重大事变,中国人民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地粉碎“台独”分裂阴谋。C . 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D .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王钢和他的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决定组成一个名为“绿色先锋”的课外活动小组。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出彩中国人栏目中,让人眼花缭乱的歌声和绚丽的舞台赢得广大观众的点赞。B . 他写文章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诉诸笔端,从不矫饰,率真而自然。C . 为了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发出了“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D . 为了防止教育“三乱”事件不再发生,市教育局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5. (13分)(2013漳州)按要求填空。(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_ , _!(普希金假如生话欺骗了你)(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 , _。(李商隐无题)(3)_ , _。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 , _。(刘禹锡陋室铭)(5)望岳一诗中充分体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是:_ , _。(6)“光盘行动”倡导不浪费粮食,这让我们想起观刈麦中表现农民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辛苦劳作的诗句:_ , _。(7)海闻凭鱼跃,_。(唐云览)6. (4分)名著阅读。(1) 孙大圣执着扇子,行近山边,尽气力挥了一扇,那火焰山平平息焰,寂寂除光;行者欢欢喜喜,又煽一扇,只闻得习习潇潇,清风微动;第三扇,满天云漠漠,细雨落霏霏。这段文字出自_(作家名)的西游记,是“_”故事中的结局部分。(2)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 骆驼祥子中,祥子经历三起三落,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最终变成了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B . 名人传中三个天才巨人分别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法国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小说家托尔斯泰。C . 格列夫游记记述了格列夫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马国的离奇的旅行的遭遇。D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长篇巨作的创作。7. (5分)(2011东营)如图是中国环境标志图形,仔细观察主体部分(汉字和英文除外),写一段解说文字。要求:说明内容包含构成要素、造型特点及其含义,至少用上一个成语。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8. (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温暖心窝的话语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1)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作了什么事? (2)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3)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画线的语句。 (4)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9. (15分)阅读毕诗成的别让“心酸手机”灼伤“爱的能力”,完成下列小题。这几天,重庆一名小学生的“心酸作文”爸爸看手机在网上热传,“我的爸爸很爱看手机,每次有空他都会拿出手机来看”孩子对“看手机家长”的真实刻画,戳中了很多爸爸妈妈的心。有教师就此做课堂调查,超过1/3的孩子举手表示家长常常因为玩手机而忽视他们,让人很心酸。这是一个技术变革的时代。智能手机正在井喷式的“攻城略地”,丰富及时的资讯、花样繁多的游戏、方便快捷的服务,将手机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而人们在畅快享受的同时,也遭受着某种情感“病毒”的入侵。有些“低头族”把孩子搞丢了都没有发觉,而在许多孩子眼里,爸爸是“拿手机查资料的”, 手机是妈妈的“女儿”,人们在手机上花费太多时间,已经影响到了家庭的功能、社会的交往。不只是孩子,还包括被撇在一旁的老人,乃至于同卧一床的另一半,更不要说饭桌旁边的朋友、办公桌对面的同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越来越多的“心酸”已经表明,这正在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成为某种亚健康的群体文化心理。手机玩到烫手,灼伤的是亲情与友情,尤其是最需要家长陪伴和呵护的孩子。对孩子来说,父母的关爱绝不只是提供物质的保障,缺乏父母关注和陪伴的孩子往往会患上“感情饥渴症”, 对他人的冷漠,对社会的敌视,对自己的厌弃。因此,“为了孩子,请放下手中的智能手机”已成为世界多国民众的共同呼声。“烫手的手机”只是一个拽走当下注意力的代名词。“智能手机烫手”的本质命题,是我们的内心怎样葆有爱的能力,怎样葆有爱的品质。和老人孩子坐在一起,和朋友同事坐在一起,只是一种“陪着”的形式,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关爱、交流,没有沟通、理解与责任感,不可能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家长、一个有血有爱的“成员”。人际相处需要时间,更需要质量。沉迷于手机是一种表象,更需警惕的,是我们正在丧失爱的热情、爱的能力。在虚拟网络上的社交达人,却是真实生活里的冷漠者;每个人常常被圈在自己的世界里,众声喧哗中强化着孤独。更严峻的现实是,我们正在将这种基于技术进步催生的“新时代病”,肆无忌惮地传递给下一代:我们自以为追赶着时代的潮头,简单地塞给他们先进的电子产品,哪管这些产品里,藏着既会伤害视力、又会伤害热情的冷漠病毒。手机再智能,终究只是人的工具,如果不能理性驾驭它,人就会沦为工具的奴隶。当一个又一个孩子,用稚嫩的笔写下他们的困惑与控诉时,每一位成年人的内心都应该有一些刺痛、尴尬与检省,进而有改变的行动。(1)文章以“别让心酸手机灼伤爱的能力”为题,有什么妙处? (2)文章第段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 三、 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10. (22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未尝一日别余也。前甲午、丁酉,两至西湖,如涌金门商氏之楼外楼,祁氏之偶居,钱氏、余氏之别墅,及余家之寄园,一带湖庄,仅存瓦砾。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及至断桥一望,凡昔日之弱柳夭桃、歌楼舞榭,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矣。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我梦中之西湖,尚得完全无恙也。(选自张岱西湖梦寻自序)【注】甲午指清顺治十四年、南明永历十一年,丁酉指顺治十一年、南明永历八年。(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我梦中之西湖(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雾凇沆砀”形容湖面上雪花水汽一片弥漫的情景。B . “一芥”、“两三粒”是虚写,给人一种朦胧苍茫的夜间观雪感受。C . 张岱梦中的西湖与他二十八年后见到的西湖,已经完全不一样了。D . “大喜”不但写出了客人见到“我”的惊喜,也暗示了张岱夜遇知己的高兴。(4)赏析下列划线字在句中的作用。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5)有人评价张岱的作品是“痴人说梦”,结合阅读材料,说说你对他的“痴”和“梦”的理解。 11. (10分)阅读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后面问题。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从词中的哪两个典型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念念不忘报国。(2)词的末尾一句“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 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人的成长需要丰富的物质养料,更需要丰厚的精神养料。物质养料强健我们的体格,精神养料强大我们的灵魂一失败让我们坚强,批评让我们成熟,艰难让我们上进,感动让我们珍惜,阳光让我们温暖请找寻成长中那些曾给你精神滋养的东西。以“ 也是一种养料”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中心明确;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套作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