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疣梭子蟹与对虾混养三疣梭子蟹简称梭子蟹,俗称海蟹。属十足目,梭子蟹属。 梭子蟹头胸甲呈梭形,前侧缘各有9个锯齿,最后一齿特别长大,左右突出。额缘具4个小齿。头胸甲的背面有三个明显的疣状突起,故名。头胸甲茶绿色,腹面灰白色。第一对步足为强大的螯足;2对4对步足扁平,指节尖细,适于爬行;末对步足扁宽,指节片状,适于游泳。雄性腹部呈三角形,雌性腹部较园大。 梭子蟹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但以渤海产量高,质量好。在日本、朝鲜等地也有踪迹。梭子蟹是大型食用蟹类,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实践证明,梭子蟹生长快,病害少,易于养殖,并且可以在北方当年养成,特别是随着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出苗时间可以提前,养殖成蟹的规格不断加大。 梭子蟹的生活习性 了解梭子蟹的生活习性,是制定和设计人工养殖技术的依据,现简要介绍如下: 渤海中天然的梭子蟹,一般在5月1日前后,由越冬场到河口、内湾3米5米的浅水区进行索饵育肥,以完成生殖。6月份抱卵孵化。7月份亲蟹又开始交配。幼体在近岸生长,随个体的增大逐步向深水移动。当年的梭子蟹在9月10月即成熟交尾,冬初到达10米30米水深的泥砂海底越冬。人工养殖的梭子蟹,由于育苗较早,一般在8月20日以后即开始交尾。 梭子蟹昼伏夜出,白天多潜入泥砂中,有时仅露眼和触角,但无钻洞能力和上岸逃逸的习性,夜间有趋光性。 梭子蟹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喜食小鱼虾,特别是小型贝类。摄食以傍晚和夜间为主。 梭子蟹具有广盐,抗低温和耐干的能力,1232都能正常生长。10活动减缓,但大多数还能摄食。8以下,多数停止摄食,6潜泥砂休眠,在-1.5的情况下,才开始有蟹死亡。 梭子蟹有耐干能力。20时,可以露空8小时以上,在24范围,大多数可露空一昼夜以上。这一习性给苗种干运和成蟹活体运输销售带来了方便。 梭子蟹的生长是靠脱壳进行的,幼蟹期脱壳间隔短,后期加长。人工养殖的条件下,大约脱壳9次10次。 虾蟹混养技术 1.池塘改造。池塘的清淤、消毒工作按常规养虾的技术要求进行。由于放养虾苗的时间早,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而子蟹的放养时间较晚,一般需在6月上中旬或更晚一些。为了防止早放的虾苗残杀后放的幼小蟹苗;同时,避免发现虾病或实施中间出虾时,由于拉网而损伤幼蟹;也为了方便子蟹放养前期的饲喂管理。所以要求虾蟹混养池要提前用20目40目的绢网或土埝加拦网等办法,在虾池进水闸一侧围成一个占全池1/5左右的大暂养区,也可称之为二级暂养区。在大暂养区内一角,再围成一个1亩3亩的小暂养区,或称一级暂养区,以利于早期子蟹的暂养管理。 由于梭子蟹有潜泥砂的习性,有条件的可沿虾池边内,堆若干砂堆,以利于梭子蟹的栖息、脱壳,可提高成活率。 2.放苗。池塘经清淤消毒,拦网改造并纳水施肥后,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虾池内按常规投放虾苗,并进行常规养殖。由于虾病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虾苗的投放量不宜过高,一般在1万尾左右亩。到6月中旬前后,在一级暂养区投放1期2期子蟹。子蟹一期一般每市斤3万尾左右,二期子蟹每千克1.2万尾左右,三期子蟹每千克5000尾6000尾。投放密度根据仔蟹的不同规格,按全池计算,一次投入每亩20005000尾。 蟹苗的运输可采用带水运输或干运两种办法,路途远,运输时间长的,最好采用塑料袋加水充氧的办法。每泡沫箱装两袋,每袋子蟹不超过200克。干运如河蟹苗的运输方法,但水草或其它隐蔽物需用海水浸过。每箱(40厘米60厘米)装箱苗量半斤左右,而且要层层盖海草。 由于梭子蟹耐低温,无论干运和水运,都应加冰等降温措施,力争降温在812,以减少子蟹的活动量,减少互相残杀。 3.投苗后即可投喂卤虫,大约10天暂养,子蟹可进入三期以上,可撤掉一级暂养区的拦网,进入大暂养区继续暂养,使蟹苗的活动范围增加,以减少互相残杀,三期以后的幼蟹仍以喂卤虫为主,也可投喂杂鱼糜。暂养初期的日投喂量按蟹苗总体重的100或更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投喂比例。投喂一日两次,以傍晚为主。 4.中间出虾。由于虾病在高温季节容易流行,在发现虾病苗头或者采取中间出虾养殖模式的,一般在7月份进行拦网出虾。中间出虾不仅可供应和活跃市场,收回投资保本,减少了养虾密度,减少了风险,也减少了发病机会。中间出虾后,把暂养幼蟹的拦网撤掉,与余下的虾进行混养。 5.虾蟹混养。由于中间出虾以后,虾苗已减少,梭子蟹就成了养殖的主体,投喂主要考虑梭子蟹为主。饵料有卤虫、切碎的杂鱼、人工配合饵料等,蟹壳长到4厘米以上,虾苗体长6厘米以上,可投喂兰蛤,效果更佳,投喂2次,以傍晚为主。如投活兰蛤,可一次多投。 投饵可设观察网,根据摄食速度和残饵情况,适当调整投饵量。 养殖后期应适当加大换水量,促进蟹的生长和育肥。 6.防病。虾蟹混养,由于梭子蟹可吃掉病死虾,有控制和缓解虾病的作用。梭子蟹虽然发病少,但也有个别的出现疾病,预防办法是每隔半月投喂药饵或鲜活饵料中加拌抗菌素药。 由于8月20日以后,梭子蟹开始交尾,雄蟹的死亡率较高,所以在交尾前后要保证饵料,适当增加投喂次数。 7.后期对虾出池。采用须子网出虾,不再采用拉网或放水的办法,以减少对梭子蟹的伤害。对虾尽量出池后,梭子蟹可待到10月下旬直到11月份冬初出池。可采取排水出虾蟹的办法,余下的由人工收捡。 多数池塘还采取人工钓捕的办法,从9月份就可以钓捕,拉长销售期,吸引游客,提高效益。梭子蟹出池规格多数为每市斤2只3只。 8.梭子蟹单养。梭子蟹也可单养,但一般应以小池为好,最好要铺砂或沿池堆砂,放养密度可达每亩6000尾,也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9.大棚暂养。梭子蟹集中上市,价格受压,有条件的单位或养殖户,可建造塑料大棚,对梭子蟹进行暂养育肥,待入冬后销售活蟹,价格可成倍提高。 入棚的梭子蟹必须肥满度高,以提高暂养成活率。所以养蟹后期在水温14左右的阶段要加强投喂。尽量使其吃饱吃好。另外,梭子蟹入大棚一定要尽量后延时间,不要在温度较高的阶段入棚,一般应在11月初前后,水温在8左右为宜。梭子蟹与日本对虾混养高产高效技术-三疣梭子蟹简称梭子蟹,俗称海蟹,为我国沿海地区常见种类,是人们喜爱的传统海产品,目前海捕产品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近年来,为了提高海水池塘养殖经济效益,推广健康养殖技术,笔者通过渔业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在赣榆县柘汪镇进行了梭子蟹与日本对虾混养技术的试验示范,获得成功。2008年试验池塘平均亩产梭子蟹150千克,日本对虾60千克,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主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 养殖池塘面积以15-20亩为宜,设有中心沟,水深1.5米左右,有相对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底质以泥沙混合底为主,适合于梭子蟹、日本对虾生长。二、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底质处理。在前一年养殖结束后,将余水放净。池底经过一个冬季的曝晒、冷冻,泥土干硬,早春季节利用推土机铲除表面过多的淤泥,淤泥少时也可在春季用犁将底部深翻。2、清塘消毒。放苗前40天,用漂白粉30-50mg/L或生石灰70-100千克/亩清塘消毒,24小时后将池水放掉,再进经80目筛绢过滤的天然海水,以防止敌害生物及其卵和幼体进入。 3.饵料生物的培养。在放苗前30天左右,池塘加水50-60厘米,每亩施入氨肥4-5千克及过磷酸钙1-2.5千克或肥水宝。虾苗放养后可遍池泼洒花生粕、豆粕以肥水。三、苗种放养 1、苗种。虾蟹苗种放养依据水温情况而定,在4月中旬当水温稳定在17-18以上时即可放虾苗。虾苗可放养2-3茬,第一、二茬分别在4月20日和5月20日左右,每亩放养8000-10000尾;第三茬在7月中旬放苗,每亩放养2万尾。梭子蟹在5月10日左右放苗,每亩放养二期幼蟹0.15-0.25千克。苗种要求:虾苗要求放养体长在1.0厘米以上,规格整齐,体表干净,活泼健壮,逆水活动能力强,不带病灶;二期幼蟹要求附肢齐全,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放养时温差应小于2,盐度差小于5。 蟹苗的运输可采用带水运输或干运两种办法,路途远,运输时间长的,最好采用塑料袋加水充氧的办法。每泡沫箱装两袋,每袋不超过200克。干运如河蟹苗的运输方法,但水草或其它隐蔽物需用海水浸过。每箱(40厘米60厘米)装箱苗量半斤左右,而且要层层盖海草。由于梭子蟹耐低温,无论干运和水运,都应加冰等降温措施,力争温度降在812之间,以减少蟹的活动量,减少互相残杀。 2、苗种暂养。为了防止早放的虾苗残杀后放的幼小蟹苗;同时,也为了方便仔蟹放养前期的饲喂管理。可在池塘中用网围出10左右的范围将蟹苗在其中暂养10-15天,这样便于集中投喂,并能及时掌握蟹苗的成活率。蟹苗暂养可投喂大卤虫、鱼糜、挠足类等鲜活饵料。以活的大卤虫为好,它既不污染池底,又能保证充足的饵料。四、饲养管理1、饵料投喂。由于前期饵料生物的培养,放入虾苗后,在20-30天内不必投喂,而放入蟹苗后应及时投喂鱼糜、兰蛤等鲜活饵料,中间辅以配合饵料。幼蟹在期前每天多次投喂,投喂量为体重的100200%;期左右即可投喂压碎的兰蛤;随着幼蟹个体的增加,可直接投喂兰蛤,投饵率逐渐下降,幼蟹体重达50g/只以后,投饵率控制在体重的15左右;至秋季9月份以后兰蛤等贝类逐渐减少,应投喂一定量的小杂鱼虾以促进蟹的肥壮和性腺发育。由于8月20日以后,梭子蟹开始交尾,雄蟹的死亡率较高,所以在交尾前后要保证饵料,适当增加投喂次数。2、水质控制。梭子蟹要求水质清新,溶解氧含量较高的水体。养殖初期以加水为主,每10天加水20-30厘米,至7月底8月初水温高时加至最高水位,同时视水质情况及时换水并应用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3、日常管理。养殖期间定期检查闸门、堤坝是否破堤漏水,发现漏洞及时补堵,防止虾蟹逃逸。每天早、晚巡塘两次,注意观察水色变化、残饵状况、虾蟹活动及生长、敌害生物等,做好每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4、病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每月泼撒生石灰2次,定期使用二溴海因等消毒剂。在养殖的中后期底质较恶化时使用一些底质改良剂来改善底质。在秋季高温季节池塘水质易恶化、透明度高时应及时换水,以改善水质条件。中秋节后用新蟹康乐拌饵投喂,每100公斤饵料加500克新蟹康乐可治疗蟹病,预防减半。 5、收获。虾蟹养成以后应及时收获出售,第一、二茬日本对虾一般养殖60天开始收获,第三茬一般在霜降前后价格高时起捕;而梭子蟹在9月初即应采取钓取或拉网等方式将公蟹出售,以防交配后雌蟹伤亡,并在10月前后价格更好时干塘收获。如果有条件,可以收获部分虾蟹越冬,在春节前后价高时出售。五、小结1、虾蟹混养,由于梭子蟹可吃掉病死虾,有控制和缓解虾病的作用。梭子蟹虽然发病少,但也有个别的出现疾病,预防办法是每隔半月投喂药饵或鲜活饵料中加拌新蟹康乐,使用时加入蛋清可提高利用率。2、由于梭子蟹有潜泥砂的习性,有条件的可沿虾池边内,堆若干砂堆,以利于梭子蟹的栖息、脱壳,可提高成活率。3、由于虾病在高温季节容易流行,在发现虾病苗头时应及时出虾。中间出虾不仅可供应和活跃市场,收回投资保本,减少了养虾密度,减少了风险,也减少了发病机会。4、加换水时要选择水质清新、无毒的新鲜海水,避免使用前期的潮汛水。天津市汉沽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从1996年开始,为降低养虾成本和风险性,开展了三疣梭子蟹与对虾混养试验项目,并连续几年都取得了虾蟹互补的生态效果。 2000年5000亩试验面积,总产虾蟹3901万kg,其中蟹27.61万kg,总效益956万元,亩纯效益1912元。现将实施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一、放养前的准备 1虾池条件 虾地面积2040亩,长方形,池内边缘设有宽2.5m的马道,池中为中央沟。池深25m左右,平均水深2m左右,海区盐度在2035,pH值8488。 2池塘清整、翻耕 虾苗投放前2一3个月,对池塘投饵场所的淤泥推至地顶及外坡压实后,对池中央沟进行深度10cm左右的翻耕。 3滤网及蟹苗暂养区的设置 虾池翻耕后,经一段时间曝晒、风化。在进水口安装8O目的过滤网,以后根据虾蟹个体大小更换进排水过滤网,并在进水闸地角一侧用渔网围成两个蟹苗暂养区。第一暂养区用网目为00.3cm编织网围成池塘面积的210,在第一暂养区外围用网目1cm左右的渔网在围成池塘面积的ll0作为第二暂养区,即暂养面积为池塘总面积的31O。 4. 地塘消毒、浸泡 虾苗投放前25天左右,池塘亩施生石灰7100kg左右,在埝顶、内玻、地底遍洒均匀。进水浸泡马道10cm左右,34天后再进水2040cm,浸泡34天后冲洗干净。 5泼洒光合细菌及肥水 投苗前15天左右,进新水6070cm,亩施光合细菌5kg,隔天亩施氮磷钾复合肥2kg,以后每隔3 4天补水20cm,亩补施化肥1kg,投苗时使池水深度达1一1.2m,水色保持嫩绿色或黄绿色,透明度30cm左右。 二、养成技术措施 1投苗时间及密度 虾苗投放时间为4月底到5月初。直接放养于池中,规格为07一1cm的虾苗,密度控制在1一1.3万尾亩。蟹苗投放时间在6月上旬,规格为22.5万只/kg,密度控制在30004000只亩。放养于第一暂养区集中暂养,投苗前根据池水盐度、温度与育苗场衔接调整后再购苗放养,防止盐度、温度差别过大降低成活率。 2养殖方法 在虾病以防为主的前提下,采取苗种一次投放,二次出虾,蟹苗二次扩大暂养,养殖前中期虾蟹同池分养,中期适时一次性出虾,中后期虾蟹同池混养的方法。 (1)养殖前中期以虾为主,虾蟹同池分养。待蟹苗甲壳宽25cm左右时,撤除第一暂养区隔网与第二暂养区相通,扩大暂养空间。 (2)养殖中期适时出虾。7月中旬至8月初在虾蟹尚没混养之前,用围网一次性出虾2/3。防止高温季节暴发虾病造成损失、降低风险,化解中期虾蟹同地混养出虾时损伤蟹苗的矛盾。 (3)中后期以蟹为主,虾蟹同池混养。一次性出虾后撤除暂养区围网进行虾蟹同地混养。 3水质调控 养殖前期,作为虾病预防的重点,通过施肥繁殖浮游植物和投放光合细菌净化地水,抑制有害菌的滋生,减少对虾体的感染。在地水调控上采取前期添加水的方法,人为调控和保持好池水的生态平衡与稳定,为对虾生存生长创造良好适宜的水环境。中后期以促进虾蟹生长为重点,采取多换水、勤换水保持地水的新鲜。其做法是: (1)海水经过24小时沉淀,无污染、无赤潮生物后进入虾地。 (2)养殖前期:每34天加水5一10cm,到6月底7月初加满地水,其间保持池水的生态平衡,水色调控为嫩绿或黄绿色,透明度30cm左右,并且新而爽,7月初以后根据池水状况适当排换,降低池水老化程度。 (3)养殖中后期:因7月下旬围网一次性出虾后,池底氧化保护层被破坏,有毒物质、气体外逸池水遭受污染,进行一次20%的较大换水量和亩施生石灰1015kg,消毒净化池水。池水的调控改为每23天换水一次,换水量控制在地水的1525。 4科学投喂,促进虾蟹生长 (1)养殖前中期虾蟹同池分养阶段,按虾蟹各自所需及生活习性分别投喂。虾苗人池一周左右,投喂卤虫,每天2次,本着以防病为中心的原则,3cm后每天投喂4次、其中2次辅以添加1一15的生物免疫促生长剂药物配合饲料。投喂量以对虾数量确定,并结合每次投喂后检查其胃饱满度情况进行调整。严禁投饵过量残饵腐败分解污染地底,破坏前期地水生态平衡。 蟹苗入暂养区即开始投喂,以卤虫为主,甲壳宽3cm以前每天投喂4次,甲壳宽35cm,每天投喂3次,其中1次辅以添加量为115%的生物免疫促生长剂药物配合饲料,以强壮蟹体,提高成活率,此阶段按体重的100%80%投喂,并根据检查的摄食情况进行调整。 (2)养殖中后期虾蟹同池混养阶段,以杂鱼虾、兰蛤为主,辅以少量卤虫,每天投喂2次,投喂量按蟹体重的80%10%递减的基础上,补加虾的投饵量。梭子蟹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早晚摄食旺盛,全天投喂量分为早帆、晚60%,并根据前一天的摄食量以确定日后的投饵量,尤其是蟹蜕壳时,必须保证满足投饵量,避免瘦弱强食互相残杀影响成活率。 5加强管理以便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在整个养成期,应每天进行巡池工作,观察水质变化,检查虾蟹摄食、生长、活动、蜕壳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尤其是水质变化,关系到虾蟹的生存、生长、优良的水质是虾蟹健康生长的关键,水域环境质量下降,不但会使水中有害物质含量升高,而且还会为病原菌滋生提供条件,感染虾蟹发病死亡降低成活率,因此大面积虾蟹混养,必须力所能及调整好池水的理化指标。整个养殖期各项指标应控制在:盐度2535、PH值8.48.8、溶解氧46mg/L、透明度前中期3cm水色为嫩绿或黄绿色:中后期3040cm左右,水色渐变为海水常规色。 6适时收获、降低风险、增产增效 10月上旬开始用刺网二次陆续出虾,防止水温急降造成对虾死邙。并用刺网于晚上下网,第二天早晨起网陆续收获雄蟹,避免10月下旬雄蟹交配体弱死亡,造成减产, 10月底至11月底雌蟹体肥膏满阶段大批捕捞收获,最后排干地水人工捡收。 三、讨论 1梭子蟹成活率 梭子蟹在适宜的水环境中,生命力极强,病害很少,其成活率高低关键在于苗种体质、规格。 5000亩虾蟹混养面积中、其中2000亩蟹苗规格2.4万只/kg,密度2800只亩,成活率为16%;3000亩蟹苗规格4万只/kg,密度4400只亩,成活率为1O.1。因此我们认为在各项措施基本相同条件下,提高蟹苗成活率应投放苗种规格2万只/kg,密度4000只/亩为宜。 2.梭子蟹生长、生活习性 在适温范围内,梭子蟹随水温升高生长速度加快,如水温2530时,生长迅速,且摄食旺盛,尤其是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早晚摄食量偏多。人工养殖的梭子蟹其摄食习性和对虾一样,进食后便离开池边游于深水处,而一旦在地边狂游则预示空胃寻食。当水温下降到10时基本停食。 3虾蟹混养方法及水质调控 养殖前中期以预防虾病为主,人为调控好池水生态平衡与稳定,适应虾蟹生存、生长,从而延缓了虾病发生。中期适量出虾,防止了高温季节虾病暴发,降低风险。蟹苗集中暂养便于管理和投喂,二次扩大空间暂养,解决了个体增大对空间的需求,其操作方便方法简单易行,防止了养殖前中期虾蟹同地混养互相残杀和出虾时损伤蟹苗,相应提高了成活卒。中后期密度降低,环境条件进一步优化,多换水即适应存留对虾,也满足了蟹对水 质的需求。10月上旬二次出虾,规格为2026尾/kg,平均亩产78kg,价格90100元/kg,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效益。 4病害防冶 养殖前期,施用光合细菌和化肥繁殖浮游生物,以净化池水,消除有机污染,抑制有害菌的滋生。投喂添加115%生物免疫促生长剂的药饵,以增强虾蟹内在体质及抗病能力。这些措施解决了育苗和生产期间因大量应用抗生素而产生的抗药性,以及使用消毒剂破坏池水生态平衡,造成对虾因水环境恶化而发病或死亡的问题。海水池塘虾蟹贝“五放六收”养殖模式(一) 山东日照市海水池塘养殖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虾、蟹、贝“五放六收”生态高效养殖模式,混养品种以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杂色蛤为主,五次放养,六次收获,充分利用了水体空间,降低了养殖风险,亩收入近万元,经济收益显著。一、放苗前的准备工作1.池塘改造 对现有池塘进行大改小、浅改深,改造后单个池塘面积控制在4亩6亩,有效水深达到1.5米1.8米,堤坝坡比12,修整闸门、水渠等进排水系统。2.清污整池 将养殖池、进排水渠道等积水排净,封闸晒池,维修堤坝,并清除池底的污泥和杂物,特别要清除杂藻和杂草。沉积物较厚的地方翻耕曝晒或反复冲洗,促进有机物氧化分解。3.整修蛤台 在池塘正常水位线以下1米,高于池底0.5米处,沿堤坝内侧绕池一周整理成蛤台,面积约占池塘的1/61/5。蛤台类似于蛏畦,作为贝类养殖区域。台面宽1.21.5米左右,翻耕、整平。4.蛤台覆网 网片宜选用四丝或六丝有结聚乙烯网。网眼直径1厘米1.5厘米,以贝苗能够顺利通过为准。将网片裁成宽2米,相当于蛤台宽度。将网片覆盖在台面上,每侧用泥土压住网片约0.2米,处理好网片之间的接茬。注意覆网区应偏向蛤台内侧,离开池塘堤坝0.5米左右,防止雨水冲刷下来的泥浆淤积在网片上。做好后的台面覆网区宽约1米,作为贝类养殖区域。5.安装进出水闸门过滤网 在池塘药物消毒和进水前,先安装好滤水网。进水网采用锥形网(袖子网),排水网采用弧形围网。网目均采用60目。6.围拦梭子蟹苗暂养池 先将池塘用聚乙烯网和竹棍拦成两部分,1/3水面用于养殖梭子蟹,2/3水面用于养虾。再在蟹池背风向阳的边角用20目网拦出一小块水面,面积约占蟹池的1/10,作为蟹苗暂养池。7.进水和消毒 分几潮缓缓进水,保证进水网的安全,尽量纳足水。进水后封闭闸门,全池泼洒漂白粉20克/米3或生石灰250克/米3消毒。水温开始上升后尽快施肥肥水,降低池水透明度,防止池底青苔、杂藻滋生。8.肥水 消毒药效消失后肥水,施用二铵、尿素或复合肥,用量每立方米为6克10克。施肥后7天10天不见水肥应追肥。培养池水呈黄绿色或黄褐色,透明度0.3米左右。二、苗种放养1.苗种选择 中国对虾苗为“黄海1号”优质健康苗种,体长0.7厘米1.0厘米。日本对虾苗体长0.7厘米0.9厘米。所选虾苗规格整齐,体表光洁,弹跳有力,健康无病,逆水游动力强。蟹苗选用期幼蟹,要求活力强,规格整齐,放入池塘后可迅速蜕壳变为期幼蟹。杂色蛤苗规格为5000粒千克6000粒千克,要求大小均匀,新鲜,活力强,无病无伤,破损率低,无张口,无变味,尽量缩短中途运输时间。2.放养时间 杂色蛤在3月下旬到4月上中旬放养,水温1415。第一茬日本对虾苗在4月上旬放养。中国对虾苗4月下旬放养。梭子蟹苗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放养。第二茬日本对虾苗在7月中旬(第一茬日本对虾基本收完)放养。3.放养密度 杂色蛤放苗密度控制在50000粒60000粒/亩左右。日本对虾第一茬在虾蟹隔网所围养虾2/3池塘面积内以5000尾/亩放养;第二茬日本对虾在第一茬收完后,撤掉虾蟹之间的隔网,按全池面积6000尾10000尾/亩放养。中国对虾放苗密度5000尾8000尾/亩。梭子蟹放苗密度2500只/亩,先把蟹苗集中放到暂养池中,集中管理。三、养殖期的日常管理1.饵料投喂(1)贝类滤食水中浮游生物及虾蟹残饵,一般不需投喂。虾蟹收捕后投饵减少,如水质清瘦,可适量泼洒豆浆或贝类专用饵料,供贝类摄食。(2)对虾前期以池水中基础饵料为食,梭子蟹放大池养殖后,对虾以蟹的剩饵为食,9月份以后,对虾规格渐大,须专门投喂配合饵料。(3)梭子蟹期幼蟹,可投喂经破碎的小蓝蛤,过1天2天全部变态为期后,小蓝蛤可不破碎直接投喂。在暂养池中集中暂养的蟹苗长至期时,应计算存活率,及时向1/3的大水面放养。养殖过程中视梭子蟹密度情况,也可以撤掉池塘中间的拦网,实行虾蟹混养。梭子蟹饵料以蓝蛤和鲜杂鱼类为主,也可尝试补充一些蟹用配合饵料。坚持定时定点投饵,防止饵料不足。活蓝蛤适当多投,蓝蛤可边存活生长,边供蟹摄食。水温低于15、高于32时减少投喂量,8以下停止投喂。 2.水质调控 进入6月,水温升高,水位渐低,开始逐渐向池中加水,添满池塘后再开始小量换水。7月中旬进入高温期后,特别是8月至9月,适当加大换水量。暴雨后及时排淡,添换新水。池水透明度保持0.3米0.4米。定期使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降解池底污物,缓解池底老化过程。夏秋两季谨防池水缺氧。在池塘的下风边角,常积存有泡沫等漂浮物,应及时捞除。 3.病害防治 每半月全池泼洒漂白粉2克/米3进行池水消毒。6月上旬至10月下旬,池塘中易繁殖浒苔等杂藻,影响贝类正常生长。防治方法一是肥水和增加水位,降低池水透明度,阻止藻类的光合作用;二是使用药物扑灭;三是人工捞出清理。 4.做好检查记录 每10天或半月测定一次水温、盐度、pH值、溶解氧、透明度等理化指标,测量虾、蟹、贝的生长情况,判断生长是否正常。经常检查蛤台上面的覆网有无破损,防止虾蟹到蛤台上扒食,影响贝类生长和成活。根据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认真填写水产养殖日志,做好养殖生产记录、用药记录、苗种采购记录、饲料采购记录和渔药采购记录。 四、收获 1.收第一茬日本对虾:在7月上中旬,利用陷网收获。 2.收梭子蟹雄蟹: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利用挂网,或平时在池边用捞子捕捞,可收获80%90%。 3.收中国对虾:在10月中下旬,利用陷网收获。 4.收第二茬日本对虾:11月中下旬,利用陷网收获。 5.收杂色蛤:在11月中下旬,撤掉覆网人工挖取。 6.收梭子蟹雌蟹(少量雄蟹):11月中下旬收获。开闸放水收捕,用笆子小心地笆搂,不得伤害蟹子,保证肢体完整,保证成活,以利贮养或活蟹上市。 五、分析与讨论 1.该养殖模式历经多年的经验积累,通过对池塘的精深改造,实行虾蟹贝生态健康养殖,维系了生态平衡,达到了互利共生的目的,提高了池塘的综合利用,有效防止了病害的发生,产出利润高。同时,该养殖模式采用“多茬放养,多级收获”的方式,迎合了市场发展态势,有效地降低了养殖风险。 2.该养殖模式作为虾蟹贝多茬放养、多级收获的立体生态混养模式,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养殖方式,而是提供一种创新式的海水池塘养殖思路,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池塘条件选择适宜的混养品种进行合理搭配,因此,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3.在该养殖模式中,以经济效益为指标,梭子蟹的养殖收益约占30%35%,居第一位;日本对虾的养殖收益约占25%30%;中国对虾的养殖收益约占20%25%;杂色蛤的养殖收益约占15%20%。因此,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将梭子蟹养殖作为首要环节来抓。4.对虾养殖前期以池水中基础饵料为食,梭子蟹放大池养殖后,对虾以蟹的剩饵为食,不单独投饵。同时,蟹类即时捕食病弱虾。这样,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成活率相对较低,但对于选种、维护生态平衡、防治疾病蔓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5.在第一茬日本对虾放养时,将池塘用隔网先分出1/3左右养殖日本对虾,其余部分放养梭子蟹。待第一茬日本对虾收获后,撤掉隔网,再放养第二茬对虾。这样,更能充分利用池塘水域空间,提高养殖效益。 6.梭子蟹覆网的网片宜选用四丝或六丝有结聚乙烯网。单丝、双丝网只能使用一年,成本较高,并且容易缠绕蟹足,不宜选用。网眼直径1.0厘米1.5厘米,以贝苗能够顺利通过为准。网眼过大,贝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管道阀门考试题及答案
- 瓦斯抽采考试试题及答案
- 预算岗位面试题及答案
- 运动协调:成长加速器
- 记忆障碍试题及答案
- 空间跃迁测试题及答案
- 怎样培养孩子的团队习惯
- 用Scratch启蒙编程思维
- 家电公司合同履行管理细则
- 2020-2025年材料员之材料员专业管理实务考前冲刺模拟试卷A卷含答案
- 预包装食品采购合同样本6篇
- 2025年美术作品授权合同协议
- 《上市公司再融资》课件
- 构建学校与家庭共育的信息化平台研究
- 2025年下派挂职干部工作总结范例(三篇)
- 文化创意产业IP开发与授权经营策略规划方案
- 《腹股沟疝》课件
- 二十案例示轮回
- ABC法则新-培训课件
- 脑血管介入手术
-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