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doc_第1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doc_第2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doc_第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doc_第4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运用(14分) (共7题;共14分)1. (2分)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热忱 徇职 麻木不仁 众目睽睽B . 狭隘 纯粹 漠不关心 见异思迁C . 蝉蜕 鄙薄 沾轻怕重 参差不齐D . 派遣 潦亮 精益求精 畏罪潜逃2. (2分)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着落(zhu) 霎时(sh) 莅临(l) 咄咄逼人(du)B . 贮蓄(zh) 烦闷(mn) 分歧(q) 争先恐后(kng)C . 粗犷(kung) 黄晕(yn) 抖擞(du) 水何澹澹(dn)D . 发髻(j) 酝酿(ning) 瘫痪(tn) 秋风萧瑟(s)3. (2分)下面有关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儒家经典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凝结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B . 明清的科举制度中,全省的考试一般称为“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参加的就是乡试。C . 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塑造了一些足智多谋的军师形象,如水浒传中人称“智多星”的吴用、三国志中号称“卧龙”的诸葛亮。D . 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往往在最后突然揭示故事的谜底,呈现出人意料的结局,被称作欧亨利式的结尾。礼物一文就体现了这一特点。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晚会以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B . 他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信心。C .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大大地改善。D .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5. (2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 一袋糖,一桶油起伏上涨的物价牵动着每个人心的原因?是因为物价成为众多低收入人群面临的生活难题。B .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浏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C . 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后,中国将陆续发射“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用来和“天宫一号”对接。D . 团省委与本报联合发起“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万人纪念追思”活动,万余嘉宾、青年志愿者、各届群众参加,弘扬雷锋精神。6. (2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B .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C .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D . 独坐、弹琴、长啸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7. (2分)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是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_;一阵杜鹃啼,_;一阵风起,_就猛然间惊醒了一山桃花便让每一棵柳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则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A . B . C . D . 二、 背诵积累(10分) (共1题;共10分)8. (10.0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突出孙权年少有位,武功盖世的句子是:_,_。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奇丽雪景仿佛一夜盛开的梨花的千古名句是:_,_。 (3)兔从狗窦入,_。(十五从军行) (4)苟全性命于乱世,_。(出师表) (5)请把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默写完整。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_,_。_,_。三、 阅读理解(35分) (共2题;共35分)9. (1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少不更事B . 湖中人鸟声俱绝 精妙绝伦C . 上下一白 长烟一空D . 是日更定矣 物是人非(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3)本文文笔洗练,用“余住西湖”,“独往湖心亭看雪”,“_ _”,“_ _”就把作者看雪的行踪交代得非常清楚。(用原文句子填写)。(4)下面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大雪三日后夜里“独往湖心亭看雪”,一个“独”字尽显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B .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词运用白描手法,细腻地描绘出夜中雪景 的特点。C . 亭上二人见到作者“大喜”,实际上也写出了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D . 作者“痴”的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的是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10.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点燃一个冬天游睿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带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瘟天,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把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女人说。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踏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地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喂喂”地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地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儿回。住远一点儿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篓干柴。“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孙老师说。“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教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看到啥了?”女人问。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得早点回家。”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破破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第二天一大早,(B)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肆虐,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咋了,咋了?”女人赶紧跑过去。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老师。”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原来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都可以点燃一个冬天了。”(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中国卷)(1)请按时间顺序将小说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早上:_。下午放学后:孙老师夫妇以为学生贪玩,放学不及时回家。晚上:_。第二天清早:学生送来自己烧的木炭,孙老师夫妇深受感动。(2)从全文看,孙老师是一个_而较少考虑自家生活的人;他的妻子嘴上爱抱怨,实际上却是一个心地善良、_、_的好女人。 (3)文中(B)处画线句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4)请对(A)处画线句做简要点评。 (5)请写出本文题目“点燃一个冬天”的两层含义。 表层含义:_。深层含义:_。四、 综合性学习(11分) (共3题;共11分)11. (2分)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教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写了一横。”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段中写父亲的“愁苦”、“深深叹着气”是为了什么( )A . 表现父亲的穷困。B . 表现父亲忧郁的心境。C . “愁苦”写父亲的忧郁,“深深叹着气”写父亲的失望、无奈。D . “愁苦”是写父亲对于家庭窘境的忧愁,“深深叹着气”是写父亲对乔元贞的同情。12. (3分)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 春暖花开,一秀才入京赶考,投宿一大户人家。是夜秀才灯下苦读,窗上素纱,窗外花园,月光之下,夜莺展翅,蝴蝶飞舞,影子映到窗上,宛如荷花、牡丹,不觉随口吟出一上联:月照纱窗,莺蝶飞舞,映出芙蓉牡丹。吟出上联之后,秀才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赶考归来,已是秋去冬来。一日雪后过桥,看到有鸡、犬的足迹,秀才顿有所悟,对出下联:_。13. (6分)(2015莆田)请选用以下至少三个词语写一段话,要求句意连贯,表意完整,词语顺序不拘,字数60字左右。烦琐迷惘尴尬油然而生潸然泪下五、 作文(50分) (共1题;共50分)14. (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电影无问西东里有这样一句台词:“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确实有些东西是不可缺席的。请以 不可缺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