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经网络的光伏电池建模.doc_第1页
基于神经网络的光伏电池建模.doc_第2页
基于神经网络的光伏电池建模.doc_第3页
基于神经网络的光伏电池建模.doc_第4页
基于神经网络的光伏电池建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由meilideyidian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基 于 MATLAB6.5 毕业设计说明书 题目:基于神经网络的光伏电池建模 姓名:王晔楠 导师:仲志丹 学校:河南科技大学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 2008 年 5 月 前 言 太 阳 能 电 池 根 据 光 生 伏 特 效 应 原 理 ,将 太 阳 光 能 直 接 转 化 为 电 能 , 在 转 化 过 程 中 ,没 有 污 染 和 噪 声 。 太 阳 能 是 可 再 生 能 源 ,利 用 这 种 能 源 不 仅 能 够 减 少 燃 料 损 耗 ,还 可 以 改 善 环 境 污 染 和 全 球 变 暖 给 人 类 生 存 所 带 来 的 威 胁 ,因 而 越 来 越 受 到 人 们 的 关 注 。 太 阳 电 池 阵 列 (也 称 为 光 伏 阵 )本 质 上 是 一 种 高 度 非 线 性 功 率 源 。 其功率输出主要随太阳能日照和电池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前已建立 目 的 模 型 大 多 是 基 于 光 伏 阵 的 物 理 模 型 进 行 建 模 ,对 系 统 功 率 流 进 行 计 算 ,从 而 对 系 统 的 长 期 稳 态 性 能 进 行 评 价 。 然 而 ,这 种 方 法 需 要 有 太 阳 电 池 和 生 产 规 格 等 详 细 的 物 理 参 数 。 对 于 用 户 而 言 ,这 些 参 数 不 容 易 获 得 ,而 且 推 导 出 的 数 学 模 型 不 一 定 准 确 ,因 此 基 于 此 法 预 测 的 最 大 功 率 点 与 实 际 情 况 相 差 较 大 1 。 其 建 模 精 度 极 为 有 限 ,而 且 这 些 模 型 表 达 式 过 于 复 杂 ,难 以 满 足 工 程 上 对 光 伏 系 统 的 实 时 控 制 要 求 。 人 工 神 经 网 络 建 模 不 需 要 任 何 光 伏 阵 物 理 定 义 ,因 此 在 电 力 系 统 工 程 中 吸 引 了 人 们 越 来 越 多 的 注 意 ,大 量 的 神 经 网 络 技 术 应 用 于 光 伏 系 统 中 2 4 。 这 些 方 法 大 多 采 用 反 向 传 播 多 层 感 知 器 型 神 经 网 络 (M LP - BP ) , 然 而 , 在 训 练 中 存 在 局 部 极 值 , 不 能 建 立 最 优 模 型 或 者 不 适合于特殊的系统。 基 于 以 上 原 因 ,本 文 采 用 改 进 的 BP神 经 网 络 辨 识 方 法 对 光 伏 电 池 进 行 辨 识 建 模 ,以 太 阳 能 日 照 、 温 度 以 及 负 载 电 压 作 为 神 经 网 络 辨 识 模 型 的 输 入 量 ,光 伏 电 池 输 出 电 流 为 输 出 量 ,根 据 实 验 的 输 入 输 出 数 据 建 立 光 伏 系 统 的 电 压 /电 流 模 型 。 实 验 结 果 表 明 ,与 传 统 的 数 学 模 型 相 比 , BP 建 模 的 精 度 较 高 , 训 练 时 间 短 , 更 重 要 的 是 建 模 过 程 避 免 了 复 杂 的 解 析 建 模 ,通 过 神 经 网 络 的 计 算 ,可 以 快 速 地 得 到 电 堆 的 输 入 /输 出 特 性 。 这 说 明 基 于 BP 神 经 网 络 技 术 建 立 光 伏 阵 这 一 个 复 杂 非 线 性 系统的模型是可行的 1 基于神经网络的光伏电池建模 摘 要 由 于 光 伏 电 池 具 有 高 度 非 线 性 特 性 ,难 以 建 模 ,而 传 统 的 数 学 模 型难以满足光伏控制系统设计和应用的要求。 文利用神经网络具有 该 逼 近 任 意 复 杂 非 线 性 函 数 的 能 力 ,将 神 经 网 络 技 术 应 用 到 光 伏 阵 的 建 模 中 ,避 开 了 该 模 块 内 部 的 复 杂 性 。 模型以太阳能日照、 度以及负载电压作为神经网络辨识模型的 温 输 入 量 , 光 伏 阵 输 出 电 流 为 输 出 量 , 采 用 改 进 型 BP 算 法 , 建 立 了 光 伏 电 池 的 动 态 响 应 模 型 ,然 后 预 测 了 最 大 功 率 点 。 文 中 给 出 模 型 的 结 构 , 训 练 步 骤 和 仿 真 结 果 。仿 真 结 果 表 明 , 方 法 可 行 , 建 立 的 模 型 精 度 较 高 , 从而为设计光伏实时控制系统奠定了基础。 关 键 词 : 光 伏 电 池 ;神 经 网 络 ;建 模 2 Modeling of Photovoltaic - Array Based on Improved BP Neural Networks Identification ABS TR AC T Fo r t h e s e ri o u s co m p l ex i t y o f p h o t o v o l t ai c arra y ( P V) , m o d el i n g o f i t i s v er y d i ffi cu l t an d th e ex i s ti n gm o d el s are t o o co m p li cat ed t o b e ap p l i ed t o d esi gn i n g an d co n t ro l li n g t h e s ys t em , es p eci al l y t o o nl i n e co n t ro l li n g. In t h i s p ap er, we t r y t o es t ab li s h a v o l t ag e an d cu r ren t m o d el o f P V arra y by using n eu ral n et wo rk s i d en t i fi cat i o n t ech n i q u es . Th e t em p erat u re, rad i at i o n an d v o lt a ge o f t h e s ol ar cel l s are t ak en as t h e i n p ut an d t h e cu rr e n t as t h e o ut p u t o ft h e n eu ral n et wo rk s m od el . In t hi s wa y, we can av o i d t h e i n t ern al co m p l ex i t y o f P V m o d u l e. Th e 59 5 gro u p s ex p eri m en t a l d at a are u s ed , an d t h e s t ru ct u re an d t h e n o v el BP al go ri t h m o f n eu ral n et wo rk s i d en ti fi cat i o n s ys t em ar e gi v en . Th e v ali d i t y an d accu rac y o f t h e m o d el are p ro v ed b y t h e s im u l at i o n res u l ts . Th e n eu ral n et wo rk s m od el i n g m ak es i t p o s si b l e t o d es i gn o n - l i n e co n t ro ll er o f P V s ys t em . KE YW O RDS : P h o t o v o lt ai c arr a y; N eu r al n et wo rk ; M o d eli n g 3 目录 第 一 章 概 述 6 1.2. 国 内 外 同 类 设 计 ( 或 同 类 研 究 ) 的 概 况 综 述 7 0 图 1 单 个 光 伏 电 池 等 效 电 路 0 1 图 3 典 型 光 伏 电 池 V - I、 P - V 特 性 随 温 度 变 化 曲 线 . 1 第 三 章 光 伏 电 池 的 数 学 模 型 2 4 3.1 光 伏 电 池 的 数 学 模 型 的 建 立 2 总 结 24 参 考 文 献 25 致 谢 27 附 录 28 5 第一章 概述 1.1 设 计 ( 或 研 究 ) 的 依 据 与 意 义 太 阳 能 可 以 不 分 地 域 地 辐 射 到 地 球 的 每 一 个 角 落 , 从 而 成 为 21 世 纪 最 具 大 规 模 开 发 潜 力 的 新 能 源 之 一 。在 中 国 ,太 阳 能 资 源 较 好 的 地 区 占 国 土 面 积 2 / 3 以 上 ,主 要 集 中 在 西 部 地 区 ,尤 其 是 西 北 和 青 藏 高 原 , 年 平 均 日 照 时 间 在 2200 小 时 以 上 ; 中 国 陆 地 每 年 接 受 的 太 阳 辐 射 量 约 合 24000 亿 吨 标 准 煤 。 太 阳 能 的 转 换 利 用 方 式 有 光 -热 转 换 、 光 -电 转 换 和 光 -化 学 转 换 等 三 种 方 式 。接 收 或 聚 集 太 阳 能 使 之 转 换 为 热 能 ,然 后 用 于 生 产 和 生 活 的 一 些 方 面 , 是 光 -热 转 换 即 太 阳 能 热 利 用 的 基 本 方 式 。 太 阳 能 热 水系统是目前太阳能热利用的主要形式, 是利用太阳能将水加热储 它 于水箱中以便利用的装置。利用光生伏打效应原理制成的光伏电池, 可将太阳光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加以利用, 为光电转换, 光伏发电。 称 即 光化学转变尚处于研究试验阶段, 种转换技术包括光伏电池电极化 这 水制氢、利用氢氧化钙和金属氢化物热分解储能等。 光伏发电应用首先要解决的是怎样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 伏电 光 池就是利用半导体光伏效应制成, 是一种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 它 电 能 的 转 换 器 件 。由 若 干 个 这 种 器 件 封 装 成 光 伏 电 池 组 件 ,再 根 据 需 要 将 若 干 个 组 件 组 合 成 一 定 功 率 的 光 伏 阵 列 ,并 与 储 能 、测 量 、控 制 等装置相配套,即构成光伏发电系统。 中 国 是 世 界 上 最 大 的 发 展 中 国 家 ,人 口 众 多 ,工 业 化 任 务 远 未 完 成 。国 民 经 济 建 设 的 发 展 ,人 民 生 活 水 平 的 提 高 ,社 会 各 项 事 业 的 进 步 ,必 将 对 能 源 的 供 应 提 出 更 多 、更 高 的 要 求 。中 国 光 伏 发 电 的 需 求 6 量 巨 大 , 市 场 广 阔 。 各 方 面 的 预 测 表 明 , 21 世 纪 中 叶 太 阳 能 将 成 为 中国能源直接供应的一支主力军。 光 伏 发 电 已 成 为 现 实 ,并 在 全 球 范 围 内 迅 猛 发 展 。如 果 说 石 化 能 源 是 21 世 纪 的 能 源 主 体 , 那 么 可 以 说 以 太 阳 能 为 主 体 的 新 能 源 将 成 “ 为 21 世 纪 人 类 能 源 的 主 体 , 掌 握 了 未 来 的 能 源 就 掌 握 了 人 类 未 来 的 命运” 光伏发电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 1.2. 国 内 外 同 类 设 计 ( 或 同 类 研 究 ) 的 概 况 综 述 计( 1. 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于光伏发电技术十分重视, 对 针 其 制 定 规 划 , 增 加 投 入 , 大 力 发 展 。 美 国 能 源 部 于 1990 年 开 始 启 动 光 伏 制 造 技 术 的 产 业 化 计 划 ,通 过 国 家 可 再 生 能 源 实 验 室 实 施 ,并 成 立 了 国 家 PV 中 心 ,与 产 业 界 、大 学 和 研 究 机 构 联 合 进 行 研 究 ,以 大 幅度降低光伏电池的生产成本。这一计划的实施,已取得明显效果: 商 品 化 晶 体 硅 光 伏 电 池 组 件 的 光 电 转 化 效 率 达 到 1 2 % -1 4 %; 生 产 规 模 从 过 去 的 1 -5 M W p / 年 发 展 到 5 -2 0 M Wp / 年 ;生 产 工 艺 不 断 简 化 ,自 动 化 程 度 不 断 提 高 。 在 日 本 和 欧 盟 各 国 , 也 有 类 似 计 划 。 2000 年 以 达 来 , 界 晶 体 硅 光 伏 组 件 的 生 产 成 本 降 低 了 32%以 上 , 到 3 美 元 /Wp 世 左右。 紧紧围绕降低光伏发电成本的各种研究开发工作一直在发达国 家中紧张地进行, 中以晶体硅材料为基础的高校光伏电池和各种薄 其 膜光伏电池为基础的研究工作是热点课题。 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 澳 研 制 的 高 校 单 晶 硅 光 伏 电 池 效 率 已 达 2 4 . 7 %,美 国 、日 本 和 德 国 也 达 到 了 23%。 薄 膜 光 伏 电 池 的 研 究 工 作 主 要 集 中 在 非 晶 硅 薄 膜 光 伏 电 池 、 C d Te 系 光 伏 电 池 和 多 晶 硅 薄 膜 光 伏 电 池 等 。 非 晶 硅 薄 膜 光 伏 电 池主要是通过双结和三结迭层光伏电池克服衰降和提高效率。 过努 经 力 , 已 有 许 多 新 的 突 破 , 目 前 实 验 室 效 率 已 经 超 过 1 0 % 。 C d Te 系 光 伏 电 池 效 率 已 达 到 1 5 . 8 %, C IS 系 光 伏 电 池 效 率 已 达 到 1 7 %, 而 且 都 已 有 了 光 伏 电 池 效 率 约 为 10%的 中 试 生 产 线 。 晶 硅 薄 膜 光 伏 电 池 的 多 实 验 室 效 率 已 超 过 1 7 %,成 为 世 界 关 注 的 新 热 点 。美 国 、日 本 和 俄 罗 斯等国均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空间太阳能电站的研究试验, 期大规模 以 7 利 用 太 阳 能 为 人 类 提 供 源 源 不 断 的 电 力 ,其 前 景 十 分 诱 人 。光 伏 发 电 与建筑相结合是目前世界上大规模利用光伏技术发电的研究开发热 点 ,美 国 、日 本 和 欧 盟 各 国 都 在 作 为 重 点 项 目 积 极 地 进 行 ,除 在 屋 顶 安 装 光 伏 电 池 外 ,已 推 出 把 光 伏 电 池 装 在 瓦 片 内 的 产 品 和 光 伏 幕 墙 。 从 20 世 纪 70 年 代 中 后 期 开 始 ,光 伏 技 术 得 到 不 断 地 完 善 , 成 本 不 断 降 低 , 形 成 了 不 断 发 展 的 光 伏 技 术 产 业 , 成 为 21 世 纪 世 界 能 源 舞台上的主要成员之一。 8 第二章 光伏电池特性 2.1 光 伏 电 池 的 电 特 性 2.1.1 等 效 电 路 光 伏 电 池 阵 列 由 太 阳 电 池 串 联 和 /或 并 联 连 接 而 成 。 每 一 个 电 池 本 质 上 是 一 个 P - N 结 ,直 接 将 光 能 转 换 成 电 能 。 当 太 阳 电 池 接 上 负 载 时 ,光 生 电 流 流 经 负 载 ,并 在 负 载 两 端 建 起 端 电 压 ,这 时 太 阳 电 池 的 工 作 情 况 可 用 图 1 所 示 的 等 效 电 路 来 描 述 图 1 单个光伏电池等效电路 其 中 , Iph 为 光 生 电 流 。 Iph 値 正 比 于 光 伏 电 池 的 面 积 和 入 射 光 的 辐 照 度 。1 c m 光 伏 电 池 的 I p h 値 均 为 1 6 3 0 m A . I d 为 暗 电 流 。无 光 照 下的光伏电池的基本行为特性就类似于一个普通二极管。 谓暗电流 所 指 的 是 光 伏 电 池 在 无 光 照 时 , 外 电 压 作 用 下 P-N 结 自 身 所 能 产 生 的 由 总 扩 散 电 流 的 变 化 情 况 。I 为 光 伏 电 池 输 出 的 负 载 电 流 。R l 为 电 池 的 外 负 载 电 阻 。 Rs 为 串 联 电 阻 。 一 般 小 于 1 欧 。 它 主 要 有 电 池 的 体 电 阻 、表 面 电 阻 、电 极 导 体 电 阻 、电 极 与 硅 表 面 间 接 触 电 阻 和 金 属 导 体 电 阻 等 组成 。Rsh 为 旁 路 电 阻 ,一 般 为 几 千 欧 。它 主 要 是 由 电 池 表 面 污 浊 和 半 导 体 晶 体 缺 陷 引 起 的 漏 电 流 所 对 应 的 P-N 结 漏 泄 电 阻 和 电 池边缘的漏泄电阻等组成。 典 型 的 光 伏 电 池 V - I、 P - V 特 性 如 图 2,图 3 所 示 。 图 1 表 示 I - V、 P - V 随 太 阳 辐 射 变 化 而 变 化 的 规 律 。 图 2 表 示 V - I、 P - V 随 环 境 温 度 变 化 的 规 律 。 从 V - I 特 性 曲 线 上 可 以 看 出 ,太 阳 电 池 既 非 恒 压 源 ,也 非 恒 流 源 ,也 不 可 能 为 负 载 提 供 任 意 大 的 功 率 ,是 一 种 高 度 非 线 性 的 直 流 电 源 。 在 一 定 的 太 阳 日 照 下 ,该 曲 线 完 全 由 电 池 的 P - N 结特性和电阻分散参数确定。 图 2 典 型 光 伏 电 池 V - I、 P - V 特 性 随 太 阳 辐 射 强 度 变 化 曲 线 图 3 典 型 光 伏 电 池 V - I、 P - V 特 性 随 温 度 变 化 曲 线 2.2 光 伏 电 池 的 外 特 性 光 伏 电 池 工 作 环 境 的 多 种 外 部 因 素 ,如 光 照 强 度 /环 境 温 度 /粒 子 辐 射 等 都 会 对 电 池 的 性 能 指 标 带 来 影 响 ,而 且 温 度 的 影 响 和 光 照 强 度 的 影 响 还 常 常 同 时 存 在 .为 了 保 证 光 伏 电 池 具 有 较 高 的 工 作 效 率 和 较 稳 定 的 性 能 , 其 制 造 工 艺 、组 合 安 装 、以 及 在 设 计 配 套 的 控 制 系 统 时 , 1 都要考虑改善光伏电池外特性的问题。 第三章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 3.1 光 伏 电 池 的 数 学 模 型 的 建 立 光伏势能在本质上来说是存在于 2 种特殊物质之间的电子化学 势 能 差 (Fe rm i le ve l), 当 这 2 种 物 质 结 合 在 一 起 时 , 它 们 之 间 的 结 将 达 到 一 个 新 的 热 动 力 平 衡 , 只 有 当 这 2 种 物 质 中 的 Fe rm i le ve l 相 等 时 ,平 衡 才 能 达 到 。为 了 获 得 高 功 率 ,需 将 许 多 的 光 伏 电 池 串 并 联 形 成 光 伏 模 块 直 至 光 伏 阵 列 。光 伏 电 池 的 I -U 、P -U 曲 线 是 随 光 照 强 度 、 温度变化的非线性曲线。 光伏电池的等值电路模型一般有 3 种。第 1 种是光伏电池的简单 电 路 模 型 ,不 考 虑 任 何 电 阻 ,该 模 型 有 利 于 理 论 研 究 ,适 宜 于 复 杂 的 光伏发电系统仿真;第 2 种方法是只考虑光伏电池并联电阻的模型, 该模型精度稍高, 实际应用中并不常见; 3 种是既考虑并联电阻, 在 第 又考虑串联电阻的较精确仿真模型,其等值电路模型如图 1 所示。 根 据 如 图 1 所 示 的 光 伏 电 池 等 值 电 路 模 型 , 应 用 K irc h h of f 电 流 定律,可得流过负载的电流 I 与其端口电压 U 之间的关系 2 其 中 :Rs 为 光 伏 电 池 的 内 阻 ;Rp 为 光 伏 电 池 的 并 联 电 阻 。一 般 来 说 , 质 量 好 的 硅 晶 片 l c m2 Rs 约 在 7 7 15 3 m 30 0 之 间 , R p 在 20 0 至 之 间 。 Io 为 流 过 二 极 管 的 反 向 饱 和 漏 电 流 ; q 为 电 荷 量 1 6 10 -1 9 C; K 是 B o lt zma nn 常 数 , 值 为 1 3 8 10 -2 3J / K ; T 为 A 其 光 伏 阵 列 的 工 作 温 度 , 位 为 K; 为 二 极 管 的 理 想 常 数 , 值 在 1 单 2 之间变化。 式 (1 ) 是 一 超 越 方 程 ,利 用 该 式 不 可 能 求 出 负 载 电 压 U 或 电 流 I 的 应 显 性 表 达 式 , 规 方 法 是 利 用 Ne wt o n 迭 代 法 求 解 。 用 表 格 法 求 解 , 常 即 这 样 , 将 Ud 的 一 系 列 连 续 增 加 的 值 放 入 表 格 的 第 1 栏 中 , 对 于 每 一 个 确 定 的 Ud 值 , 可 以 非 常 容 易 得 到 一 系 列 的 与 U d 相 对 应 的 电 流 I 值,可得电压 利 用 Ud 的 值 进 行 巧 妙 过 渡 , 免 了 直 接 利 用 Ne wt o n 迭 代 法 求 解 , 避 可 得 到 I -U、 P -U 曲 线 。 在 上 述 方 程 中 , 短 路 电 流 I s c 与 光 照 强 度 成 正比, 样可以非常容易得到光伏阵列在一系列不同光照强度下所形 这 成 的 I -U 曲 线 。 当光伏电池模板的温度升高时,光伏电池的短路电流将增加,而 开 路 电 压 则 会 下 降 , 根 据 经 验 应 用 式 (5)对 光 伏 电 池 的 温 度 效 应 进 行 建 模 ,并 设 在 标 准 参 考 温 度 时 ,短 路 电 流 为 I s ,开 路 电 压 为 Uo s ,光 伏 模 块 的 温 度 增 加 量 为 T, 有 : 3 如 典 型 的 单 晶 硅 , 为 5 00 A , 为 5 m V 。 因 为 增 加 的 电 流 量 小 于 减 少 的 电 压 量 ,温 度 每 上 升 1 ,所 以 光 伏 电 池 的 功 率 损 失 约 为 0 45 。 综 上 所 述 ,根 据 光 伏 电 池 的 伏 安 特 性 曲 线 的 分 析 , 以 及 光 伏 电 池 的 物 理 模 型 ,建 立 其 数 学 模 型 : I=Iph-Io exp(qVj/nkT) - 1 -(V+IRs)/Rsh 当 Rsh Rs 时 , I = Iph - Io exp q (V + IRs )/ AKT-1 其 中 , Io = IorT/Tr3expqEG/KA(1/Tr-1/T) Iph = Iscr + ki ( T - Tr ) /100 (3) (4) 在 等 式 (4 ) 中 , 相 电 流 Ip h 与 太 阳 日 照 成 正 比 。 Io 是 反 相 饱 和 电 流 , 随 温 度 T的 变 化 而 变 化 。 R s 是 串 联 电 阻 。 R s h 是 并 联 电 阻 ,表 明 电 子 穿 过 P - N结 时 产 生 的 电 流 损 失 。 由于一个光伏阵通常由几组太阳电池串联和/ 或并联 连 接 而 成 ,因 此 一 个 光 伏 阵 等 效 的 数 学 模 型 通 常 表 示 为 : I (1 +Rs/Rsh) = npIph - npIo expq (V + IRs )/AKT- 1 -(V/ns + IRs )/Rsh 其 中 , ns 表 示 太 阳 电 池 串 联 的 数 目 。 np 为 并 联 的 数 目 。 光 伏 阵 的 输 出 功 率 是 电 流 与 终 端 电 压 的 乘 积 ,其 数 学 表 达式为: (5) P = npIphV - np Io exp q (V + IRs )/A KT- 1V -(V/ns + IRs )V/Rsh 3.2 数 学 模 型 的 优 缺 点 (6) 4 通过基于外特性的光伏阵列模型的数学描述以及其对光复阵列的模 拟效果来看,该模型具有以下的优缺点。 优点: 模型基于光复阵列的外特性,模型较简单。 参数不与光伏阵列的内部物理参数对应,常规电路仿真用户解读 容易。 模型参数与光伏阵列的内部物理参数的常规参数基本对应,参数 求解容易。 子电路接口简单,容易用于电路仿真。 缺点: 不考虑光伏阵列物理本质,不能精确反映其物理特性。 模型参数不与实际参数对应,仿真精度较低。 对温度、光照等外围参数设定较困难。 虽然基于外特性的光伏阵列模型在仿真精度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但 其 模 型 简 单 ,容 易 理 解 ,参 数 求 解 简 单 ,基 本 反 映 了 光 复 阵 列 的 特 性 。 在仿真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第四章 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是集脑科学、 经心理学和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交 神 叉 研 究 领 域 ,是 近 年 来 高 科 技 领 域 的 一 个 研 究 热 点 。它 的 研 究 目 标 是 通 过 研 究 人 脑 的 组 成 机 理 和 思 维 方 式 ,探 索 人 类 智 能 的 奥 秘 ,进 而 通 过 模 拟 人 脑 的 结 构 和 工 作 模 式 ,使 机 器 具 有 类 似 人 类 的 智 能 。它 已 在 模 式 识 别 、机 器 学 习 、专 家 系 统 等 多 个 方 面 得 到 应 用 ,成 为 人 工 智 能 研 究 中 的 活 跃 领 域 。本 章 将 简 要 介 绍 神 经 网 络 基 本 的 概 念 、模 型 以 及 5 学习算法。 4.1 神 经 网 络 的 基 本 概 念 及 组 成 特 性 4 .1.1 生 物 神 经 元 的 结 构 与 功 能 特 性 1. 生 物 神 经 元 的 结 构 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元,称之为生物神经元 。 神经元 神经元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 ; ; 9.1) (1) 细 胞 体 2) 轴 突(3) 树 突 (如 图 ,简称 图4.1 生 物 神 经 元 结 构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的接口部分,即一个神经 元的神经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相接触的交界面,位 于神经元的神经末梢尾端。突触是轴突的终端。 2. 神 经 元 的 功 能 特 性 ( 1) 时 空 整 合 功 能 。 ( 2) 神 经 元 的 动 态 极 化 性 。 ( 3) 兴 奋 与 抑 制 状 态 。 ( 4) 结 构 的 可 塑 性 。 ( 5) 脉 冲 与 电 位 信 号 的 转 换 。 ( 6) 突 触 延 期 和 不 应 期 。 ( 7) 学 习 、 遗 忘 和 疲 劳 。 6 4 .1.2 人 工 神 经 网 络 的 组 成 与 结 构 1. 人 工 神 经 网 络 的 组 成 ANN 人 工 神 经 网 络 ( 简 称 )是 由 大 量 处 理 单 元 经 广 泛 互 连 而 组 成的人工网络,用来模拟脑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而这些 元 我 们 把 它 称人 工 神 经 元 作 。 处理单 ( )可 看 成 是 以 人 工 神 经 元 为 节 点 , 用 有 向 人 工 神 经 网 络ANN 加权弧连接起来的有向图。在此有向图中,人工神经元就是 突 触 神 经 元 的 模 拟 , 而 有 向 弧 则 是 轴 突树 突 对 的 模 拟 。 有 向 弧 对生物 的权值表示相互连接的两个人工神经元间相互作用的强弱。 图 4.2 人工神经网络的组成 图 4.3 M P 神 经 元 模 型 2. 人工神经元的工作过程 对于某个处理单元(神经元)来说,假设来自其他处理单元(神 经元)i的信息为Xi,它们与本处理单元的互相作用强度即连接权值为 Wi, i=0,1,n-1,处理单元的内部阈值为。那么本处理单元(神经 元)的输入为 wx i =0 n ?1 i i 而处理单元的输出为 y = f( wx i i=0 7 n ?1 i ) 式 中 ,x i 为 第 i 个 元 素 的 输 入 ,wi 为 第 i 个 处 理 单 元 与 本 处 理 单 元的互联权重。f 称为激发函数或作用函数,它决定节点(神经元) 的输出。 激 发 函 数 一 般 具 有 非 线 性 特 性 ,常 用 的 非 线 性 激 发 函 数 如 图 所示这里, n ?1 i= 0 w ix i ? 称为激活值 图 常 用 的 激 发 函 数 :(a)阈 值 型 Sigmoid 函 数 型 (b)分 段 线 性 型 (c) (d)双 曲 正 切 型 阈 值 型 函 数 又 称 阶 跃 函 数 ,它 表 示 激 活 值 和 其 输 出 f( ) 之 间 的 关 系 。阈 值 型 函 数 为 激 发 函 数 的 神 经 元是一种最简单的人工神经元,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 M -P 模 型 。 ? 线性分段函数可以看作是一种最简单的非线性 8 函 数 ,它 的 特 点 是 将 函 数 的 值 域 限 制 在 一 定 的 范 围 内 ,其 输 入 、输 出 之 间 在 一 定 范 围 内 满 足 线 性 关 系 ,一 直 延 续 到 输 出 为 最 大 域 值 为 止 。但 当 达 到 最 大 值 后 ,输 出 就 不 再 增 大。 ? S 型函数是一个有最大输出值的非线性函数, 其 输出值是在某个范围内连续取值的。 它为激发函数的神 以 经元也具有饱和特性。 ? 双曲正切型函数实际只是一种特殊的 S 型函数, 其 饱 和 值 是 1 和 1。 ? 3.人 工 神 经 网 络 的 结 构 人工神经网络中, 神经元的不同连接方式就构成了网络的 各 不同连接模型。常见的连接模型有: ? 前向网络。 ? 从输入层到输出层有反馈的网络。 ? 层内有互联的网络。 ? 互联网络。 4. 人工神经网络的分类及其主要特征 ? 分类 按性能分:连续型和离散型网络,或确 定型和随机型网络。 按拓扑结构分:有反馈网络和无反馈网 络。 按学习方法分:有教师的学习网络和无 教师的学习网络。 按连接突触性质分:一阶线性关联网络 和高阶非线性关联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9 ( 1) 能 较 好 的 模 拟 人 的 形 象 思 维 。 ( 2) 具 有 大 规 模 并 行 协 同 处 理 能 力 。 ( 3) 具 有 较 强 的 学 习 能 力 。 ( 4) 具 有 较 强 的 容 错 能 力 和 联 想 能 力 。 ( 5) 是 一 个 大 规 模 自 组 织 、 自 适 应 的 非 线 性 动 力 系 统 。 ? ? 4.1.3 人 工 神 经 网 络 研 究 的 兴 起 与 发 展 人 工 神 经 网 络 的 研 究 经 历 了 不 少 的 曲 折 ,大 体 上 可 分 为 四个阶段: 产 生 时 期 (2 0 世 纪 5 0 年 代 中 期 之 前 ) 高 潮 时 期 (2 0 世 纪 5 0 年 代 中 期 到 2 0 世 纪 6 0 年 代末期) 低 潮 时 期 (2 0 世 纪 6 0 年 代 末 到 2 0 世 纪 8 0 年 代 初期) 蓬 勃 发 展 时 期 (2 0 世 纪 8 0 年 代 以 后 ) 4.2 感 知 器 模 型 及 其 学 习 算 法 ? 4.2.1 感 知 器 模 型 ? 感 知 器 模 型 是 美 国 学 者 罗 森 勃 拉 特 ( R o s en b l at t ) 为 研 究 大 脑 的存储、学习和认知过程而提出的一类具有自学习能力的神经 网络模型,它把神经网络的研究从纯理论探讨引向了从工程上 的实现。 ? Ro s en b l at t 提 出 的 感 知 器 模 型 是 一 个 只 有 单 层 计 算 单 元 的 前 向神经网络,称为单层感知器。 ? 教 材 中 图 9.5 所 示 的 即 为 一 个 单 层 感 知 器 模 型 。 ? 4.2.2 单 层 感 知 器模 型 的 学 习 算 法 算 法 思 想 :首 先 把 连 接 权 和 阈 值 初 始 化 为 较 小 的 非 零 随 机数,然后把有 n 个连接权值的输入送入网络,经加权运算处 理,得到的输出如果与所期望的输出有较大的差别,就对连接 权值参数按照某种算法进行自动调整,经过多次反复,直到所 得到的输出与所期望的输出间的差别满足要求为止。 10 为 简 单 起 见 ,仅 考 虑 只 有 一 个 输 出 的 简 单 情 况 。设 x i (t ) 是 时 刻 t 感 知 器 的 输 入 ( i =1 , 2 , . . . . . . , n ) i (t ) 是 相 应 的 连 接 权 , 值 , y(t ) 是 实 际 的 输 出 , d (t ) 是 所 期 望 的 输 出 , 且 感 知 器 的 输 出 或 者 为 1, 或 者 为 0. ? 4.2.3 线 性 不 可 分 问 题 单层感知器不能表达的问题被称为线性不可分问题。 1969 年 , 明 斯 基 证 明 了 “异 或 ”问 题 是 线 性 不 可 分 问 题 : “异 或 ” ( XOR ) 运 算 的 定 义 如 下 : 0, y(x 1 , x 2 ) = ? ? 1, if x 1 = x 2 其他 由于单层感知器的输出为 y(x 1 ,x 2 )=f( 1 x 1 + 2 x 2 - ) 所以,用感知器实现简单逻辑运算的情况如下: ( 1) “与 ”运 算 ( x1 x2) 令 1 = 2 =1 , =2 , 则 y=f (1 x 1 +1 x 2 - 2 ) 显 然 , 当 x1 和 x2 均 为 1 时 , y 的 值 1; 而 当 x1 和 x2 有 一 个 为 0 时 , y 的 值 就 为 0。 ( 2) “或 ”运 算 ( x1 x2) 令 1 = 2 =1 , =0 . 5 y=f (1 x 1 +1 x 2 - 0 . 5 ) 显 然 ,只 要 x1 和 x2 中 有 一 个 为 1,则 y 的 值 就 为 1;只 有 当 x1 和 x2 都 为 0 时 , y 的 值 才 为 0。 11 ( 3 ) “ 非 ” 运 算 ( X1 ) 令 1 =-1 , 2 =O , = -0 . 5 , 则 y=f (-1 ) x 1 +1 x 2 +0 . 5 ) 显 然 , 无 论 x2 为 何 值 , x1 为 1 时 , y 的 值 都 为 0; x1 为 O 时 , y 的 值 为 1。 即 y 总 等 于 x1。 ( 4 ) “ 异 或 ” 运 算 ( x 1 XOR x 2 ) 如 果 “ 异 或 ” ( XOR ) 问 题 能 用 单 层 感 知 器 解 决 , 则 由 X OR 的 真 值 表 9 -1 可 知 , 1 、 2 和 必 须 满 足 如 下 方 程 组 : 1 + 2 - 0 1 +0 - 0 0 +0 - 0 0 + 2 - 0 显 然 ,该 方 程 组 是 无 解 ,这 就 说 明 单 层 感 知 器 是 无 法 解 决 异 或 问 题的。 异或问题是一个只有两个输入和一个输出, 输入输出都只取 且 1 和 0 两 个 值 的 问 题 ,分 析 起 来 比 较 简 单 。对 于 比 较 复 杂 的 多 输 入 变 量函数来说, 底有多少是线性可分的?多少是线性不可分的呢?相 到 关研究表明 ,线性不可分函数的数量随着输入变量个数的增加而快 速 增 加 ,甚 至 远 远 超 过 了 线 性 可 分 函 数 的 个 数 。也 就 是 说 ,单 层 感 知 器不能表达的问题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它所能表达的问题的数量。 也 这 难 怪 当 Minsky 给 出 单 层 感 知 器 的 这 一 致 命 缺 陷 时 , 会 使 人 工 神 经 网 络的研究跌入漫长的黑暗期。 4.2.4 多 层 感 知 器 在单层感知器的输入部分和输出层之间加入一层或多层处理单 元,就构成了二层或多层感知器。 在多层感知器模型中,只允许某一层的连接权值可调,这是因 为无法知道网络隐层的神经元的理想输出, 而难以给出一个有效的 因 多层感知器学习算法。 多层感知器克服了单层感知器的许多缺点, 来一些单层感知器 原 无 法 解 决 的 问 题 ,在 多 层 感 知 器 中 就 可 以 解 决 。例 如 ,应 用 二 层 感 知 12 器就可以解决异或逻辑运算问题. 4.3.1 反 向 传 播 模 型 及 其 网 络 结 构 反 向 传 播 模 型 也 称 B-P 模 型 , 是 一 种 用 于 前 向 多 层 的 反 向 传 播 学 习 算 法 。之 所 以 称 它 是 一 种 学 习 方 法 ,是 因 为 用 它 可 以 对 组 成 前 向 多层网络的各人工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值进行不断的修改, 而使该 从 前向多层网络能够将输入它的信息变换成所期望的输出信息。 所以 之 将其称作为反向学习算法,是因为在修改各人工神经元的连接权值 时 ,所 依 据 的 是 该 网 络 的 实 际 输 出 与 其 期 望 的 输 出 之 差 ,将 这 一 差 值 反向一层一层的向回传播,来决定连接权值的修改。 B-P 算 法 的 网 络 结 构 是 一 个 前 向 多 层 网 络 , 如 图 所 示 。 4.3.2 反 向 传 播 网 络 的 学 习 算 法 B-P 算 法 的 学 习 目 的 是 对 网 络 的 连 接 权 值 进 行 调 整 ,使 得 调 整 后 的网络对任一输入都能得到所期望的输出。 ? ? 学习过程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组成。 正向传播用于对前向网络进行计算,即对某一输入信 息,经过网络计算后求出它的输出结果。 ? 反向传播用于逐层传递误差,修改神经元间的连接权 值,以使网络对输入信息经过计算后所得到的输出能达到期望 的误差要求。 13 B-P 算 法 的 学 习 过 程 如 下 : ( 1) 选 择 一 组 训 练 样 例 , 每 一 个 样 例 由 输 入 信 息 和 期 望 的 输 出 结果两部分组成。 ( 2) 从 训 练 样 例 集 中 取 一 样 例 , 把 输 入 信 息 输 入 到 网 络 中 。 ( 3) 分 别 计 算 经 神 经 元 处 理 后 的 各 层 节 点 的 输 出 。 ( 4) 计 算 网 络 的 实 际 输 出 和 期 望 输 出 的 误 差 。 ( 5) 从 输 出 层 反 向 计 算 到 第 一 个 隐 层 , 并 按 照 某 种 能 使 误 差 向 减小方向发展的原则,调整网络中各神经元的连接权值。 ( 6) 对 训 练 样 例 集 中 的 每 一 个 样 例 重 复 ( 3) ( 5) 的 步 骤 , 直到对整个训练样例集的误差达到要求时为止。 在 以 上 的 学 习 过 程 中 , 第 ( 5) 步 是 最 重 要 的 , 如 何 确 定 一 种 调 整 连 接 权 值 的 原 则 ,使 误 差 沿 着 减 小 的 方 向 发 展 ,是 B -P 学 习 算 法必须解决的问题。 14 B-P 算 法 的 优 缺 点 : 优点:理论基础牢固,推导过程严谨,物理概念清晰, 通用性好等。所以,它是目前用来训练前向多层网络较好的算 法。 缺 点 : ( 1)该 学 习 算 法 的 收 敛 速 度 慢 ; 2)网 络 中 隐 ( 节 点 个 数 的 选 取 尚 无 理 论 上 的 指 导 ; 3 ) 从 数 学 角 度 看 , B-P ( 算法是一种梯度最速下降法,这就可能出现局部极小的问题。 当出现局部极小时,从表面上看,误差符合要求,但这时所得 到 的 解 并 不 一 定 是 问 题 的 真 正 解 。 所 以 B -P 算 法 是 不 完 备 的 。 4.4 H op fi el d 模 型 及 其 学 习 算 法 由于在反馈网络中, 络的输出要反复地作为输入再送入网络 网 中 ,这 就 使 得 网 络 具 有 了 动 态 性 ,网 络 的 状 态 在 不 断 的 改 变 之 中 ,因 而就提出了网络的稳定性问题。 谓一个网络是稳定的是指从某一时 所 刻开始,网络的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