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考点练习.doc_第1页
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考点练习.doc_第2页
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考点练习.doc_第3页
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考点练习.doc_第4页
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考点练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考点练习1. 按原文填空。(1)人非生而知之者,_(2)_,观千剑而后识器。(3)_,种德者必养其心。(4)至今不会天中事,_。(5)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_,_。(6)日初出大如车盖,_,_。2. 根据情境提示写句子。(1)小儿垂钓中“路人借问遥招手”的原因是:_。(填诗句)(2)苹苹学习很努力,老师经常鼓励她说:“欲穷千里目,_。”(3)俗话说得好:“十年树木,_。培养一个人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4)“不以规矩,_”这句话告诉我们应该遵守规则。3. 翻译句子。(1)孰为汝多知乎?(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4. 读一读,回答问题。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_蓝蓝的_(1)选一选,把选文补充完整。(填序号) 船 星星 天(2)“我”在船里看到了什么?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3)我还会说:闪闪的_ 蓝蓝的_5. 阅读理解及分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在七律 长征上用“/”划分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朗读重音。(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诗。(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6.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注释】烟渚(zh):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1)“移舟泊烟渚”的“泊”字的读音是_,意思是_。(2)本文运用的写作手法是( )。(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请你把这句话改写成现代汉语:_7. 读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回答(1)将诗句补充完整。饮湖上初晴后雨_,_。_,_。(2)诗中描写了西湖上的_(3)写出下面词语在诗中的意思。潋滟:_亦:_奇:_相宜:_8. 补充诗句并完成练习。小儿垂钓蓬头稚_学垂纶,侧_莓苔_映身。_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_。(1)补充诗句。蓬头稚_学垂纶,侧_莓苔_映身。_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_。(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小儿“遥招手”的原因是:_。(填诗句)9. 课外阅读。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黄云:乌云。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10. 有感情地朗读绝句,然后再回答问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1)诗中描写色彩的词有:_(2)诗中描写动作的词有:_(3)诗中表示数量的词有:_(4)这首诗描写了怎样一种景色?表达诗人什么感情?11. 读诗歌,回答问题。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1)请翻译整首诗。(2)“暗”“惊”“寻”“没”四字妙在何处?12. 想一想,填一填。(1)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_。(2)我能写一个含有典故的歇后语_。(3)中国有句成语叫做“将心比心”,它让我想起了论语颜渊中的句子_,_。(4)望洞庭的最后两句是“_,_。”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了洞庭湖的山水。诗人把洞庭湖的水色比作_,把洞庭湖的君山比作_。13. 书法秀。(请默写乡村四月中的第三、四行诗句)14. 把下列诗句补写完整(1)湖光秋月两相和,_。(2)_,春来江水绿如蓝。(3)_, 子规声里雨如烟。(4)遥望洞庭山水翠,_。15. 课外阅读稚 子(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zhn).敲成玉謦(qn)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注释稚子:小孩子。 钲:古代行军时用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钟。(1)根据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謦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2)读了这首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3)“敲成玉謦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16.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寒食_,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_。(1)补全诗句。_,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_。(2)寒食的作者是_代诗人_。(3)诗中最能体现春天景物特征的诗句是_,_。17. 按要求补充诗词及名言警句俗语。(1)相对于春、秋、冬来说,古人关于夏天的诗词还不多。其实,古诗词中的夏天还是挺好的。比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_,_;比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_,_。”(2)有些古诗,看起来描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赞颂一种精神。比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_,_。竹石郑燮)又比如石灰吟(于谦)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_,_。”(3)六年的小学语文学习中,我们积累的一些名言警句,可以励志一生。比如普朗克(德)的“_,让我们通向新知识。”还有,离骚中的“路更受其修远兮,_”又比如: “莫看_,要看_。”名言告诉我们看事物不能光看事物的表面现象而被迷惑,要透过表面现象来看事物本质。当自己遭受挫折时,可以用阿斯图里(危地马拉)的“_,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来激励自己。我们还积累了一些歇后语,从中感受到了祖国语文的生动有趣。我们也会在生活中偶尔使用它们,比如,我们在参赛前,其他同学会给我们送上一句“在赛场上,你们可以是“八仙过海_。“看你们的啦!”于是,我们紧张的心情一扫而光,鼓足劲儿走向赛场。又比如,对着刚刚还是晴空万里却突然下起倾盆大雨的天空我们会幽默地说上一句:“这天气,真是_说变就变。”说完后,哈哈,笑一番。18. 理解句子意思。(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19. 读课文画,完成练习。远看有色,近听 无声。春花还在,人 鸟不惊。(1)在诗中田字格里写出正确的字,把诗句补充完整。(2)诗中主要写了_、_、_、_四种景物。(3)用横线画出诗中写“人走近了,小鸟也不惊慌,不会飞走”的诗句。(4)这首诗的内容是一个谜面,它的谜底是_。20.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这首诗是按_顺序叙述的,从哪里能看出来?用“_”画出诗中相关的句子。(2)诗中,诗人把乡愁比喻成“邮票”,是因为“邮票”传递着_之爱;把乡愁比作成“船票”,是因为“船票”代表着_之情。(3)朗诵这首诗歌时,应该( )21. 课内阅读。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1)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_的,而是_的。随着诗人行舟,山_江_,东流水_,青山_迎出,孤帆日边_,景色由_及_再及_地展开。( )(2)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_和江水_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_”,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_:“楚江开”,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 )(3)“碧”字明写江水之_,暗写江水之_;“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_。( )22. 课文内容精彩回放。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1)这首诗描写的是_(季节)的景色。(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3)绝句是_代大诗人_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既有“_”的视觉感受,又有“_的嗅觉体验;既有“_”的动态描摹,又有“_”的静态刻画,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美好动人的春色图。23. 解释划线词语并写出诗句的意思。(1)众鸟高飞尽 , 孤云独去闲。尽:_独去闲:_。意思:_。(2)湖光秋月两相和 , 潭面无风镜未磨。湖光:_两:_和:_潭面:_镜未磨:_。意思:_。(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谙:_。意思:_。24. 读诗歌,回答问题。惠崇春江晓景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请翻译整首诗。(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5. 阅读儿歌,回答问题。(一)雨点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奔施。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跃。(1)儿歌共有 _句话(2)雨点都落在了哪里?用横线画出来。(3)雨点还可能落在哪里呢?写一写,不会写的字写拼音。26. 古诗名言积累。(1)莫等闲,_(2)最喜小儿亡赖,_(3)天行健,_(4)路曼曼其修远兮,_(5)_,不脱蓑衣卧月明。27. 课外阅读。春光好蘋叶软,杏花明,画船轻。双浴鸳鸯出绿汀,棹歌声。春水无风无浪,春天半雨半晴。红粉相随南浦晚,几含情。(1)这首词写_的情景。上片写在叶嫩花明的春光里,画船轻荡,鸳鸯戏浴,渔歌声声,给人以轻快明畅之感。下片连用两个“_”字,两个“_”字,两个“_”字,写尽春光骀荡之状。后两句写人情,与上片“鸳鸯”呼应,突出“_”。(2)解释词语。明绿汀棹歌红粉28.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夜叶赛宁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荡漾。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1)这首诗着力展示了夜的什么特点?(2)请你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中的夜景。(3)体会一下,通过写景,诗歌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4)“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一句在诗中出现了两次,关于这种重复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