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伯牙绝弦8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伯牙绝弦8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伯牙绝弦8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伯牙绝弦8人教新课标.docx_第4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伯牙绝弦8人教新课标.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正确流利地朗读。2、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给予我们的启示。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激发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的文化的思想感情。5、通过学习文章,感受艺术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重点难点: 1、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的丰富意象和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是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我们以前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章,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一篇文言文那就是伯牙绝弦,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篇课文,去了解这个感人的故事。2.师:现在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齐读课题伯牙绝弦。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1.师:通过昨天的预习,你了解到哪些与本课相关的资料2.学生分享交流,并相互补充。3.老师补充资料。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演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三、初读课文,合作交流。1.齐读课文。2.小组合作,交流对文章的理解。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不生搬硬套、用自己的话变通。四、集体汇报,品析课文(一).预设交流1: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很善于弹琴,钟子期很善于听。(重点理解“善”) 预设交流2: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理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 预设3: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弹出什么。 预设4:我读懂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二)教师指导重点理解句子 1幻灯示句子:伯牙善鼓,钟子期善听。 你从什么课文地方看出“伯牙善鼓,钟子期善听。”在书中画下来。 2、师:我看同学们都画得是这两句,谁来读读其中的第一句。示幻灯: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谁能读读第一句,你从这句话中,如何能体会到“伯牙善鼓,钟子期善听。”师: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再指名读句子。 3、师:有那么多的高山,为什么钟子期只说“俄俄兮若泰山”呢?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前面的两个“善”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是“善于”、“擅长”的意思,那么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啊!好啊!)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 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再次引导朗读句子。 4、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是怎样称赞的呢?(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指名读,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激发学生抒发独特的感受) 生读,齐读。(三)、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伯牙除了弹出“峨峨泰山、洋洋江河”还想到了哪些情景?钟子期又是怎样回答道。生回答:徐徐清风,仿照上面句式说句子回答: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风!”五、升华感情、拓展延伸1.交流本文的感悟。2.拓展: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士为知己者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杯视之。酒逢知己千杯少1、现在老师把课文范读一遍,希望同学们认真听,看看老师是怎么读的。(师播放画有节奏停顿的课文并有高山流水乐曲伴奏)2、读完课文,师谈话:同学们也来试一试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课文词句的停顿和节奏,把词句读准确,读出古文的韵味和美感来。3、师巡视指导学生朗读。4、朗读结束,师问:谁来读一读课文,你来试一试,读完后简要评讲。然后让学生集体读,读完相机评价。5、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课文讲了哪些人物呢?6、生回答:伯牙和钟子期。(师相机板书这两个人物名称)7、师接着问:那你们知道他们各自有什么擅长吗?生回答:课文第一句告诉我们“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师:请同学们一起把这一句读一篇。师讲解这句中的两个“善”的意思。请一个同学说出这句的意思。8、师谈话:那么为什么说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从课文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呢?9、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师指导学生看课文注释,重点理解“志”“哉”“兮”“峨峨”“洋洋”等词语的意思。然后指名学生对这两句意思的理解。10、接着师指导对这两句的朗读。注意读出轻松愉快的语气,读出钟子期的赞叹语气,读出伯牙遇到知音的喜悦心情。11、师进一步谈话:伯牙无论心里想到什么,就能弹什么,钟子期听到琴声就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这就是知音。12、出示课件: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让学生集体读这一句,再让学生说说意思。13、师点出什么是知音:能理解自己,能欣赏自己,能读懂自己,这就是心心相印,这就是知己。1416、师:钟子期仅仅只是听懂他的琴声吗?小组讨论:生回答有志向、情怀、欢喜、忧愁等。师:表明的是一种志向,伯牙弹琴借高山来抒发自己凌云的壮志,高尚情怀,弹奏流水表明自己有水一样的智慧。17、师:天有不测风云,得知钟子期的死,伯牙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提问学生引出最后一句。师指导讲解最后一句的意思。18、师:此时伯牙的心情是怎样的?生:悲伤、悲痛欲绝、难过、伤心。师:请同学们把这种心情带到句子中来读一读,接着指导朗读。(要求:语速稍慢,语调低缓要读出伯牙痛失知音的悲伤心情)19:师讲解伯牙到子期坟前悲痛欲绝,感慨万千,写下怀念的话语,要求同学们集体朗读,感知伯牙痛失知音的心情。三、课尾总结,深化主题。1、师:这篇古文讲述的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破琴绝弦谢知音”的感人故事。“高山流水”后人比喻知音难觅或高超的琴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