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生物抗药性摘要: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变异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怎样防止微生物耐药性变异的继续蔓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防止微生物耐药性变异的继续蔓延:明确诊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将药物敏感试验列为抗感染治疗前的常规检查项目;严格掌握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体表局部感染应该强调早期局部用药;严格控制预防使用和非医疗的农、林、牧、副、渔以及饲料中使用抗菌药物;加强监控,掌握致病菌变化以及耐药情况, 及时反馈临床。关键词: 病原微生物 耐药性变异 抗菌药物1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耐药基因的来源我们通常所说的细菌耐药性是指原本对抗菌药物敏感的细菌由于自发性突变或获得外源基因引起遗传性状改变而对抗菌药物不再敏感的现象。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使用抗菌药物有着密切关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 就目前的研究结果主要有4 种: 细菌产生一种或多种水解酶或纯化酶来水解或修饰进入细菌细胞内的抗生素使之失去活性; 抗生素作用的靶位(如核糖体和核蛋白) 由于发生突变或被细菌产生的某种酶修饰而使抗菌药物无法发挥作用,以及抗生素作用的靶酶(如青霉素结合蛋白和DNA 促旋酶) 的结构发生改变使之与抗生素的亲和力下降或靶酶过度表达; 由于细菌细胞膜渗透性的改变或其他有关特性的改变, 如细菌菌膜(biof ilm)的形成而使抗生素难以进入胞内; 细菌具有一种依赖于能量的主动外排(activeefflux) 机制, 即它能够将已经进入胞内的药物泵至胞外。4 种耐药机制中, 和具有很强的专一性,仅对某一种或某一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而和则没有专一性, 具有这两种耐药机制的细菌对不同结构类别或不同作用机制的抗菌药物都能产生耐药性。另外,除了上述4 种机制, 细菌还可通过降低药物吸收速度或改变转运途径而引起耐药。细菌耐药性的来源有两个途径, 即自身基因突变和耐药基因的获得。细菌基因突变是一种自发性随机事件, 无论抗菌药物是否存在。但如果有抗菌药物选择压力的存在, 敏感细菌繁殖受到抑制甚至杀死, 而携带有耐药基因的突变菌株却具有生存优势, 最终留下耐药亚群。细菌的自发突变率约10- 6 10- 8, 机率小, 且不稳定, 因此在无持续选择压力的环境下, 细菌不可能形成稳定的耐药菌株,因此突变造成的耐药菌在自然界中仅居次要地位。而且,细菌如要对结构无关的药物呈现多重耐药, 则需多步突变才能形成, 其出现机率是两次突变率的乘积, 机会更小。因此, 细菌通过自身遗传物质突变形成的耐药性不是造成今天如此严峻耐药局面的主要原因。目前基因突变引发细菌耐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染色体上, 但已发现许多突变可存在于质粒、转座子上, 如幽螺旋菌( Helcobactorpylori ) 对氯霉素的耐药基因(CatGc) 及克林霉素的耐药基因就分别存在于质粒PHe12、PHe13 上, 这种情况为耐药性的散播提供了便利。细菌的耐药性多为在外环境诱导下经可动遗传因子, 如质粒(plasmid)、转座子(transposon)、噬菌体(bacteriophage)、整合子(integron)基因盒等的传递而获得。这种方式获得耐药性机率高,形成后较稳定, 是引起耐药性散播的主要原因。2.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变异的危害当前,病原微生物耐药性问题突出表现为发生耐药的速度越来越快,耐药的程度越来越重,耐药的微生物越来越多,耐药的频率越来越高,耐药造成的后果越来越严重,耐药造成的负担越来越不堪承受。研究显示,我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青霉素比例已经高达90%,肺炎链球菌已有45% 耐青霉素,70% 耐红霉素。导致肠道疾病的大肠杆菌有70% 耐环丙沙星。耐药性的产生, 使患者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延长患病时间,增加患者死亡的危险性,使流行病发生的时间更长,使其他人感染的危险性增大,使抗感染的费用急剧增加。如美国因耐药性而使抗感染每年多花400 亿美元,其中仅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感染每年要多花费1.22亿美元,院内感染每年要多花费45 亿美元。有报道,由于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在临床科室的使用日益增多,对此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肠球菌属感染,目前已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微生物耐药性变异的继续蔓延,延长现有抗菌药物的使用寿命,已关系到人类当前和未来的安危。W H O遏制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全球战略指出:“耐药性是一个社会问题。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产生耐药性的关键所在。一是世界各地过度使用,尤其是针对轻微感染过度使用抗菌药物;二是缺乏合理治疗而滥用抗菌药物;三是因资金短缺不能完成疗程而导致用量不足。”由此可见,滥用抗菌药物祸害无穷。3.防止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变异的措施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因此,我们一定要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控制耐药菌株的传播和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变异的发生。(1)明确诊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首先必须明确是否存在感染,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其次是确定为何种微生物的感染,因为不同的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一样,W H O 对我国滥用抗菌药的评估是:中国97%的病毒性支气管感染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而病毒对抗菌药物是不敏感的。国内报道使用抗菌药物合理和基本合理的为60%,不合理的为40%,基层医院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远远高于此数值。(2)药物敏感试验应该列为抗感染治疗前的常规检查项目临床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产生耐药性变异的主要原因。为了认真做到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建议将药物敏感试验列为抗感染治疗的常规检查项目。因为病原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甚至同种病原微生物在不同的个体或不同的时期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而抗菌药物的种类也很多,怎样科学合理地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药物敏感试验来指导临床科学合理地选用抗菌药物。(3)严格掌握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要联合用药;确实需要联合用药时一定要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而且是该病原菌敏感的药物联合。因为联合用药有增加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的危险,同时不良反应也增加。(4)体表局部感染应该强调早期局部用药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性疾病是由局部感染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而引起的。如体表局部感染的病原菌只局限在体表局部,可用化学消毒剂进行局部处理,能有效杀灭局部的病原菌,效果好、费用低、恢复快。如果临床上忽视这一点,局部感染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治疗,病原菌就会从局部侵入血流,造成败血症甚至脓毒败血症而出现不应该发生的严重后果。我们在工作中就遇到多例因体表皮肤局部感染治疗方法不当而出现的悲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缺乏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知识。他们要么是没有重视局部感染的危害性,得不到及时治疗;要么就是虽然知道其重要性,却盲目使用抗菌药物,使病原菌不能及时得到杀灭而造成扩散。因此我们强调体表局部感染应该早期局部用药,防止出现败血症甚至脓毒败血症。(5)严格控制预防使用和非医疗的农、林、牧、副、渔以及饲料中使用抗生素。(6)加强监控,掌握致病菌变化以及耐药情况,及时反馈临床。总之,我们要做到及时、准确诊断,通过药物敏感试验正确选用敏感抗菌药物,靠内源性自由基清除系统,它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 O D)、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一些酶和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和硒等一些抗氧化剂。酶类物质可以使体内的活性氧自由基变为活性较低的物质,从而削弱它们对机体的攻击力。酶的防御作用仅限于细胞内,而抗氧化剂有些作用于细胞膜,有些则是在细胞外就可起到防御作用。这些物质就深藏于我们体内,只要保持它们的量和活力它们就会发挥清除多余自由基的能力,使我们体内的自由基保持平衡。(7)发掘外源性抗氧化剂 阻断自由基对人体的入侵要降低自由基对人体的危害,除了依靠体内自由基清除系统外,还要寻找和发掘外源性自由基清除剂,利用这些物质作为替身,让它们在自由基进入人体之前就先与自由基结合,以阻断外界自由基的攻击,使人体免受伤害。研究表明,自由基从产生到衰亡的过程就是电子转移的过程。在生命体系中,电子的转移是一种最基本的运动,而氧是最容易得到电子的元素,因此,生物体内许多化学反应都与氧有关。科学家们发现损害人体健康的自由基几乎都与那些活性较强的含氧物质有关,他们把与这些物质相结合的自由基叫做活性氧自由基。活性氧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实际上是一种氧化过程。因此,要降低氧自由基的损害,就要从抗氧化做起。(8)开发和利用高效无毒的天然抗氧化剂。随着对自由基研究的逐步深入,科学家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清除多余自由基的措施有益于某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而自由基清除剂的研究对人体健康的意义便显得更为重大。因此,开发和利用高效无毒的天然抗氧化剂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的趋势。自由基目前还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很多深层次的反应规律和损伤机理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至今尚在研究中。科学家们相信,在21 世纪,人类一定能认识和控制自由基,使我们的生命质量再实现一个新的飞跃。参考文献:1 Chavers LS,Moser SA, Benjam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艺人经纪合同范本
- 指南针数学题目及答案
- 互联网广告市场数据监测
- 2025年宪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手卫生规范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审计舞弊试题分析及答案
- 2025年山西省朔州市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山东省医疗卫生系统招聘卫生法律法规+医学检验训练题及答案
- CN223011311U 一种铜带表面刷洗处理设备 (瑞安市五星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 CN120273893A 甲醇泵和甲醇燃料温度控制系统 (湖北文理学院)
- 2025年潍坊市中考数学试题卷(含标准答案)
- 2024重庆护士三基考试真题卷(附答案)
- 并购整合方案模板(3篇)
- 2025-2026学年人教鄂教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2026学年秋季第一学期学校德育工作安排表
- 《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件(共七章节)
- 浙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科学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测试卷
- 产科护理SBAR交班模式
- DB61∕T 1576-2022 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技术规范
- 2025-2030中国汽车工程服务外包(ESO)行业现状调查与前景趋势研究报告
- 2025年乡村振兴考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