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水文地质考试重点(典藏版).doc_第1页
环境水文地质考试重点(典藏版).doc_第2页
环境水文地质考试重点(典藏版).doc_第3页
环境水文地质考试重点(典藏版).doc_第4页
环境水文地质考试重点(典藏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环境水文地质学习题集整理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 1、 环境水文地质学:是环境科学中环境地学的一个分科,也是环境学中的水体环境部分。是以水文地质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研究水文地质环境与环境质量关系的一门学科。 2、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环境质量及其控制的科学。3、自然环境问题:是自然力或人为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4、人为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5、地质环境:地壳上部包括岩石、地下水、微生物、五色气体在内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系统,它应具有物质组成、地质结构和动力作用三个基本元素。6、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地质环境中的物质组成、性质、状态和地质结构变化有关的地质现象的问题。 7、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是把人为开采、疏干、充水、污染等因素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原有的平衡关系,导致地下水组分、性质、状态和水动力特征等变换的环境问题。8、地方病:是水体的化学成分在自然因素的影响下产生贫化、富集或转化作用造成的原生环境中元素分布不均匀所造成的各种地方性疾病。9、水迁移系数:等于化学元素在水中的含量与岩石中含量之比。10、地球化学垒:表生带在短距离内的迁移条件明显交替,并导致元素浓集的地段。11、 生物地球化学病带:是指不适于人类和生物生存发展的元素贫乏或富集的地带性水文地球化学环境。12、地氟病:由于一定地区的外环境中的氟元素过多,致使生活在该环境的居民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慢性疾病。13、地甲病:是一种伴有机体摄入碘量的多少而造成甲状腺组织发生代偿性肿大的疾病。14、克汀病:是地甲病的延伸,可能是先天性缺碘和缺甲状腺素所导致的一种胚胎疾病。15、大骨节病:是一种伴有机体改变的,进而造成四肢畸形的地方性疾病。16、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低于人体体重万分之一的元素。17、地下水污染:某些污染物质、微生物或热能与各种途径进入水体是水质恶化,并影响其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的正常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平衡。18、污染程度:用一定的水质标准来衡量的,一般将水质变坏程度超过水质标准的称为被污染的地下水。19、水质标准:是适合于某种供水目的所规定的各种水质成分的浓度限值。20、地下水背景值:指天然状态下区域地下水某种化学组分的含量。21、地下水污染方式:指包括污染途径在内的污染质从污染源进入地下水的全部时空规律。22、大气污染:物质和能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致破坏人类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的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23、酸雨:PH小于5.6的降水。24、拉波特效应:指城市排放的微尘利于气候凝结,导致下风向降水增多的现象。 25、热岛效应:把城市看成一个温热的岛屿,温度比周围高0.5-2度。26、辐射损伤:具远期效应,包括驱体效应、遗传效应。27、环境水文地球化学作用:是指在人工干预下,在一定的渗流和水文地球化学条件下物质的迁移、转化的作用,是决定污染物质迁移转化规律的作用。28、环境水动力作用:是指由地下水动力要素变化而引起的地质环境中相互间的能量交换作用。29、环境水物理作用:是指地下水对热能的传播和转化引起的建筑物地基失稳和地下水水质变坏的环境作用。30、环境水文地质生态作用:水质、水量和水温等的变化都可引起生态平衡的破坏。 31、弥散现象:在多孔介质中,当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可溶混的流体时,在流体运动作用下出现过渡带,病使溶度趋于平均化,这种现象称为弥散现象,形成弥散现象的作用叫弥散作用。 32、分子扩散:是指化学势梯度而引起的分子扩散运动。33、对流弥散:溶液在多孔介质中运动时流体内各点流速向量方向和大小不同而引起溶质分散的现象。 34、环境质量:是环境素质好坏的表征。35、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36、 环境质量评价:是认识和研究环境的一种科学方法,是对环境质量优劣的定量描述。 第二部分 填空题1.地下水资源的保护问题是近代水文地质学理论与实践领域内的崭新课题它包括保护地下水资源免于涸竭和免于污染两方面的内容。2.目前人类活动的范围它限于地壳地面和围绕的大气层的一部分,一般包括不到11千米的海洋和高度不到9千米的大陆表面和海岛,以及高上海平面12千米以内的大气层。3.环境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环境问题,另一类是人为环境问题4.地质环境应具有物质组成 地质结构 动力作用这三种基本要素5.环境地质问题是研究由人类活动导致地质环境中物质组成,性质状态和地质结构变化及其与有关的地质作用和现象问题. 6.任何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联系等基本功能.7.按林德曼定律,假若某人靠吃鱼增加体重2公的,需吃鱼20公斤这些鱼需消耗2000公斤的水草8.生态平衡破坏的主要标准是结构破坏 、功能衰退9.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有三: 生产 生活 还原10.环境系统工程的基本原则 整体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11.人体组织中元素的丰度与地壳元素丰度图式相似,若人体中某种元素与标准丰度曲线明显偏离 即可能与其具体生活环境的特异性密切相关12.微量元素的营养价值及毒性取于微量元素的 剂量 元素存在的状态及组合的致病影响13.水的迁移系数公式 :Kx=(mx*100) /(a*nx)14.元素的迁移强度决定于其本身的特性和所处的水文地球化学条件 15.世界上最早发现地方性甲状腺与积水有关的是唐朝的陆羽 16.水为万化之源,土为万物舟,饮之于水,食之于土,饮食者,人之命脉也,是明朝李时珍 关于水土环境与人类健康关系的阐述 17.著名的十分之一定律是林德曼提出的. 18.甲状腺素的作用促进新陈代谢和神经骨骼生长的功能 19、人体内环境化学元素含量异常中所指的是指缺乏 、过剩 、无毒不平衡20.克山病病因有 生物病因说 营养缺乏说 水土病因说21.氟病的成因类型按地带性的分布有蒸发浓缩型 淋失贫化型22.地下水污染包括 水质污染的原因 程度 结果 特点等23.地下水污染标准一种是采用水质标准平衡量,另一种是采用背景值24,生活饮用水质标准的项目中有感官怀指标 化学指标 毒性指标 细菌指标25.地下水区域背景值是指天然状态下地下水某种化学组分的含量26.生活污水总的特点是 含氮 硫 磷 较多27.华东地院将水污染质分为四大类12种是根据污染质的环境危害性及其特性划分的28.地下水污染方式是指包括污染途径在内的污染质从污染源进入地下水的全部时空规律.29.酸雨定义中把降水PH 5.6 定义为酸雨30.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硫化合物 氮化物 碳氧化物 碳氢化合物等 31.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硫化合物 氮化物 碳氧化物 碳氢化合物等 32.拉波特效应是指城市排放的微尘利于水气凝结,导致下风向降水增多的现象 33.土壤的净化作用取决于土壤 吸附性 氧化还原特性 酸碱性 络合物方面的特性 34.土壤的本质特性有两方面: 一是具有肥力 另一方面环境方面的特性是指 土壤具有同化和代谢外界物质的能力 35.我国滨海型城市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 地面沉降 癌症高发 其代表城市有 上海、广州、天津等 36.酚属细胞原浆毒质,低浓度使蛋的质变性 高浓度使蛋的质沉淀,对各种细胞有破坏作用,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37.水侯病 是由于 汞 金属元素,骨痛病是由于 镉 重金属元素,鸟脚病是由于 砷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过量引起的. 38.辐射损伤具远期效应包括两类: 驱体效应 遗传效应 39.环境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作用实质 物质迁移 40.环境水动力学作用的作用实质 能量转化 41.环境水物理学作用的作用实质 热量转化 42.环境水文地质生态作用的作用实质 生态效应 43.环境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常见的作用有溶解-沉淀、 氧化还原、 吸附-解吸、 释释-浓缩等 44.环境水文地质勘查方法包括 调查、 勘探、 监测、 试验、 实验、 报告编写、 环境质量评价等 45.工业污染源调查 应查明工业污染源的位置。由废水、废气、废渣中排出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浓度 年排放量 排放方式 排放途径 处理及综合利用情况. 46.地下水监测点可分为 区域性 和控制性监测 点水位监测频率一般3天或5天监测一次 ,水质监测一般一年四次。(监测六大污染毒物指 汞 镉 氰 酚 砷 铬 )47.分子扩散是由 化学势梯度 而引起的分子(离子)扩散运动 48.对流弥散是溶液在多孔介质中运动时 流体内各点流速向量方面和大小不同 而引起的溶质分散 49.环境质量评价按时间可分为 回顾评价 、现状评价、 预断评价 50.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分散作用包含三个内容分子扩散、湍流扩散、弥散 51.污染物运动形式:推流迁移、分散运动、衰减转化52.地方病特点:显著性、对比性、相关性、地方性 53.热量包括温度、相态、感官指标 54.环境水文地质勘查技术包括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环境水文地质勘探与实验、环境水文地质监测、报告编写和资料整理55.地下水质的三性相关性、选择吸收性、显著性 56.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工业污染源调查、农业污染源调查、生活污染源调查 第三部分 作图题(略)(参考往年试卷)第四部分 简述题1. 地下水在大规模开采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有哪些? 水井互阻、停止自喷、出水量减少、含水层疏干、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地下水质污染 2. 开采利用过程中地下水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不同成份混合、含水层水动力条件改变、包气带金属氧化物进入、取水工程本身对水质的影响 3. 工业生产对下水环境的影响: 废渣堆积的物质淋虑渗漏废水重金属及各种化合物废气CO2/SOxNOx 4. 发达国家在积极进行地下水保护工作中采取的措施: (1)对地下水的保护不是局限人体生产者的局部范围,而是整个含水层的区域范围(2)地下水保护工作的出发点是保护住作为现在和将来的一种资源的量和质的再生能力,而且要保护地表水资源,并保护与生态平衡有关的地下水天然作用(3)大力发展国家水质监测网和长期观测工作,建立和发展地下水化学分析自动化设备,广泛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网络,发展遥感和遥测技术。 5. 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包括几类 (1)与天然水成分变化有关的地方病和公害病 (2)由于水质变坏、水量减少而限制了水资源的使用问题 (3)由农田灌溉、水库和渠道渗漏、地下水人工回灌、工业废水地下储存等充水工程引起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4)疏干工程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5)水的物理性质变化引起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6)由水体中生物性质变化而造成的环境影响问题 (7)大型工程对整个区域造成的环境影响问题 6. 污染环境水文地质学研究的内容 :污染源、污染物成分、污染途径、污染程度、污染物分布范围、污染机制、地下水污染的形成条件、运移形式、净化作用、地下水污染与人体健康、环境质量和影响评价、污染物的水文化学特征 7. 病理环境水文地质学研究的内容 主要研究原生环境下地下水与地方病的关系次生环境特别是水质污染、恶化对人体生理和疾病的影响污染物的环境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水污染的防治和保护。 8、微量元素的营养价值及毒性:(1)参与构成酶和酶的激活剂 (2)构成及体内重要的载体和电子传递系数 (3)参与激素及共辅因素的合成 (4)调控自由基水平 (5)对机体营养和生长发育的作用 (6)对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9. 元素存在状态及组合的致病影响 价态:元素阳离子低价态的毒性小于高价态CR3+<CR6+ 元素阴离子PO43-<PO32- 组合的致病影响:颉颃作用:共轭对 CU-MO 协毒作用:HGCI 无机汞毒性小.HGCOOH而甲基汞毒性大. 10. 控制环境中元素迁移的地理和地质因素有哪些?水化学条件:PH、EH、酸碱介质对元素迁移的影响;迁移强度KX;地下水在强烈交替的条件下径流快、DO高、矿化度低、溶解能力强、元素大量淋溶;干旱区地下水埋藏浅、径流慢、蒸发强、元素大量富集;补给、排泄过渡带及排汇不畅地带:现代沼泽和古代沼泽对大骨节、克山病分布起控制作用。 11. 酸性、弱酸性还原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的主要特点: 环境的主要特点是:气候寒冷湿润、腐殖质大量堆积;山间盆地、河谷平原洼地沼泽发育;泥碳堆积;土壤以灰化土、草甸沼泽土为主。 常见矿物:蓝铁矿和菱铁矿. 12.元素富集腐殖贫乏的碱性、弱碱性氧化的水文地球环境的主要特点:(1)本区降水量250-400mm,热量充分,蒸发性强烈,属于水量严重不足的气候干旱区。 (2)该区地表过程不发育,潜水位很低,土壤的透水性良好,为氧化环境,植被稀少,植物残体分解彻底,故腐殖质贫乏,由于淋溶作用微弱,蒸发作用强烈,造成元素在环境中富集。土壤中Ca、Na、Mg、S、Cl、F、V、Zn、Cr、Cu、Mo、Ni、Se、As等元素富集。地表水和潜水多呈碱性,PH 8-10,矿化度500-1000mg/L,本区环境中标型元素是Cl、Na、S等,该区属草原和荒漠景观。 (3)本区元素过剩,常见有氟中毒、硒中毒、钼中毒、砷中毒地方病。 13.氟病水文地球化学成因类型有哪些? 蒸发浓缩型温泉热水型含氟矿藏型人为污染型火山型淋失贫乏型 14. 氟骨症和斑釉齿的致病机制: (1)当饮水中贫氟时,牙齿便易受酸的侵蚀,发生龋齿,当饮水中氟含量在1.5-3mg/L时,易换斑釉齿症; (2)当氟含量大于3MG/L时有可能得氟骨症,这是因为氟与钙的亲合力较强,而其化合物溶解度又低,故人体血液中多余的氟离子很容易与钙结合形成Caf2沉淀改变牙齿珐琅质的晶体结构,在晶粒间造成缺陷,形成斑点状腐蚀,并沉着各种色素,黄褐黑,斑釉齿患者的牙齿变脆,易折断,当人体血液中氟含量过量时,由于Caf2沉淀,血液的氟钙平衡被破坏,就需由骨骼中的钙来补充,以维持这种平衡,结果造成骨质酥松,由于Caf2沉淀多发生在关节处,故氟骨症患者的关节硬化失灵,且易发生非正常骨折,多氟所造成的钙代谢紊乱,可使人出现缺钙综合症 15、地甲病的水文地球化学成因类型中沼泽因典型的各项特征: 土壤矿化质弱,植物残体分解差,碘被有机质禁锢,水土中植物有效态碘数量很少。 第五部分 论述题1.地下水污染内容包括哪些方面:污染原因、程度、结果和特点2.地下水污染的特点 :(1)三废污染物必须经过包气带或越流途径的渗透变化才能进入含水层; (2)由于包气带隔水顶板的保护和地下水的渗透速度较慢等原因决定了地下水比其他天然水难于污染,受污染的地下水在相当长的时间X>XS, X0为污染起始值, XS为饮用水水质极限允许浓度, X为样品实测浓度. 虽然水质变坏程度在标准允许范围内,但是各种组分的数量已超过背景值浓度,说明地下水已开始污染,只是暂时还处于初级阶段而已。 当污染物含量超过标准允许范围时,说明水质已遭受到破坏,污染等级划分的作用是制定水资源保护措施的主要依据。 3.工业废水的特点 :排放量大,含污染物质多,成份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占我国废水70%以上,不同工厂污染物质成分各异 4.城镇生活污水的特点 :有机成分复杂,含病菌、病毒、氢、硫磷高,在厌氧细菌的作用下易产生恶毒物,含洗涤剂高,热污染严重。 5.农牧业废水的来源 :农牧业废便、农药化肥污水、工业废渣、选矿沙渣 6.地下水污染途径的决定因素: 埋藏条件、地质结构条件、污染源的相对位置、岩土体特征 7.能否发生地下水区域性污染的决定因素: (1)水系统中有害物质的位置 (2)水系统中水交替情况和有害物质侵入持续的时间 (3)有害物质的类型稳定性、衰减速率、毒性、数量等 8.直接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污染质分类有哪几类: 致病污染物质、急性致毒污染物、慢性致毒污染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