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B教学大纲.doc_第1页
农业生态学B教学大纲.doc_第2页
农业生态学B教学大纲.doc_第3页
农业生态学B教学大纲.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生态学B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农业生态学Agroecology 课程编码:Z201220总学时/总学分:32学时/2 理论学时:32学时 适用专业:农学专业 开课单位:农学院一、课程性质及目的1.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2. 课程的目的:本课程使学生了解针对当今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种种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要从宏观的、系统的、整体的角度出发来组织和管理农业,使农业发展走向良性循环这一基本状况而设置的。掌握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重点掌握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人工技术调节及社会部门的间接调节控制。培养学生综合管理农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以适应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需要,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方法论基础。二、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绪论 2学时第一节 农业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农业生态学的内容、性质与特点第三节 农业生态学的应用2、教学要求了解生态学、农业生态学产生与发展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了解农业生态学在解决农业综合发展所面临问题中的地位与作用;掌握农业生态学的学科特点。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同时配合录像等多种形式进行;阅读材料:卡逊寂静的春天。第二章 农业生态系统 4学时第一节 系统第二节 生态系统第三节 农业生态系统2、教学要求了解系统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生态系统的概念、基本组分、基本结构、基本功能;掌握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的区别和联系及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的途径。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同时配合录像等多种形式进行。思考题: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 6学时第一节 生物种群第二节 生物群落教学要求:了解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基本概念;掌握种群与群落的概念、种群的增长规律:指数式增长和“S”型增长、种群的相互作用:互利共生、偏利共生、竞争、捕食与寄生作用、种群的生态对策:K-对策和R-对策、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群落的演替、根据生物种间的相生相克关系,设计立体种植或立体种养的生物组成及其配置模式。掌握种群的动态变化和群落的演替规律,并能将这些原理运用到农业生态系统的管理中去。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同时配合录像等多种形式进行。思考题:如何结合作物生长发育过程来说明种群的数量增长?第四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 4学时第一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要素第二节 气候因子的生态作用第三节 土壤与生物的生态作用第四节 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与生物的生态适应教学要求:了解环境和生态因子的概念与类型;运用限制因子原理对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几个主要生态因子进行比较,找出关键制约因子。掌握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规律和生物对环境的生态适应,以及生物的生态效应。从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出发,对一个特定地区的作物组成及布局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与评价,并提出调整建议。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同时配合录像等多种形式进行。思考题:运用限制因子理论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几个主要因子进行比较,找出关键因子?第五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6学时第一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第二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第三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时空结构第四节 建立合理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教学要求: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系统组成特点与结构特征以及合理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标志。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层次结构、时空结构与营养结构、食物链加环。重点掌握有关原理,对一个特定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特点及优劣等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同时配合录像等多种形式进行。思考题:结合本地区,分析目前出现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构建一个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类型。第六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4学时第一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第二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流第三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信息流第四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价值流教学要求:了解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关系及对系统整体功能的影响;运用能、物流的基本原理,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了解碳、氮、磷和水四种重要物质的循环过程;掌握提高农业生态系统能量转化效率和农田养分循环效率的途径和方法;掌握提高次级生产力的途径;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同时配合录像等多种形式进行。思考题:能量转化率对饮食结构的影响;第七章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2学时 第一节 农业资源第二节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要求:了解农业资源的类型、特点和我国农业资源的状况,以及农业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原则和途径。从农业资源的特性出发,分析资源合理利用及加强资源节约利用的必要性。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同时配合录像等多种形式进行。第八章 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4学时 第一节 持续农业第二节 生态农业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 生态农业原理与技术教学要求:了解生态农业及持续农业的产生与发展;掌握生态农业与持续农业的原理与技术,并能将其原理和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重点掌握现代农业的负效应、国外替代农业、中国生态农业的特点、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和趋势、生态农业基本原理、生态农业技术、生态农业的几种典型模式介绍、持续农业的背景、持续农业的原理、国外持续农业的实践。比较我国生态农业与持续农业的异同;针对我国农业的现状,分析并提出农业发展的方向与对策。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同时配合录像等多种形式进行。思考题:如何促使常规农业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三、参考教材 1、使用教材:21世纪课程教材:骆世明,农业生态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主要参考书: 王留芳,农业生态学,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沈亨理,农业生态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96 四、学习要求学生应基本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功能、基本关系及调控机制;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国内外替代农业的发展;我国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五、成绩评定方式本门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笔试,闭卷成绩构成:平时成绩10% ,作业(课程论文、社会调查报告)10%、实验 20% 、笔试60%。平时成绩构成及要求: 1、考勤 2、课堂讨论 3、开展讲座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学时分配实验类型主要仪器/设备每组人数1化感作用的定性分析了解供体生物对受体生物的化感作用4验证性实验光照培养箱、电子天平42温度胁迫对植物的影响了解植物受害的情况,并可根据植物对高、低温的耐性程度作出判断4综合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