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静悄悄教案教学反思.doc_第1页
山谷静悄悄教案教学反思.doc_第2页
山谷静悄悄教案教学反思.doc_第3页
山谷静悄悄教案教学反思.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谷静悄悄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力度记号“pp、p、mp”,并能准确地运用。(2)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表现音乐形象。(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歌曲的意境想象。教学重点: 能轻轻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1、“x x x x x x”;3 3 3 5 4 3 2 2| 2 4 3 2 6 2、0 3 1 1 5 (0 1 |5 0) 5 3 3 1(0 3 |1 0)6 5 |5 0 5 1 0 一、导入新课 1)谁能说出山谷是什么样子?好,现在我们就到山谷中去看一看,这是山谷,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下高大的山林长得郁郁葱葱,小河静静流淌,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到山谷中去看一看?听着山谷静悄悄的伴奏音乐有序地走上“山坡”。师用轻声的话语说:现在我们来到了幽静的山谷。听从山的那边传来一个声音。(教师用鼓声敲节奏: X X X X X X )师:你听到了什么?教师再次用鼓声敲出节奏,学生模仿。提示:我们站在山的这一头听到的声音应该是怎样的?再出示力度记号。(p mp)让学生听分辨力度记号。 2)出示谱例“0 3 1 1 5(0 1|5 0)5 3 3 1(0 3|1 0)6 5|5 0 5 1 0” 师生对歌;生生对歌。3)板书课题山谷静悄悄 二、新授课:1)、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师问:“什么在飘飘?”生:“薄薄的雾,淡淡的烟。”师:“什么在闪耀?”生:“紫杜鹃,红梅花。”师:“什么在奔跑?”生:“小溪流,小野兔。” 2)、师弹琴范唱一遍,生在心里默唱。 3)、点明歌曲中的音乐知识,学生感受顿音记号、力度记号。 4)、放录音,让学生唱。师提示用轻轻的声音来演唱。5)、整体演唱歌曲。 三、处理歌曲。 你觉得这首歌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静”!(梳理一下这首歌的内容,让学生想象歌中的意境。)老师唱,请学生说说歌曲有什么起伏没有。歌曲第一部分“静悄悄”;地质队叔叔来了之后“叮咚”声响起,变得热闹起来,后来地质队叔叔走后山谷又恢复了静悄悄。学生唱。问:你觉得应该用什么声音来表现歌曲呢?你能边唱边想象歌中描绘的美丽山谷吗?用你们的声音告诉老师,好吗?四、有感情地齐唱山谷静悄悄,并轻轻地走出教室 唱山谷静悄悄 音乐知识: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山谷静悄悄。 2能掌握音乐知识,并能在演唱中运用。 教学重、难点: 在自学曲调过程中注意唱准八分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顿音记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播放课件,设问:山谷里有声音就会产生回声,没有声音的时候是怎样的呢?山谷里有什么景色呢? 二、学唱新歌 (一)聆听 1范唱第 一乐段。 2师生讨论:山谷里有雾,有花,有小白兔,所以没有声音,静悄悄的。 3范唱第二乐段“再听听有什么声音?”“叮咚叮咚是什么声音?” 4完整地聆听一遍歌曲。 (二)学唱 1先唱第一乐段。前4小节和第7、8小节学生唱,中间5、6小节教师接唱。要求划4/4拍指挥图式。学会后,鼓励学生站起来唱第一部分,注意八分休止符。 2小组学习第二乐段,注意唱准八分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顿音记号。 3完整地唱歌谱。注意前奏与间奏,进入要整齐,边唱曲调边划4/4拍指挥图式,注意各种记号。 (三)演唱歌曲 1再次完整地听一遍范唱:你能想像歌曲中的意境吗? 2完整地演唱歌曲一遍。(纠正学生唱的不准确的地方) 3老师范唱结束句“叮咚,叮咚”学生听辨音的强弱变化,从而导入“”的学习,并且学生演唱实践,感受音的渐强渐弱。 三、表演 1师生对唱,生生对唱。 2让学生带着想像的意境,有感情的表演唱歌曲。 四、小结 同学们能够有感情地演唱山谷静悄悄,在前奏与间奏的进入很整齐,还有很多同学扮演了小小指挥家,能够边指挥边演唱。希望我们班里有更多小歌唱家和小指挥家。山谷静悄悄教学反思:因为音乐教学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的特征,再结合本课的教材特点,我采用创造情境陶冶心灵,视听结合激发兴趣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了音乐课的学科特点,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所以在前半节课的过程中层层递进,让学生乐(le)在其中,乐(yue)在其中。但是由于准备时考虑的不够周全,在上课的过程中也留下了不少遗憾:1、学生的声音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一再的提醒自己,要在下课时让学生歌唱的声音有所提高;但上课时,我在注重重难点落实的同时却忽视了一点:那就是要时刻提醒学生声音的美感,虽然在后来的情感处理环节中提到了对声音的要求,但是对整个教学过程而言,没有突显歌唱课、合唱课中对声音的重视性。2、教学环节的“比例”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欣赏与合唱,而对于一直在教低段的我来说,合唱课也是刚刚尝试。一开始我对本课合唱部分的设计是旨在让学生初步认识接触合唱,但是由于在多次的试教过程中一直掌握不了合唱部分到底要落实多少时间,所以在正式上课时也比较迷茫。忘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那就是前后呼应。现在回想,如果我在前面“回声”引入的教学环节,多渗透些“多声部”的回声,那可能会让我后来的合唱教学锦上添花。3、“花式”合唱的教学虽然一直在训练合唱队,但还是感觉合唱队训练与平时音乐课的合唱教学有着太多的区别。这可能就是我们所谓的“异曲同工”之妙吧。课里有个很不该出现的失误,那就是合唱教学中,我居然忘记让学生跟着琴来进行二声部的声音听辩。课后大家也对我的失误作出了指正,单老师更一语点破梦中人,合唱教学我们确实应该创造寻找出更多不同的方式手段来,这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合唱的美,乐于歌,乐于唱。有句话正体现了我现在的心情,那就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啊!看来以后自己还需要更多的充电,更多的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以便积累更多更好的教学手段来充实我们的音乐教学。这次的合唱课教学研讨收益很大,谢谢大家的宝贵意见!在此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在帖子里讨论出更多的在训练学生多声部教学的“花式”手段来。我的解答:音乐教学的方法手段,多种多样,层出不穷,但这些方法和手段,不是随机想出来和随机搭配的,而是有一定科学性、规律性的。歌唱教学,需要有声音概念,即,教师心中需要有美好动听的声音概念,然后,便可在教学中,按照这个概念,设计有效的步骤,去一步步达成。还能对学生演唱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关注并进行纠正。歌唱的声音概念是什么样的呢?从听觉的感受性来讲,它讲究声音的质感与情感。所谓质,是指声音的物理属性,指声音的长度、强度、高度、刚柔度等,任何一种机体上的物理变化,都会引起质的改变,而姿势、气息、口形、声音位置、出声时的保持状态等,都会令声音产生不同的变化,于是便有不同的音色(暂且忽略个人噪音的音色特点),这些音色,凡在我们欣赏口味内的,便被视为悦耳或动听的,不然,就是不好的声音了。所谓情,是情感。当学生掌握了声音的演唱技术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唱出感情来,并且是运用声音的表现技巧,结合对歌词意义的理解,融入自己的感情。这便有了“声情并茂”的歌唱声音了。合唱的声音概念,首先是建立在单声部的声音上的。然后再从“合”、“和”的方面进行关注。凡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音要结合在一起,必须经历由分到合,再由合到分,分中想着合,合中想着分,在分与合的交替中,声音逐渐趋向融合,便是“和谐丰满”的合唱声音了。然后,可以找出各种符合歌唱教学、合唱教学的方法来。所谓方法,就是步骤加手段,先干什么,后干什么,用什么样的手段,如弹、唱、听、辨等。同样的弹,也有弹全曲、弹片断。弹单声部、弹多声部;只弹不唱、弹唱结合;弹旋律、弹伴奏等。其余像唱、听、辨等依次类推,而且还可以将几个项目组合起来,就有了许多种方式。在师生互动方面,也有许多种方式,全体、小组、双人、个别、师与生便有了多种组合形式,再配上上述各种教学手段,便又有许多种所谓的“教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