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白、王昌龄七言绝句之比较饶翀(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0)指导老师 陈冬根【摘要】:在唐代的三百年绝句创作历史上,李白、王昌龄实为辉映千古的双子星座,历来受各代学者专家推崇备至,代表了唐绝句的最高成就。二人的绝句风格同具盛唐风貌,但又各有特色。本文将对二人的七言绝句创作的异同做出对比和分析。【关键词】:李白;王昌龄;七言绝句;比较 绝句作为从汉魏六朝出现和发展起来的诗体,在初唐已基本定型和格律化,但在数量上还不多,到了盛唐时才开始大量盛行,出现了一大批善作绝句的诗人,如王维、王昌龄、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王之涣、贾岛等人。五七言绝句,特别是七言绝句,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盛唐诗人手中已完全成熟。盛唐诗人以他们雄伟的气魄,开阔的视野,青春的活力,卓绝的诗才和旺盛的创造力,将绝句发展成为唐诗中一种最富有表现力和最具有发展前途的诗体,并由此把唐诗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而在整个唐代诗坛上,李白、王昌龄堪称是七言绝句创作的大家,最受人瞩目。其七绝诗作如双峰对峙,二水分流,令后世称羡有加,推崇备至。关于李白和王昌龄二人绝句的高下,后人或相提并论,不分高下;或轩此轻彼,较其高下。但李、王二人在绝句上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和文学史上的地位,大家都是一致公认的。这里,我们对他们二人在绝句创作中的异同,作一比较,以便清楚地了解他们绝句创作的艺术个性和特色。李王二人的诗名都很大,王昌龄当时号为“诗家天子”或“七绝圣手”,其后诗名长盛不衰;李白诗名则更大,当时号为“谪仙”而名动天下,后世亦以“诗仙”大名称雄中国诗坛,其地位之高只有“诗圣”杜甫可与其相匹敌。可以说二人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诗人,其诗歌都是“盛唐气象”的典范。李白自称出身帝王之家,而实则扑朔迷离,现能认定的是出身商家。他少年所受教育较杂,其志远而且大。他虽也曾高唱“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自负有军事才能,但他受道家、纵横家及游侠影响甚深,是一个狂诞型的浪漫诗人,想以布衣而直取卿相,乃至作“王者师”,然后功能身退,故而既不愿从军,更不愿走科举入仕的道路。王昌龄他家境比较贫寒,早年在故乡京兆万年(今属西安市)耕读,且曾入嵩山学道。但追慕先祖与贫寒的反激,使他以天下为己任的英雄志士情怀终生不已,较早就立下了从军报国之志,是一个英雄志士型的诗人。二人出身、思想及志向的异同影响了诗歌题材内容、风格与体裁的异同。李白七绝作品流传下来的有84首。在这84首七绝中,写景、纪游类22首;酬赠友人类诗作18首;政治时事的作品21首;战争边塞诗作1首;宫怨及其他妇女诗作11首;其他类11首。王昌龄的七绝作品,有74首,其中,写景、纪游类诗作1首;酬赠友人类诗作32首;政治时事诗作无记录;战争边塞诗作10首;宫怨及其他妇女题材诗作18首;其他题材是做13首。由此可见,李白的七绝内容上比王昌龄的更丰富,尤其是写景纪游的诗歌,李白写的特别多。相反,王昌龄却只有一首具体写景的七绝作品。李白一生游走于祖国的大江南北,几乎走遍了半个中国。美好的山水激发了他的诗性灵感,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这是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浑、奇异、壮丽的景象,字里行间都流露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无限热爱的情怀。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集中笔墨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飞流”是写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绘瀑流直泻,“三千尺”是夸张瀑布的壮观,可以说字字珠玑,无一虚设。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而其中一个“疑”字率直道破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诗作写的轻快活泼,令人心旷神怡,使读者感受到瀑布的壮丽及所带出来的浩瀚情怀,似乎身临其境。而王昌龄少时从官,一生接触人员众多。诗文于赠友方面明显多于李白。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写的是早晨在江边与辛渐离别的情景,不仅写出了别情,同时也向洛阳的亲朋好友表白了心迹。诗人在构思上颇下了一番功夫:诗人先描绘了一幅水天相连、浩渺无比的吴江夜雨图,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时依依不舍黯淡的气氛。“连”字与“入”字写出诗人对江雨悄然而来细微的观察,让人联想到诗人因离别一夜未眠的情景。次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平明送客”叙事,点明诗旨,“楚山孤”在写景的同时又曲折地刻画出别后诗人孤寂落寞的情况。而“孤”字又自然牵出了后两句的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里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表白自己光明磊落、冰清玉洁的品格,并告慰洛阳亲友。这个比喻并不是取自眼前景,而是沿袭诗人鲍照诗白头吟中的比喻:“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王昌龄刻意选择这个典故,又能做到融化无迹,十分确切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而通过上述李、王二人诗歌的分析,不难看出:从诗的构思上说,李白的七绝诗作显得自然,王昌龄的七绝诗作却更具匠心。李白性格豪迈开朗,作诗全凭一己之灵感,诗兴一来便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即兴而成,其诗的最大特点就是自然天成。他的诗多是毫不矫饰,直陈己情,是一个主观之诗人。有时在诗中直呼自己名字,在绝句中很少以第三者的旁观角度出现。因此,他与读者贴得最近,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仿佛是诗人在和一个朋友面对面地说掏心的话。他擅于将诗歌口语化,使读者读起来毫不费力。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这首诗作于李白遇赦东归途中,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因此诗的感情是欢快的,与散文中所写“高猿长啸,实属凄异”的调子异趣。如“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个“还”字,意味深长。因为江陵并非李白的家乡, 而李白却俨如回乡那样感到兴高采烈,这就隐隐透露了他遇赦的喜悦。“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个“轻”字,也很传神,它除了指船的轻快,也透露出诗人此时心情的轻快舒畅。就全诗而言,诗笔奔放,快船快意,洋溢欢悦豪情,正为当时诗人欢快心情的写照。诗作轻盈快活,纯朴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完全概括出了其诗作的风格特色。相比之下,王昌龄的每首诗都乃其呕心沥血的巨作,每首诗都经过其精心的构思和安排,显得更具匠心。如: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从军行)这首诗是写边塞将士们久戍边关产生的愁情。全诗以抒情为主采取了层层深人,反复渲染环境气氛,以突出主题的方法。全诗共分五层,第一层是使人产生思亲情绪的地点是在萧疏空阔边境中的百尺孤楼上,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第二层是产生思亲情绪的时间是在黄昏,在这禽鸟归巢,牛羊返圈,外出劳作的人们都回到家中的时间里,很容易让人思亲;第三层是征人独坐,一个人孤单清冷,没有人干扰思路.思亲之情可以任意翻腾;第四层是时令已至秋天,在这时序交替、暑往寒来的季节,总不免使人惦记远方的亲人;第五层是在这寂寞的环境中,又传来了羌笛吹奏的表现离愁别绪的关山月曲。于是这缕缕笛声就成为勾起人们思亲感情的导火索,使边塞征人的内心激情再也控制不住,而终来了一个大爆发,“无那金闺万里愁”。这正是主题思想的点睛之笔,使得全诗情景交融,意境浑然。这些都是王经过精心思考安排所作。从诗的抒写方式来说,李白擅长写景,使情寓景中,情景融合;王昌龄擅长描写诗中主人公的内心活动,他是以第三者的立场来观物叙事,代他人立言,尽量地控制自己的感情,不掺入诗中。他善于写他人之所思,体贴入微。我们用二人的一首宫怨诗进行比较。李白的长门怨二首其二: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三: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裴回。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李作着重言情。通篇是以我观物,缘情写景,使景物都染上极其浓厚的感情色彩。长门怨二首其一到结尾处才写到“愁”,这首一开头就揭出“愁”字,说明下面所写的一切都是愁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感。诗的首句“桂殿长愁不记春”,不仅揭出“愁”字,而且这个愁是“长愁”,也就是说,诗中人并非因当前秋夜的凄凉景色才引起愁思,乃是长年都在愁怨之中,即令春临大地,万象更新,也丝毫不能减轻这种愁怨;而由于愁怨难遣,她是感受不到春天的,甚至在她的记忆中已经没有春天了。诗的第二句“黄金四屋起秋尘”,与其一中第二句遥相辉映。因为“金屋无人”,所以“黄金四屋”生尘;因是“萤火流”的季节,所以是“起秋尘”。下面三、四两句“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又与其一三、四两句遥相呼应。前首写月光欲到长门,是将到未到;这里则写明月高悬中天,已经照到长门,并让读者最后在月光下看到了“长门宫里人”。整首诗采用的是深一层的写法。王昌龄的长信秋词五首前两句写天色方晓,金殿已开,就拿起扫帚,从事打扫,这是每天刻板的工作和生活;打扫之余,别无他事,就手执团扇,且共徘徊,这是一时的偷闲和沉思。徘徊,写心情之不定,团扇,喻失宠之可悲。说“且将”则更见出孤寂无聊,唯有袖中此扇,命运相同,可以徘徊与共而已。后两句进一步用一个巧妙的比喻来发挥这位宫女的怨情,仍承用班婕妤故事。昭阳,汉殿,即赵飞燕姊妹所居。时当秋日,故鸦称寒鸦。古代以太阳比喻帝王,故日影即指君恩。寒鸦能从昭阳殿上飞过,所以它们身上还带有昭阳日影,而自己深居长信,君王从不一顾,则虽有洁白如玉的容颜,倒反而不及浑身乌黑的老鸦了。她怨恨的是,自己不但不如同类的人,而且不如异类的物小小的、丑陋的乌鸦。按照一般情况,“拟人必于其伦”,也就是以美的比美的,丑的比丑的,可是玉颜之白与鸦羽之黑,极不相类;不但不类,而且相反,拿来作比,就使读者增强了感受。因为如果都是玉颜,则虽略有高下,未必相差很远,那么,她的怨苦,她的不甘心,就不会如此深刻了,而上用“不及”,下用“犹带”,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其实是非常深沉的怨愤。凡此种种,都使得这首诗成为宫怨诗的佳作。李白的歌行向以纵横驰骋挥洒自如著称,他的七绝也有歌行的大起大落,大开大合,转折如意,挥洒自如,一气呵成的特征。故其七绝也多有歌行之特点;王昌龄七绝出于近体,风骨内含,这倒不仅仅是指诗的格律,主要是指他的绝句在结构像律诗一样的紧凑,意象比较密集,且擅长描写诗中主人公的内心活动。从结构上来说,歌行是发散型的,而律诗是内聚型的。发散型的绝句,自由度比较大些,故写起来比较开张舒展,意象比较疏散鲜明,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就是如此。而内聚型的绝句,着重结构修辞,讲求起承转合,内部照应,结构精密,含蓄内敛,意象比较集中,读起来耐人寻味。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写的是一位贵妇,看到陌头的柳色青葱,盎然春意,才意识到自己精神生活的空虚,觉得再打扮也没有意思,只剩下自己孤零零地没有一点快乐了。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这变化发生得如此迅速而突然,仿佛难以理解。诗的好处正在这里:它生动地显示了少妇心理的迅速变化,却不说出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去仔细寻味。王昌龄的七绝,用古人的话说就是“皆优柔婉丽,意味无穷,风骨内含,精芒外隐,如清庙朱弦,一唱三叹。”他是以律诗的精致来写绝句,故其绝句写得比较精美细腻,曲折含蓄,深清幽怨,意旨微茫。故其诗“风骨内含,精芒外隐”,不像李白绝句那样飞扬跋息,意旨鲜明,而须细细玩索,方能索其意旨。综合以上论述,王李二人的七绝相同处在都是神品,犹如人中西子,其内蕴与艺术都美之极也,都是盛唐诗重丰神情韵追求雄浑秀丽之美的极致。不同处一在李白的诗歌极重个性的张扬,而王诗重内蕴的深厚。二在李诗是“淡妆”,王诗是“浓抹”,李以淡妆求自然之美,王以浓抹而返归于自然之美,就如苏轼诗所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总之,追求“淡妆浓抹总相宜”而不能过度,这当是二人七绝为后世提供的审美典范与创作经验。王世贞说:“七言绝句,盛唐主气,气完而意不甚工;中晚唐主意,意工而气不甚完” 。他说的盛唐七绝“主气,气完而意不甚工”是指盛唐七绝注重抒情的流畅、自然,并不刻意雕琢词句、锤炼意象,这在李白的七绝中表现得最为显著,可以说李白就是盛唐七绝主气派的杰出代表。相比之下,王昌龄的七绝讲究意格的完美,精心构造意象,字锻句炼,严于声律,词意蕴藉而含蓄,诗味隽永而深厚。实际上已开中晚唐七绝主意派的先河。李白、王昌龄从不同角度开拓了七绝的题材,提高了七绝的表现能力,丰富了七绝的表现手法,并以组诗的形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专题练习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 2025国考福建统计局行测数量关系模拟题及答案
-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多轴电动重卡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研究
- 2025国考运城市市场监管岗位行测高频考点及答案
- 2025国考白城市科研技术岗位申论题库含答案
- 第6课 文字也精彩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大连理工版四年级上册-大连理工版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综合测评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聚乳酸生产基地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定向测试试题
- 202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含答案)-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 新概念第二册单词表(完整版)
- 2024年职教高考《机械制图》考试题库
- (完整版)个人简历模板大全(60种)
- DL∕T 593-2016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 GA/T 2133.1-2024便携式微型计算机移动警务终端第1部分:技术要求
- DL∕T 5850-202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双页版)
- DG∕TJ 08-2220-2016 桥梁水平转体法施工技术规程
- TB10001-2016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 尘肺病工伤认定申请书范文
- 窗口人员服务规范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