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类】基于单片机的电动转向助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全套CAD图纸+毕业论文】【汽车车辆专业】【毕业论文说明书】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70830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67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7-28
上传人:机****
IP属地:浙江
70
积分
- 关 键 词:
-
车辆
工程
基于
单片机
电动
转向
助力
系统
设计
实现
全套
cad
图纸
毕业论文
汽车
专业
说明书
仿单
- 资源描述:
-
【车辆工程类】基于单片机的电动转向助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全套CAD图纸+毕业论文】【汽车车辆专业】【毕业论文说明书】,车辆,工程,基于,单片机,电动,转向,助力,系统,设计,实现,全套,cad,图纸,毕业论文,汽车,专业,说明书,仿单
- 内容简介:
-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分表 学生姓名 曹宇迪 院 系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 院 专业、班级 车辆 07导教师姓名 范德会 职称 副教授 从事 专业 计算机 是否 外聘 是 否 题目名称 基于单片机的电动转向助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序号 评 价 项 目 满分 得 分 1 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综合训练情况;题目难易度 10 2 题目工作量;选题的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 10 3 查阅文献资料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15 4 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外文应用能力 25 5 文题相符程度;写作水平 15 6 写作规范性;篇幅;成果的理论或实际价值;创新性 15 7 科学素养、学习态度、纪律表现;毕业论文进度 10 得 分 X= 评 语: (参照上述评价项目给出评语,注意反映该论文的特点) 工作态度: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研究能力或设计能力:强 较强 一般 较弱 很弱 工作量: 大 较大 适中 较少 很少 规范性 :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成果质量(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正确性):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其他: 指导教师 签字 :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分表 学生姓名 曹宇迪 院 系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 院 专业、班级 车辆 07导教师姓名 范德会 职称 副教授 从事 专业 计算机应用 是否 外聘 是 否 题 目名称 基于单片机的电动转向助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序号 评 价 项 目 满分 得 分 1 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综合训练情况;题目难易度 10 2 题目工作量;题目与 工程实践 、 社会实际 、 科研与 实验室建设等的结合程度 10 3 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设计涉及学科范围,内容深广度及问题难易度);应用文献资料能力 15 4 设计(实验)能力;计算能力(数据运算与处理能力);外文应用能力 20 5 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或综合分析能力、技术经济分析能力) 10 6 插图(图 纸)质量;设计说明书撰写水平;设计的实用性与科学性;创新性 20 7 设计规范化程度(设计栏目齐全合理、 的使用等) 5 8 科学素养、学习态度、纪律表现;毕业论文进度 10 得 分 X= 评 语: (参照上述评价项目给出评语,注意反映该论文的特点) 工作态度: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研究能力或设计能力:强 较强 一般 较弱 很弱 工作量: 大 较大 适中 较少 很少 说明书规范性: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图纸规范性: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成果质量(设计方案、设计方法、正确性)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其他: 指导教师 签字 : 年 月 日 注: 毕业设计(论文)评阅可以采用 2 名评阅教师评阅或集体评阅或预答 辩等形式。 毕业 设计 评阅人评分表 学生 姓名 曹宇迪 专业 班级 车辆 07导教 师姓名 范德会 职称 副教授 题目 基于单片机的电动转向助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评阅组或预 答辩组成员姓名 出席 人数 序号 评 价 项 目 满分 得 分 1 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综合训练情况;题目难易度 10 2 题目工作量; 题目与工程实践、社会实际、科研与实验室建设等的结合程度 10 3 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设计涉及学科范围,内容深广度及问题难易度);应用文献资料能力 15 4 设计(实验)能力;计算能力(数据运算与处理能力);外文应用能力 25 5 计算机应用能 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或综合分析能力、技术经济分析能力) 15 6 插图(图纸)质量;设计说明书撰写水平;设计的实用性与科学性;创新性 20 7 设计规范化程度(设计栏目齐全合理、 的使用等) 5 得 分 Y= 评 语: ( 参照上述评价项目给出评语,注意反映该论文的特点 ) 回答问题: 正确 基本正确 基本不正确 不能回答所提问题 研究能力或设计能力:强 较强 一般 较弱 很弱 工作量: 大 较大 适中 较少 很少 说明书规范性: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图纸规范性: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成果质量(设计方案、设计方法、正确性)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其他: 评阅人 或预 答辩组长 签字 : 年 月 日 毕业 设计 答辩评分表 学生 姓名 曹宇迪 专业 班级 车辆 07导 教师 范德会 职 称 副教授 题目 基于单片机的电动转向助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答辩 时间 月 日 时 答辩组 成员姓名 出席 人数 序号 评 审 指 标 满 分 得 分 1 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综合训练情况,题目难易度、工作量、与实际的结合程度 10 2 设计(实验)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10 3 应用文献资料、计算机、外文的能力 10 4 设计 说明书撰写水平、图纸质量, 设计 的规范化程度 (设计栏目齐全合理、 、实用性、科学性和创 新 性 15 5 毕业 设计 答辩准备情况 5 6 毕业 设计 自述情况 20 7 毕业 设计 答辩回答问题情况 30 总 分 Z= 答辩过程记录 、评语 : 自述思路与表达能力: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回答问题: 正确 基本正确 基本不正确 不能回答所提问题 研究能力或设计能力:强 较强 一般 较弱 很弱 工作 量: 大 较大 适中 较少 很少 说明书规范性: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图纸规范性: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成果质量(设计方案、设计方法、正确性)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其他: 答辩组长 签字 :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 定表 学生 姓名 曹宇迪 性别 男 院系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 车辆工程 班级 车 辆 07计(论文)题目 基于单片机的电动转向助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平时成绩评分( 开题、中检、出勤 )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指导教师 评分( X) 评阅教师姓名 职称 评阅教师 评分( Y) 答辩组组长 职称 答辩组 评分( Z)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 百分制 五级分制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字 (盖章): 院系 公章 : 年 月 日 注: 1、 平时成绩(开题、中检、出勤) 评分按 十 分制填写 , 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组评分按百分制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成绩 百分制 =W+、评语中应当包括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质量、能力水平、设计(论文)水平、设计(论文)撰写质量、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实施或写作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及学生答辩情况等内容的评价。 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推荐表 题 目 基于单片机的电动转向助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类别 S 学生姓名 曹宇 迪 院( 系 ) 、专业、班级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车辆工程 、 07 指导教师 范德会 职 称 副教授 设计成果明细: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字 (盖章): 院 、 系 公章: 年 月 日 备 注: 注:“类别”栏填写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其它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 曹宇迪 系部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班 级 车辆工程 07导教师姓名 范德会 职称 副教授 从事 专业 计算机应用 是否外聘 是否 题目名称 基于单片机的电动转向助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设计(论文)目的、意义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汽车环保、节能、舒适、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外汽车的电动助力转向器正逐步取代传统液压助力转向器。电动助力转向技术代表了目前汽车转向技术的发展方向,将来会在动力转向领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 在国内,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还处于初级阶段,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厂家还很少,市场上的产品主要被国外的公司所垄断。国外的许多厂家除了申请必要的国际专利外,还在中国境内申请了一些 此目前开发和研制用于轿车和轻型汽车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它可为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我国汽车行业在加入 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对于汽车的环保、节能、安全等方面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设计(论文)内容、技术要求(研究方法) 设计内容: 设计一个小型电动转向助力系统 ,分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子控制单元的功能。在充分考虑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的可靠性、实时性的基础上,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单元。设计电子控制单元的硬件,采用 对各种传感器信号进行采集和处理,通过单片机产生可变占空比的 桥驱动直流电动机正反转,满足 用模块化设计的方法编写相应控制软件。控制软件中主要包含系统主程序、信号采集子程序,策略控制子程序,程序。 研究 方法: 系统设计方法采用先搭建系统硬件电路,然后进行系统软件设计。硬件电路需要 单片机最小系统主要包括时钟电路、滤波电路、电源电路、复位电路和 计; 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方向盘扭矩信号处理电路;电机驱动电路; 软件设计主要包括助力控制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及其主模块等的设计。 、设计(论文)完成后应提交的成果 形成可演示的电动转向助力系统及其系统设计说明书。 四、设计(论文) 进度安排 阅文献、撰写开题报告 统总体设计 统硬件设计 统软件设计 统测试 写系统设计说明书 五、主要参考资料 1 徐中明 ,胡康博 ,余烽 ,张志飞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的仿真分析 J2010,33( 08) :812 明月 ,刘嘉明 ,沈建新 J.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10,37(6):273 逯海燕 J2010,23(6):294 晋兵营 ,宁广庆 ,施国标 J2010,37(1):15 赵学平 ,李欣 ,陈杰 ,边姜 制模式研究 J 2010,22(1):174、备注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 :基于单片机的电动助力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院 系 名 称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 业 班 级 : 车辆 07 学 生 姓 名 : 曹宇迪 导 师 姓 名 : 范德会 开 题 时 间 : 2011 年 2 月 28 日 指导委员会 审查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开题报告撰写要求 一、“开题报告”参考提纲 1. 课题研究目的 和意义 ; 2. 文献综述( 课题研究 现状及分析); 3. 基本内容 、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4. 技术路线 或研究方法 ; 5. 进度安排; 6. 主要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 撰写规范 请参照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说明书及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要求 。 字数应在 4000 字以上 , 文字要精练通顺,条理分明,文字图表要工整清楚。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曹宇迪 系部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车辆工程 07导教师姓名 范德会 职称 副教授 从事 专业 计算机应 用 是否外聘 是 否 题目名称 基于单片机的电动 转向 助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课题研究现状、选题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现状 助力转向系统按照提供动力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 了纯机械 式 转向系统 ( 称 、液压式 转向系统 ( 称 、电控液压式 转向系统( 称 、电动助力式 转向系统 ( 称 。 传统的动 力转向系统一般采用液压助力, 上个世纪 80 年代开始,人们开始研究电子控制式电动助力转向 。 1988 年 2 月 日本的铃木公司开发出了 电 动助力式转向系统 , 并装在 上,随后又配备在 上, 摆脱了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束缚 。 本田汽车公司首次将 备于大批量生产的 后 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并将应用范围扩展到大型轿车和客车方面上 。 在 控液压助力转向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结构简单、零件数量大大减少、可靠性 强,它取消 大量 液压 配件, 只依靠电动机 驱动转向机构,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液 压管路泄漏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新一代的 不仅在低速和停车时提供助力,而且还能在高速时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 术日趋完善,并且其成本大幅度降低,为此其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大。在国外, 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并成为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品。由于技术保密,很难获得控制参数,要想实现技术自主创新,还需国人自己钻研。 术同趋完善,其应用范围已经从最初的微型轿车向更大型轿车和商用轿车方向发展,如新上市的一汽大众速腾等中型轿车已经安装 田甚至还在其 本早期的 来发展的 能在高速行驶时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的优点,在世界汽车行业中, 30万 至 150万套,据美国天合 (司预测,到 2010年,全球范围内电动助力转向器的装车率将超过 30,因此,电动助力转向技术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这也正是全球各大公司对其青睐的原因。 就相关 研究 资料 所 阐述的 发展趋势来看, 控制信号 除了 依靠车速与扭矩信号, 而且还需要 转向角、转向速度、横 向加速度等多种信号进行与汽车特性相吻合的综合控制,以获得更好的转向路感。 如今国内外对 究有几个比较集中的方面,如: 力控制策略、系统匹配技术及其可靠性的研究。 从国内外的研究看今后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 力控制策略和系统匹配技术等方面。汽车转向除了满足轻便和灵敏两个要求外,还要为驾驶者造成一定的路感,随着车速的提高方向盘助力不宜过大,而且还需要满足一定的助力特性。 我国在 而且由于液压式转向系统即 构紧凑,工作安全可靠,价格也比较便宜,所以 液压式转向系统即 而 今国内有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正在进行该项技的相关研究 ,并取得的一定 进展。 我国自主设计的 有一定的差距,很多整车厂装配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核心技术都依靠进口。但是我们正在奋起直追,逐步缩小自主开发的 电动助力转向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势头良好。2001年,昌河汽车厂开始将电动转向器装在北斗星高档微型箱式车,揭开了我国汽车转向器生产历史上新的第一章, 2002年该车型已有 6万 台配装电动转向器,即电动转向车己占该车型的 60了。哈飞汽车厂也开始在新车型上装电动转向器,吉利在其多款轿车上也安装了电动转向器。另外奇瑞 子皮卡车厂和很多微型箱式车厂,都准备安装电动转向。这充分说明装配 电动式 许多优点,它比液压式动力转向系 统更轻便、紧凑、可靠易于维护保养,同时也取消了油泵、控制阀、油罐、皮带、皮带轮、液压软管及密封件等液压装置,如此诸如漏油的这种对清洁性造成影响的问题便消失了;能满足汽车不同车速时的不同要求,如低速时的轻便性和高速时保 持一定的路感以使驾驶员在不同状况下操纵时获得最佳的感受 ; 在无需提供助力时不驱动电机,这样就减少了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提高了经济性; 对控制计算机编程,可提供不同程度的动力转向,能兼顾低速时的转向轻便性和高速时的操纵稳定性,回正性好;它能与汽车上其他电气设备相连接,有助于四轮转向的实现,并能促进悬架系统的发展 。 无助力转向系统的回正作用具有很大的缺陷 , 往往会降低汽车行驶稳定性,而 恰改善了回正特性。通过软件编程可对对不同车况进行调整,这是传统助力系统无法做到的。 尽管 传统转向系统拥有种种优势,但是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和改进的问题:继续改善电机的性能是 发展关键;合理助力特性的确定;合适的控制策略;故障诊断的可靠性 , 过采用电机和计算机控制系统,部分操作独立于驾驶员的控制,因此 会比传统转向助力系统有更多的故障模式。 汽车转向技术已经进入 了电动助力时代 , 随着传感器、控制方式助力电动机等关键技术的不断进步 , 统将愈加完善。 在未来 替代现有的转向系统,近几年 量正以每年上 百万套的速度增加,最终将完全占领轿车市场,并向大型车 发 展。 (二)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国内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有必要加强力量对其进行研究和开发。使我国的汽车在环保节能舒适等等方面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可为相关企业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我国技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 通过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为开发出适于轿车和微型汽车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提供技术储备 。 另外就是在继承前几届研究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控制器的硬件与软件,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把控制器往产业化方向推进。 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 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交通工具的环保,节能低耗,对生活的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今国外汽车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正在渐渐取代传统液压助力转向器的地位。 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国也要紧跟世界的脚步,不能落在后面。 在国内,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还处于初级阶段,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厂家还很少,市场上的产品主要被国外的公司所垄断。国外的许多厂家除了申请必要的国际专利外,还中国境内申请了一些 利。因此目前开发和研制用于轿车和轻型汽车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它可为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 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我国汽车行业在加入 参与国际汽车市场竞争提供一种有竞争力的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产品。同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对于汽车的环保、节能、安全等方面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转向系统是汽车的主要子系统之一,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对于确保行车安全、减少交通事故以及保护驾驶员的人身安全、改善驾驶员的工作条件起着重要的作用。而 一个拥有性能可靠的控制系统则能使 现以上效果 , 有节能、环保等优点,是未来转向系统的主流发展 ,是研究的重点项目。 二、设计(论文)的基本内 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1、设计一个小型电动转向助力系统,分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子控制单元的功能。在充分考虑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的可靠性、实时性的基础上,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单元。 2、设计电子控制单元的硬件,采用 P 控制策略完成对直流电动机的控制、并对各种传感器信号进行采集和处理,通过单片机产生可变占空比的 冲波来控制 H 桥驱动直流电动机正反转,满足 制要求。 3、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方法编写相应控制软件。控制软件中主要包含系统主程序、信号采集子程序,策略控制子程序,程序。 (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 系统硬件电路的搭建 , 硬件电路需要单片机最小系统主要包括时钟电路、滤波电路、电源电路、复位电路 等电路的设计。 2、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 的设计 , 如 转矩信号 通过 A/D 转换输入处理器进行处理,再通过电机驱动电路控制电机转动方向。 3、 将软件和硬件进行连接并进行测试,检查 出现 故障 部分 并 思考出现故障的原因,再就相关知识努力将故障排除。 三、技术路线(研究方法) 搭建系统硬件电路 ,包括时钟, 复位,滤波等电路 进行软件 模块 的设计 试验系统 的 组装 收集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相关的文献及资料 电机等构件 的 安装 典型工况仿真并分析结果 硬件 系统 的总体 测试 整理资料 并撰写 设计说明书 确定 系统 采用 P 控制策略对直流电机的控制 四、进度安排 1 2 周 查阅文献、 撰写开题报告 3 4 周 系统总体设计 4 7 周 系统硬件设计 7 9 周 系统软件设计 911 周 系统 的组装和 测试 1114 周 撰写系统设计说明书 五、参考文献 1 赵镇锋 器电控单元 (研究 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12 赵良红 ,张渭泷 M093 解福泉 ,周建平 M,人民交通出版社 ,994 李朝青 3 版 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5 朱华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研究现状及趋势 J,汽车与配件 ,2010 6 王豪 ,许镇琳等 现状 J,汽车运用 ,2002(8) 7 龚小 平 ,杜 志强 J,汽 车研究与开发 ,2005(7) 8 陈志恒 ,胡宁 M,高等教育出版社 ,119 钱学武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 D,扬州大学硕士论文 ,2010:310 秦曾煌 ,电工学 电子技术第六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 ,11 王晓明 ,电动机的单片机控制 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512 俞方磊 ,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的研究与开发 D,江苏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 ,2009 六、备注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31 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材料 题 目 学生姓名 系部名称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职 称 教 研 室 起止时间 教 务 处 制 32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审定表 指导教师姓名 范德会 职称 副教授 从事 专业 计算机应用 是否 外聘 是 否 题目名称 基于单片机的 电动转向助力 系统 的设计与实现 课题适用专业 车辆工程 课题类型 Z 课题 简介:(主要内容、意义、现有条件、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 。 ) 主要内容 : 设计一个小型 电动转向助力 系 统 ,分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子控制单元的功能。在充分考虑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的可靠性、实时性的基础上,以 单片机 为核心的控制单元。 设计电子控制单元的硬件, 采用 略完成 对直流电动机的控制、 并对 各种传感器信号 进行 采集和处理,通过单片机产生可变占空比的 桥驱动直流电动机正反转,满足 用模块化设计的方法编写相应控制软件。控制软件中主要包含系统主程序、信号采集子程序, 策略控制 子程序,电机助力子控制程序。 课题意义: 节能、环保、舒适、廉价是广大汽车消费者对汽车的基本要求,也 是 现代汽车技术追求的主要目标,集中体现了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汽车转向系统的性能在节能、环保及舒适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助力转向系统 已 不能满足其发展的要求。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与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已经成为汽车助力转向系统发展的一种趋势。 现有条件: 基本硬件电路、 关开发环境。 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 : 形成可演示的 电动转向助力 系统 及其系统设计说明书。 指导教师 签字: 年 月 日 教 研 室 意 见 1 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度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2 对学生能力培养及全面训练的程度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3 选题与生产、科研、实验室建设等实际的结合程度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4 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5 课题预计工作量 较大 适中 较小 6 课题预计难易程度 较难 一般 较易 教研室主任 签字: 年 月 日 系 ( 部 ) 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注:课题类型填写 会)实际; 。 33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 曹宇迪 系部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车辆工程 07导教师姓名 范德会 职称 副教授 从事 专业 计算机应用 是否 外聘 是 否 题目名称 基于单片机的 电动转向助力系统 的设计与实现 一、设计(论文) 目的、意义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汽车环保、节能、舒适、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外汽车的电动助力转向器正逐步取代传统液压助力转向器。电动助力转向技术代表了目前汽车转向技术的发展方向,将来会在动力转向领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在国内,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还处于初级阶段,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厂家还很少,市场上的产品主要被国外的公司所垄断。国外的许多厂家除了申请必要的国际专利外,还在中国境内申请了一些 此目前开发和研制用于轿车和轻型 汽车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它可为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我国汽车行业在加入 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对于汽车的环保、节能、安全等方面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设计(论文)内容、 技术 要求 (研究方法) 设计内容: 设计一个小型电动转向助力系统 ,分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子控制单元的功能。在充分考虑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的可靠性、实时性的基础上,以 单片机 为核心的控制单元。 设计 电子控制单元的硬件 , 采用 略完成 对直流电动机的控制、 并对 各种传感器信号 进行 采集和处理,通过单片机产生可变占空比的 桥驱动直流电动机正反转,满足 用模块化设计的方法编写相应控制软件。控制软件中主要包含系统主程序、信号采集子程序, 策略控制 子程序,程序。 研究方法: 系统设计方法采用先搭建系统硬件电路,然后进行系统软件设计。硬件电路需要 单片机最小系统主要包括时钟电路、滤波电路、电源电路、复位电路和 计 ; 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方向盘扭矩信号处理电路;电机驱动电路; 软件设计主要 包括 助力控制 模块、 数据采集 模块及其主模块 等 的设计。 34 三、设计 (论文) 完成后应提交的 成果 形成可演示的 电动转向助力 系统 及其系统设计说明书。 四、设计 (论文) 进度安排 阅文献、撰写开题报告 统 总体设计 统硬件设计 统软件设计 统测试 写系统设计 说明书 五、主要参考资料 1 徐中明 ,胡康博 ,余烽 ,张志飞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的仿真分析 J2010,33( 08) :812 明月 ,刘嘉明 ,沈建新 J.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10,37(6):273 逯海燕 J2010,23(6):294 晋兵营 ,宁广庆 ,施国标 J2010,37(1):15 赵学平 ,李欣 ,陈杰 ,边姜 制模式研究 J 2010,22(1):174、备注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35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系部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从事 专业 是否 外聘 是否 题目名称 一、 课题研究 现状、 选题 目的 和意义 二、 设计(论文) 的基本内容 、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36 三、 技术路线(研究方法) 四、 进度安排 五、 参考文献 六、备注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 年 月 日 37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记录 日期 地点 指导方式 指导记录 (指导内容、存在问题及解决 思路 ) 学生 (记录人) 签名: 指导教师 签名: 日期 地点 指导方式 指导记录 (指导内容、存在问题及解决 思路 ) 学生 (记录人) 签名: 指导教师 签名: 日期 地点 指导方式 指导记录 (指导内容、存在问题及解决 思路 ) 学生 (记录人) 签名: 指导教师 签名: 38 毕业设计(论文)中期 检 查表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迄今已进行 周剩余 周 学生姓名 系部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从事 专业 是否 外聘 是否 题目名称 学 生 填 写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 已完成主要内容 待完成主要内容 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学生签字: 指导教师 意 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教研室 意 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39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分表 学生姓名 系部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从事 专业 是否 外聘 是否 题目名称 序号 评 价 项 目 满分 得 分 1 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综合训练情况;题目难易度 10 2 题目工作量;选题的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 10 3 查阅文献资料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15 4 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外文应用能力 25 5 文题相符程度;写作水平 15 6 写作规范性;篇幅;成果的理论或实际价值;创新性 15 7 科学素养、学习态度、纪律表现;毕业论文进度 10 得 分 X= 评 语: (参照上述评价项目给出评语,注意反映该论文的特点) 指导教师 签字 : 年 月 日 40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分表 学生姓名 系部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从事 专业 是否 外聘 是否 题目名称 序号 评 价 项 目 满分 得 分 1 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综合训练情况;题目难易度 10 2 题目工作量;题目与生产、科研、实验室建设等实际的结合程度 10 3 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设计涉及学科范围,内容深广度及问题难易度);应用文献资料能力 15 4 设计( 实验)能力;计算能力(数据运算与处理能力);外文应用能力 20 5 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或综合分析能力、技术经济分析能力) 10 6 插图(图纸)质量;设计说明书撰写水平;设计的实用性与科学性;创新性 20 7 设计规范化程度(设计栏目齐全合理、 的使用等) 5 8 科学素养、学习态度、纪律表现;毕业论文进度 10 得 分 X= 评 语: (参照上述评价项目给出评语,注意反映该论文的特点) 指 导教师 签字 : 年 月 日 41 毕业论文评阅人评分表 学生 姓名 专业 班级 指导教 师姓名 职称 题目 序号 评 价 项 目 满分 得 分 1 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综合训练情况;题目难易度 15 2 题目工作量;选题的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 10 3 查阅文献资料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20 4 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外文应用能力 25 5 文题相符程度; 写作水平 15 6 写作规范性;篇幅;成果的理论或实际价值;创新性 15 得 分 Y= 评 语: (参照上述评价项目给出评语,注意反映该论文的特点) 评阅人 签字 : 年 月 日 42 毕业 设计 评阅人评分表 学生 姓名 专业 班级 指导教 师姓名 职称 题目 序号 评 价 项 目 满分 得 分 1 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综合训练情况;题目难易度 10 2 题目工作量;题目与生产、科研、实验室建设等实际的结合程度 10 3 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设计涉及学科范围,内容深广度及问题难易度);应用文献资料能力 15 4 设计(实验)能力;计算能力(数据运算与处理能力);外文应用能力 25 5 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或综合分析能力、技术经济分析能力) 15 6 插图(图纸)质量;设计说明书撰写水平;设计的实用性与科学性;创新性 20 7 设计规范化程度(设计 栏目齐全合理、 的使用等) 5 得 分 Y= 评 语: ( 参照上述评价项目给出评语,注意反映该论文的特点 ) 评阅人 签字 : 年 月 日 43 毕业论文答辩评分表 学生 姓名 专业 班级 指导 教师 职 称 题目 答辩 时间 月 日 时 答辩组 成员姓名 出席 人数 序号 评 审 指 标 满 分 得 分 1 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综合训练情况,题目难易度、工作量、理论意义或价值 10 2 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应用文献资料和外文的能力 20 3 论文撰写水平、文题相符程度、写作规范化程度、篇幅、成果的理论或实际价值、创新性 15 4 毕业论文答辩准备情况 5 5 毕业论文自述情况 20 6 毕业论文答辩回答问题情况 30 总 分 Z= 答辩过程记录 、评语 : 答辩组长 签字 : 年 月 日 44 毕业 设计 答辩评分表 学生 姓名 专业 班级 指导 教师 职 称 题目 答辩 时间 月 日 时 答辩组 成员姓名 出席 人数 序号 评 审 指 标 满 分 得 分 1 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综合训练情况,题目难易度、工作量、与实际的结合程度 10 2 设计(实验)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10 3 应用文献资料、计算机、外文的能力 10 4 设计说明书撰写水平、图纸质量, 设计 的规范化程度 (设计栏目齐全合理、 、实用性、科学性和创 新 性 15 5 毕业 设计 答辩准备情况 5 6 毕业 设计 自述情况 20 7 毕业 设计 答辩回答问题情况 30 总 分 Z= 答辩过程记录 、评语 : 答辩组长 签字 : 年 月 日 45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 学生 姓名 性别 系部 专业 班级 设计(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指导教师 评分( X) 评阅教师姓名 职称 评阅教师 评分( Y) 答辩组组长 职称 答辩组 评分( Z)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 百分制 五级分制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字 (盖章): 系部公章: 年 月 日 注: 1、 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组评分按百 分制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成绩 百分制 =、评语中应当包括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质量、能力水平、设计(论文)水平、设计(论文)撰写质量、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实施或写作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及学生答辩情况等内容的评价。 46 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推荐表 题 目 类别 学生姓名 系、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职 称 设计成果明细: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字 (盖章): 系部公章: 年 月 日 备 注: 注:“类别”栏填写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47 2007 届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汇总表 系部: 公章: 专业: 教研室主任签字: 系主任签字: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序号 指导教师 职 称 题 目 题目 类型 题目 类别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注: 1、题目类型包括: 会)实际; 2、题目类别填写:论文或设计。 3、备注栏中填写指导小组中其他成员姓名、职称或是否为初次指导( 是否为外聘指导教师( 情况。 48 系 2007 届 本科生毕业 设计(论文) 答辩组织机构和日程安排 一、 毕业答辩委员会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秘书: 二、 毕业答辩日程安排(毕业生总人数: 人、参加答辩人数: 人) 第一组 组长: 组员: 秘书: 时间: 地点: 学生数: 第二组 组长: 组员: 秘书: 时间: 地点: 学生数: 49 2007 届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报告单 系部: 公章: 专业: 教研室主任签字: 系主任签字: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序号 指导教师 职 称 题 目 题目 类型 题目 类别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成绩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注: 1、题目类型包括: 会)实际; 2、题目类别填写:论文或设计。 502007 届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汇总表 系部: 公章: 教研室主任签字: 系主任签字: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序号 指导教师 职 称 题 目 题目 类型 题目 类别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电子文档 (光盘)有 /无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注: 1、题目类型包括: 会)实际; 2、题目类别填写:论文或设计。 611115246+12V+5V+5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目 录 摘要 . I . 1 章 绪论 . 1 向助力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 题的目的和意义 . 3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4 课题的主要内容 . 4 解 决的主要问题 . 4 第 2 章 统的 组成 . 5 作原理与结构组成 . 5 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 . 5 动助力转向系统特点 . 6 类 型 . 6 力系统的关键部件 . 7 力电机 . 7 矩传感器 . 7 速传感器 . 8 子控制单元 . 9 章小结 . 11 第 3 章 统的硬件设计 . 12 统硬件电路结构 . 12 片机最小系统电路 . 12 钟电路 . 12 位 . 13 源电路 . 14 动机的驱动 . 15 态缓冲器 . 17 动机 的 变频调速 控制 . 18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动机 H 桥驱动方式 . 18 章小结 . 19 第 4 章 制策略和软件设计 . 20 统的控制要求 . 20 正控制 . 20 尼控制 . 20 向助力特性曲线的选择 . 21 力特性的理论研究 . 21 力特性曲线的选择 . 21 软件设计 . 22 发环境 . 22 字滤波程序设计 . 24 D 模块 . 25 机助力子程序 . 26 统主程序 . 27 章小结 . 27 第 5 章 软件下载及 系统的 试验 . 28 片机程序下载器的使用 . 28 统的试验 . 30 统的调试 . 30 章小结 . 30 结论 . 32 参考文献 . 33 致谢 . 34 附录 A . 35 附录 B . 43 附录 C . 46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1 第 1 章 绪 论 向助力系统的国内外研究 现状与发展趋势 助力转向系统按照提供动力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了纯机械 式转向系统 ( 称 、液压式转向系统 ( 称 、电控液压式转向系统 ( 称 、电动助力式转向系统( 称 传统的动力转向系统一般采用液压助力, 上个世纪 80 年代开始,人们开始研究电子控制式电动助力转向。 1988 年 2 月 日本的铃木公司 开发出了电动助力式转向系统,并装在 上,随后又配备在 上,摆脱了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束缚。 本田汽车公司首次将 备于大批量生产的 后 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并将应用范围扩展到大型轿车和客车方面上。 在 控液压助力转向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结构简单、零件数量大大减少、可靠性强,它取消大量液压配件,只依靠电动机驱动转向机构,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液压管路泄漏和效率低下的问题。新一代的 不仅在低速和停车时提供助力,而且还能在高速时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随着电 子技术的发展, 术日趋完善,并且其成本大幅度降低,为此其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大。在国外, 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并成为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品。由于技术保密,很难获得控制参数,要想实现技术自主创新,还需国人自己钻研。 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技术同趋完善,其应用范围已经从最初的微型轿车向更大型轿车和商用轿车方向发展,如新上市的一汽大众速腾等中型轿车已经安装 田甚至还在其 车上安装了 本早期的 在低速和停车转向时助力,后来发展的 仅能在低速和停车时助力,还能 在高速行驶时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的优点,在世界汽车行业中, 年增长量达 130万至 150 万套,据美国天合 (司预测,到 2010 年,全球范围内电动助力转向器的装车率将超过 30,因此,电动助力转向技术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这也正是全球各大公司对其青睐的原因。 就相关 研究资料所阐述的发展趋势来看,控制信号除了依靠车速与扭矩信号,而且还需要转向角、转向速度、横向加速度等多种信号进行与汽车特性相吻合的综合控制,以获得更好的转向路感。如今国内外对 究有几个比较集中的方面,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2 如: 力控制策略、系统匹配技术及其可靠性的研究。 从国内外的研究看今后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 力控制策略和系统匹配技术等方面。汽车转向除了满足轻便和灵敏两个要求外,还要为驾驶者造成一定的路感,随着车速的提高方向盘助力不宜过大,而且还需要满足一定的助力特性。 我国在 研究上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而且由于液压式转向系统即 术比较成熟,结构紧凑,工作安全可靠,价格也比较便宜,所以 液压式转向系统即 而 发展前景的广阔的,如今国内有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正 在进行该项技术的相关研究,并取得的一定进展。 我国自主设计的 国外的成熟产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很多整车厂装配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核心技术都依靠进口。但是我们正在奋起直追,逐步缩小自主开发的 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差距。电动助力转向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势头良好。 2001 年,昌河汽车厂开始将电动转向器装在北斗星高档微型箱式车,揭开了我国汽车转向器生产历史上新的第一章, 2002 年该车型已有 6 万台配装电动转向器,即电动转向车己占该车型的60了。哈飞汽车厂也开始在新车型上装电动转向器,吉利在其多款轿车上也安装 了电动转向器。另外奇瑞 车、扬子皮卡车厂和很多微型箱式车厂,都准备安装电动转向。这充分说明装配 品的市场和市场潜力是很大的。 电动式 许多优点,它比液压式动力转向系统更轻便、紧凑、可靠易于维护保养,同时也取消了油泵、控制阀、油罐、皮带、皮带轮、液压软管及密封件等液压装置,如此诸如漏油的这种对清洁性造成影响的问题便消失了;能满足汽车不同车速时的不同要求,如低速时的轻便性和高速时保持一定的路感以使驾驶员在不同状况下操纵时获得最佳的感受;在无需提供助力时不驱动电机,这样就减少了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提 高了经济性;对控制计算机编程,可提供不同程度的动力转向,能兼顾低速时的转向轻便性和高速时的操纵稳定性,回正性好;它能与汽车上其他电气设备相连接,有助于四轮转向的实现,并能促进悬架系统的发展。 无助力转向系统的回正作用具有很大的缺陷 , 往往会降低汽车行驶稳定性,而恰改善了回正特性。通过软件编程可对对不同车况进行调整,这是传统助力系统无法做到的。 尽管 传统转向系统拥有种种优势,但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和改进的问题:继续改善电机的性能是 发展关键;合理助力特性的确定;合适的 控制策略;故障诊断的可靠性, 过采用电机和计算机控制系统,部分操作独立于驾驶员的控制,因此 会比传统转向助力系统有更多的故障模式。 汽车转向技术已经进入了电动助力时代 , 随着传感器、控制方式助力电动机等关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3 键技术的不断进步, 统将愈加完善。在未来 替代现有的转向系统,近几年 量正以每年上百万套的速度增加,最终将完全占领轿车市场,并向大型车发展。 题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汽车转向系统一直存在着“轻”与“灵”的矛盾,当汽车在低速时需要轻便的转向助力,而在高速时有需要灵巧的转向效 果已获得较好的操作手感 。本课题应用综合控制方法,来提高汽车转向系统的性能。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当前汽车技术发展的前沿技术之一,有利于汽车在不同的车况下获得不同的助力效果,提高转向时的操纵稳定性和路感。英国卢卡斯公司认为,轿车上正在成为标准配置,而不是选件,自 1996 年至 2006 年,欧洲市场上的各级别轿车安装 比例已经由 35%增加到 70%。按此增长速度继续发展,数年间将完全占领轿车市场。 国内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有必要加强力量对其进行研究和开发。使我国的汽车在环保节能舒适 等等方面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它可为相关企业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我国技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为开发出适于轿车和微型汽车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提供技术储备。另外就是在继承前几届研究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控制器的硬件与软件,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把控制器往产业化方向推进。 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交通工具的环保,节能低耗,对生活的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国外汽车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正在渐渐取代传统液 压助力转向器的地位。 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国也要紧跟世界的脚步,不能落在后面。 在国内,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还处于初级阶段,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厂家还很少,市场上的产品主要被国外的公司所垄断。国外的许多厂家除了申请必要的国际专利外,还中国境内申请了一些 利。因此目前开发和研制用于轿车和轻型汽车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它可为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我国汽车行业在加入 参与国际汽车市场竞争提供一种有竞争力的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产品。同时,电动 助力转向系统对于汽车的环保、节能、安全等方面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转向系统是汽车的主要子系统之一,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对于确保行车安全、减少交通事故以及保护驾驶员的人身安全、改善驾驶员的工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4 作条件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一个拥有性能可靠的控制系统则能使 现以上效果,有节能、环保等优点,是未来转向系统的主流发展,是研究的重点项目。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题的主要内容 ( 1) 设计一个小型电动转向助力系统,分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子控制单元的功能。 在充分考虑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的可靠性、实时性的基础上,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单元。 ( 2) 设计电子控制单元的硬件,采用 P 控制策略完成对直流电动机的控制、并对各种传感器信号进行采集和处理,通过单片机产生 控制 脉冲波来控制 H 桥驱动直流电动机正反转,满足 制要求。 ( 3) 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方法编写相应控制软件。控制软件中主要包含系统主程序、信号采集子程序,策略控制子程序 等 。 解决的主要问题 ( 1) 系统硬件电路的搭建,硬件电路需要单片机最小系统主要包括时钟电路、滤波电路、电源电路、复位电路等电路的设 计。 ( 2) 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如转矩信号通过 A/D 转换输入处理器进行处理,再通过电机驱动电路控制电机转动方向。 ( 3) 将软件和硬件进行连接并进行测试,检查出现故障部分并思考出现故障的原因,再就相关知识努力将故障排除。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5 第 2 章 统的 组成 作原理与结构组成 工作原理:当驾驶员操纵方向盘转向时,转向柱上的扭矩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与车速信号经过滤波处理后送入 这些信号进行运算处理后输出号给电机驱动模块,从而实现对电动机的控制, 电机经传动机构将助力转矩传递给牵引前轮转向的横拉杆,最终起到为驾驶员提供转向助力的目的。当车速超过一定值时, 统退出助力工作模式。 在不同车速的情况下提供不同的助力效果,保证汽车在低速行驶时的轻便性和高速行驶时的稳定可靠。 主要组成有扭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助力电机和电控单元。 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 液压动力转向系统( 在 1928 年就在汽车上首次应用的,到 1940 年左右已经实用化了,并在多种大型车辆上装备。在 1951 年在轿车上也得到了应用,获得了当时的好评,随后 轿车上便迅速普及,到今天装备 车辆已经超过了 80%。 在传统机械式转向器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控制阀、动力缸、油泵、储油罐和进回油管等液压动力装置来提供转向助力。开始 控制阀采用滑阀式,即控制阀以轴向一定来控制油路。滑阀式控制阀结构简单,生产工艺性好,操纵方便,但是滑阀灵敏度不够高。 20 世纪 50 年代出现了转阀式 控制阀中的阀芯以旋转运动来控制油路。与滑阀相比,转阀的灵敏度高、密封件少、结构比较先进。虽然由于转阀利用扭杆弹簧来使阀回位,结构较复杂,特别是对扭杆的材质和热处理工艺要求较高,但是其性能相对于滑阀有很大改进,而且在齿轮齿条式转向器中布置转阀比较容易。因此,目前在绝大部分轿车及部分货车上均采用的是转阀式 统拥有许多优点,比如:可以提高转向时的轻便性,从而使驾驶员 的疲劳程度得到缓解; 有的阻尼作用可以减小由于道路颠簸造成的冲击;迄今为止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已经应用经历了许多时间,技术较为成熟,工作安全可靠,同时价格也比较便宜。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设计完成以后,助力特性就不能再进行调节与控制,因此在协调汽车转向轻便性与路感之间的矛盾;在发动机工作时,无论汽 车是否进行转向油泵都一直运转,从而对燃料造成了极大的浪费,降低了整车的燃油经济性;油路中存在漏油的问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低温时工作性能较差。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6 动助力转向系统特点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相比于传统的机械式转向系统增加了一系列传感器,如车速传感器、转矩传感器、助力电机和电控单元即 部件,电动机通过减速机构将转矩作用在转向柱上,从而实现对转向系统提供助力。 与传统的转向助力系统相比,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综合了许多现代的高新技术,诸如现代电子技术及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许多优点: ( 1) 在不同的车速 下对转向助力的大小进行调节 ,在不同工况下提供最佳的助力,减小因路面原因引起的对转向系统扰动,减轻低速行驶时的转向操纵力。在车速较低时提供较大的转向助力,使驾驶员在转动方向盘时更加轻松;在车速较高时降低助力大小,为驾驶员提供一定的路感。 ( 2) 消了液压式转向系统的油泵、液压软管、液压油、皮带及密封件等部件,结构相对简单,零件数量相对较少,拥 有质量轻、结构紧凑、便于选择安装位置和噪声较小等多方面的优点。 ( 3) 助力电机可以由蓄电池直接供电,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可以在发动机不运转时进行工作,同时也提高了汽车的 安全性能。 ( 4) 传统助力系统相比改变助力特性较为容易,只需改变 助力程序即可。 ( 5) 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在车身上不知较为方便,助力性能比传统助力系统优越,又具有良好的模块化设计,又为设计不同的系统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 类型 一般来说按照电动机驱动位置的不同,可以将 向系统分为三类:转向柱助力式( 小齿轮助力式( 齿条助力式( ( 1) 转向柱助力式转向器 助力单元、控制器以及传感器等部件都安装 在转向柱处。结构比较紧凑,方便在车体上安装,可安装在固定式、倾斜式等不同形式的转向柱上。 ( 2) 小齿轮助力式转向器 助力单元安装在转向齿轮的小齿轮轴的上端。助力单元在驾驶室外,一方面提高助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驾驶室内可感觉到的噪声减小。 ( 3) 齿条助力式转向器 助力单元安装在转向齿轮的齿条处。助力单元可灵活安装在齿条各处,从而使整车的布置更加方便。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7 力系统的关键部件 力电机 电动机对 关键部件之一,电动机的功能是根据电子控制单元的指令输出适宜的辅助力矩,是 动力源。 根 据电动助力转向的特点, 助力电机必须有较好的性能,要求也较高:尽可能宽的调速范围,运行平稳,力矩波动小;快速响应性能好,较小的转动惯量;良好的低速平稳性;体积小、质量轻、噪声低;过载能力强,可靠性高;电机驱动其结构和运行方式可分为:直流、交流;永磁、励磁;有刷、无刷等多种类型。 一般采用无刷或有刷永磁式直流电动机。 直 流电机的结构应由 定子和转子 两大部分组成。直流电机运行 时静止不动的部分称为 定子 ,定子的主要作用是产生 磁场 ,由机座、主 磁极 、换向极、端盖、轴承和 电刷 装置等组成。运行时转动的部分称为 转子 ,其主要作用是产生 电磁转矩 和感应电动势,是直流电机进行能量转换的枢纽,所以通常又称为 电枢 。 直流发电机工作原理 :直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就是把电枢线圈中感应的交变电动势,靠换向器配合电刷的换向作用,使之从电刷端引出时变为直流电动势的原理。 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按 右手定则 确定(磁感线指向手心,大拇指指向导体运动方向,其他四指的指向就是导体中感应 电动势的方向。) 本设计采用的是 电机马达,这是一种有刷直流电机,额定电压9V。 如图 示 是微型电机实物图。 图 型电机实物图 矩传感器 感器的作用是探测驾驶员转向时方向盘产生的扭矩或转角的大小和方向,然后将其转换为相应的电压信号传送给控制器 据这个信号连同车速信号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8 产生相应的助力,协助驾驶员转向。扭矩信号作为系统控制策略的重要依据之一,它直接影响到控制效果的好坏,所以很多厂家都非常重视转矩传感器的研究与开发。转矩传感器有接触式和 非接触式两类。目前,国内外现有的 统采用的转矩传感主要分别有以下几种形式: ( 1)电位计式, 司和 司都有该类型的产品,前者集成了转矩、转角测量,后者采用滑套机构将转角差变换为电位计摆臂摆动,实现转矩测量。 该类型的传感器都属于接触式,其缺点就是存在磨损,降低了其性能 。 ( 2)光电式, 司有该类型的产品,清华大学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做出了样件,前者结构比较复杂,对加工工艺要求较高,后者对前者进行了改进,但是存在温度漂移和绕线的问题。 ( 3)电感式, 司和 司都有该类 型的产品,该类型传感器具 有较高的精度,很好地实现了非接触测量,非常适合 统。 非接触式转矩传感器的线性功能和滞后性能好,但价格较高。接触式转矩传感器一般结构简单,价格合适,目前的应用也较为广泛。 当转向盘向 一个方向 旋转时,其输出端上的电压 保持一定值, 当转向盘向 相反方向 旋转时, 输出端电压就会发生变化 。输出端的电压值就可以用来表示转矩的大小,本设计采用的是 118) 10电位器输出的电信号来模拟转矩传感器的信号。 如 图 10电位器实物图。 图 位器实物图 速传感器 车速信号也是系统控制重要依据之一,一方面它与转矩信号结合用以确定系统控制的目标电流,一方面用于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即当车速超出系统设定的助力范围时,系统将停止助力,改为手动操作。车速信号由车速传感器测得,车速传感器也有多种类型,主要是利用电磁原理和光学原理制成。本设计采用的是与扭矩传感器一样的 118) 10电位器输出的电信号来模拟车速传感器的信号。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9 子控制单元 电子控制单元 为关键部件,主要有微处理器、与传感器输入信号相匹配的接口电路、微处理器内置的模 数转换器 (A/D)和脉宽调制器 (直流电动机的驱动电路等部分组成。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开发过程中,电子控制单元的设计是关键的一部分,其中处理器的选用也是非常关键的,性能优良的处理器一定程度上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取得良好的助力效果奠定了基础。选用处理器的着眼点是处理器的性能能够很好地与控制系统的特性与要求相吻合。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主要控制对象是电动机。对电动机的控制可以分为简单控制和复杂控制两种。简单控制是指对电动机进行起动、制动、正反转控制和顺序控制。这类控制可通过继电器、可编程控制器和开关元件来实 现。复杂控制是指对电动机的转速、转角、转矩、电压、电流等物理量进行控制,而且有时往往需要非常精确的控制。随着控制要求的提高,对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使电动机的复杂控制逐渐成为主流。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主要是实现电枢电压的控制,因此也属于电动机复杂控制的范畴。 转向时,控制单元根据检测到传感器的信号以及电动机的电流信号,判断汽车的转向状态,向驱动单元发出控制信号,通过电动机驱动电路调节占空比,使电动机按方向盘转动的方向和车速信号提供所需的助力转矩。 电控单元是电子控制系统中最重要的原件之一,其性能在一定程序上决定 着电子系统的性能,选择油路的控制器对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非常重要。 的新一代高速、低功耗、超强抗干扰的单片机,另外 片机成本较低,性能较好,原有程序可以直接使用,硬件无需改动。 列单片机选型如表 本和 90C 版本内部集成 用复位电路。其主要性能如下: ( 1)增强型 8051 单片机, 6 时钟 /机器周期和 12 时钟 /机器周期可任意选择,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 8051。 ( 2)工作电压: 5V 单片机) /3V 单片机) 。 ( 3)工作频率范围: 040当于普通 8051 的 080际工作频率可达 48 ( 4)用户应用程序空间: 4K/8K/12K/16K/32K/64K 字节 。 ( 5)片上集成 1280 字节或 512 字节 ( 6)通过 I/O 口( 35/39 个),复位后为: 2/4 是准双向口 /弱上拉(普通8051 传统 I/O 口); 是开漏输出,作为总线扩展用时,不用加上拉电阻,作为 I/10 口用时,需加上拉电阻 。 表 D+系列单片机选型一览 型号 工作电压( V) 高时钟频率 V 080M 080M 3V 080M 序存储器(字节) 8K 13K 16K 节 512 512 1280 定时器 3 3 3 口 1 个 1 个 1 个 2 2 节) 4K 4K 45K 看门狗 有 有 有 A/D 中断源 8 8 8 中优先级 4 4 4 I/O 35/39 35/39 35/39 支持掉电唤醒外部中断 4 个 4 个 4 个 内置复位 有 有 有 ( 7) 系统可编程) /应用可编程),无需专用编程器,无需专用仿真器可通过串口( 接下载用户程序,数秒即可完成一片 。 ( 8)有 能 。 ( 9)看门狗 。 ( 10)内部集成 用复位电路( 本和 90C 版本才有),外部晶体20M 以下时,可省外部复位电路。 ( 11)共 3 个 16 位定时器 /计数器,其中定时器 0 还可以当成 2 个 8 位定时器使用。 ( 12)外部中断 4 路,下降沿中断或低电平触发中断, 式可由外部中断低电平触发中断方式唤醒。 ( 13)通过异步串行口( 还可用定时器软件实现多个 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11 ( 14)工作温度范围: 5 (工业级) /075 (商业级) ( 15)封装: 列,优先选择装 。 本设计采用的 片机的内部结构框图如下图所示, 片机中包含中央处理器 (程序存 储器( 定时 /计数器、 口、 I/门狗等模块、 片机几乎包含了数据采集和控制中所需的所有单元模块,可称得上一个片上系统。 如 图 内部结构框图。 图 部结构框 图 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 类型,并对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进行比较 。并对传感器、电机和单片机的选型做了介绍 ,为下一章的系统硬件设计打下基础。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12 第 3 章 统的硬件设计 统硬件电路结构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要实现 的主要功能是采集来自转矩传感器、车胜元传感器的信号经过控制器( 算后,控制直流电机为驾驶员提供转向助力,从而达到改善驾驶舒适性的目的。因此控制器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控制策略实现的硬件基础,控制器的硬件性能直接影响 控制效果。本课题的控制电路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电路:( 1)信号处理电路,( 2)电源电路,( 3)电机驱动电路( 4)单片机周边最小电路。 下图是 制系统框图。 制系统框图 片机最 小系统电路 钟电路 时钟电路是单片机系统硬件中的一个关键部分,由于晶振体的工作频率十分高,设计不当很有可能使其工作时会产生对其他电路造成干扰的高频信号,尤其是对 片机的时钟输入接口在 18( 19( 脚上,当时钟晶振频率为 12M25,时钟电路中电容 一般 小于 47本设计采用 33 3V:外部 24倍 48 不要进行 除 /编程 。 转矩信号 信号处理电路 时钟电路 电机驱动电路 电源模块 信号处理电路 复位电路 助力电机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13 外部晶振体的链接分为串联型、并联 型和使用外部有源晶振器 3 种方式。但是实际应用电路设计中一般采用并联型方式 。 时钟电路如 图 示 : 图 钟电路 位 列单片机有 4 中复位方式:外部 脚复位,软件复位,掉电复位 /上电复位。 ( 1)外部 脚复位 外部 脚复位就是外部想 脚施加一定宽度的复位脉冲,从而实现单片机的复位。将 位管脚拉高并维持至少 24 个时钟加 ,单片机会进入复位状态,将 位管脚拉回低电平后,单片机结束复位状态并从用户程序区 0000H 处开始正常工作。 ( 2)软件复位 用户应用程序在运行过程当中,有时会有特殊需求,需要实现单片机系统软复位(热启动之一),传统的 8051 单片机由于硬件上未支持此功能,用户必须用软件模拟实现,实现起来较为麻烦。现 推出的增强型 8051 根据用户要求增加了殊功能寄存器,实现了此功能。用户只需简单的控制 殊功能寄存器的其中两位 可以系统复位了。 ( 3)上电复位 /掉电复位 当电源电压 狱上电复位 /掉电复位电路的检查门槛电压时,所有的逻辑电路都会复位。当 新恢复 正常电压时, 本的单片机延迟 2048 个时钟( 902768 个时钟)后,上电复位 /掉电复位结束。进入掉电模式时,上电复位 /掉电复位功能关闭。 ( 4)看门狗( 位 适用型号: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14 在工业控制 /汽车电子 /航空航天等需要高可靠性的系统中,为了防止 “系统在异 常情况下,受到干扰, 序跑飞,导致系统长时间异常工作 ”,通常是引进看门狗,如果 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访问看门狗,就认为 于异常状态,看门狗就会强迫 位,使系统重新从头开始按规律执行用户程序。 D+系列单片机内部也引进了此看门狗功能,使单片机系统可靠性设计变得更加方便 /简洁。 本设计采用的是 外部 脚复位 这种复位方式,在 脚上连接了一个复位按键,因为这种复位方式比较简单,而且可以达到设计要求,故而采用这种复位方式。 源电路 车用电器设备都由车载电瓶供电,一般为 12V 直流电源,车身为零电位。 统中电动机和电机驱动芯片采用的是 12V 直流电源,单片机系统、传感器及反向器等集成芯片采用 5V 电源,故 统的电源应包括 12V, 5V。通常我们用 7805 进行电压转换。 78 系列的稳压集成块的极限输入电压是 36V,最低输入电压为输出电压的 3设计采用的是 有三条引脚输出,分别是输入端、接地端和输出端。 物图如 图 示 : 图 7805物图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15 动机的驱 动 常用的电机驱动芯片有 98, 。本设计采用 298 内部包含 4 通道逻辑驱动电路。是一种二相和四相电机的专用驱动器,即内涵二个 H 桥的高压大电流双桥式驱动器,接收标准 辑电平信号,可驱动 46V、 2片的引脚图如 图 示 , 实物图如图 示 : 表 示 : 图 298 芯片引脚图 运行参数 如表 示 , 引脚功能 如表 示 : 表 298 的运行参数: 参数 符号 测试环境 最小值 典型值 最大值 单位 驱动电源电压 46 V 逻辑电源电压 7 V 输入低电平电压 输入高电平电压 使能端低电平电压 使能端高电平电压 全桥式驱动器总成的电压降(每一路) A A V 检测电压 1,15 脚 2 V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16 表 298 的引脚功能 引脚 符号 功能 1 15 此两端与地连接电流检测电阻,并向驱动芯片反馈检测到的信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