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教案.doc_第1页
《咬文嚼字》教案.doc_第2页
《咬文嚼字》教案.doc_第3页
《咬文嚼字》教案.doc_第4页
《咬文嚼字》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咬文嚼字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2、分析课文例证,学习本文对比、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3、深化探究,提高学生语言品味和鉴赏能力,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重点难点:语言品味、观点态度倾向的把握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方法:研读比较法、问答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上课前,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的才华,心里很不服,总想奚落他一番。一天,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看着李白,讥讽道: 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大人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 一马陷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 “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尴尬。二、解题好的,刚刚那个故事,大家都看出来了,很明显是一个汉字谐音的妙用,都是对用字上有过一番斟酌的。接下来,我们开始新课,大家看黑板“咬文嚼字”,请同学解释意思,怎么理解。现代汉语词典里,对“咬文嚼字”给出了三个意项:形容过分推敲字句;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大家经过预习明白,这里是指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三、 作者简介好的,解读完题目,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作者朱光潜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现在、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他的座右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 谈美书简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四、 基础字词垂涎 援例 蕴藉 尺牍 斟酌 付梓 下乘作品 咬文嚼字 锱铢必较xin yun ji d zhn z chng jio z五、 文本分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7段多方例证“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第8段强调“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同时,第一部分又可以划分两层,第一层是15段文字修改与思想感情的关系 第二层是67段联想意义的使用例举感知郭沫若改剧本,屈原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XXXXXX”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和“你这XXXXXXX”(请学生读,并说出两句的不同)前者单纯叙述、平淡无奇、索然无味,表达不出呛人辣味。说多了,反而达不到效果。后者更有判定,定性的感觉,情感冲击力和语势都更强烈。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关于石秀骂梁中书:见于水浒传第六十二回。有关故事情节是:梁山好汉石秀劫法场救卢俊义被梁中书捉住。梁中书是北京大名府留守司的留守,“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最有权势”,是“当朝太师蔡京的女婿”,由于他是朝廷奸臣的忠实走狗,所以石秀骂他是替奴才做奴才的奴才,话中的“你这”表现出极大的愤怒和蔑视。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2)关于杨雄醉骂潘巧云:见于水浒传第四十四回。故事说得是杨雄上梁山之前的一个情节,杨雄的妻子潘巧云跟和尚裴如海通奸被石秀发现,石秀把此事告诉了杨雄,杨雄在酒醉的情况下骂了潘巧云,一连说了六个“你这”,发泄了难以忍受的怒气。茗烟骂金荣说:“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 (3)关于茗烟骂金荣:见于红楼梦第九回。茗烟是贾宝玉的书僮,陪侍宝玉在家塾中读书。金荣是与贾府沾亲的一个孩子, 也在这个家塾中读书。金荣依仗贾瑞等人做靠山,欺负了宝玉的好友秦钟。茗烟仗着主子在贾府的地位,大闹学堂,骂了金荣,公然叫阵:“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话中的“你是”有假设语气,意为“你若是”“假若你是”,还带着“你不是好小子”的讽刺意味。王若虚改李广射虎(先让学生三段读一遍,再翻译原句,提问学生改的好吗,为什么)表面上改的简洁了,符合现代人用字经济简省的特点,实际上却少了原味。“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 太过于平淡 (用自己的话分析一遍,学生易于理解)贾岛推敲“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现场推、敲教室门,让学生感知差异)“推”派:孤僧步月归寺,门是自开自掩;自在无碍,坦荡胸襟“敲”派:“推”鲁莽形象不符合人物;推测是月夜访友,有人开门;画面不致落寞而有了人情味。当然,这里朱先生的观点,赞“推”派,认为要从诗人自身营造的意境和情感倾向及设置意图出发。“调和”。文字的推敲,实际是思想情感上的“推敲”。六、 板书(脉络结构)第二课时前面一节课我们共同分析了咬文嚼字前面5段内容,通过朱光潜先生关于“咬文嚼字”重要性的解读,我们了解到“文字的修改实际上牵扯着思想感情上的变动”那么接下来,我们继续讲下一个层次联想意义的使用。给大家3分钟时间,看一下第6段,思考一下:1、作者是怎样引出联想意义的?作者举了“烟”的几种不同意义,并将意义本身分为两类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直指意义即字面上的意思,而联想意义则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积累的种种关系”(列表,对比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直指,固定、类型、易控;联想,游离、个性、不受控,既可能丰富,也可能支离。)2、怎么理解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点铁成金?第6段先从文字的意义上分析,它具有“确定”和“控制”的难处。当然“确定”是基础,“控制”是难点,也是目的。要想控制文字的意义,非得了解文章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不可。“直指意义易用,联想意义却难用”。因为联想意义浸透了作者的个性。朱光潜先生信手拈来的“烟”的不同意义。苏东坡惠山烹小龙团的三四句阐明了捕捉联想意义,抓住这“游离”的,不易控制的“甚至于支离”的“怪物”,的确需要作者的艰苦劳动,同时还必须有相关的背景知识:例如“小龙团”茶触发了“天上小团月”的联想。可见联想起来的难处,但是,“难处就在含混中显得丰富”。点击了、激活了这一难点,“这是点铁成金”。好,下面,请大家齐声朗读课文7、8两段3、提问:什么叫“套板反应”? 朱光潜先生对这种现象是如何看的?明确:在写作中,一写就先联想到一些陈词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朱先生非常反感这种做法,他说:“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死敌”“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4、提问:为什么“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死敌?明确:因为“套板反应”使人安于套语滥调,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而创造的动机则要求创新,套板反应与创造的动机是不相容的。5、提问:作者在文中提到了韩愈的一句话,“惟陈言之务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说“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明确:关于“惟陈言之务去”:这句话见于韩愈的答李翊书一文。韩愈在这篇文章中叙述了自己长期学写文章的体会,阐述了一些精辟的观点,其中一条就是写文章必须抒写内心的真实感受,一定要把那些陈旧的话、那些许多人都已经说过的话去掉。惟陈言之务去,就是“务去陈言”,为了强调而采用了宾语前置句式。惟陈言之务去,才能不致滑到套板反应,在思想情感上和语言上创新,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6、提问:既然语言跟着思想走,思想情感应是主导的,为什么反过来说“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明确:语言与思想情感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与内容是相随而变的,思想情感固然是主导的,但是语言也影响思想情感。语言上刻意求新,也能推动人们在思想感情上的求新,遇事朝深一层去想。7、提问:“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这个“作”字的含义是什么?明确:就是跳脱了“套版反应”,充分发挥主观创造性思维,从新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去发掘更多的联想意义,应用于你的文章中,这就算得上是匠心独运的创作了。8、前面我们也讲到了,课文第一部分是多方例证“咬文嚼字”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是进一步强调“咬文嚼字”的重要性。行文至此,作者才给出了两个明确的观点,是哪两个?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无论是治学还是鉴赏我们都应该怀着谨严精神去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这样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二、 文章艺术特点1、 结构简洁明了,思路新颖别致结构两部分;思路新颖,先列举四个事例,从不同角度说明文字与思想感情的关系,然后得出结论,无论阅读或是写作,用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与控制。接着,正面引苏东坡惠山烹小龙团一例,证明善用联想意义会使文章意义丰富,反面用“套板反应”,证明误用联想意义则使文章流于刻板、滥调。最后,点明主旨,指出来“咬文嚼字”的目标、要求和条件:要想使阅读与写作达到最高目标艺术的完美,就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以谨严的精神,刻苦自励,留心玩索,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互相吻合。2、 事例充分典型,说理精辟透彻水浒 红楼 史记等,这些事例信手拈来,有力地佐证了作者的观点。事例分析上,也是简练精当地表述,如王若虚改“李广射虎” 贾岛推敲,这些事例都很精辟透彻的分析。3、 见解新颖独到,语言准确精当对郭老“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你这XXXXXX”不赞同,和贾岛推敲一事仍存疑,认为有待商榷。4、对比、举例,论证铿锵有力三、 拓展探究学完课文之后,大家的语言鉴赏能力是不是有所提高了呢,我们看几个例子原文:眼看朋辈成新鬼改文:忍看朋辈成新鬼解说:“眼看”没有“忍着”的悲愤意味。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解说:“绿”较之“到”写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解说: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其红之浓。“闹”将无“声”的景象随着上有“声”的意味。日常经验里的视觉、听觉等感觉被彼此打通,多层次地将审美的精微感受传达出来。刘公勇在词话里称“一闹字卓绝千古”。“闹”字好就好在准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画春天的蓬勃生机,并把作者对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的季节的到来的欣喜用一个“闹”字表达了出来。作者的感情态度尽含于一个闹字之中。1、我们学了咬文嚼字知道了,运用文字应该保持谨严的态度,而之前我们学过一篇文章叫不求甚解,主张不必锱铢必较,通解大意即可。那么问题来了,这两者之间矛盾吗?不矛盾。“咬文嚼字”是强调创作需要反复修改,精益求精。“不求甚解”强调读书要把握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