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式名句名篇默写.doc_第1页
情景式名句名篇默写.doc_第2页
情景式名句名篇默写.doc_第3页
情景式名句名篇默写.doc_第4页
情景式名句名篇默写.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情景式名篇名句默写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3孔子曾对“学”与“思”二者的关系作过辩证论述,他说:“_,_。”4初冬的早晨,小明走出家门,看到满树的雪枝,不禁感慨地说:“真是_, _”。 (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名句回答。5 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的观点是相同的。6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由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故垒西边,_”,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想到有关历史人物,这是相关联想。”问君能有几多愁,_”由“愁”想到江水长流,这是由特征相似引起的联想。“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时令、月色,触景生情,伤心折肠,这是因果联想。琵琶行中的一句“_”,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7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文天样的“人生自古谁无死,_”;从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我们看到了志士仁人对“生死”所做出的最简单而又最精辟的诠释。 8“_,_”(苏轼水调歌头)这两句诗,深深祝愿自己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能健康长寿,共赏明月。借此寄托对亲人的殷切思念。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由自身贫寒推己及人地想到他人的困苦,表现杜甫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 _,_,_。” 10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11“_,_。”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12白居易琵琶行描写琵琶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_,_。”苏轼前赤壁赋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_ ,_。”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13陶潜的诗不仅有“采菊东篱下,_”的闲适,也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激烈;苏轼的诗不仅有“大江东去,_,_,_”的豪放,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凄婉。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刘义隆事典的词句是:_,_,_ 。15“环境”对做学问并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古今有不少学者都是在喧闹的环境中写出伟大著作的,陶潜说:“ _,_ 。” 16岳阳楼真是幸运,有过杜甫“ _,_。”的苍凉,也有过孟浩然“_,_”的豪情。范仲淹一句“_ ,_”更为山水添色,使岳阳楼名震天下。 17诗贵立意高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_,_”;杜甫兵车行“_,_”;白居易琵琶行“_,_”,皆为点睛之笔。18有的诗开篇就奠定感情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白居易琵琶行“_,_”,皆为以景托情。 19用典是古诗常用手法;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用刘义隆典“_,_,赢得仓皇北顾”,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史记冯唐传典故“持节云中,_”。20古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如白居易琵琶行“醉不成欢惨将别, _”;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21“日”是古诗常见意象;如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 _”;柳宗元渔翁“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22诗缘情,亦蕴理;如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_”,就蕴含着“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杜甫登高“_,不尽长江滚滚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 _”,表达了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而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则说明了“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道理。 23氓第三章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_,_!”起兴,抒写“无与士耽”之情。 24岳阳楼真是幸运,既有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豪情;也有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苍凉;而范仲淹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_”,更使它名震天下。25秋江风光向为文人所钟;如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苏轼前赤壁赋“少焉,_,徘徊于斗牛之间。_,_”;26史论贵立论精警;如贾谊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_,非秦也;_,非天下也”;皆借古讽今,发人深省。27唐诗至老杜而大成。观“登高”一题,先有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占据时间高度;复有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占领空间制高点;至老杜登高一出,其颔联“_,_”,遂成千古佳句。28稼轩以词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古英雄叱咤风云_,_”;而怀才不遇之感愤尤深,“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_! _:_,_?”29屈原离骚博大精深;既流露了深切同情人民的心声 “长太息以掩涕兮, _”,又表达了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决心“亦余心之所善兮,_”,更表现了矢志探索拯国新路的心志“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0孔子曾辩证论述“学”与“思”的关系 “学而不思则罔,_”;韩愈在进学解中则告诫人们做学问务必勤谨“_,荒于嬉;_,毁于随”。31古人重劝学从师。荀况劝学“青,_,_”,与韩愈师说“是故_,_”意近;劝学强调学贵有恒“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师说则提出“是故_,_,_,_也”的择师标准。 32孟子鱼我所欲也里对“生”和“义”不能两全时所作出的选择是“二者不可得兼,_”;诸葛亮诫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对名利和为人作了精辟的论述,后人常用此句作为座右铭以自策;龚自珍己亥杂诗里表现诗人呼吁大胆破格使用人才的诗句是“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33我们由唐太宗的“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可联想到论语六则“择其善者而从之,_”;由欧阳修伶官传序中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可联想到孟子里含义相近的“生于忧患,_”;而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称“晋陶渊明独爱菊”,则可从陶诗中找到佐证“_,悠然见南山”。35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他在与元九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现实主义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琵琶行善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用“_”表现清脆圆润的乐音,用“_”表现婉转流畅的旋律,用“_”表现激越雄壮的场面。37古诗文中不乏以“水”喻阐发事理或寄寓情思的佳句。如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苏轼赤壁赋“白露横江,_”。38唐人陆参作长城赋云:“千城绝,长城列。秦民绝,秦民灭。”以四个三字句发端。杜牧作阿房宫赋“祖长城句法”,云“_,_,_,_”。39后世文学是在吸收前人文学营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例如张可久殿前欢客中:“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难。青泥小剑关,红叶湓江岸,白草连云栈。功名半纸,风雪千山。”其中“青泥小剑关”就化用了李白蜀道难中写“青泥”的诗句“_,_”;写“剑关”的诗句“_,_,_”。而“红叶湓江岸”则暗用了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原诗云:“_,_。”又云:“住近湓江地低湿,_。_? _。” 40雨本寻常,却常常能淋湿诗家的心,读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我们能感到初秋傍晚的清新美好;读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_,_”,我们可触摸到初春细雨的润泽滑腻;读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我们能体会到一种清闲与淡然;读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便觉得那点点冷雨从词人的心中落下,滴到我们心上,霎时凄凉浸遍全身。41我国古诗文中“路”的内涵异彩纷呈。如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白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_,_?”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陆游游山西村的“_,柳暗花明又一村”;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 冯梦龙醒世恒言“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42“楚辞”兴起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其语言标志之一是大量使用“兮”字,唐宋诗文中也有一些使用“兮”的句子,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