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参赛-《故乡的榕树》-徐月燕_第1页
教育部参赛-《故乡的榕树》-徐月燕_第2页
教育部参赛-《故乡的榕树》-徐月燕_第3页
教育部参赛-《故乡的榕树》-徐月燕_第4页
教育部参赛-《故乡的榕树》-徐月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乡的榕树教案设计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 徐月燕【教材分析】课文选自苏教版中职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是一篇自选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对文章的感知和领会。本文是一篇触景生情、思乡怀旧的散文,作者从眼前的榕树,想起故乡的榕树及当时的人和事,抒发了对故乡深情的思念。文章构思巧妙,情景交融,主题深刻,是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训练和情感教育的理想范本。【学情分析】内地西藏中职班一年级的学生汉语能力较差,但对散文阅读有浓厚的兴趣,且本文文字浅近,阅读障碍不大,学生完全能够读懂散文的内容。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阅读文章,正如朱光潜所说的那样,只注重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情节的一部分,而忽视文章的深入阅读。【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我从文章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体系,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会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文章思路的阅读方法。2.过程和方法目标:了解散文的文体特征“形散而神不散”及本文寄情于物的写作手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表现出来的人性美、情感美,体会作者的浓浓乡思。教学重点:理清文章写作思路,了解散文的文体特征“形散而神不散”及本文寄情于物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启发学生领悟本文以榕树为眼前景与思乡情的触发点,并以此联想到故乡生活的掠影,来表达浓烈的思乡之愁。【教师教法】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阅读指导法 :西藏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做到扫清生字词。2、知人论世法:本文是一篇思想怀旧的散文,需结合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才能深入把握文章内涵。3、问题引导法:我将采用问题引导法,设计紧扣行文脉络的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对课文脉络的梳理,通过问题探究文章深层内涵。【学生学法】新课标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我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进行学法指导。1、圈点勾画法。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课本注释通读课文,以此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3、“概括与提要”阅读法。要求学生概括出围绕榕树发生的事,以此提高学生概括阅读及语言表达能力。2、讨论体悟法。本文是文质兼美的散文,反复诵读讨论,思考探究能够帮助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理解文章内涵。【教学设想】本文语言浅显易懂,因此,我设计为一课时。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故乡的榕树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需要同学们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文中蕴涵的情感世界。根据这一点,再结合西藏学生的特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我是这样设计的,分八个步骤完成,它们分别是: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4分钟)我以具有藏族特色的歌曲坐上火车去拉萨导入课文,并设计导语如下:同学们,远离家乡来苏州上学你们想家吗?看到什么时你最想家呢?(学生讨论回答) 那么对于我们的海外同胞,让他们想起故乡的是什么呢?今天让我们来共同感受黄河浪的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故乡的榕树。(板书题目与作者)二、走近作者,感受背景(2分钟)黄河浪, 1941年3月 27日生于福建省长乐县。1975年9月黄河浪定居香港,从事绘画工作,坚持业余创作。1979年,黄河浪的散文故乡的榕树荣获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故乡的榕树获奖后,被海内外十多家报刊转载。(课件打出)三、初读课文,感知全文(10分钟)1、下面给同学们三分钟的时间,带着下面两个问题阅读课文(1)根据课文的标题,可以推测出作者写作的重点是什么?(2)根据作者的生平,可以推测出他会以怎样的心情来写?解决问题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请学生给生字词注音。蜷(qun)曲 兀(w)立 汩汩(g) 镌(jun)刻 苍虬(qi) 凹(o)槽 皮癣(xun) 饭甑(zng) 温馨(xn) 凉飕飕(su) 荫(yn)庇 安然无恙(yng ) 战战兢兢(jng)下面同学们一起来讨论前面提出的两个问题。(学生讨论,教师明确)(1)教师明确:作者写作重点是生长在故乡的榕树。(课件打出榕树图片及简介) (2)教师明确:由于作者客居他乡福建,所以他很有可能会以思乡怀旧心情来创作本文。(思乡怀旧是散文常见的主题。人们常借别具深意的物或富有特色的景来抒发思乡之情。本文作者黄河浪,因为生于榕树之乡福建,而把思乡之情寄托在榕树这种景上。那么作者的故乡福建为何说是榕树之乡呢?课件打出“榕城”介绍)2、作者的重点是写故乡的榕树,那是不是就写了故乡的榕树呢?课文写了哪些地方的榕树?(学生讨论,教师明确)香港住所的榕树 眼前大陆故乡的榕树 回忆 基本思路香港住所的榕树 眼前三个部分从时间看,分别写眼前、过去、眼前; 从空间看,分别写香港、福建、香港。(课件打出)3、文中提到香港住所的榕树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周围环境怎样?教师明确:生长在铅灰色的水泥楼房之间,周围居然成了一个小小的儿童世界。教师过渡语:同学们,香港住所的榕树是作者思乡的触发点。作者的思绪就是随着那榕叶做成的笛子的哨声飘向了故乡,落在了故乡的榕树上。四、 深入探究,理清主旨(19分钟)1、故乡的榕树令作者魂萦梦绕,那么这棵榕树究竟是怎样的呢? (要求学生一齐朗诵课文中有关描写榕树的句子。)2、我们说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如果把散文比喻成一条珍珠项链的话,线索就是那条线,事件就是线上的珍珠,那么本文的珍珠有哪些呢?快速阅读找出作者围绕故乡的榕树(板书并指出榕树是珍珠项链这根线),回忆了与之相关的哪些事情? l 小时候在“驼背”上划船 教师概括l 有关“驼背”的古老传说 其余分组讨论用一句话概括l 女人们对榕树之神的祈求以及用榕树汁治病l 祖母叫我爬树折枝 l 农人们酷热时在榕树下纳阴乘凉l 儿时在榕树下度过的夏夜生活(板书)3、围绕故乡的榕树发生的事,作者写了哪些人?教师明确:伙伴 女人 母亲 祖母 农人 4、作者回忆这些事,这些人,抒发了什么情?(围绕细节具体讲解)l 天真无邪的友情l 细腻深厚的亲情l 淳朴悠闲地乡情5、作者写榕树,写和榕树有关的人、事、情,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心中一种怎样的感情?(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解析:思乡怀旧(站在学生的立场远离故乡西藏,进行情感的熏陶。)教师总结:作者首先从眼前的榕树,睹物思故乡,之后叙述了许多与故乡的榕树有关的人和事。榕树,成了作者回忆友情、亲情、乡情的载体,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本文的艺术特色:寄情于物;“形散而神不散”。(课件打出)五、拓展延伸,体验反思(7分钟)同学们时常离开家乡,有哪些事情,哪些景物让你深深怀念着的?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课件打出藏族特色的图片)六、课堂小结,知识梳理(1分钟)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学到些什么呢,我请同学来简单的总结一下。七、布置作业,巩固学习(1分钟)对拓展题所说内容进行扩充,以课文第四段为范本,仿写一段话。 要求:200字左右,语言通顺,中心明确,感情真实。八、齐唱歌曲,再悟乡情(1分钟)最后让我们齐唱歌曲坐上火车去拉萨,在歌声中再次体味本文的思乡之情。【课堂反思】“教无定法”,自选课文的教学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对本节课的处理,不追求“深度”和“广度”,只求踏踏实实立足于文本,结合藏族学生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