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课《太空一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课《太空一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课《太空一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课《太空一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2.感知内容,理解关键句;3.反复诵读本文,体会作者文章感情。【过程与方法】1.通过速读,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2.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他们的崇高精神。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浩涵的太空,总是吸引着人类不断探索,无数科学工作者为此前赴后继。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课件介绍杨利伟)(介绍背景:播放神州五号发射全程回顾视频)这一天,炎黄子孙期盼了千年!同学们可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航天英雄杨利伟,重温那令人兴奋又紧张的太空一日。二、初读课文1、通读全文,认读理解生字词弧形、遨游、瞬间、炽热、严谨、烧灼、轮廓、稠密、千钧重负2、概括文章大意示例:这篇由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耗时两年亲笔写成的自传(节选),描写了他首次乘坐我国自己研制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飞入太空的情景,首度揭示了中国人飞天梦背后生死时速的秘密。三、整体感知1.作者记述了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有哪些?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我看到了什么在太空中神秘的敲击声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师:太空一日应该是兴奋与惊喜的,为什么一开始就说要牺牲了?杨利伟又是怎样应对的?生:(示例)“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共振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杨利伟仍然坚持各项操作师:其实,这一日,有可能让他牺牲的状况多之又多,同学们再到文章找找看?反馈预设:过载、舷窗裂缝、本末倒置的感觉、抛伞时带来的剧烈晃动等师:杨利伟都是怎样应对的?生:(示例)不断靠意念坚持,沉着镇定,平常的训练让他有信心面对这一切。2、太空一日,惊心动魄,但也让他站在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来观察地球,他看到了什么呢?生:(1)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2)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3)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师:他没有看到什么?(长城)没有看到的原因是什么呢?生:(示例)在太空中,看不到任何地球上的单体建筑;长城是狭窄且不规则的,而在太空中对不规则事物很难观察,且长城平均宽度不到10米,很容易被周围的地形背景隐没。(师相机补充)师:既然没有看到长城,为什么要写呢?生:讨论发言师:因为“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察,说明那些说法并不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