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伤仲永 教学指导书.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伤仲永 教学指导书.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伤仲永 教学指导书.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伤仲永 教学指导书.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指导教学书总第 课时 主备: 审核: 复审: 时间: 月 日课题 5、伤仲永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和文学常识,培养文言文学习能力。 2、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方仲永变化的过程和才能退化的原因,认识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3、90%的学生能掌握重点词汇,80%的学生能够把握文中的中心。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重点文言词语及句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难点: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方仲永的才能的变化理解文章中最后一节的中心。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 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韩柳、三苏、王欧曾)二、互阅作业1、组内检查预习作业。组内范读课文、班级范读课文、齐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仲永/生五年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传/一乡秀才/观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余闻之也/久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2、文学常识作者作品简介,解题。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本文是一篇随笔。随笔,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意境隽永。题目“伤仲永”的“伤”是哀伤,叹息。的意思。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三、自学互帮(内容与方法)(一)自学提示内容: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语气,语调。自学提示:15分钟(PPT出示) 1、对照课下注释,疏通课文,圈画重点字词句。 自己疏通-小组内质疑解疑(互帮)、完成亮牌-组间互帮-教师帮助解疑成果展示:指定小组成员翻译-互作评价、补充纠错(明确重点词)对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时间5分钟)不能解决的小组讨论(2分钟) 仍未解决的提交全班解决然后小组3人合作疏通文意倾听记录提示:在小黑板上书写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问、在书上圈画记录。当堂检测:抽查组内弱生解词(ppt展示),口头作答。隶、未尝、异、焉、为、意、就、文理、奇之、稍稍、宾客、利其然扳、环谒、称、泯然、众人、通悟、受、贤、材人、卒、至、彼其、固得为2、比赛:读一读,背一背 小组赛读全文-组间背诵比赛-优胜组得分奖励。四、讲解释疑(1)理解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1、“即书诗四句”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3、“邑人奇之”奇: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 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 5、“父利其然也”利: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 (2)理解几个词语 1、“养父母”养:赡养。 2、“传一乡秀才观之”一乡:全乡。 3、“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 4、邑人:同县的人 5、“从先人还家”从:跟从。 6、“前时之闻”:以前听到的名声。 7、“卒之为众人”卒:最终。众:普通。 8、“如此之贤也”贤:(有)才能。 9、“且为众人”且:尚且。 10、“固众人”固:本来。 (3)理解下列句式 1、“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2、“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从扬州回家。 3、“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自学提示(二)作者为什么要为仲永哀伤?要求:大声朗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然后小组内讨论,推选代表展示。五、练习反馈完成补充习题中相关题。(规定5分钟,提供正确答案,小组互批,将错题页码、题号记录于问题跟踪册。)六、帮困加速1、通译和练习中出现困难,有疑问的同学请导师帮困。2、翻绿牌的同学,完成同步练习册P13欧阳修苦读内容7、 自助建网小组合作解决一下问题: 1、总结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通假 字等文言现象。 2、联系本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总结“其”、“闻”的一词多义现象。 小组讨论,白板展示,完成翻绿牌。回顾本课所学内容,积累重点字词。八、最小作业量1、完成重点词句的解释与翻译。2、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方仲永才能变化的过程。 第二课时一、感情调节卡尔威特1800年7月出生于哈勒洛赫小村,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卡尔威特与本文中的仲永正好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二、互阅作业1、小组内检查补充习题完成情况。2、检查课文重点词语及句子的解释及翻译。三、自学互帮(内容与方法)自学提示:15分钟(PPT出示)放声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 方仲永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文中找出原句。2、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课文原句回答。你还有没有新的、独到的见解?4、 最后一段告诉我们什么道理?5、 文章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的变化的三个阶段,你认为哪个阶段写得最详细?说说依据。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6、 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先自己思考-小组内讨论、质疑、解疑互帮、完成亮牌-回答-其他组补充提示:在小黑板上书写关键词语、在书上圈画记录。四、讲解释疑教师归纳共同疑难问题,进行解答。1、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第一阶段:幼时天资过人 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 第三阶段:又过七年变成平庸之人3、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其父“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4、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人;那些天资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连普通人都赶不上了。5、课文详写第一个阶段,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利其然”之举却导致他的才能衰退。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落平庸的情形,引人深思。这种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鲜明地体现了“伤”的含义。6、作者所说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资;“受之人”,是指后天教育。作者认为,二者之间,后者更为重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伤仲永究竟为谁而“伤”?说说你的理解。仲永:天资过人,却“泯然众人”,丧失成长的自主权仲永之父: 为名利所困,不使学 邑 人: 吹捧、趋之若鹜的不良心态。 五、练习反馈试做补充习题中“感悟与思考”“拓展与提升”部分题。(规定10-15分钟,提供正确答案,小组互批,将错题页码、题号记录在问题跟踪册。)六、帮困加速1、练习中出现困难,有疑问的同学把疑问写在小黑板上展示,请邻组帮困。2、知者加速:完成补充习题“拓展与提升”七、自助建网1、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学习重点字词翻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