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一 地质作用1 定义 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 内部结构和 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的统称 物质组成 地表形态 2 分类 地球内能 太阳辐射能 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风化 搬运 二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1 岩浆活动 形成各种 伴随着 和其他形式的地壳运动 2 地壳运动3 变质作用 原有岩石受 的影响 其 成分 和 发生变化 形成 岩浆岩 地震 水平 褶皱 地貌形态 块状 内动力 矿物 结构 构造 变质岩 三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1 风化作用 岩石在 及 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 2 侵蚀作用 冰川 海水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3 搬运作用 流水 风 冰川等将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的 转移离开原来的位置的作用 4 沉积作用 被搬运的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 的过程 温度变化 水 大气 生物 风 流水 碎屑物质 沉积 堆积 四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 循环过程地质作用 a b c 侵蚀 作用 重熔再生 变质作用 风化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 高低 加大 1 教材第53页 图2 3 1岩浆活动示意 教材第54页 图2 3 2火山喷发 提示 不同的火山喷发形式 形成不同的火山地貌 典型的火山构造由火山锥 火山口 火山通道等组成 火山喷发物是火山活动的直接见证 2 教材第54页 图2 3 3褶皱形成示意 图2 3 4褶皱作用形成的山脉 提示 注意从岩层受力方向 地表形态和岩层新老关系三方面分析褶皱 可以从地表形态和岩层新老关系两方面比较背斜与向斜 其中岩层的新老关系是最重要的判断依据 3 教材第54页 图2 3 5断层形成示意 图2 3 6地垒 地堑形成示意 提示 从岩体受力 位移方向和地表形态三方面分析断层 断层处的岩层是不连续的 两侧岩体沿断层面发生了明显的位移 4 教材第56页 图2 3 9岩石的物理风化 图2 3 10岩石的生物风化 教材第57页 图2 3 11流水侵蚀作用 图2 3 12沉积作用 提示 对教材中有关外力作用文字叙述的举例性呈现 在外力作用的四种方式中 搬运作用是一个过程 一般没有形成具体的地貌形态 侵蚀和堆积作用是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主要作用形式 5 教材第57页 图2 3 13地壳的物质循环示意 提示 图文结合 从两个层次讲述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1 每一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其牵涉的内 外力作用 2 各种岩石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内力作用共同促进了地壳物质循环 内外力作用使地表高度差异加大 外力作用则是减小高度差异 雅丹专指干燥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 一开始在沙漠里有一座基岩构成的平台形高地 高地内有节理或裂隙发育 暴雨的冲刷使得节理或裂隙加宽扩大 一旦有了可乘之机 风的吹蚀就开始起作用了 由于大风不断剥蚀 风蚀沟谷和洼地逐渐分开了孤岛状的平台小山 后者演变为石柱或石墩 旅游者到了这样一个地方 就像到了一个颓废了的古城 纵横交错的风蚀沟谷是街道 石柱和石墩是沿街而建的楼群 地面形成似条条龙脊 座座城堡的景状 这样的 城 称魔鬼城 古书中又称为 龙城 雅丹地貌 根据以上材料 分析探究 地质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有何影响 例证1 读 某地质剖面图 其中 为现代沉积物 为含油层 完成 1 2 题 1 适宜打井开采石油的地点是 a a地b b地c c地d d地 2 从图中信息判断 岩层 形成以后 该地依次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a 水平挤压 上升运动 侵蚀作用 下降运动 沉积作用b 上升运动 侵蚀作用 下降运动 水平挤压 沉积作用c 侵蚀作用 下降运动 沉积作用 水平挤压 上升运动d 下降运动 沉积作用 水平挤压 上升运动 侵蚀作用 答案 1 c 2 a 图解地质构造的应用 练习1 2014年广州期末 读图 回答 1 2 题 1 从成因上看 山地m属于 a 背斜形成的褶皱山b 向斜形成的褶皱山c 断层形成的断块山d 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2 下列山地中 成因和图所示不同的是 a 庐山b 喜马拉雅山c 华山d 泰山 答案 1 c 2 b 读图可知 m山是经过地壳上下的垂直运动形成的 是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庐山 华山 泰山均是断块山 喜马拉雅山是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褶皱山 1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特别提醒 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 据新华社消息 日本一项最新观测结果显示 在日本大地震后 宫城县牡鹿半岛以外约175千米的海床向东南方向移动了约30米 此前 日本海上保安厅曾宣布 大地震后 在牡鹿半岛外侧约130千米海床出现了约24米的移动 地壳的运动引起了岩层的变形 形成了不同的地貌 地震造成日本地壳移动约30米 根据以上材料 分析探究 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有何影响 例证2 20世纪50年代 我国地矿工程技术人员在黑龙江省某区发现了大型油气田 本区位于松嫩平原内 外力侵蚀严重 地势低平 经多年地质勘探 判定本地区为大型背斜构造 储油的可能性极大 后经开采 原油喷出 本地区地质剖面图如图所示 读图完成 1 2 题 1 该区为大型背斜地质构造的判定依据是在地表自a b一线多点采集岩石标本经同位素方法测定 岩石年龄分布为 a 老 新 老b 新 老 新c 相当接近d 新 较新 较老 老 2 如图所示 背斜构造内e f g分别代表的是 a 气 水 油b 气 油 水c 水 气 油d 油 水 气 答案 1 b 2 b 练习2 读 甲 乙两地地质构造示意图 回答 1 2 题 1 关于甲 乙两地地质构造及成因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甲为背斜 挤压形成 乙为向斜 张裂形成b 甲为背斜 张裂形成 乙为向斜 挤压形成c 甲 乙均为褶皱的基本形态 均是挤压形成d 甲为向斜 乙为背斜 均是挤压形成 2 如果只考虑内力作用的影响 甲 乙两地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是 a 均形成山岭或山脉b 均形成谷地或盆地c 甲形成谷地 乙形成山岭d 甲形成山岭 乙形成谷地 答案 1 c 2 d 甲 乙均为褶皱的基本形态 均是挤压形成 如果只考虑内力作用的影响 甲形成山岭 乙形成谷地 地质构造与地形 方法技巧 地质构造判定的一般步骤 1 看岩层是否连续 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2 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 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 未侵蚀前常形成山岭 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 未侵蚀前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3 看岩层的新老关系 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 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 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 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即岩块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 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形成部分归因于岩流层入侵岩石层 岩流圈向上流动的过程中部分融化的物质扩张 冷却 固化 导致岩石圈地幔部分的重量增加 由于太重导致它开始剥离下降 从而在上方产生空间 越多的浮力岩流圈填补缺口 将会导致扩张的更厉害 最终导致整个高原上升 在过去600万年间也发生过地幔下落现象 成为青藏高原最异常的现象 这个发现或有助于确定大峡谷的年龄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根据以上材料 分析探究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是怎样的 例证3 读图 完成 1 3 题 1 由图可知 a 地球内部可分为四大圈层b 生物圈与大气圈 水圈平行c 自然环境是指地球外部圈层d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2 北京八达岭长城主要坐落在甲处花岗岩上 该岩石属于 a 侵入岩b 喷出岩c 沉积岩d 变质岩 3 正确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是 a 重熔再生b 冷却凝固c 变质作用d 外力作用 答案 1 d 2 a 3 c 练习3 2014年温州期末 读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完成 1 2 题 1 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 重熔再生b 外力作用c 冷却凝固d 变质作用 2 下列地表形态主要由 作用形成的是 a 火山b 风蚀蘑菇c 溶洞d 冲积平原 答案 1 b 2 a 读图可知 为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作用 为岩石经过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 为变质作用 为重熔再生作用 由 为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结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是火山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 又到新岩浆的产生 周而复始 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可用以下框图理顺岩石之间的转换关系及其特点 注 图中 分别表示冷却凝固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重熔再生 方法技巧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判读技巧技巧一 岩浆是 岩石之本 地壳物质循环起于岩浆 因此找准岩浆是基础 技巧二 各类岩石要重熔再生成岩浆 大多要经过变质 因此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箭头指向的为变质岩 技巧三 组成地壳的物质中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 且岩浆只能生成岩浆岩 因此若箭头太多太复杂的话 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岩 技巧四 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 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据此可以判断沉积岩 1 处的地质构造是 a 向斜b 背斜c 地堑d 地垒2 下列山体的形成与 处的地质构造相关的是 a 喜马拉雅山b 南岭c 庐山d 富士山 3 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 a b d各地层为隔水层 因此往下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的地点是 a b c d 答案 1 a2 c3 a 处的地质构造是向斜 是地垒 形成块状山 如庐山 开采地下水应在向斜构造 2014年杭州期末 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 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 距今已有上亿年 周围有4 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 下图是 该地区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第4 5题 4 形成 蜂巢 地质作用是 a 流水侵蚀b 风力侵蚀c 冰川侵蚀d 流水沉积5 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 沉积 岩浆侵入 地壳抬升 外力侵蚀b 沉积 地壳抬升 外力侵蚀 岩浆喷出c 岩浆喷出 沉积 外力侵蚀 地壳抬升d 岩浆侵入 沉积 地壳抬升 外力侵蚀 答案 4 b5 a 读图可知 蜂巢地貌位于我国干旱地区 风力侵蚀作用强烈 该地貌对应的沉积岩岩层两侧高度一致 花岗岩从中喷出 故该地貌先沉积形成沉积岩 再经过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 后地壳抬升花岗岩 经过风力侵蚀作用使得花岗岩千疮百孔 二 综合题6 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的地质构造a为 斜 b为 斜 2 甲 乙两处的山地都遭受了 流水 风力 的 侵蚀 沉积 作用 3 四处的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和 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 宜选择 处还是 处 4 a b两处中有一处为自流井 它是 处 a b两处中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它是 处 解析 根据岩层形状 图中的地质构造a为背斜 b为向斜 甲 乙两处的山地都遭受了流水侵蚀作用 四处的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花岗岩是侵入岩 向斜槽部容易汇集地下水 背斜是良好的储气 储油构造 答案 1 背向 2 流水侵蚀 3 4 ba 教材第58页案例探究提示 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是受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外力作用对地表进行破坏 把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 使地表出现峡谷 教材第59页复习题提示 1 褶皱和断层等地质构造是判断地壳运动的主要依据 褶皱通常是地壳水平挤压变形的结果 而断层则是地壳受到挤压或拉张后断裂并发生位移 2 地震主要有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天然地震主要有两种成因 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 其中构造地震为主 震级是表示地震时释放能量大小的 震级越高 释放的能量越大 对地面的破坏强度也越大 震级每增加1级 能量约增加30倍 通常5级以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10471:2025 EN Glass-reinforced thermosetting plastics (GRP) pipes - Determination of the long-term ultimate bending strain and the long-term ultimate relative ring defle
- 葫芦岛市连山区选调教师考试真题2024
- 道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考核试题与参考答案
- 中小学歌曲弹唱知到智慧树答案
- 高危药品管理试题(附答案)
- 茶艺师资格证考试茶艺师培训题库(附答案)
- 2025版瓷砖进出口贸易与物流配送合同
- 2025年版事业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员岗位聘用合同服务条款
- 2025房地产价值评估与资产定价全面协议
- 2025年度时尚饰品新品试用及销售合同
- 2025年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防控知识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安全主题教育
- 汽车美容承包合同(标准版)
- 管道设计培训课件
- 2025-2026学年新交际英语(2024)小学英语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河北省廊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试卷
- 2025年发展对象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2025年内蒙古中考数学真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兵团基层两委正职定向考录公务员试题(附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铍铜棒线材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物业公共维修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