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宝寺镇现状分析.doc_第1页
梁宝寺镇现状分析.doc_第2页
梁宝寺镇现状分析.doc_第3页
梁宝寺镇现状分析.doc_第4页
梁宝寺镇现状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梁宝寺镇现状分析一、现状概况梁宝寺镇坐落在嘉祥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4.5公里,地处嘉祥、梁山、汶上三县结合部,旧为南旺县城,北倚梁山,南临济宁机场,西靠京九铁路,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省道338线穿镇而过,日东高速、济荷高速与镇驻地毗邻,形成了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是省政府首批命名的中心镇。全镇辖10个服务区,79个行政村,面积96平方公里,总人口71339人,总户数20121户,其中农业人口65506人,人口密度743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梁宝寺镇属于黄河冲积平原,境内地势平坦,自西北而东南微倾,土地多为沙土、壤土、碱土,北部红淤,东北、西南为黑淤,类型不一;境内河道属梁济运河水系,主要有梁济运河、郓城新河、红旗河、老赵王河古道、大靳沟五条河道,水资源丰富;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区中的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冷少雪,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因素主要有冰雹、旱涝、风灾等。二、镇村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一)镇区建设现状镇区现状人口约22165人,现状建设用地3.69平方公里,居住用地2.14平方公里,占58%,人均96.54平方米;公共设施用地0.91平方公里,占24.8%,人均41.05平方米;工业用地0.18平方公里,占4 %,人均8.12平方米。工业用地较少,商住面积较大。房地产建设项目质量较好,镇区商贸格局初步形成,已形成镇区振兴路、文化路商贸中心和综合集贸市场。教育、医疗卫生、通讯等基础服务设施齐全完善。(二)村庄建设现状1、现状(1)农村发展现状梁宝寺镇总人口71339人,其中村庄人口65506人,人口密度743人/平方公里。单位耕地面积承载人口0.81人/亩,农民年人均存收入8556元。全镇住宅电话普及率72%,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据调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梁宝寺镇农村各产业产值在全镇经济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都比较高,农民主要经济来源还有外出务工经商收入,经济发展后劲逐步增强,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相对落后。(2)村庄布局 梁宝寺镇79个行政村共分原村庄和搬迁村庄两部分。原51个村由于受路域经济的影响,群众不断向交通要道沿线发展。这些村庄大部分缺少规划引导,逐步向村外扩张,建设水平较低,布局散乱,用地粗放,人均用地指标偏高;湖区28个搬迁村布局合理,用地集约,建设水平较高。全镇村庄人均建设用地近200平方米每人。(3)公共服务设施全镇现有小学25所,中学1所,中学位于镇驻地。除自然村外79个行政村建有定点幼儿园23所,38处省级规范化卫生所覆盖全镇各村,辖区内嘉祥二中、嘉祥二院、供电所等单位的大力发展,使镇驻地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更加齐全备,医院、卫生设施条件优越,服务质量较好。 (4)道路交通梁宝寺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成为嘉祥北部名符其实的水陆空交通枢纽。五年来,先后投资640万元,整修新建了62条、64公里农村公路,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网络格局;投资110万元,整修了镇驻地文化路、振兴路2.59公里、29875平方米;村内道路以水泥硬化路面为主。(5)市政公用设施2010年建成梁宝寺客运站,日发客运汽车28辆、60余班次,日均容量900余人次;驻地道路两侧分别石砌排水道6000米,生活生产用水及雨水全部排入红旗河;积极进行电网改造,较好地完成了“双电源”工程,年供电量5520千瓦;2004年实现村村通自来水,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投资220万元,安装镇区路灯95盏。(6)建筑质量和村容村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富裕程度逐步提高,富裕起来的农民开始大规模翻新房屋,向住所舒适化发展,不少农户还盖起了楼房。在住所不断提高的同时,为使村容村貌跟上发展的要求,政府积极推广“一池三改”,大力度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镇新建垃圾点461个,实现了垃圾定点存放、按时清运,使各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村庄卫生状况大有好转。对道路两侧、交接点进行绿化美化,粉刷面积3.6万平方米,种植各类绿化树木13万余株,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但农村家庭卫生间以自家旱厕为主,作物秸秆以作为生活燃料为主,生活污水排放以直接倒入户外或水沟为主,造成村庄环境总体水平不高。(7)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范围持续扩大,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城镇居民最低生活标准由2010年的每人每月220元提高到30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标准由2010年的每人每年1400元提高到2000元。以社会劳动保障所为主体,每年转移富余劳动力1.2万人以上。2、主要特征(1)镇域红旗河南部、西部人口密集,红旗河北部、东部人口松散从村庄总布局看,以红旗河为界,镇域红旗河南部、西部是原有村庄,村庄数量较多,空间距离较近,村庄人口规模较大。在红旗河北部、东部地势较洼区域,是湖区搬迁村,村庄分布密度较低,相互之间空间距离较远,村庄规模较小,联系松散。(2)沿主干道分布发展镇域范围现有三分之一的村庄位于省道338线和环湖路沿线,由于受路域经济影响,沿线村庄大多沿路向外发展。(3)村庄规模相对悬殊镇域村庄人口规模相对悬殊,大村人口多达2300人以上,小的村人口只有130人。但大部分村庄界于5001000人之间,规模适度。均村庄人口规模为约800人。(4)行政村所辖自然村较少相对于其它乡镇而言,梁宝寺镇自然村数量较少,行政村79个,自然村82个,行政村与自然村悬殊较小。3、存在问题(1)村庄公共设施不完善,村庄环境普遍较差梁宝寺镇域村庄建设较分散,村庄基础设施不完善,村庄环境普遍较差,村庄面积缺乏特色和活力,直接影响了城镇的投资环境和村庄的综合实力。(2)村庄生产、生活污染,破坏环境梁宝寺镇居民的生产生活都不同程度地污染周边的生态环境。同时,三堆乱放现象还比较突出,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3)村庄分区松散、村庄间的协作和联系不紧密村镇体系中除了镇驻地、基层村之间的竖向联系外,基层村与周边村庄之间,以及村庄之间的横向协作却很少,没有围绕中心镇驻地形成联系密切、分工协作明确、整体优秀突出的体系。(4)村庄同位竞争严重,缺乏有序引导目前村庄缺少区域统筹,不利于整体优势的发挥,需要从城镇全局的层面协调好村庄之间的关系和定位。三、资源与环境发展条件分析(一) 人口资源全镇农业人口65506人中劳动力为40246人,劳动力资源相对富裕,但劳动力素质不高。(二)土地资源全镇土地总面积9656.8公顷,其中林地和耕地分别为2.8%和66.3%,园地占1.4%,建设用地占14.6%,未利用土地占3.4%,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三)矿产资源境内矿产资源主要为煤炭,地质储量5.4亿吨,可采储量为1.76亿吨,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四)水资源境内有京杭运河等5条河道,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047.5万立方米。(五)林业资源境内以速生丰产林为主的林木总量达70万株,森林覆盖率为26%。(六)环境发展条件现状生态环境总体良好,只遭遇生活垃圾浅度破坏。四、产业发展现状分析201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72000万元,工业产值370000万元,服务业产值191600万元,财政收入3379万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429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8556元。实现固定资产总投资65160万元。2011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19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中第一产业7.1亿元,增长16.9%;第二产业16.7亿元,增长29.9%;第三产业8.39亿元,增长26.6%,地方财政收入2003万元,增长4%。2011年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围绕煤矿机械设备、煤炭加工、新型建材等引进项目13个。全镇实际利用县内资13670万元,增长19.81%;利用县外资金39800万元,增长21.22%。完成出口创汇58万美元,增长13.2%。五、劳动力与人口流向趋势分析梁宝寺镇全镇共有村庄人口65506人,平均每村829人,村庄密度0.82个/平方公里,人口密度743人/平方公里。分析梁宝寺镇人口的变化,将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吸纳相当数量的劳动力就业,城镇化进程将会加快,劳动力流向为镇区。同时,梁宝寺镇区也必定会吸引周边地区的人员流入,预计近期村庄人口流入镇外的相对较少,远期将有大量的村庄人口流入城镇社区。六、镇村发展条件评价采用多因子评价法对镇域范围所有村庄进行综合评价。即先选取对村镇发展影响较大的发展条件作为评价因子,评价因子包括人口规划、经济状况、农业资源、区位及交通条件、设施条件等。并按影响程度排列,确定每个因子的权重,根据评价模型得出村镇的综合评价值,然后进行村庄之间的横向比较分析,对村镇发展条件的潜力与优劣作出总体评价与判断,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