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漫话“洋泾浜英语”和 “洋泾浜语言” 邢台学院 吴士异(邢台学院, 河北邢台 054001) 摘要:“洋泾浜英语”指上世纪中期,未受过正规教育的上海人说的蹩脚的英语。以后,人们又把一些英语词语用音译或音译加意译的方式转换成蹩脚汉语。这些词语虽然蹩脚,但却生动形象,在日常交流和文学作品中频繁使用,姑且把它们称作“洋泾浜汉语”。各国的语言文字都不同程度地融合进了一些外来语,成为“洋泾浜语言”。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融合,加速了语言文字的融合。这种现象是喜,是忧?我认为是忧喜参半。对此,我们的态度应该是“不求其纯正,但求其高雅”。 关键词:洋泾浜英语 洋泾浜汉语 语言融合 语言大同“洋泾浜”,原来是上海的一条河浜,位于从前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之间,后来被填成一条马路,即今天的延安东路。所谓“洋泾浜英语”,意指那些没有受过正规英语教育的上海人说的蹩脚英语。他们往往习惯于用汉语思维的方式来说英语。“洋泾浜”的特点一是不讲语法,二是按汉字和英语中的词 一 一对应,转换成英语句子。因此就出现了“洋泾浜”式的英语(Chinglish)。Chinglish本身就是“洋泾浜英语”,它把Chinese English 缩写为 Chnglish。以后人们都这样说,“Chinglish”居然约定俗成,成了“洋泾浜英语” 的代名词。从传统的角度出发,一般人都强调使用较纯正的语言,但是由于特殊的历史和文化环境,在语言的发展变迁中,各种语言中却逐渐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语言现象。 在本世纪前半叶半殖民地民地的上海,与外国人接触的华人中间,洋泾浜英语曾经一度相当活跃。当时上海的“洋泾浜英语”,可以说是以随机而遇,随心所欲的方式产生,内部并没有严格的规范。它们往往因使用的场合不同而不同,因交流对象而异,以满足最低限度的交际需要。 人们平时所指的“洋泾浜英语”,实际上应该叫做“洋泾浜汉语”更为确切。严格讲,真正的“洋泾浜英语”指的是按照汉语语法生造出来的不规范的、蹩脚的英语,比如:接电话时问对方“You is what”(你是什么),洋人不但懂,而且也不以为失礼;保姆哄孩子:“Baby no cry,baby cry,阿妈也cry”(宝宝别哭,宝宝哭了,阿妈也要哭);“long time no see you .”(很久不见你了。);“give you some collor”(给你点颜色看看);three piece book(三本书)等。由于当时“洋泾浜英语”在上海的广泛流行,也就逐渐演化出汉语中的“洋泾浜汉语”。“洋泾浜汉语”是指在汉语中使用的由英语翻译过来的,带有浓重上海地方口音的蹩脚汉语或“汉话”。“洋泾浜汉语”形成的原因之一,就是上海人喜欢对那些性格和行为不伦不类的人和蹩脚事物进行模仿。“洋泾浜”这个词本身就是中西合璧、不中不洋的代名词。在今天的上海,如果有人说你“洋泾浜兮兮”,那可绝对不是一句恭维话。 “洋泾浜英语”最初产生于缺乏文化素质的底层的社会,所以有时候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事情。有一位洋行老板让中国司机到大光明电影院买电影票。可是司机空手而归,并指手划脚地告诉老板:“Manmountainmansea,todaynosee,tomorrowsee,tomorrowsee,samesee!”老板也懂一点汉语,但是听了之后,却百思不得其解。于是请教一个英国的“中国通”。这个“中国通”经过一番思考,终于找出了答。他告诉洋老板,这个司机说的是:“人山人海,今天看不成了,明天看吧,明天看,还是那个影片!”从历史上看,“洋泾浜英语”也曾在对外交往中起过一定的作用。一百多年前,上海开埠之初,除了上过洋学校、留过洋的少数知识分子外,多数中国人都没有受过正规的英语教育。跟外国人打交道或为外国人办事的人,只能用“洋泾浜英语”作为交流工具。洋行里的杂役,饭店里的西崽,巡捕房里的巡捕,商店里的伙计,洋人家雇的仆人、保姆以至黄包车夫等等,大抵都会说几句“洋泾浜”,有的说得还非常流利。在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都有一个“主事的人”,这个人有最后的发言权,在汉语中人们习惯上称此人为“老板”。英语中“老板”叫“boss”。 一个国家元首的夫人被称作“第一夫人”,一个单位最首要的人物,自然要被称作“第一人” 了,也就是“No. 1” 。上海人总是听外国人把老板称作“No.1”,就是在面对中国人说话时也把“老板”叫做“No. 1”。久而久之,有人在汉语的文字中就“No. 1”音译成“拿摩瘟”。 “拿摩瘟”在汉语中听起来总是有点“瘟神”的味道。当时在上海工人们非常痛恨那些狐假虎威,为虎作伥,癞蛤蟆似的的工头,所以把工头统统称作“拿摩瘟”。 “拿摩瘟”也就以“洋泾浜汉语”的身份进入了中华文学词库。按照这个套路,在对那些非常反感的人,不得不说一声“谢谢”时,自然就翻译成了“三克油,喂你妈去”。 除此之外还有把“cement”翻译成“水门汀”,把经常以“I say.”开始说话的高傲印度巡捕“红头阿三”,翻译成“阿Sir.”,把“Microphone”,翻译成“麦克风”,把靠乞讨生活的乞丐“beg for”,翻译成“瘪三”。这样的词语在“调侃文学”中倒也增加了几分色彩和味道。类似的翻译就逐渐形成了“洋泾浜汉语”。值得指出的是,有一些由“洋泾浜英语”衍生的“洋泾浜汉语”居然在汉语词库中扎了根,成为汉语中鲜活的词语。在上个世纪的文学作品中,“洋泾浜汉语”也偶尔点缀其中,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沈从文在长河里将派克(Parker)译成“爬客”,据说是对当时城里的“时髦青年”的嘲弄。苏雪林的文章里也曾提到一位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把他那辆耗油的丰田(Toyota)车戏称为“偷油它”,把信封(envelope)译为“安慰老婆”。如果在汉语的历史长河中追溯的话,类似的“洋泾浜汉语”早就有了先例。 比如:使用音译,有了我们今天惯用的“咖啡”(coffee);使用了意译,有了今天汉语的“照相机”(凯米拉camera);使用了音译加意译,有了今天的“芭蕾舞”( ballet)。这些词语,悄无声息地引进了外来文化为我所用,大大丰富了汉语文化的表达。史料考证,中国文化史上有三次吸收外来语的高潮,第一次是汉唐通史西域,佛教传入中国,外来语 “葡萄”、“骆驼、”“世界”、“庄严”、“结果”、“现在”、“圆满”等从西域语言和佛语中被引入汉语。第二次是鸦片战争以后,从英语中引进了“坦克”、“沙发”、“吉普车”等,从日语中引进了“组织”、“纪律”、“政府”、“党”、“政策”等等一类词汇。第三次高潮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们对外交往的扩大,外来语更是似大潮汹涌而至。至今这些词汇已融入我们的主流语言,毋庸置疑,对促进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意义。世界上各种语言在发展演化的过程中,都有着相同的规律。既然上海有“洋泾浜英语”,自然在世界其他语言中,也就有其孪生姊妹“洋泾浜汉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外国人到中国来工作、经商或学习的人数大大增加。据统计,去年,到上海的外籍人士达200万人次,在上海常住的外籍人士多达几万人。中国同国外的交流也达到了空前规模,外国开设汉语课程的学校也越来越多。因此,外国人讲 “洋泾浜汉语”也就成了必然。外国人不懂得汉语中量词的使用规律,于是把一个人说成“一只人”,把一条狗说成“一位狗”;不懂得汉语表达性别的方法,把母牛说成“牛的母亲”,把鸡蛋说成“鸡的儿子”等等。在上个世纪中期,上海圣约翰大学的有一个美国校长,他可以算的上是中国通,喜欢用中文讲演。但是他掌握不好中文的四声和阴阳顿挫,经常闹笑话。有一次他竟然在大会上讲:“兄弟今朝有两个屁(比喻)。一个-屁放在中国(比方在中国),一个-屁放在美国(比放在美国)。”。话音未落,已经引得好哄堂大笑。 有一个外国人在对中国朋友道谢时,用绝对是“洋泾浜汉语”的腔调说:“戏戏你,我的瓶友。”有的外国人说,“洋泾浜汉语”的流行,已经达到了影响他们国家文化安全的程度。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有三种文字:古代埃及人的圣书字,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和中国的方框文字。埃及的圣书字和苏美尔的楔形文字已经先后于公元前年消亡了,眼下就只剩下汉字了。伴随着世界文字语言交流的剧增,文化语言的融合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特别是近些年网络交流的普及,“网络文化”已不可阻挡之势冲击着各种语言和文化,“洋泾浜语言”必然会越来越多。几百年以后的各种语言文字和今天相比,将会是面目全非。 面对这样一个“洋泾浜语言”迅猛而来的趋势,是喜还是忧?我认为是“忧喜参半”。堪忧的是,古老的传统文化和语言文字,将面临灭绝的危机。即便是采取措施,努力挖掘、保存,在一个时期以后也只能成为遗产,供人类研究、借鉴之用。可喜的是,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旧的消失了,新的代替了。而且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在今天已经出现“大同”趋势。这种“大同”的趋势,也急需“大同”的语言和文字。如果世界各种语言文字,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之后,演化成一种世界各国人都能接受的语言和文字,“大同”的进程必将大大加快。现在的问题是,对这种语言文字的“大同”,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掌握“扬弃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的语言文字现象,也只能“不求其纯正,但求其高雅”了。 On “Chinglish ” and “Chinglish Language”(Professor of Xingtai University , Hebei, China) Wu shiyi 作者简介:吴士异,汉族,男,邢台学院教授,1944年出生于河北邢台,1969年毕业于河北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长期在高校从事英语教学和语言文化研究,发表过翻译理论、语言学和文化比较方面文章数十篇,翻译100多篇各类文章和英文小说2部。 通讯地址:河北邢台达活泉南大街邢台学院东家属院3号楼3单元201电话Key Words: Chinglish, English-Chinese, Merging of Languages, andUniversal World LanguageAbstract: Chinglish refers to the lousy English spoken by the illiterate Shanghai people during the middle of last century. And at the same time many English words were translated into odd Chinese, which are very vivid and figurative, though lousy enough. Hence they were called English-Chinese. This kind of translation has frequently appeared in communication and Chinese literature. And so did many languages of the world. Today, the worlds economy, politics and cultures are merging together. This tendency has further spurred the merging of worlds languages. How to judge the merging of languages? I consider it as bittersweetness. We should face this tendency and restlessly pursuit its p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健康管理师职业技能等级评定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建筑规划师技术水平认证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劳动保护员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环境安全检测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全知识进阶题及答案
- 2025年电信公司网络工程师岗位招聘面试题及解析
- 2025年工程造价工程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服装设计师实务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飞机维修技师执业技能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早教师笔试模拟试卷及解析
- 公安基础知识辅警考试1000题
- 佳酿贺喜升学宴金榜题名踏新程热烈庆祝某同学金榜题名模板
- 2024-2029年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投资研究报告
- 九年级语文下册3武松打虎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
- “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课件
- DL-T 572-2021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PDF解密
- (高清版)TDT 1055-2019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
- 人教版(2019)高中英语必修一二三各单元话题作文与范文汇编(共3册)
- 乳果糖口服溶液说明书用法
- 内科学第一章 肺部感染性疾病概述
- CATIA各模块功能全面讲解经典收藏(基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