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光的反射和折射-一审教案_第1页
第二章-光的反射和折射-一审教案_第2页
第二章-光的反射和折射-一审教案_第3页
第二章-光的反射和折射-一审教案_第4页
第二章-光的反射和折射-一审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光的直线传播主备人:谭大娟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2、过程和方法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宇宙的信息。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亲身的体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我们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感悟,使我们获得感性认识。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我们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探索的积极性。重、难点:光的直线传播的内容。分析解释有关光现象。器材:激光源、玻璃杯、水、烟雾学习课时:1课时一、课前预习:1、光源是指能_的物体,如_、_、_。我们能看见光源是由于发光物体发出的光进入了我们的_。2、早晨升旗排队时,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只能看见自己前面的一个人,队就排直了,这是应用了光_传播的原理。3、光在_的传播速度是宇宙中间最快的速度,大小是_。4、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是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个现象表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5、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的_,光在水中是沿_传播的。二、课前展示在小学自然课中,我们学习了有关光的现象,展示你所知道的有关光现象的知识。三、创设情景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光线又是如何传播的?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五、展示汇报1、自学光源的内容,各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教师展示生活中的发光器具并带领学生自学光源,(1)光源: (2)光源的分类(3)举例:2、通过实验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各小组讨论并归纳出以下规律: (1)光在 、 的介质中沿 传播。(2)证明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3)光沿直线传播应用的例子。3、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 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 。符号 。4、自学“光的传播速度”的内容:讨论:光有没有速度?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 c 。阅读课本36页,我们知道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 。 5、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回答下列问题:(1)我们为什么可以看到古老的光?(2)什么是光年?它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六、实践创新,开动脑筋: 1、光年是光在_传播的距离,如果一年按365天计算,1光年=_m。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的“比邻星”,距我们4.3光年,如果我们乘坐的航天器的速度是17 km/s,到“比邻星”旅游一趟大约需用_年时间。2、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表面光滑的金属板 B、正在工作的电灯C、小镜子 D、晴天的月亮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只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B、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能发光 C、打开电灯屋子马上被照亮,所以光的传播是不需要时间的 D、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了影子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A、3108 km/s B、 3108 km/h C、3108 m/s D、3108 m/h七、拓展提升1、如果一个飞人以光速绕地球运行,在1s的时间内绕地球运行_圈,在平常计算中真空和空气中的光速为_。2、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是_ _。3、在太阳、月亮、蜡烛、白炽灯中,不是光源的有_。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小明在地面上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结果。( )(2)早上起床后小红拉开窗帘,整个房间立刻亮了,可见光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3)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所以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也比在空气中快。( )5、织女星与我们相距2.49761014 km,我们现在看到的织女星的光大约是多少年前发出的?学习后记: 光的反射主备人:谭大娟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知道光路可逆。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2、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体验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探索光的反射规律。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光的反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密切联系实际,提高应用能力。重、难点识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光的反射定律。器材:激光源、平面镜、纸、学校自制光的反射实验器。学习课时:1课时一、课前预习:1、反射定律: 光线与 光线、 在同一平面内; 光线与 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角等于 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2、反射类型: (1) :入射光平行,反射光也平行;(2) :入射光平行,反射光向着不同方向。3、太阳光与水平面成25角射到平静的湖面上,则反射角为 ;若太阳光垂直射向湖面,则入射角是 ,反射角是 。4、黑板发生“反光”时,上面的粉笔字看不清楚,这是因为黑板发生了 反射的缘故。我们能从各个不同的方向看清楚物理课本的原因是因为光在课本上发生了 反射。小红通过太阳光用镜子晃小明的眼睛,小明感觉很刺眼是因为发生了 反射。 二、课前展示1、射击瞄准时的要领是:目标、准星、缺口“三点成一线”,这里应用的光学知识是_。2、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 来解释3、判断题(1)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在水中不一定沿直线传播( ) (2)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先闪电,后打雷( ) (3)工程技术中常用激光准直,这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4、下列不是光源的物体有()A、太阳 B、火焰 C、月亮 D、电灯5、一根旗杆在阳光照射下,在地面上投下一个旗杆的影子自早晨到黄昏这段时间内,旗杆影子长度变化是( )A、逐渐变短B、逐渐变长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6、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 ) A、圆形的 B、正方形的 C、不规则的 D、成条形的三、创设情景:我们知道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但为什么我们用肉眼可以看的见?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五、展示汇报:1、任何物体表面都可以反射光。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我们也可以看见它,是因为这些物体 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不同物体的表面光的反射情况不同,那么光的反射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光的反射是不是任意的呢?2、学生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器材:有什么器材?如何使用?方法、步骤,如何做?(可以参考课本步骤P39-40)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并填表: 角i角r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学生归纳总结结论如下: 3、光的反射规律: i r认识:镜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反射角、入射角。法线: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 入射角。演示“光路可逆”的实验,结论如下:(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4、自学镜面反射及漫反射,回答以下问题 ;(1)反射包括 。(2)二者的区别: 。(3)学生探讨交流:在漫反射中,是否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学生讨论后,作图证明)5、学生分组讨论“光的反射”的应用:六、实践创新,开动脑筋:1、当入射光线方向保持不变,而把平面镜转动角,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将改变_角。2、在图11中,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或镜面的位置图113、下面几个现象中与光的反射有关的是( )、太阳光下物体有影子 、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晚上看到的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光 、利用激光给隧道准直4、有关光的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射到光滑平面上才能发生反射B、光射到透明物体的表面才能发生反射C、光射到不透明物体的表面才能发生反射D、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能发生反射5、下面说法中不符合光的反射规律的是( )A、入射角增加10,则反射角也增加10B、入射角为0的入射光线没有反射光线C、若光线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射入时,它就逆着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反射出去D、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则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七、拓展提升:1、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是60,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若入射角增大1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改变了 。2、太阳光线与水平面成40角,今用一平面镜把太阳光线反射到竖直向下的水井中,则平面镜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3、光的反射有 和 两种,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 反射的缘故。4、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C、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同样增大D、入射角大于反射角5、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为60,则反射光线与镜面间的夹角为( ) A、60 B、30 C、120 D、1506、关于光的反射定律的适用范围,正确的说法是( ) A、光的反射定律只适用于镜面反射 B、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不适用于垂直照射 D、光的反射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反射现象学习后记:平面镜成像主备人:谭大娟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2、过程和方法经过对“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记录。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重、难点:利用实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器材:蜡烛、平面镜、纸、玻璃、球面镜学习课时:2课时一、课前预习:1、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 立的 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像与物体大小 ;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 。2、 平面镜成像原理:根据。3、平行光线经凸面镜反射后;平行光线经凹面镜反射后。二、课前展示1、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30,则反射角是 ,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2、若要使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直角,则入射角是 ,这时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 。3、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 现象4、日食现象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光的_道理解释。观察日食时要注意保护眼睛,不能用肉眼或通过没有减光设备的望远镜直接观看,否则容易造成视网膜损伤,甚至失明。比较简易的做法是如图所示,用一盆滴有墨水的水来观看,这是利用了_ _。5、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拱桥倒影 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C、钢笔错位 D树林间的光线6、雨后的夜晚走路时,为防止脚踩到水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潭;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潭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潭;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潭C、迎着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潭D、迎着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潭7、把下面的光路图补充完整。8、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到平面镜MM的O点处,请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它的反射光线,标明反射角大小。 三、创设情景: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为什么平面镜可以成像呢?它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如果我们把镜子后面的水银去掉,还能成像吗?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五、展示汇报:1、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器材:蜡烛、纸、玻璃、尺、木板2、学生分组讨论并归纳出结论: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物体所成的像是 。(正立或倒立)(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3)像与物体的大小 。(4)像和物体关于镜面是 (对称或不对称)(5)物体所成的像是 (实像、虚像) 教师引导学生:实验中玻璃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什么? 3、平面镜成像原理: 。 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找出S的像点。S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找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s 5、学生自学球面镜,回答以下问题:(1)凸面镜:可以使光线 ,可以开阔 ,常用作观后镜。(2)凹面镜:可以使光线 ,如: 、 等。 六、实践创新,开动脑筋:1、当你照镜子的时候,可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子里的这个“你”就是你的 ,由于进入你眼睛的光线并非真正来自平面镜后的“你”,所以把这个“你”叫做 。2、平面镜成的像 在光屏上显示出来(填“能”或“不能”),平面镜成像是物体反射的光或物体发出的光射到平面镜时发生了 的结果。3、某同学身高1.7 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 m处,他的像高是 ,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若此人向平面镜移动1 m,则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他的像高为 。4、水面也能发生反射,我们从水中看到空中的飞机是 像。(填“虚”“实”)5、汽车的后视镜是 面镜,利用它可以 司机的视野。6、太阳灶是用 面镜制成的,它可以使照在表面的太阳光 在一点,凹面镜的面积越大会聚的太阳光就越 ,温度也就越 ,利用它不仅可以烧水、煮饭,还可以发电、冶炼,所以它是既节约燃料又不 的环保型能源。7、手电筒的反光装置相当于 面镜,它可以使小电珠发出的光变成 光射出去。七、拓展提升:1、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眼睛离书本的距离为25cm时看的清楚,不容易疲劳,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人刮胡子时应( )A、使平面镜到眼的距离为25cmB、使平面镜到眼的距离为50cmC、使平面镜到眼的距离为12.5cmD、因为像的大小不变,所以平面镜到眼的距离远近都一样2、下图中,M是平面镜,各光路图正确的是( )3、某同学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从距平面镜2m处跳到了距平面镜4m处。下列关于镜中像的大小及像的距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像与该同学大小相等,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6 mB、像与该同学大小相等,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8 mC、像比该同学大,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6 mD、像比该同学小,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8 m4、小明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先将蜡烛放在平面镜前50cm处,他记下了像的位置,然后,他将平面镜向蜡烛移动了10cm,则第二次成像的位置与第一次成像的位置比较( )A、向平面镜移动了10cmB、向平面镜移动了20cmC、远离了平面镜10cmD、远离了平面镜20cm5、某同学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想使竖直放置的蜡烛所成的像与水平面成水平的,他可采用的方法是( )A、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90角放置B、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60角放置C、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30角放置D、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放置6、下图是某同学作的光路图,他只画了一条入射光线和另一条反射光线,请你帮他画出发光点S和像点S。7、作出下图中的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A A B B B A 学习后记:光的折射主备人:谭大娟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重、难点: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归纳光的折射规律。器材:激光源、玻璃砖、水、水槽、纸、角度测量器学习课时:1课时一、课前预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光的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 )(2)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在不同介质中。 ( )(3)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时,只会发生折射现象。 ( )(4)和光的反射一样,在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 )2、如果把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_入射角。3、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则光可能是( )A、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B、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C、从水中垂直射向空气中D、从空气中垂直射向水中 4、如图所示:这是光线在空气中和玻璃中传播的情形,其中EF垂直于MN,角3等于角6,指出入射光线是 ,折射光线是 ,界面是 ,入射角是角 ,折射角是角 ,空气在界面的 侧。 M 3 4 E 5 1 2 F 6 N二、课前展示1、某人站在平面镜前5m处,当他向平面镜前移动了3m,则人在镜中的像( )A、由大变小 B、由小变大 C、大小不变 D、无法判断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就越大 B、物体越大,它在平面镜里成的像也就越大C、平面镜越大,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也越大D、平面镜竖直放置比它倾斜放置时,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要大3、某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如果人的身高是1.6m,他的像的高度是 。4、平面镜成像是平面镜对光发生 的结果;平面镜成的像 (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是 像 。5、站在平静的湖水旁,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像,这是因为平静的湖水面相当于 作用,若向水中投一石块看到像碎了,其原因是 。6、某眼科诊室相对两墙之间只有3m,而检查视力时人需距离视力表5m,采用平面镜成像的办法可解决这一难题。将视力表挂在一面墙上,人背向视力表去看对面墙上平面镜中视力表的像,被检查者应距视力表 m。三、创设情景: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我们知道光沿直线传播,如果不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光还会不会沿直线传播呢?若在不同种介质中呢?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五、展示汇报1、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并交流 空气 界面 水(先让学生猜想:光线会往哪边折?) 结果: 空气 界面 水2、通过实验,学生总结归纳得出结论:(1)光从空气 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 偏折。(2)实验: 空气 其他介质 结果: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 法线方向偏折。(3)学生观察实验: 空气 水(或其它介质)结论:光垂直射入界面时,传播方向 。 3、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完成下列光路图:空气 空气 空气水 水 水水 空气 玻璃 玻璃 空气 空气空气 水 4、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1)试说明池水变“浅”、筷子变“折”的原因:(2)试说明为什么隔着火焰看对面的人会“晃动”?六、实践创新,开动脑筋1、在河岸上看到的水中的鱼,比实际鱼的位置 一些,潜入水中的人看到岸上的树,比实际的树 一些,它们都是因为光的_ 所引起。2、光在水中是沿着 传播的,光从水中斜射到玻璃的界面上时,通常会发生 和 现象。3、一束光由水斜射入空气,当入射光线不断向法线靠拢时( )A、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都向法线靠拢B、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都远离法线C、折射光线靠拢法线,而反射光线远离法线D、反射光线靠拢法线,而折射光线远离法线4、关于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漫反射是一种折射现象B、平面镜成像是一种折射现象C、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的路径是弯曲的,这实际上是折射现象D、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些,这是由于池底射向空气的光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七、拓展提升:1、在星光灿烂的夜晚仰望天空,会看到繁星在夜空中闪烁,像人“眨眼睛”一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星星的发光是断断续续的B、被其他星体瞬间遮挡的结果C、星光被地球大气层反射的结果D、星光被地球大气层折射的结果2、若水中的鱼能看到岸边的人,它看到的人其实是( )A、变矮了的人的实像B、变高了的人的实像C、变矮了的人的虚像D、变高了的人的虚像3、下列哪个现象为折射的结果:筷子水中部分是曲折的;清澈的水底看起来比实际浅;太阳未出地平线,人已看到太阳;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正确的是( )A、 B、 C、 D、4、关于光的折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只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才能发生折射B、只有光斜射到两种不同介质的界面时才可能发生折射C、光从空气射向水时折射光路是可逆的,光从水斜射向空气时折射光路是不可逆的D、在发生光的折射时一定发生反射,反射角可能大于入射角5、如图所示,水中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照在S上,图中三条光线路径可能正确的是( )A、SO1SB、SO2SC、SO3SD、以上三条都不正确学习后记:光的色散主备人:谭大娟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知道光的三原色。知道物体的颜色成因。初步学会观察与光的色散有关的实验现象。2、过程与方法经历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经历研究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色散的各种事实,了解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研究“白光分解”、“色光混合”和“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实验过程,萌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重、难点白光的色散、三原色光。色散的原因。器材:三棱镜、玻璃砖、红色、蓝色、绿色透明塑料片、红、蓝、绿纸、白屏。学习课时:1课时一、课前预习:1、色散:牛顿用 把太阳光分解成 的现象叫做色散。换句话说,色散现象能说明白光是由 混合而成的,太阳光是 (选填 单纯光、复色光)2、色光的三原色: 、 、 。3、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通过什么色光,呈现什么颜色; 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 决定的。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呈现什么颜色。4、颜料的三原色: 、 、 。二、课前展示: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海市蜃楼 B、池水映明月 C、水中的倒影 D、小孔成像2、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面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还有一部分光进入水中,光线发生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这两个现象是同时发生的3、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偏折,则光可能是()A、从水中斜射人空气中B、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C、从水中垂直射向空气中D、从空气中垂直射向水中4、关于“潭清疑水浅”和“池水映明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反射和折射B、光的折射和反射C、都是光的反射D、都是光的折射5、小明在东河坝看到:鱼儿在水面荡漾,鱼儿在白云中穿梭,青山在水中摇曳,小明看到的景物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船儿 B、鱼儿 C、白云 D、青山三、创设情景:雨过天晴后天空会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那么这条美丽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五、展示汇报、教师演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射出的光有什么变化?学生观察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太阳光是由 、 、 、 、 、 、 七种色光组成,这说明白光是由混合而成。太阳光经过三棱镜会发生 现象,早晨的“露珠”五彩缤纷是 现象,七彩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中水滴而产生的。2、通过观察色光混合的实验我们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 、 ,混合后为色。单色光不能分解的光、学生动手实验归纳结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 。 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 。4、阅读课本53页回答:颜料的三原色: 、 、 ,混合后为色。六、实践创新,开动脑筋1、雨后的天空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关于“彩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光的折射现象 B、是光的色散现象C、是光的反射现象 D、是由于空气中悬浮有大量的小水珠而形成的2、商场里的花布的图案是有无数种的颜色拼排而成,各种颜色均是由三种原颜料调和而成,这三种原颜料的颜色是( ) A、红 橙 黄 B、红 绿 蓝 C、红 黄 蓝 D、红 白 蓝、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_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_色;如果一个物体能_所有色光,则该物体是无色透明的。、在一张白纸上用红颜料写一个“光”字,把它拿到暗室。只用红光照射时,你将看到现象,只用绿光照射,你又将看到现象。、在没有其他光照射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时是(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C、上身呈绿色,裙子呈紫色D、上身呈绿色,裙子呈黑色七、拓展提升物理阅读黑色花为什么很少见? 我们生活在姹紫嫣红、色彩缤纷的花的世界中,但是我们看到的黑色花却很少。植物学家对四千多种花的颜色学习了统计,发现只有8种黑色花,而且还不是纯正的黑色,只是偏紫色而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花的颜色与太阳光及花瓣反射、吸收光有光,太阳光由7种色光组成。光的颜色不同,其热效应也不同。有色不透明物体反射与他相同的光,吸收与它颜色不相同的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花瓣比较柔嫩,为了生存,避免受高温伤害,它们吸收热效应较弱的光,而反射热效应较强的光。这就是我们看到红、橙、黄色花多,而蓝、紫色花少的原因。若吸收7种色光,受高温伤害就更大,花也更难生存,所以黑花很少。(1)红花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什么颜色的光?(2)材料中提到“光颜色不同,热效应也不同”,请你比较红色光与蓝色光的热效应强弱。(3)材料中没有提到白花,请你推断白花反射、吸收色光的情况。学习后记:看不见的光主备人:谭大娟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初步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初步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影响。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重、难点:知道太阳光谱的内容。知道红外线、紫外线的定义及其作用。器材:电脑学习课时:1课时一、课前预习:1、 线和 线属于看不见的光。靠近红光的是 线;靠近紫光的是 线。2、一个物体,当它的温度升高时,它辐射的红外线 。3、红外线的主要应用有 、 、 。4、天然紫外线的最重要来源是 。大气层上部的 能够_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上的动、植物和人类不受伤害。二、课前展示:1、白光_(填“是”或“不是”)单色光,白光是由_混合而成。2、红色的塑料片只能透过_色的光,蓝色的衣服只反射_色的光,吸收_的光。3、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该物体呈现_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该物体呈现_色。4、戴蓝色镜片的人看红色的纸,看到的颜色是( ) A、红色 B、蓝色 C、黑色 D、白色5、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 A、桃花自己呢不过发出红光 B、桃花吸收红光 C、桃花反射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三、创设情景:我们知道,利用三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可见光: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那么把这些光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会是什么呢?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五、展示汇报请学生观察课本P54光谱图,自己阅读回答以下问题: 1、把这些色光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就是 。在红光、紫光外还有人眼看不见的光,分别是: 、 。 2、红外线:阅读课本54页的内容,并归纳。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 越多。红外线的 强,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后温度升高。红外线的穿透云雾能力比较强。学完以上知识后,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红外线可以有什么用途?3、阅读课本55页的内容,并归纳紫外线:(1)紫外线的来源?(2)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相片底片感光。(3)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能杀菌。(4)荧光效应。学完以上知识后,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紫外线可以有什么用途?六、实践创新,开动脑筋1、把光按_排列起来,就是光谱。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也有能量的辐射,人眼看不见,这样的辐射叫_。紫外线是指在_以外的看不见的光。2、大气对光的散射特点是:波长较_ 的光容易被散射,波长较_的光不容易被散射,白天大气对太阳光中的蓝光散射的较多,所以天空是_。傍晚太阳落山时,看到太阳是红的,原因是傍晚的阳光穿过厚厚的大气层_大部分被散射掉了,剩下_透过大气射入我们的眼睛。3、太阳的热主要以_形式传送到地球上。4、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_效应。物体辐射红外线的本领跟_有关,_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5、紫外线最显著的特性是_,根据这一原理可制成_。6、关于紫外线的主要作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B、能杀死微生物C、能使荧光物质发光D、能进行遥控7、大雾弥漫时,汽车司机必须开亮雾灯,才能保证安全,雾灯常用( )A、红光B、绿光C、黄光D、白光七、拓展提升1、下列关于红外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外线是一种可见光,能被肉眼看见 B、一切物体都可以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的物体发射的红外线也越多 C、物体在常温下不会发射红外线,只有温度高到一定程度才会发出红外线 D、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感光,能用来鉴别真伪钞票2、适当的什么光照射时对人吸收维生素D有帮助( ) A、紫外线 B、红外线 C、绿光 D、黄光 3、验钞机是利用什么使钞票上面的荧光物质发光,以此来辨别钞票的真伪(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红光 D、紫光 4、过度晒太阳会使皮肤粗糙,甚至引起皮肤癌,这是由于太阳光含有以下哪种光线造成的(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可见光 D、不可见光 5、小明暑假随父母到昆明旅游,一下飞机导游姐姐就对他们说“昆明地处高原,人们阴天不带伞外出也会被晒得黑黑的”小明心里想,阴天连太阳都看不到,怎么还会备晒黑?这是怎么回事?学习后记: 光现象复习课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整理本章的知识框架,复习关于光现象的基础知识。知道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解释平面镜应用的问题。理解光反射的规律,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及其应用。知道光的折射规律,会分析生活中的折射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梳理归纳本章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在复习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求。在复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活动与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活动中,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在竞赛中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的情境中。通过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难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与光的反射定律及运用器材: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相关实验器材、自制磁性硬纸板、自制探照灯等。学习课时:1课时一、课前预习:二、课前展示:初二物理光现象试卷学校:_ 班级:_ 姓名:_ 学号:_ 成绩:_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太阳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会发生弯曲,这说明 。2、若一个身高1.6m的人站在竖直挂置的大穿衣镜前0.5m处,则此人在镜中的像高是_m,像到人的距离是_m,若此人以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走2s,则像高_m,像到镜的距离是_m。3、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现象,“池水照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现象4、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0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度,当入射光线向法线偏转_度时,反射角变为400。 5、射击时要做到“三点一线”,这是利用了 。6、渔民在叉鱼时,总是往(填“上”或“下”)叉,这是因为光从到发生了折射;某人在水中看河岸上的树时,看到的树要比实际的位置(填“高”或“低”),这是因为光从到发生了折射。7、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_传播的。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银幕上的画面,这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了_。用久了的油漆黑板会“反光”,这是由于光在黑板上发生了_的缘故。8、 红玫瑰只_红光,因为它是红色的;透过蓝玻璃板看白纸是_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 现象;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 _三种色光合成的。9、 我们观察到水中的鱼和水中的云形成的原因,前者是由于光的_而形成的_像(“虚”或“实”);后者是由于光的_而形成的像(“虚”或“实”)10、 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