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移动端应用知乎的产品分析报告.doc_第1页
关于移动端应用知乎的产品分析报告.doc_第2页
关于移动端应用知乎的产品分析报告.doc_第3页
关于移动端应用知乎的产品分析报告.doc_第4页
关于移动端应用知乎的产品分析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乎(移动端IOS)产品分析报告1 行业概述。1. 产品所在行业背景互联网用户已经不再满足于只在互联网上寻求一些生活性的,简单的问题的答案,他们会更多的转向一些有自己喜好倾向性的,针对性很强的方面去寻求经验和他人的见解(比如职业领域,科学人文,等等)。知乎,果壳,21CH以及一些个人博客都可以不同程度的满足用户,把这些已经存在的PC端的社区产品与移动端相结合,不仅满足了用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相关的需求,也将产品本身的适用领域更好的扩展。2. 产品市场情况智能手机地位不断的上升带动移动端产品使用时间不断增长,PC端不再是人们分享信息唯一主要的渠道,在移动端,用户希望享受到同样的信息查询和共享服务。知乎的用户,从2013年3月开放注册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增加到了400万,截止到现在,我们无法得到一个确认的数字,如果刨除掉零问题零关注零回答的三零用户,知乎的活跃用户仍然达到了350万(虎嗅:第一次民间版知乎用户体验分析报告),这些用户既然在PC端第一选择是知乎,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这些用户在移动端选择知识性问答类产品时,依然选择知乎。利用知乎在PC端的影响力,将用户的注意力移植到移动端,这将是一块巨大的市场。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中青年用户作为的主导的智能手机用户,他们正处于事业与健康的黄金期,求知欲强,接受外界新鲜事物能力强,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新的想法和问题,这都符合知乎存在的意义,并十分有利于知乎的进一步发展。2 产品概述。1. 产品定位。充分利用PC端的优势,在移动端网络问答领域成为最主流产品。知乎有自己的差异化特点,保证知乎的回答都是精品。知乎可以成为用户解决碎片时间方法中的一个很好的选择。知乎与具有相同品味的用户互相匹配,是格调的体现。2产品战略规划。巩固PC端优势和资源,利用知乎在PC端的影响力,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精选优质内容,多样化的互动方式,聚拢用户增强黏性.PC端和移动端资源与体验一体化,让用户不会产生移动端和PC端使用感不统一的感觉。3 用户需求分析。1. 用户分析:知乎的用户都有哪些按年龄划分:根据百度指数,知乎的用户大都是青壮年,40岁以后的中年用户都是极少数,主体用户集中在20岁到39岁,其他年龄段用户也有,但是数量很少。从性别来说,男性占比86%,远高于女性的16%。按职业划分:a.用户涵盖各个职业,绝大多数从事非体力劳动 b.对本身职业领域有一定规划和想法,或者参加工作10年以下,正处于事业的起步期和上升期,属于公司和单位的中间和基础力量,非决策层或者高管。 c.学生(本科学历以上)按城市划分:a.主体用户集中在大中型城市,这里信息流通快,生活内容宽泛,覆盖面广,职业多元化,使得产品流传更快更深,让知乎内容的广度可以被更多不同的人分享。 b.小型城市以及乡镇用户较少,生活内容窄,职业单一,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知乎产品内容认可度低,用户群很难扩大。按学历划分:大多数用户拥有本科或研究生学历,或在社会打拼多年,有一定社会阅历和经验的,学历相对较低的用户。按目的划分:知乎开放注册后,用户大量增加,我们可以按目的划分 a.针对知乎初衷而来的用户(分享经验,知识和见解)。 b.为有趣的内容,搞笑的问题和回答而来(把知乎当做某种性质的糗百和搞笑论坛)。 c.上述两种用户的综合体。2. 用户使用场景分析家里(寝室里):a.床上:累了一天,该睡觉又不想马上睡,看一会知乎,随便翻翻,看看自己喜欢的内容,比如体育,电影什么的。 b.马桶上:上不出来厕所,拿着知乎乱翻翻。 c.沙发上(或椅子等这类家具):无所事事打发时间,拿起手机,时间充足,玩玩游戏,看看电影和小说(这类需求需要大段的时间,平时时间较短的时候一般不会选择,只有时间充足时会选择,而且一般优先),玩腻了,看看知乎吧,里面的内容还是很有意思的。单位(公司):a.间歇性的休息时间:完成一个小任务,在开始下一个小任务的间歇性时间,这时用户一般会选择一些轻松的内容(比如人文,生活类的内容) b.吃饭:一般为午饭,午饭会吃的很快,很多人边看手机边吃饭。知乎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学校:a.上课:大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会经常性的不听课,在课堂上的唯一选择就是玩手机,这是一块非常大的时间,这时候大学生选择的内容各个方面都有,专业的,人文的,社科的,职业的都会涉及,阅读量会很大。 b.实验室:这是针对较高年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实验室完成项目任务的间隙。 c.食堂:可以参照单位中b项 有一种经常性使用的用户,不管每天是否劳累,都会抽出时间看一会知乎,这些用户往往不是为了放松休闲来看的,他们一般是想对自己的个人知识面和职业素养想有一种积累性的提升。3. 用户需求分析获得职业和专业相关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优先级高):这是知乎的核心功能和创建初衷之一,知乎的初衷是创建一个分享知识和经验的社区,在移动端的知乎上,可以看出这是着重在做的部分。从产品的角度来看,这个需求满足的很好,关注的人,专栏,邀请作答等功能都可以更好满足这个需求。但是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这个需求的满足度在下降,原因在于随着知乎的开放注册,越来越多的用户在涌入这个社区,这就造成了质量很低的问题和解答的数量大量增加。很多用户的回答插科打诨,卖萌装傻,并不是说轻松诙谐的回答是不允许出现的,只不过在一些专业性和知识性较强的问题上,这种回答的过度出现会影响回答的整体质量。简单来说,就是用户大量增加降低了社区的整体智商,这是知乎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电影,音乐,时事,社科等等)(优先级高)交流见解,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这也是知乎的核心功能,知乎现在可以拥有如此大的客户群,除了解答专业性和高质量,话题开放性不断增大也是原因之一。知乎不再满足于作专业领域的社区,他还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和角度。这种开放性更大程度的满足了用户不同的需求,这是知乎一直坚持的一个点,在满足度上做的也很好。轻松的社区氛围,独到的见解,每个人都愿意拿出自己的想法与他人分享,才是知乎最珍贵的地方。 解答别人的问题,秀出自己的闪光点(优先级在不断下降):知乎既然是做一个问答类的社区,那么有问问题的人,就必然有回答问题的人。但是现在在知乎这个平台上敢于给出自己见解的人,甚至把主动问问题的人也加上,这些用户只占全部用户的10%左右,这就大大降低了整个平台的互动性。绝大多数的用户只看别人的问题和回复,把知乎当做一个单方向的提供信息的平台,缺少自己的参与感,这会影响知乎整体的发展,也违背了知乎建立的初衷:分享和交流。一旦分享和交流变成了单方面的倾听与观看,知乎的价值也就大大下降了。这个需求并不是满足的不好,而是没有把用户对于这种需求的渴求感调动起来。打发时间,只对搞笑内容感兴趣(这种需求的优先级不断提高):这种需求的优先级不断提高从侧面反应了知乎整体的问题和解答的质量在下降。本来知乎是不反对一些搞笑的问题和回答出现的,甚至这类内容的专栏和主题也不少。可是随着开放力度的变大,知乎发现无法控制这类内容的迅猛上升势头。要知道,知乎并不是糗百,也不算搞笑杂谈的的论坛,可是越来越多的用户把知乎和这类产品在某种程度上划了等号。还是那句话,如何在用户数量大量增加的前提下控制知乎内容的质量,是摆在知乎面前的最大难题。4 产品功能分析 抽屉式导航,左侧主页面包含7个个人选项,上侧有三个主要功能选项,左侧页面对应用户当前选择哪个功能选项,可拉到左侧。直接用手指在页面上做滑动动作即可下拉。建议:个人选项有些多,有的可以合并到个人主页(即苏越)中。可让整体页面更简洁高效打开页面很简洁干净 个人主页是卡片式的显示方式,比较简单,可以在这里看到自己关注的话题,人物,专栏,和回答过的问题等等。 点击首页出现如图,显示的是用户关注的人,专栏的最新动态,包括他们的提问,回答和点赞。右上角用户自己提问。整体显示比较清晰。建议:排版有些乱,另外再加上评论出现的时间会比较好。另外首先只显示关注的人,而没有关注的话题,用户用起来不方便,只能从个人主页里找。点击问题进入话题界面 在问题界面向下拉可以看到不同用户的回答,这是其中一个回答,如果觉得有价值,可以收藏,点赞,评论。在首页页面里,可以直接点击感兴趣的用户进入他的主页,其他用户的主页形式和个人主页形式一样。 回答按点赞数从上到下排列,可向下拉动。缺点:当一个问题的回答较多,用户无法一次性看完时,在用户下一次观看这个问题时,又要从头翻起,很麻烦,建议加一个类似书签的功能。点击发现出现如图,显示的是热门的推荐和热门的收藏,让用户第一时间阅读最新最热的内容。建议:同首页,在排版上要更整齐,最好加上时间的标注。最上方的知乎编辑推荐有些大,如果换成窄一些的清新图片,并把编辑推荐变成小手势的形式出现在推荐内容的旁边,效果会更好。TAB式标签切换,显示热门收藏。 i 搜索分两种:内容搜索和用户。内容搜索包括主题,关键字,问题和回答。用户搜索可以搜索到个人标签或名字与用搜素内容相符合的用户。搜索出来的用户和专题可以收藏,讲显示到个人主页里的关注和收藏里。建议:对于感兴趣的内容,知乎提供给用户两种方法:收藏和关注,有些回答是收藏,有些内容是关注,这让用户会不好找,建议只能关注人和专栏。回答是收藏。 5 SWOT分析1 产品细节和结构可以进一步优化2 用户大量增加,导致问题和回答的质量都不断下降3 大多数用户在看极少数用户发布的内容,没有做到真正分享和交流4 做出自己的差异化,要不同于其他类似功能的产品 1强大的PC端用户基础和良好的口碑2用户数量庞大,累积资源较多,用户粘性较强3有自己的格调,可以反向选择用户4移动端该种类应用较少,且起步较早,经验丰富,功能完善 WSOT1. 没有一个清晰的盈利模式,影响知乎后续的发展方向2. 噪音越来越大,知乎正变成一个大论坛,失去建立的初衷3. 移动端更加垂直化的其他应用会分流用户(比如蘑菇街和知乎中的女性专题)1.用户不断增长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欲望有益于知乎的发展2.用户和流量都在不断从PC端向移动端转移1. 六改善建议和发展方向这里的改善建议针对三点:1.针对精品回答者,知乎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 2.如何在用户数量大量增加的前提下保证内容的整体质量。 3.知乎的盈利方向。1.精品回答者指的是那些在自己的领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并且愿意分享的用户群。他们会给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回答,并且能切实帮助到其他的阅读者。知乎现在的状态是90%的只看用户去阅读10%精品回答者发布的内容。这些精品回答者经常会有这样的心理状态:第一,垃圾问题太多,找不到自己值得回答的问题。第二,自己辛辛苦苦回答的问题希望别人可以看到,以便让自己花费的时间有意义。这种心理状态反应两点问题:第一,垃圾问题多。第二,垃圾回答多。我建议:第一,以小组的形式审核,过滤没有意义的回答和问题。 第二,投票,投票的形式应该大于点赞,每个用户每天的票数有限,所以不会乱投,这样有价值的问题和回答就会被顶上去,也解决了用户点赞成瘾,无意义点赞的问题。 第三,首页显示的内容应该更贴近用户,而不是用户关注的人。我可能因为某个其他用户是一名资深产品经理而去关注他,但是首页天天显示这位产品经理用户回答的问题是我不感兴趣的,那么首页就没什么价值了,所以首页显示的应该是我感兴趣的问题和最新精品回答,因为是审核过和投票过的,所以也降低了垃圾问题出现的概率。2. 针对第一点,现在想轻易控制用户数量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是不现实的,唯一的方法是在限制用户发布内容上做文章。用户在使用知乎时的心理状态无非是两种:一是闲:即随性,闲谈。他们在任何论题上插科打诨,卖萌装傻以获得大量的赞,在一些轻松搞笑的论题上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在一些专业性和知识性较强的问题上,这又拉低了整体的阅读体验。二是庄:即是庄重严肃。有一部分用户,工作上比较依赖网络来搜集信息。这部分人深知互联网络是一个丰富的学习资源,所以来知乎也抱着一种认真学习的态度。在这里并不是说那种用户好哪种用户不好,知乎的优势是在于这里既有闲而妙的回答,也有庄而专的见解,我希望知乎的氛围是轻松而又专业的,闲不能闲到弱智而低能,庄也不能庄到乏味和无趣。我建议,必须在已有用户的基础上,建立一些自我管理的组织。例如分组的话,有组长,有本组说明。由该组成员一致同意本组是“谢绝”还是“欢迎”调侃,对问题又有什么要求,等等。不要求,不行;由知乎团队要求,不合理。所以应该由用户形成小团体自我管理。这样可以把回答的质量保持在一个不会很低的水平。3.知乎的盈利模式在未来可能有以下几种:一 用金币或虚拟货币买答案,这其实是一种很愚蠢的做法,把单纯的分享和交流带上铜臭会改变整个社区的气氛,社区不再是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