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课件.ppt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课件.ppt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课件.ppt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课件.ppt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纲 1 1840 1900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 辛亥革命 课标 1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2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民族矛盾 3 发展 1853 1856年 经过北伐 西征 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南京 粤省历史 洪秀全 广东花县 今广州市花都区 人 他领导发动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规模最大 历时最长的一次革命 强烈地冲击了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和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入侵 绝对平均主义 资本主义 3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 转折 1856年 事件 从此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 重建领导核心 为重振国威 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 让洪仁玕总理朝政 3 防御战 1858年 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部队 局势暂时稳定 1860年 安庆陷落 天京失去屏障 4 天京陷落 1864年 湘军攻破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天京变乱 天京 思维拓展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其主要表现 经济上 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 没有长远眼光 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政治上 农民阶级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思想上 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 不能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 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组织上 农民带有严重的分散性 很难形成统一的 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 资本主义 上海 中国同盟会 2 爆发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 攻占楚望台军械库 12日 占领武汉三镇 中华民国 责任内阁制 封建专制制度 巧学巧记 三个词语概括 临时约法 的内容 1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2 主权在民即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自由平等包括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国民享有基本的权利 三权分立包括实行行政 立法 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和责任内阁制 1912 粤省历史 广东省香山县 今中山市 人孙中山不愧为高举 政治革命 旗帜 推翻中国漫长帝制的反封建斗士 为中国描绘出一幅任何人 任何权力都受到制约 都处在公民真正有效监督之下的民主共和政治的理想蓝图 君主专制 民主共和 1 根本原因 封建统治者的沉重剥削激化了阶级矛盾 2 外部原因 列强的商品倾销使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变动 手工业者破产 激化了阶级矛盾 3 直接原因 广西灾荒 人民起义不断 主题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1 金田起义 运动开始的标志 2 定都天京 初步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3 颁布 天朝田亩制度 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4 北伐 西征 达到了全盛时期 5 天京变乱 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6 资政新篇 中国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7 天京陷落 失败标志 主题2应记忆的重大历史事件 主题3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1 新特点 起义时代新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治国方案新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资政新篇 担负任务新 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 失败原因新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所属范畴新 旧民主主义革命 国际背景新 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 主题4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及太平天国运动与民主革命的关系 2 与民主革命的关系民主革命是指资产阶级革命 中国的民主革命肩负着双重使命 即反抗列强的侵略和推翻本国的封建统治 从这一意义上说 农民起义不应归属民主革命的范畴 但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840年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之后 不可避免地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史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如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 不能建立先进的政权 无法保持内部团结 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史料一李秀成论 天朝十误 一 误国之首 东王令李开芳 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 五 误因东王 北王两家相杀 此是大误 六 误翼王与主不和 君臣而忌 翼起狈 猜 心 将合朝将兵带去 主题5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八 误封王太多 此之大误 九 误国不用贤才 十 误立政无章 李秀成自述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史料反映出李秀成认为 战略失误 领导集团内讧 分裂 不能发掘人才 提不出科学纲领等是失败因素 但未认识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失败根源 史料二 定都天京后 太平天国大兴土木 城周围十余里 墙高数丈 内外两重 外曰阳城 内曰金龙城 殿曰金龙殿 苑曰后林苑 雕琢精巧 金碧辉煌 初至江宁 杨逆日朝洪逆 近则洪杨诸贼深居不出 妄拟垂拱而治 伪天王舁夫 轿夫 六十四人 伪东王舁夫四十八人 以次递减 到两司马舁夫八人而止 洪逆从不出行 惟杨逆每出行必盛阵仪仗 贼情汇纂 史料表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丧失进取心 大兴土木 奢侈享乐 严格等级特权 失去了民心是其失败的又一因素 1 制定目的 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 直接目的 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根本目的 2 主要内容 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人民拥有民主自由权利 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确立民主共和制度 实行责任内阁制 防止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制度 主题1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认识 3 评价 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 临时约法 体现了启蒙思想的主张 如三权分立 权力制衡 孟德斯鸠 人民主权 卢梭 天赋人权 伏尔泰 等 史料一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中华民国之主权 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无种族 阶级 宗教之区别 人民有请愿 诉讼 考试 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 节选自 临时约法 史料体现了主权在民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天赋人权等思想 给了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利 从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制 史料二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 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均节选自 临时约法 史料内容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具有近代民主代议制的一些特点 表解 主题2对辛亥革命成败的认识 史料一民国初年 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 不少报纸以 民主 民权 民国 国民 命名 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 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 但报纸发表之意见 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 几乎下等之苦力 亦受其宣传 史料反映出民主 民权 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 史料二民国三年 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 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 老农询问其国籍 戴称 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 忽作惊状 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当戴氏告诉老农 你也是中华民国人 时 老农茫然惶然 连声说 我非革命党 我非中华民国人 史料表明辛亥革命在城乡的宣传 影响不均衡 缺乏群众基础 1 表现 1 组织形式 从旧式的宗教组织 拜上帝会 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2 领导阶级 从旧式的农民阶级发展到近代民族资产阶级 3 革命纲领 从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的 天朝田亩制度 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4 斗争目标 从追求空想的 人间天国 发展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 原因 1 经济方面 20世纪初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有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2 阶级力量方面 20世纪初 民族资产阶级特别是中下层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 3 民族危机方面 辛丑条约 签订后 帝国主义侵华进入新阶段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4 思想方面 20世纪初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革命思想已在中国广为传播 例1 2014 海南单科 13 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兑业务 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 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 这一变化反映出 a 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b 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c 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d 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答案b 审题突破依据所学可知 清政府当时财政主要来源于税收 故排除a项 依据题干时间1862年以及 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财政调度 说明当时的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行政的正常运转 故选b项 依据所学洋务运动知识可知 官僚办理的洋务 不可能控制国家金融体系 故排除c项 材料中没有 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 的信息 故排除d项 例2 2014 广东文综 16 如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 该日记作为例证 可用于说明 a 维新变法的必要性b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c 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d 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答案b 审题突破维新变法兴起的时间是19世纪末期 与题干时间 1917年 不符 故排除a项 从题干中 由庚子 辛丑并科举人出身 非新派一流人 的信息可知 县长仍是科举制出身 说明辛亥革命后 选官的方式和过去差别不大 再从题干中 即诣各庙拈香行跪礼拜礼 仍是旧官僚之行为也 可以看出 县长的思想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这说明辛亥革命后 传统思想的影响仍然较大 故选b项 题干的信息表明旧思想依然存在 无法得出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故排除c项 1924年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与题干时间不符 故排除d项 题型突破图片类试题审题中的 四审 三判 二补 1 对图片要 四审 一审图片所反映的时间和空间 准确界定答题范围 二审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 明确定位答题方向 三审图片的关键信息 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四审多幅图片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与变化 确定各图片与题干的关系类别 2 对被选项要 三判 一是判定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 排除与之相悖的选项 二是判定各被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排除与题干要求不符的选项 三是判定各被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排除与题干无关的选项 3 对图片和文字要 二补 一是要以图补文 因为有些信息在文字中交代得不明确 却在图片中给出了补充 这可能是判读信息的关键所在 二是要以文补图 这是图片题最主要的一种信息提供方式 因为大多数图片不可能全面地展示相关信息 这就需要通过题干文字或图片名称来给予补充说明 这是判读信息最不该忽视的地方 通过图文信息的互补 提炼出完整的考查信息 以准确解答 例3 2013 广东文综 15 革命 革命 剪掉辫子反朝廷 独立 独立 中国岂是鞑子的 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 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 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 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 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答案b 审题突破从 剪掉辫子反朝廷 可知此时为清末 则此时的指导思想为旧三民主义 没有明确反帝 因而d项错误 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政策 故c项错误 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政权问题 故a项错误 题点 辛亥百年纪念1 为纪念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 某历史课题小组将一课题分为如下四个子课题进行研究 即政府 党派纪念辛亥革命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民间组织与社会大众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与认识 对海内外辛亥革命阐释的学术进程及学派的再认识 纪念空间与辛亥革命记忆 你认为该课题的名称最为准确的应该是 命题思想一隐含社会热点 a 辛亥革命的百年记忆与阐释b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c 武昌起义的整理与研究d 辛亥革命史事长编 答案 a 从子课题上 纪念与认识 再认识 百年记忆 等可以看出该课题对辛亥革命的研究既包括史实的研究 也包括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所以a项概括得比较全面 b c d项均不够全面 题点 太平天国运动隐形热点2 某史学家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 洪杨那个时代 他们只具有极大的 改朝 的机运 而无 换制 的机运 洪秀全不能解决中国近代史上 换制 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c 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d 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 答案 b 农民阶级不能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是由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决定的 故选b项 题点 主干知识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3 2014 南充一模 干支纪年法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 在1851年 辛亥 年和下一个 辛亥 年中 各发生了一次重大革命运动 对这两次革命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都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都把斗争矛头直指清朝统治者 都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a b c d 命题思想二紧扣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 答案 d 1851年 辛亥 年发生的重大革命运动是天平天国运动 下一个 辛亥 年发生的重大革命运动是辛亥革命 天平天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 由于阶级的局限性 没有提出民主政治的纲领 因此 错误 排除含 的选项 故选d项 题点 新史观 多种史观评价辛亥革命4 史观不同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也不相同 1 不同的史观有 文明史观 革命史观 现代化 近代化 史观 社会史观 2 下面是对辛亥革命的不同评价 甲说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乙说 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丙说 辛亥革命推进中国历史发展的文明进程 丁说 辛亥革命影响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 下列搭配中正确的一组是 命题思想三凸显新史观 新价值观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 d 题干中甲对应的是革命史观 乙对应的是现代化 近代化 史观 丙对应的是文明史观 丁对应的是社会史观 所以选d项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 d 题干中甲对应的是革命史观 乙对应的是现代化 近代化 史观 丙对应的是文明史观 丁对应的是社会史观 所以选d项 题点 图解民主革命的探索5 谁主沉浮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的一部屈辱史 也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