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太空-航天-宇宙基本知识.doc_第1页
外太空-航天-宇宙基本知识.doc_第2页
外太空-航天-宇宙基本知识.doc_第3页
外太空-航天-宇宙基本知识.doc_第4页
外太空-航天-宇宙基本知识.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航天:第一宇宙速度又称环绕速度):是指物体紧贴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的速度(也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大小为7.9km/s第二宇宙速度(又称脱离速度):是指物体完全摆脱地球引力束缚,飞离地球的所需要的最小初始速度。大小为11.2km/s第三宇宙速度(又称逃逸速度):是指在地球上发射的物体摆脱太阳引力束缚,飞出太阳系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其大小为16.7km/s第四宇宙速度所谓第四宇宙速度,是指在地球上发射的物体摆脱银河系引力束缚,飞出银河系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约为110-120km/s。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人类从此进入了利用航天器探索外层空间的新时代。 第一颗卫星的设计和制造,主要由著名的火箭和宇航设计师科罗廖夫领导的试验设计局完成。卫星由镀铬合金制成,重836公斤。卫星载有两部无线电发报机,不断地把最简单的信号发射到地面。世界许多无线电爱好者当时都接收到了这一来自外空的信号。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近地轨道上运行了92个昼夜,绕地球飞行1400圈,总航程6000万公里,于1958年1月4日陨落。为了纪念这一伟大时刻,前苏联在莫斯科列宁山上建立了一座纪念碑,碑顶安置着这个人造天体的复制品。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法国在1965年11月26日、日本在1970年2月11日、中国在1970年4月24日、英国在1971年10月28日、欧洲空间局在1979年12月24日、印度在1980年7月18日相继用自行研制的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美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58年2月1日,在大西洋导弹发射场,美国用“丘辟特”(改名“丘诺C”)运载火箭把本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l号卫星送上太空,开辟了美国征服太空的新纪元。这次发射的主要领导者是著名火箭专家布劳恩。运载火箭末级和卫星一起进入太空,总重约14公斤,卫星本体重82公斤。早在1946年,美国就有人开始进行人造卫星可行性研究,但直到1955年7月,美国总统才批准研制“先锋”号计划,并打算在1957年7月5日发射。但由于技术上的原因,1957年12月6日才第一次发射“先锋”号卫星,结果以失败而告终。第一次进入太空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加加林成为遨游太空的第一人。1965年3月18日,原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太空飞船,进行了第一次太空行走。第一次登上月球1969年7月21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完成了第一次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飞船的登月舱,在月球表面停留了21小时18分钟,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此后,“阿波罗”12、14、15、16、17号相继登月成功,并对月球进行广泛考察。第一座空间站1971年4月19日,前苏联用巨大的“质子”号运载火箭发射了世界第一座长期停留在太空的空间站“礼炮“1号,从此载人航天进入一个新阶段。该空间站由三部分组成,呈不规则的圆柱形,总重约185吨,它在约200多公里高的轨道上运行,站上装有各种照像摄影设备和科学实验设备。“礼炮”1号在太空运行6个月,相继与联盟10号、联盟11号飞船对接组成轨道联合体,每艘飞船各载3名宇航员,共在空间站上停留了26天。“礼炮”1号完成使命后于1971年10月11日在太平洋上空坠毁。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1981年4月12日,美国首次发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是美国第一架投入商业运行的航天飞机,也是人类第一架投入实用的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代号“OV102”,意指“轨道运载工具”。其后,美国接下来又有另外4架航天飞机加入:1982年的挑战者号、1983年的发现号、1985年的阿特兰蒂斯号和1991年的奋进号。前苏联也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研制成功“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但后来由于经费匮乏而陷于停顿。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72秒后爆炸,包括一名中学女教师在内的7名美国宇航员无一生还。 “和平”号空间站上天前苏联及其航天事业的继承者俄罗斯在建造空间站方面居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和平号”空间站创造了一系列航天史上的新纪录。1986年2月,前苏联发射了“和平”号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是历史上的第9座空间站,也是迄今为止体积最大、应用技术最先进、设施最完善、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1995年6月29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第一次对接。10多年来,“和平”号先后接待了十几个国家的62位科学家,取得了一大批空间科研成果。俄罗斯宇航员瓦列里波利雅科夫博士从1994年1月8日至1995年3月在“和平号”上从事研究,一举创造了在宇宙空间连续停留14个月的世界航天纪录。基于空间站对于空间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美国于1984年提出兴建国际空间站的构想,欧洲空间局、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等先后加入,使得这项工程成为世纪之交世界航天领域一件引人注目的盛事。2001年3月,“和平”号空间站在完成15年的空中作业使命后,平安坠落在南太平洋预定海域。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坠毁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面时在空中解体坠毁,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这是“哥伦比亚”号的第28次飞行,也是美国航天飞机22年来的第113次飞行。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航天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2005年是我国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30周年,截至9月,我国已经成功发射22颗返回式卫星。利用返回式卫星开展的科学试验成果,已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很多领域广泛运用。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1990年10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试验的圆满成功,为我国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以及长期载人太空飞行获得了许多宝贵数据。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30日,我国先后4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回答者: 石阪友好条约 - 试用期 一级 10-4 13:24曙光1970年7月1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后不久,科学家就上报了关于发展载人航天的报告。1971年4月,代号为“714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当时的人们,给中国规划中的宇宙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因素,1972年,“714工程”被迫暂停。“863计划”1986年3月3日,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王大珩四位科学家联名向中央呈报了一份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中央很快就批准了这个建议,这就是后来著名的“863计划”。航天技术是“863计划”七大领域中的第二领域。“863计划”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到了催生的作用。“长二捆”1990年夏天,中国第一枚大推力捆绑式火箭长征二号E即“长二捆”火箭顺利升空。“长二捆”就是承担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前身。“921工程”1992年9月21日,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值得永远记住的日子这一天,中央正式批复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为“921工程”。航天员选拔1995年10月,我国决定从空军歼、强击机飞行员中选拔首批预备航天员。不久,12名预备航天员从数千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连同2名航天员教练员,组成中国首批航天员的队伍。1997年底,经中央军委批准,由14名预备航天员组成的世界上第三支航天员大队成立。1998年1月5日,14人到齐。这一天从此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生日。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鲜为人知的是,这枚载人航天工程的“先锋官”,竟是由地面试验用的电性能测试飞船临时改装而成的。将初样产品直接当成正样产品使用,在中国航天史上史无前例。神舟二号2001年1月10日凌晨,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飞船在轨飞行近7天后返回地面。神舟二号是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它的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凡是与航天员生命保障有关的设备,基本上都采用了真实件。神舟三号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于4月1日返回地面。神舟三号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等重要生理活动参数。飞船工作正常,预定试验目标全部达到,试验获得圆满成功。神舟四号2002年12月,神舟四号在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的考验后,于30日0时30分成功发射,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2003年1月5日,飞船安全返回并完成所有预定试验内容。神舟四号除没有载人外,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飞行中,飞船相继完成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实验和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任务。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17日凌晨,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神舟六号进行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完成了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职业规划问题:对于我未来的职涯规划,在现阶段,我希望能先在自己的工作上满足主管及公司的要求,并且利用下班的空余时间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及语文能力,因为我目前的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