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案设计(邓连胜)_第1页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邓连胜)_第2页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邓连胜)_第3页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邓连胜)_第4页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邓连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9课 兰亭集序 执教人:邓连胜【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2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3品味本文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4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二、 能力目标1、 能快速找到文章的感情基调并进行简单分析。2、 能在辩论中为自己的观点找到充分的依据。三、 情感目标1、 理解王羲之的“痛”、“悲”之源。2、 思考感悟作者的“生死观”。四、 德育目标1、珍爱生命,努力拼搏。不让“痛”、“悲”重演在我们自己身上。2、对生命的的兴感,不能临文嗟悼,而要时刻喻之于怀。【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状物写景技巧,体会作者写景言简意赅、妙趣天成的特点。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从山水中感悟人生哲理。3背诵全文。【教学难点】1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对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的把握。【教学手段】运用flash创设的多媒体情境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辩论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东晋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举行了一场“春游”。在“修禊”宴会上,他们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手稿,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又名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请欣赏兰亭、修禊及兰亭集序拓本:(出示配乐动画)二、 知人论世知人:王羲之,东晋书法家。他创造了妍美流畅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被后世誉为“书圣”。王羲之也长于诗文,字和文任意而行,得自然之妙,风格潇洒放脱。论世:时人: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盛行一时,士族文人多以庄子的“齐物论”为口实,故作放旷而不屑事功,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王羲之:一度官至右军将军,他关心国事,有积极用世的一面,后辞官归田。在这篇序中,他明确地指出“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从而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三、 齐读共赏视频范读正音学生齐读四、 整体思辨1、 理清文章思路,勾画出每段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并思考作者的感情脉络是怎样的(每一段用一个字概括)?2、 作者说“不能不以之兴怀(不能不因它而引发感慨)”,那么引发作者情感变化的分别是什么呢?文章感情基调(用三个字概括)3、 辩一辩:全文的主要感情基调是什么?依据是什么4、 王羲之到底是支持庄子的观点,还是批判庄子的观点呢?结论:要辩证地接纳名人的观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死生亦大矣”,庄子说得对;死和生是人生的大事。但“死”“生”,“彭”“殇”;生有各种各样的生,有的人活得窝窝囊囊,有的人活得志得意足;死也有各种各样的死,有的人死得默默无闻,有的人死得轰轰烈烈。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毛泽东说:“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生与死怎么可以等同呢?正如作者所说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以此来启发那些思想糊涂的所谓名士,不要让生命轻易地从自己的身边悄悄逝去。第二课时五、 字词句段(一)【古今异义】1.引以为流觞曲水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2.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今义:次第较后;第二。 次要的地位。 3.是日也。 古义:代词,这。今义:表判断 4.俯察品类之盛古义:物品,物类。文中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5.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表凭借,用来。 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一世 古义:低头抬头之间,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7.或取诸怀抱古义:胸怀抱负。今义: 抱在怀里; 胸前; 心里存着; 打算。 8.向之所欣古义:过去,从前。 今义:对着 9.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二)【词类活用】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贤,贤德之人。 均是形容词作名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数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齐彭殇为妄作。齐,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死生亦大矣大事 形容词作名词映带左右 环绕 名词作动词 一觞一咏 喝酒 名词作动词 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 使奔驰 动词使动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使(怀)兴,使感叹产生 动词使动 足以极视听之娱 穷尽,形容词作动词 (三)【一词多义】(一)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 1、若合一契 一块2、其致一也 一样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把看作一样。4、一觞一咏 一边一边 (三)之 1、所之既倦。 动词,往,到达。2、以之兴怀。 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3、夫人之相与。 结助,取消句子独立性。4、极视听之娱。 结助“的”,定语标志。5、暮春之初。 音节助词,凑足四个音节。(四)【通假字】趣舍万殊 “趣”通“取” 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 (五)【句式】a) 判断句 修禊事也 死生亦大矣 其致一也 b) 倒装句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当其欣于所遇 (状语后置) 不能喻之于怀 (状语后置) 亦将有感于斯文 (状语后置)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定语后置)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定语后置) c)省略句 映带(于)左右 列坐(于)其次 悟言(于)一室之内 放浪(于)形骸之外 引(之)以为流觞曲水 (六)【成语】群贤毕至 崇山峻岭 放浪形骸 情随事迁 游目骋怀六、 归纳总结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俱,二难并”。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刚刚对自己所向往且终于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陈迹。人的生命也无例外,所谓“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语)、“老冉冉其将至兮”(屈原语)、“人生天地间,奄忽若飙尘”(古诗十九首),这不能不引起人的感慨。每当想到人的寿命不论长短,最终归于寂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