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小低年级教师访谈纪录表.doc_第1页
国小低年级教师访谈纪录表.doc_第2页
国小低年级教师访谈纪录表.doc_第3页
国小低年级教师访谈纪录表.doc_第4页
国小低年级教师访谈纪录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國小低年級教師訪談紀錄表訪談者:黃 琮 聖 系別:公共行政系 座號: 1號 訪談日期: 92 年 3 月 3 日訪談對象: 台北 縣(市) 竹圍 國小 郭 雅 雯 老師 擔任年級: 一 年級不易掌握之概念(常見迷思概念)教學者之對策1.序數、幾個人或第幾個容易搞混。運用圖示比較,讓學生知道第幾個就是只有一個人。2.對空間概念文字的理解,誰比誰大、長、小都會弄錯。在上課的時候,盡量用實際的活動讓同學了解這些概念,而文字的部分就必須透過反覆的練習以後才會記住。3.對十進位的意義有些同學不能理解。運用具體的事物,讓學生能夠體會十進位所代表的意義。4.教學者班級經營的拿手絕活1. 建立常規時,要先由老師提出內容,再讓小朋友決定犯錯時,要接受什麼樣的處罰。2. 對於已經建立好的常規,必須藉由老師的賞法分明、言出必行來徹底執行,否則小朋友們也會觀察老師執行的態度,而養成投機的心理。3. 運用計分的方式(爬格子),對學生所產生的約束力,只有在剛開學的時候比較有效,到了學期中學生們已經養成了習慣,也跟老師產生些默契,已經不太需要透過這樣的方式來約束學生的行為,若是真的要使用,最好能常常變更方式,微有彈性的運用各種約束的手段,才不會讓學生感到疲乏,而沒有任何效果。國小 低 年級教師訪談紀錄表訪談者: 陳家樂 系別: 會計系 座號: 訪談日期: 92 年 3 月 3 日訪談對象: 基隆 縣(市) 東信 國小 陳雅琴 老師 擔任年級: 一 年級不易掌握之概念(常見迷思概念)教學者之對策1.一上的課程太簡單,第一單元是從1-20大部份小朋友早就會數。雖然小朋友幾乎全部都已會數,老師會加強小朋友書寫數字之能力,並請小朋友利用花片排放各個數字,花花綠綠煞是好看,小朋友也很高興。2.長短比較之概念,直線就沒有問題,如遇曲線和直線比較,他們是認為只要前後一樣就是一樣長。利用一條線,依曲線貼好,再用一條線,依曲線貼好,將二條線拉直比較,讓小朋友了解長短的概念。3.45用建構式算法是4+4+4+4+4加五次,很多小朋友加到第二、三次,就會混亂了。老師告訴小朋友每算完一次數一數已經有幾個,如果已經加到第五個就完成了。老師也認為雖然建構教學可以讓小朋友在解題過程中的方法多變化,但對剛接觸數學的低年級而言,無法一下子吸收,而要漸進式的引導才會讓小朋友不會混淆。4.正方形放正,小朋友都會說是正方形,但放成,他們認為它不是一個正方形。讓小朋友拿一張色紙,剪成和一樣大小的正方形,再讓他們轉一轉或貼在形上,就可以讓小朋友清楚了解,其實與皆是正方形。教學者班級經營的拿手絕活1. 以1、2、3、4簡單的口令,指導小朋友上課時之收心操,例:”1”代表不說話,”2”請小朋友拉拉小耳朵注意聽,”3”表示上課了要坐端正,”4”請小朋友全部趴在桌上休息,所以該班小朋友上課時,能很快地進入狀況,而且秩序良好。2. 每日利用早自習時間,讓小朋友讀經,以陶冶學生之品德及人格教育。3.每日聯絡簿均有好話一句,藉以讓孩子說好話、做好事,並能知恩、惜福,愛惜自已及尊重他人。4.為了讓家長了解學校的情形,老師每個月會發一張”親師橋”給家長,親師橋的內容,包括班級事物及學校情形,讓家長能由親師橋了解學生學習情形,也增進老師與家長間的溝通管道。國小低年級教師訪談紀錄表訪談者: 陳靜儀 系別: 日文系 座號: 3 訪談日期:91年03月04日訪談對象: 基隆 縣(市) 武崙 國小 張桂英 老師 擔任年級: 二 年級不易掌握之概念(常見迷思概念)教學者之對策1.無法明確掌握序列的觀念,故當其面對一箱有五捆,一捆有五個,請問一箱有幾個?之類需要序列觀念的問題時,無法順利將其轉換為算式。老師在面對此類學生容易產生混淆的問題時,多會拿出實物,請學生經由實際操作與練習的歷程中,去自行建構出序列的概念。2.在辨別物體時,學生也容易發生以下的錯誤:(1)分類時,誤認相似的形體為同一形體,例如:正方體與長方體。(2)只看物體的其中一部分(面向)即回答問題,例如:看到中長寬的部分,即主觀認定其為長方形。(1)老師會拿出事先準備的物體(教具),請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針對兩兩容易誤認的物體去做認定與區別其相異處,其後請學生以此形體,舉出生活中對應的實際物品(例:長方體牙膏盒),經此過程,學生便不易再發生誤判的情形。(2)引導學生去實際觸摸物體(教具),使其了解一樣物品有多方的面向。3.看時鐘:(1)容易誤認長針與短針的個別代表涵義,例一:將5:30誤認為6:25;例二:將5:30誤判為4:30。(2)當確認時鐘的時間後,欲將其轉換為電子鐘的表示法時,亦容易出現錯誤,例如:認為九點二十分應以9:2來表示。(1)這樣的問題多發生於最初學習時,老師為了讓學生將此錯誤降到最低,在課堂上會多提供學生實際操作教具的機會,同時,也會在教室裡懸掛時鐘,以利學生隨時注意時刻並增加練習的機會。(2)老師會多加強調電子鐘的表示法為:,請學生多加注意。4.查月曆:(1)主觀認定每月的一日必為星期一,所以當Q:3/31是禮拜五,那麼4/1是禮拜幾?A:禮拜一(2)將天數轉換為星期時,易將轉換後剩餘的天數誤認為另一星期,例:Q:30天為幾星期?A:5個星期又2天。(1)輔導學生攜帶家中的月曆到學校,帶領他們實際去翻閱月曆,讓其能自然了解日期與星期幾之間的對應關係。(2)多運用實物,讓學生經由操作實際了解天數與週數之間的換算關係。教學者班級經營的拿手絕活1. 教室的工作分配:(1)老師指定組長收作業、值日生負責工作事項等。(2)學生自選老師規劃好教室內各個需要學生清潔的部分後,讓學生依其能力與喜好選擇整潔工作。2. 作業:(1)多給予學生在課堂上寫作業、練習的機會,以確定學生是真的了解課堂所學。(2)當作業批改完畢後,只發放當天寫回家作業所必需的作業本、學習單,以免學生遺失,或是以作業未帶為無法寫作業的推託之詞。3. 親師交流:以月為單位,自行編製親師交流報,於其中簡易地介紹、說明班級現況、教學活動、請家長們協助輔導與配合等事項。4. 生活規範:與學生共同討論獎懲制度,以培養學生自治的觀念與自我控制的能力。5.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學生面對問題時,不直接提供其答案,而是讓其能自行解決;或是提供其可能的解決方法,讓學生選擇,再用此方法自己解決問題。6. 座位編排方式小組:(1) 以組的方式安排座位,並選出當中能力較強或是樂於助人者為組長,讓其協助輔導組內學習速度較慢、成就較低的同學。經此方法,使原本在剛入學時學習表現較弱的同學,能有顯著的進步。(2) 便於學生進行討論:經過一年多的練習,學生已經具有初步的討論、協調的能力。例:討論戲劇的呈現方式、對白、道具等。國小 低 年級教師訪談紀錄表TKUB91國小低年級教師訪談紀錄表 _李冠儀訪談者: 李冠儀 系別:保險系六 座號: 4 訪談日期: 92 年 3月 5 日訪談對象: 台北 縣(市) 靜心 國小 阮錚亭 老師 擔任年級: 一 年級不易掌握之概念(常見迷思概念)教學者之對策1.小朋友在認識阿拉伯數字時,可以利用聯想法,將各個數字與生活相關的玩具或用品等,加深學生的印象,幫助記憶。範詩:9和69和6玩踩氣球遊戲,6一不小心,腳上的氣球被踩破了 ! 6不服氣的大叫 : 你怎麼可以把氣球繫在頭上?2.上課期間,常見有些小朋友理解力較差而聽不懂,或是早就學過就不夠專心聽講。1. 以隨時問問題的方式,檢查學生是否瞭解,這樣亦可從學生的反映瞭解教學的成效。2. 老師可將全班做兩部分教學,當講解完一個單元,可以請理解較快的學生當小老師,教導理解力較差的學生。3. 有時請會的小朋友上台講解給大家聽或是想一想有沒有其他更好的做法;對程度跟不上的學生可做課後補救教學。4. 座位分組時採用梅花座(男女間隔),且程度相近的學生一起坐,不但可互相約束,也可隨時互相討論。3. 教背九九乘法表時,因為過於枯燥,常常有學生背不起來而放棄。1. 九九乘法其實可以利用理解的方式,運用心算的手指運用即能輕易理解為何9*1=9,9*2=18.?範例:十隻手指,右手是個位,拇指為五、食指為一、中指為二、無名指為三、小指為四、拇指家食指為六,以此類推,左手為十位手指,代表數字與右手同。右手指全張開即為9,右手減一指,左手加一指即為18,右手減二指,左手加二指即為27以此類推。2. 一年級的吸收能力很強,只要多重複幾次就可記住。所以老師在每堂課鐘聲一響,利用23分鐘由老師帶領(否則會亂成一團),請全班閉上眼睛一起朗誦九九乘法,不但利於管理秩序也隨時幫助恢復記憶。4.學生對文字敘述的理解力不佳,常因不懂題意,混淆不清。例如:誰比誰高,高多少?誰比誰多,多幾個?1. 只要把握一重要原則,將問題情境設想為學生自己,或以實物表現(最好是學生感興趣的玩具或糖果之類的)。2. 有時可以換個簡單的數字,降低學生對數目字大的題目產生的恐懼,等到了解題意,再換成原來的數字。教學者班級經營的拿手絕活 家庭作業的批改,不要吝於給高分數,分數方面更可以多樣化,例如甲、甲一顆星不夠,給予二顆甚至五顆都可以。對於收集內容好的、研究深入的,更可以誇張的給101分、102分,一定有很好的效果,亦可激勵學生的用心。 對於家庭作業的表現有進步的學生,老師要找機會公開表揚,增加學生的榮譽感。有值得介紹的作品,可利用機會安排上台發表和同學分享。別忘記要在公佈欄以及家庭聯絡簿上記錄學生的優良表現,讓家長分享子女的用心。 學生有學習困擾時,也許是學生無法理解老師的表達方式,可利用學生彼此間的幫助,互相學習效果也不錯! 上課中,學生吵鬧時老師可以突然停止說話、講話速度放慢、說話聲調變低等方式,來吸引學生注意。 上課中,學生吵鬧時老師可以叫最吵的一組來帶領全班念一首唐詩或兒歌。 上課中,學生吵鬧時老師可以突然說出密語1、2、3,學生一聽到密語時必須暫時停止動作,不可眨眼睛,只可以呼吸。如此看哪一組最快、最慢,再予以獎勵、處罰。 上課中,學生精神不好時,老師可以進行短暫的表演活動。老師喊一種動物或東西,由學生模仿並做出各種型態。如:(大石頭)、(蛇)、(樹木)。 上課中,學生精神不好時,老師可以指定一位學生當領袖並帶領動作,大家跟著做,另一位學生先離開教室再回來猜誰是領袖。 對調皮、不專心的學生,可以發警告牌。由黃牌警告、紅牌警告、禁止出賽等警告牌,一節(一天)下來在給于整組性的評分。 對於計算能力不好、九九乘法表背不熟的學生,可採用上課前五分鐘,全組抽問的比賽方式,並要求各小組長訓練組員,以分組競賽方式提升心算能力。 國小低年級教師訪談紀錄表 訪談者: 吳佩玲 系別: 中文四B 座號: 05 訪談日期:92年 2 月 27 日訪談對象:台北縣(市)清江國小 范悅文 老師 擔任年級: 一 年級不易掌握之概念(常見迷思概念)教學者之對策1.數到50的數數時,每至9跨10的關卡易出差錯或跳數。平日了解常錯的數位學生,利用班級經營或數學遊戲的全班點數,每數至跨10時,巧妙輪流點學生回答,如:全班數至39時,略做暫停,請一位學生數下一個數字40,達到多做練習的效果。2. 語文能力不佳,使學生出現題目理解的困難,尤其在實際應用、計算方面易有問題,語意不了解而導致判斷錯誤,作答時錯誤,但若引導他們讀懂題目,則便可輕鬆解題。以一週一篇圖畫日記、造句本、鼓勵閱讀等策略,提昇學生語文能力,並用投影機放映題目,標示重要字詞提醒學生注意,如:比多為學生最易混淆的題型,則反覆練習,指導他們真正了解題意。3. 學生倒數比正數難,往往正數已滾瓜爛熟,但倒數時仍常張冠李戴。 可利用班級經營與數學遊戲時多加強,老師深信應增加學生的練習機會,她曾閱讀過一篇文章即言:要用成功,則須連續練習二十一次以上,才會成為習慣。4. 數字加減時須具體,過於抽象會使他們無所適從。如:白色積木顆,橘色積木4顆,共有幾顆積木?學生會利用教室的積木教具算出正確答案,但回家作業則懶得拿出課本附件圖片積木運用,以致於算錯或直接放棄不算。 培養學生圖像化、具體化學習數學,老師上課時會善用教具,讓學生實際操作學習,並使他們養成在初學、不熟悉時,能習用課本附件輔助的好習慣。5. 在認識時鐘的學習過程,學生學習速度較慢,尤其對於分辨時針、分針、看時間等方面,均容易產生問題,如:將12:30視作6:00。 在平常的班級經營或各種遊戲、活動中,多讓學生有看時鐘、計時等機會,並在教室中置放時鐘,教學時善用,使學生可具體操作學習,練習說出與調整出老師所規定的時間,也請家長協助學生在家時多辨認時鐘、看時間。教學者班級經營的拿手絕活1. 善用榮譽制度:(1)將學生的座號置於黑板上,每人每天有一個基本磁鐵代表一分,遇不當行為時則拿掉,表現優良者再加一個磁鐵,當天放學前統計磁鐵數目,在聯絡本上予好寶寶章一枚,十個好寶寶可換學校榮譽卡一張,一個月算一次,由愛心媽媽協助學生計算。此外,班上仿照荷蘭設一倒楣鵝,表現最差的學生則被置放,將被劃掉一個好寶寶,等他乖時,可拿走倒楣鵝或移轉至不乖的另一位學生。(2)藉由共同行為的建立與老師競賽:因這學期學生禮貌退步了,老師和他們約定,凡班上有老師或家長進來,老師先問好則他們輸了,若他們先問好則老師輸,他們可整組加一個水果,此代幣比好寶寶價值高,激發學生團結合作的動力,而老師有時多予他們表現機會,在他們尚未反應時,故意慢幾秒等他們,增加學生獲勝次數。2. 分派每人工作,肯定學生的表現:設計各種學生能力所及、可建立良好生活習慣的股長,讓學生自己認領,負責完成工作,如:飲水機長負責提水桶、書包長叮嚀同學整理書包、潔牙長提醒學生飯後刷牙、黑板長負責擦黑板與周遭環境清潔、桌椅長隨時叮嚀同學桌椅對齊線與排列整齊等,每位學生皆認真達成自己自願的股長工作,並以身作則,達到叮嚀、服務同學的目標,有助於生活教育與教室環境整潔的維護。3. 保持良好的親師合作關係:平時觀察學生指定物品多帶分借他人、回家作品素質變好、藉由電話聯繫了解家長專長等管道,均可知曉熱心、有才能的家長,而他們大多很熱心,只是害羞展露長才,因此,經由老師溝通大多樂意協助,如:端午節自願教學生做吸管粽子、復活節指導彩繪蛋製作、提供課程須用的蝴蝶蘭、教室佈置等,並於週二、週四早自習老師開會時為學生上課,週二即主婦聯盟的家長教導各式數學遊戲,週四則其餘家長根據專長設計課程上課。國小低年級教師訪談紀錄表訪談者:王怡潔 傅薏靜 系別:產經.中文 座號:16.06 訪談日期:92年2月27日訪談對象:台北縣(市)靜心國小 劉玉珍老師 擔任年級:一 年級不易掌握之概念(常見迷思概念)教學者之對策1. 題目未看清楚以及對題意的不瞭解。例1:題目要求長的打,短的打,學生會把長的打。例 2:數習上把21-30的蛋糕圈起來,幾乎全部的學生都圈數字非圈蛋糕。1.事先提醒以及在寫完後提醒學生檢查。2.強調題目中的關鍵字,並用尺將關鍵字畫起來。例如:幾個.幾顆.共有等3.對於加減乘除的題意加以提醒與強調。2.數的點算概念,當遇到倒過來算(50.49.48)或是跳著算(2.4.6.8.10)或是5的倍數時(5.10.15.20)以及在90的銜接(39-40.49-50),通常會有出錯的地方。1.多練習這樣的點算方式,針對反應較慢的學生採私下利用下課時間加強數的理解能力,利用先從起點切入重頭加強。3.學生在比長短的概念上會因視覺上的錯覺而混淆比較,忽略比較是必須要齊頭式才能做比較。其實當站在一樣高的平地上時左邊的長頸鹿比較高。學生會以為右邊的長頸鹿比較高。例如:長頸鹿站在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做高矮的比較,會有所疑惑。1.老師利用實際的例子來舉證讓學生澄清視覺錯覺的觀念,瞭解比較是需要齊頭的來比。例如:找2個不同身高的小朋友站在不同高度的樓梯上做身高比較,讓小朋友發現高的同學站在矮的樓梯上並不表示他比較矮。4.尺的單位-公分的觀念覺得抽象,並且尺和所學的1公分的白色小積木在銜接上會有困惑。1. 老師會一直強調白色小積木就是1公分,讓學生實際在用尺量一次,強化學生對不同的畫具的結合。2. 用日常生活中的用品,例如:橡皮擦.鉛筆等讓學生量。3. 花較多的時間不斷的用這2個畫具一直操作操作讓學生類化。5.時鐘的概念,學生多半會看時鐘,會看半點,會寫出幾點,但是當要學生親自自己撥鐘時,會以為短針在半點時不會走。短針應該指在3和4的中間。例如:3:30,短針應指在3和4的中間,但大多數學生會以為短針一直只在3的地方。4. 特別的提醒,以及在作業上多做此題型的練習。5. 實際多撥幾次,並要學生多觀察時鐘半點的情形,並做紀錄。教學者班級經營的拿手絕活1. 先花多一些的時間建立班規在開始課程的教授。就比較不會發生在課堂上一直管秩序而縮短學生學習的時間。2. 注重及加強學生的聽力(聽別人說話)的訓練,並加入聽力的形成性評量,讓學生知道聽人說話的重要。例如當老師宣布一些事情時,如果有學生不注意聽的,就點他起來覆頌剛才的話,達不出來著就扣聽力的分數。3. 培養學生注重在乎自己的分數,但是不是計較分數,而是對自己分數負責,進而讓學生產生做每一樣事情積極負責的態度。4. 在評分上注重公平,一視同仁,這樣不僅家長不會挑剔你打成績和教學反而會支持你,使的親師關係和諧。5. 在上數學時,起頭寧可慢慢來,花多一點的時間澄清和教授一些觀念,等到有一定的默契時,在加快腳步,不要追著月考進度走,要紮紮實實的知識灌輸。6. 低年級學生在學數學時,需要不斷的被提醒與練習,因此要多給學生練習的機會。國小 低 年級教師訪談紀錄表訪談者: 傅薏靜 、王怡潔 系別:中文、產經 座號:6、16 訪談日期: 92 . 2 .27 訪談對象: 台北 縣(市) 靜心 國小 楊嘉惠 老師 擔任年級: 一 年級不易掌握之概念(常見迷思概念)教學者之對策1.比較型的問題對小朋友而言較難。例如:我有9根蠟燭,你有6根蠟燭,誰比較多?多多少?若小的數擺在前面,孩子會寫成6-9,孩子知道答案是3根,但是寫算式時,會不清楚是7-3或3-7,會對自己所寫的算式懷疑。(1)利用不同情境的題目,讓學生多練習。(2)若有12個孩子不會,則請家長幫忙,而老師自己私下補救教學,以下均適用。2.時鐘一年級是教整點和半點,其中半點,孩子較容易不會。例如:4:30長針指著6,短針指著4和5的中間。但是畫時鐘的時候,孩子會不清楚短針應該在3和4或在4和5中間。 短針所指位置,是孩子容易出錯的地方。 (1)在學期初,就告訴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試著讓孩子練習看時鐘。 (2)老師也會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說:當長針指著幾,短針指著幾,要做什麼事,讓孩子從生活中練習。如此一來,真正上課時,就會有概念。(3)教時鐘時,用課本的敘述教。例如:長針指著幾,短針指著幾,是幾點。3.月曆例如:3月2日是星期幾,孩子會查。若是問3月有幾個星期二時,孩子就不清楚。(1)月曆的題型,讀題目較困難。先讓孩子讀題目,再讓孩子說給老師聽,題目是什麼意思?(2)請家長不要先告訴孩子題目的意思,再讓孩子作答,這樣孩子就沒有靠自己學習,是靠別人學習。4. 閱讀題目及題目的理解。例如:應用題嘴巴問就會,但是孩子自己讀題目時,就會發生困難。有的讀不懂,有的是閱讀速度較慢。例如:一年級有的題目是要畫線或打圈或作其他記號,孩子容易混淆。(1)先讓孩子讀題目,再讓孩子說給老師聽,題目是什麼意思?(2)請家長不要先告訴孩子題目意思,再讓孩子作答,這樣孩子就沒有靠自己學習,是靠別人學習。(3)引導語:利用課本中會看到的句子,告訴孩子,再讓孩子覆誦老師說的句子。5.加減中退位較難。(18以內的加減)用畫圈的方法。6.乘法加法的延伸。乘怎麼來的?乘法的概念?倍數的概念?這些都是一開始孩子在學習時,容易混淆。(1)剛開始教慢一點,(2)利用具體的概念來教,例如用畫圈或圖片、教具。 (3)乘怎麼來的?例如:21的結果,將操作的結果讓學生唸,每天唸2次,就自然會背。(4)2和5先教,由於後面較難的數字,也是相同的概念,因此教簡單的數字時,要花較多的時間。(5)例如:2的三倍,23 32 要時常提醒。若學生會背九九乘法,卻不知道為什麼,在應用題上會有問題,會不知被乘數、乘數。要如何教?a.畫圖:例如一隻手就是一個5,兩隻手就是兩個5,兩個五就是兩倍5的兩倍,個就是倍的意思。要常口頭練習。b.引導語:利用課本中會看到的句子告訴孩子,讓孩子覆誦老師說的句子。7.學生的學習態度及習慣不好。例如:許多家長會怕孩子跟不上別人,所以先教,因此,有些孩子知道答案,卻不知道為什麼,而考試都考100分,家長就覺得孩子的學習沒問題,但是這只是假象。告訴家長不要先教,讓學生靠上課學習,老師才能由學生上課的情況,知道學生的學習問題。教學者班級經營的拿手絕活1.若有小朋友學會了,不專心時怎麼處理?可找較難的做法,請孩子上台做做看,並請孩子教給其他小朋友聽。有時候孩子用他們自己的語言說,其他孩子也容易聽得懂。2.分組討論,同儕學習。a.數學教學可採用分組的方式讓學生操作及討論,一組中都有會的孩子和不會的孩子,可以互相學習。b.因為數學的方法多,所以只要會就好了,除非此單元特別強調。例如乘法,就要求孩子最後要有乘法算式。c.分配工作及發表的方法要先教,建立模式才能有效的討論。分配工作,例如:每組第1個和第2個操作,第3個紀錄,第4個發表,工作輪流。3.獎勵制度,依排或組加星星或在聯絡簿上蓋笑臉。4.設計活動,玩遊戲。國小低年級教師訪談紀錄表TKU91B國小低年級教師訪談紀錄表 許鳳琪訪談者:許鳳琪 系別:中國文學系 座號:7 訪談日期:92年3月6日訪談對象:台北 縣(市)市立師院實驗附設國小柯淑巧老師 擔任年級:二年級不易掌握之概念(常見迷思概念)教學者之對策1.數的概念及計算-小朋友對於倍數觀念不是很了解(二年級上學期)1.倍數問題對於之前的學習經驗來說,就很有問題。例如小朋友對於34=?有小朋友站起來說明解題為:有10支冰棒加2支冰棒。老師覺得小朋友知道答案為12,但是不知道10支冰棒加2支冰棒是從哪裡來的。能自己出一個題目很好,但是和問題34=?似乎沒有連接。2.老師運用畫圈圈(半具體)-畫三角形(具體)來使小朋友了解抽象的34=?3.運用實體三角形有三個頂點,那現在有4個三角形,那共有幾個頂點,來解釋,問題34=?4.也會把34=?及43=?的不同做深一層的解釋。2.數的計算(二年級下學期)1.小朋友對於數的進位、退位,個位、十位的對齊加減並不十分清楚。老師利用小朋友教小朋友,引導思考觀念,小朋友自己發現要對齊及覺得自己記得用哪一種方式來計算,便利用建構式或是直接計算的方式來記憶。老師最後會請小朋友自己找出錯誤並歸納。(例如畫圈圈)3.辨別物體1.老師利用具體實物來說明,(例如:白積木)或利用從家中帶來的具體實物來說明,讓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在實際操作中學習、思考。4.數的計算-口訣及生活情境(二年級下學期)1.低年級小朋友專心度較不夠,容易分心,老師會隨時運用多種教學策略,讓學生去思考,創新教學。2.運用口訣來教學,例如:30-9不是跟30借10,是跟30拿10來減,因為借了要還,所以要用拿的。3.老師平常還會利用實物來解說,例如積木及小方格。4.老師運用當時所發生的情境來出題,使小朋友容易理解。例如:我觀摩教學時,當時早自修小朋友有做面具,老師便利用當時的情境出題教學,例如:全班有35個小朋友,有7位小朋友沒做完面具,請問有幾位小朋友完成面具?5.小朋友對於加法及減法之退位觀念不了解(二年級下學期)1.一年級的數學很簡單,但是對於二年級的數學,小朋友對於加法及減法之退位觀念不了解,老師利用具體操作使小朋友了解。(例如:花片、白積木)讓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在實際操作中學習、思考。6.建構式數學對於教學的影響1.老師覺得建構式數學的本意很好,不需要全盤否定建構式數學。應該要雙軌制並行。2.老師覺得建構式數學是強調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多重的思考能力,很多家長沒有看到過程,只覺得為什麼要那麼麻煩,以為日後都不用用乘號。其實並沒有放棄九九乘法,只是以前是二年級上學期教,現在延到二年級下學期教。而老師教學是偏重思考的引導,當然計算能力也很重要,任何學科都需要精熟學習,平常老師也會出一些練習題,讓學生回家自己考自己。3.老師平常出的題目不會很多,通常是8題,單元活動完,才會測驗。4.以前是老師自己出測驗卷,現在老師是用現成的題目卷。7.家長與老師教法不同,使小朋友容易迷惑1.老師請小朋友上台說明自己解題的方法,有些小朋友說不出為什麼自己這樣做,反而是其他小朋友幫他說,小朋友可能是在安親班或是家長教導之下所寫出的算式,但是他自己卻不了解,小朋友便會感到困惑。2.老師便請一些小朋友上台各把自己解題的方法寫在黑板上,再請小朋友說明,小朋友在很多種方法中,選一個他了解,記得的方法來解題,經由其他小朋友的說明,自己便不會再迷惑了。8.小朋友素質不同影響教學1.以前的學生比現在乖,常規好,現在的小朋友比較聰明,但是較活潑、不專心。2.有的家長很注重小朋友的功課,很積極的參與,投入心力,小朋友的潛力就會被激發出來,不然只有老師在努力,小朋友的學習態度和表現仍然不佳,功課也會馬虎、不在意。小朋友活潑、愛發表,相對的老師也會很有成就感。3.老師本身覺得終身學習是很重要的,老師自己都會不斷的學習,也希望家長能跟小朋友一起成長、學習。老師在教中學,教學相長。4.老師也會請一些小朋友擔任小老師,如果有小朋友不會,小老師可以幫忙教導。最後老師再歸納,讓小朋友了解如何算,再喚起舊經驗。教學者班級經營的拿手絕活師運用當時所發生的情境來出題,使小朋友容易理解。例如:我觀摩教學時,當時早自修小朋友有做面具,老師便利用當時的情境出題教學,例如:全班有35個小朋友,有7位小朋友沒做完面具,請問有幾位小朋友完成面具?2.老師會運用口訣使小朋友注意(如:大眼睛,看老師)3.老師上課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如:抽問、上台寫答案、小老師制度、小朋友出題、解題。4.上課時有小朋友出去外面上廁所,結果上完,便跑去走廊的圍牆,裝出要往下跳的動作,老師在教室看了,立刻出聲制止,並立刻機會教育:老師現在生氣並不是因為他現在出去上廁所,而是因為他現在這個動作很危險,上次已經有一位愛心媽媽跟老師說他有這個動作,要老師注意,現在他又有這個動作,如果摔下去,怎麼辦?讓人家很擔心。我們教室在二樓,本來做這個動作就很危險。後來老師便跟小朋友警告,並說要晚上打給家長說明。5.上課中有小朋友不專心時,老師會請小朋友站到後面,如果自己覺得表現好了,便可以回座位。如果有小朋友手上玩東西,老師會請他丟掉。6.小朋友上台演練時,利用分組來管秩序。老師會讓每位小朋友都注意老師時,才開始教課,並利用問題使小朋友去思考。全班一起唸題目,並請小朋友上台發表。7.下課時老師會批改所出的一題簡單算式,藉機可以了解每個小朋友的學習情況。8.老師平時會警告他們三次,以前如果三次,會抄書或打電話給家長,現在由小朋友自行設計抽大獎,就是小朋友設計抽大獎之具體可行內容(不可能就不要)如:擦地5分鐘、抄書、不准下課等,由老師準備籤筒,籤的內容由小朋友設計,如果被老師警告三次的,就要去抽大獎。一般小朋友覺得此項處罰很新鮮,也充滿恐懼,但雖然是處罰,可是小朋友都心悅誠服,並乖乖去做,以後也不敢再犯錯了。這是一個滿智慧的做法。9.老師平時會利用每日一句好話,可能是靜思語、或電視上看到的一句感人的話等,潛移默化來教導小朋友,老師發覺小朋友能明白並淨化自己的心靈,慢慢改變自己的行為,比教條式或一些理論更有實質上的意義。老師覺得品德好是最重要的,不是看功課好不好。小朋友的確在這環境下成長,也比較會為對方想,尊重他人。老師說教靜思語她也是在學習,感受很深刻。的確,師長是小朋友的模範,有這種柔軟心腸,真的令人感動,我也要好好學習。10.老師最近有成立班級讀書會的想法,老師想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所以家長和老師也要和小朋友共同成長,於是透過家長座談會上的呼籲,於下星期開始舉辦親子讀書會、家長讀書會、兒童讀書會等。我覺得這種想法很好,的確,閱讀可以使人心沉靜並獲得知識,知識就是力量,藉由不同的文化刺激,相信大人及小朋友的身、心、靈均有喜悅的成長。國小低年級教師訪談紀錄表存檔檔名舉例 : TKUA國小低年級教師訪談紀錄表01林宜臻訪談者: 陳啟煜 系別:英文系 座號: 8 訪談日期:92年3月3日訪談對象: 台北縣 竹圍 國小 呂美玲 老師 擔任年級: 一 年級不易掌握之概念(常見迷思概念)教學者之對策1.敘述性的問題。(如誰是第幾個的問題)畫圖解釋共幾個與第幾個的不同2.空間問題(如誰排在誰前面、誰在上誰在下、誰在誰的上面誰的下面)因為這是文字理解不夠所導致,所以要從國語加強起。時間久了自然會瞭解。先教他們關鍵字。加強統整句子的能力 (因為他們一字一字學,不懂一句意思) ,從閱讀著手。3.比較問題(誰比誰長)加強語文能力4.進位問題,如21的2代表何種意思。(顆和盒的不同)用實物來解釋21的2代表20個1(單位詞替換)5.漏寫 “=”提醒6.()在中間的問題不懂。如3+()=5 應用題如何轉換成數學算式解釋讓學生懂整個意思,再針對個題作解釋,不能只會這題不會別的類似題。亦可從錯的引導。讓學生多練習並比較類似題。因為以前被制約成3+2=(5)可問學生(5)代表答案嗎?應該是(2)才對7.正方形問題用實物如繩子來解釋正方形的邊長是一樣長,而長方形的邊長是不一樣長教學者班級經營的拿手絕活榮譽制度,讓學生跟我比賽(問學生問題),小組競賽,個案則個別處理國小低年級教師訪談紀錄表訪談者: 陳姿伊 系別: 法文四 座號: 09 訪談日期:92年 2 月27日訪談對象: 台北 縣(市) 竹圍 國小 程淑美 老師 擔任年級: 二 年級 不易掌握之概念(常見迷思概念)教學者之對策1. 學生使用長度工具-尺的時候,易有學生從非原點(例:,)開始量(畫)起。因此,學生會測(畫)出不準確的長度。程老師會於黑板上再次示範步驟一次,或者利用同儕間的互相教學方式,老師也會於課堂上再次驗收學生的學習是否有進展(請學生實作)。這讓我想到是否該讓學生有更多元的思考方式,因為在長度的測量上,其實不一定要以原點為基準點。2. 老師在上一條繩子(周界內部、外部和群體描述)的時候,學生分不清楚如何區分外部和內部。程老師會在課堂上請學生口頭發表其是如何分辨內部、外部。程老師說這方式可以讓學生印象更深刻而且可以在學生發表後,再請其它學生說說看你的想法。教學者班級經營的拿手絕活格子不見了公開的讚美與適時的糾正走進程老師的教室,你會發現老師的黑板上並沒有一般常見的獎勵方式爬格子。詳細詢問後,老師和我們說根據她的觀察,她覺得在黑板上升格子的方式比較制式而且實際上的效用是比較短暫的。黑板上沒有了格子,老師如何有效的進行班級經營呢?程老師以公開的言語獎勵鼓勵學生;而當學生犯錯、行為態度不良時,老師也是同樣會以公開的方式給予糾正。老師的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到人都是有可能犯錯,當你反錯的時候要勇於承認。程老師也向學生表示,老師有時也會犯錯而且並非樣樣在行。老師和我們分享,其實在平常的時候就要對學生的行為多加觀察,才能適時的給學生鼓勵或糾正。如果在糾正學生的當時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時,老師要承認自己的疏失,因為我們(老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國小 年級教師訪談紀錄表訪談者: 蘇曉玲 系別: 日文系 座號: 10 訪談日期: 92 年 3 月 6 日訪談對象: 台北 縣(市) 竹圍 國小 郭 老師 擔任年級: 一 年級不易掌握之概念(常見迷思概念)教學者之對策1. 對方向/範圍的迷失:分不清楚題目的左、右、裡面、外面。a.在解題時,老師會先測試學生對左右、裡外的概念,再問題目所指的方向或範圍為何。2. 不易掌握題意:l 題目增加困難度或轉折時,易直線思考。l 對於某些文字的概念定義模糊。l 會加入自己的想法。a.學生若遇到轉折性的題目時,多以經驗作答,在沒有完全了解題意之下解題。Ex:現在有5杯果汁,分給8個人,每人一杯,還需要幾杯? 5-8=? (不夠,無法減,以數字的順序判斷) 5+8=13 老師會以圖片幫助學生了解5-8=-3和8-5=3的意義。b. Ex:下列哪個數字最大?請在下面的中打勾。 Q 52 Q 23 R 76 在非正確解答的框框內會自行加上其他符號,需說明最等常用詞語的定義,並加以澄清。3. 過於依賴圖片:多從圖片判斷題意,沒有圖片時再由數字、文字的先後順序解題。a.圖片主要是輔助學生了解題意,應視學生的程度減少圖片的使用,慢慢練習閱讀題目的能力。b.請學生抓出題目的關鍵字,並說出運用算式的理由。4.數數:倒著數、跳著數、十進位的概念模糊。a.會利用附件或實物讓學生實際操作練習,或以挖空數字、選擇的題型,增強學生對數數的邏輯概念。教學者班級經營的拿手絕活1. 恩威並施:在課堂上有一定的規定必須遵守,違規了老師會當面給予適時的糾正,讓其他學生也了解老師的要求,懂得自我管理,也懂得在課堂上尊重老師。對於被責備的學生,老師會利用下課的時間給予輔導,說明老師的理由與期望,培養與學生亦師亦友的良好關係。2. 中低年級適合以口號管理秩序。3. 以黑板計分進行分組競賽,增加學生的榮譽感,畫蘋果方便又省時,不宜以禮物作為獎品鼓勵,會物質化。4. 多與家長的互動、溝通:(1) 在開學時先與家長們打聲招呼,可透過電話或給家長的一封信的方式。(2) 擅用連絡簿:a. 每天可針對一組或三位學生做觀察,並在連絡簿上適時的給予評語或鼓勵,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形。b. 以規律的方式輪流觀察,避免重複,可幫助老師了解容易被忽略的學生情況。國小 低 年級教師訪談紀錄表存檔檔名舉例 : TKU92B國小低年級教師訪談紀錄表01黃美惠訪談者: 黃美惠 系別: 資圖五 座號:11 訪談日期:92年 02月26日訪談對象: 台北 縣 鄧公 國小 段秀娟 老師 擔任年級: 二 年級不易掌握之概念(常見迷思概念)教學者之對策1. 數數方面:在數數字的方面,學生易犯的錯誤是會跳著數,而導致答案錯誤的現象。(例如,學生會數21、22、23、25、26而把24給跳過去。)l 畫記號老師會要求他們在畫的時候會要五個一排,然後用鉛筆先點一點來計算是否是那個數字,若是十個一數的時候,一定要求十個十個的圈在一起,若是要刪除的,則要求要畫掉。不論是圈在一起或是畫掉不要的,老師都是強制要求學生要做到標記的符號,就算是答案正確,但是沒有畫上標記的符號,也是算錯誤的。l 利用聲音來協助數數例如要求全班一起唸,當碰到單數的話不用發出聲音,碰到雙數再數出來,也就是只唸出2、4、6、8、10,而1、3、5、7、9是不發出聲音,而且停一拍的。若是這樣簡單的練習完之後,可以練習2的倍數不發出聲音,3的倍數不發出聲音,4的倍數等接續練習下去來增加學生對於數數的熟悉認識。2. 加減法方面:(1) 加減符號想對了,但是卻用錯或是看錯了(例如想成要用加的,但是實際在作答時,卻用成減的)。(2) 進位、退位的運算常會發生錯誤,以及常發生要進位還是退位等觀念不懂的現象(學生不知道是要進位還是要退位的迷思)。(3) 應用題學生沒有耐心去看完,或是題目只看到一半就已經作答,尤其在”二次加減法”中最容易看見學生此處迷思的概念。l “具體”到”半具體”再到”操作”老師一再強調數學的運算一定要藉由具體的事物讓小朋友能夠去感受,然後也才能夠知道如何計算,所以類似的加減法問題,老師會用操作硬幣的方式來教導學生進退位的觀念,例如,要跟十位借一個十,所以就會實際操作一個十元換成十個一元。所以透過這樣的操作能夠讓小朋友實際動動手,也才能夠更能體會。老師有時更會實際抓著小朋友的手來計算,藉由老師的手來讓更不懂的小朋友去體會,或是直接用學生當做玩偶來讓老師組合成要的數字,這樣學生更有參與感,也能更能夠體會。l 透過遊戲練習進退位老師除了要求數學在算數時,除了要具體的操作之外,還強調能夠以”遊戲化”來吸引小朋友學習。例如當小朋友沒有動力學習時,老師會設計一些遊戲讓學生與家長共同遊戲,像”撿紅點”就是一個例子,可以訓練學生的”十的合成”的觀念。l “個位國”及”十位國”的概念老師也會設計一些共同的術語讓小朋友對於數學更能夠去體會,所以就會設計”個位國”、”十位國”的概念,讓小朋友更能夠去體會一個的就不能夠混合,也才能夠加強學生”個位、十位不能混合著算”的概念。所以老師會針對小朋友最常迷思的概念再做另外一種方式的講解,讓小朋友能夠透過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對題目的融會貫通。l 不斷練習”十的合成”、”九的合成”等老師會不斷的要求學生熟悉十的合成(1+9=10,2+8=10)之後,又再要求學生會九的合成、八的合成、七的合成等,讓學生利用有空的時間就是練習這些合成的觀念,讓學生更熟悉這樣的基本觀念,也才有利於加減法的計算。l 開口唸題目,看懂它,後想成是自己要做的事老師很注重感官的教學,因為他覺得只要學生能夠用感官去接觸,這樣他們一旦感受到了,也才更能夠去體會。對於應用題目沒耐心看完時,老師會要求唸三次,然後去看懂它,再把裡面的人物想成是自己要做的事情,這樣”生活化”的方式,也才能讓學生真實去體會。l 分別分析出加、減的關鍵字型態應用題,老師會分析出加的關鍵字型態有:合起來、共有等的字樣;減的關鍵字型態有:相差、比比看、誰比誰貴、破掉了等的字樣,而且還會要求學生將關鍵字用筆圈出來,且不行一次給學生太多,以免會產生消化不良的現象。3. 長度方面:對於一公尺比較沒有概念(例如,要學生大概說出一公尺是多長時,學生可能會隨手比出身體寬度不到的長度)。l 實際去測量,並給預測的能力老師會帶領學生用尺實際去量一公尺的長度,之後再讓學生預測一公尺的長度。讓學生多去目測這樣的長度,讓學生更能夠去體會一公尺到底有多長,也才能夠把一公尺長度的概念深植學生的內心,也才能夠讓學生體會到。且老師會透過遊戲化的方式讓學生競賽誰能夠將一公尺的長度比出,這樣透過遊戲更能夠加深學生對於長度的概念,也能夠反覆的加以練習。4. 時鐘方面:會看不懂或是長短針看顛倒的情形(例如,7點看成35點的迷思現象)。l 多練習,多提醒老師覺得時鐘的觀念一定要常常的練習,學生才會弄得清楚,而且在上課或是下課時間,能夠隨時隨地的提醒學生去看時鐘。例如,告訴學生下課10分鐘,要學生去看時鐘,然後10分鐘之後去對照之前長針、短針的位置。l 下課前出考題實際測驗出測驗題目讓學生計算,這是能夠馬上知道學生是否學會了的最好方法,尤其是在下課前數分鐘出,讓學生算玩才能下課的方法,更能夠讓小朋友用心去算。所以老師會不斷的出給還不會的小朋友數個題目,來測驗他是否真的搞清楚概念。5. 九九乘法方面:會背出來,但是不會運用。l 多唸、畫圖、用手觸摸老師認為九九乘法表就是要不斷的去唸之後才能夠熟悉,且會利用畫圖的方式(例如,先畫出一隻青蛙有四條腿,再畫第二隻、第三隻,而且要確定第一隻青蛙會了之後,才畫出第二隻、第三隻,這樣才能確定學生的基礎是穩固後,才進行下一步驟的教學)。老師覺得若是這些方法都無效之後,老師會抓住學生的手,實際去帶者學生數,讓學生親自去觸摸,也才更能夠體會。教學者班級經營的拿手絕活1. 以生命教育啟發人心:常常會用德育的小故事告知學生觀念,利用長遠的生命教育意義來闡述自己的教學理念。老師覺得能夠告訴他做某件事了之後的的優點、缺點是什麼,然後藉此澄清他的觀念,這樣學生也才更能夠接受。2. 觀功念恩學習單:老師會設計一些觀功念恩的學習單或是每天在聯絡簿寫下今天的觀功、念恩各為何,藉由寫下來讓學生每天自我省思。3. 常用”講故事”的方法:老師認為低年級常用講故事的方法來告訴學生觀念是比較適合的,而且會藉由故事中的人物來上學生去討論,讓學生由自己的口中說出來才是重要的,學生說出好的觀念老師會讚許,說出不好的觀念老師則會加以澄清。4. 帶班由嚴格再柔和:當要全新帶領一個班級時,氣氛的掌握是前半段要以嚴格的態度來帶領,然後才漸漸的柔和,這樣在建立好一套規則之後學生也才能夠更聽老師的話。但是要注意的是,一年級剛上小學的學生不可以對他們太兇,以免學生不想來上學。5. 全班都是”長”:全班都被分配到一些長(如清潔長、閃電長、讀書長等),讓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也以責任制讓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