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熟悉常见的酸和碱,能正确书写化学式且分类2.熟悉常见的酸和碱的物理性质及特性,并能灵活运用3.在回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能熟练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4.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构建酸、碱、氧化物、和单质之间的知识网络,并能熟练运用这些知识2.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构建酸、碱、氧化物、和单质之间的知识网络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4. 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教师引领学生在了解本节课目标的基础上,进入挑战自我自学回忆导航,几个学生代表发言。)一、自学回忆导航活动任务一:将下列各物质按要求进行分类,用化学式填写。 (5分钟)硫酸 二氧化碳 盐酸 氧化铁 硝酸 碳酸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钾 铁 铜 镁 氢氧化钡 氧化铜 生石灰 锌(1)属于酸的是:(2)属于碱的是: (3)属于单质的是: (4)属于氧化物的是: 活动任务二: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表格,同桌交流,互相指正,一人发言(6分钟)(在掌握好酸和碱物理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乘胜追击,进入小组合作学习环节,共同探讨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两名学生代表板书,并根据各物质之间的反应构建知识网络。)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任务三: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每组中两两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再小组内交流,进行补充,说书写思路(10分钟)第一组:盐酸 氢氧化钠 二氧化硫 铜 氧化铁第二组:硫酸 氢氧化钙 二氧化碳 铁 氧化铜任务活动四:请你整理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提示:以酸和碱为核心),用“”将能反应的物质类别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不易忘记的知识网络,然后再组内交流,选出你们认为最好的(5分钟以内)(系统了解酸、碱的性质后,共同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动手做实验,鉴别两种无色溶液,几个小组代表回答用到的鉴别方法。最后整理归纳。)三、合作探究(5分钟)桌上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是稀盐酸和石灰水。你能用哪些方法鉴别它们呢? 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酸的通性和碱的通性 课后习题 1.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许多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A它们都是溶液 B它们都含有酸根离子C它们都含有氢元素 D它们都电离出了氢离子2、混有少量水蒸气的下列气体,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A:CO2 B:H2 C:SO2D:HCl3.把氯化钠、稀硫酸和氢氧化钠三种无色溶液一次性区别开的是()A:滴入酚酞试液 B:滴入石蕊试液C:滴入氯化钡溶液 D:通入二氧化碳气体4.如图,是实验室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透明液体,小意同学对该液体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你帮他猜想可能是什么药品呢?猜想一:_猜想二:_ _猜想三:_ _(1)若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液体滴在一张白纸上,发现白纸变黑,则该瓶液体是(2)某同学不慎将上述液体沾到衣服上,应立即_,然后涂上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装修材料订购合同范本
- 线上家具安装合同范本
- 私人铺头出租合同范本
- 砖厂供应煤炭合同范本
- 酒水分销合作合同范本
- 粉店加盟协议合同范本
- 酒店位合同协议书范本
- 物料设计制作合同范本
- 电脑配件服务合同范本
- 购买拆迁厂房合同范本
- GB/T 6093-2001几何量技术规范(GPS)长度标准量块
- GB/T 22751-2008台球桌
- 中国近代史试题库
- 电路学课件:1-6 电压源和电流源
- 奥的斯GeN2-故障查找手册-1-CN
- 村民森林防火承诺书
- 税法(第三版)项目一任务三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 系统数据导出确认单
- Q∕SY 01004-2016 气田水回注技术规范
- TSG Z8002-2022 特种设备检验人员考核规则
- QC∕T 900-1997 汽车整车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