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D卷.doc_第1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D卷.doc_第2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D卷.doc_第3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D卷.doc_第4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一、 默写 (共1题;共24分)1. (24分)补充句子(1)晴川历历汉阳树,_。(崔颢黄鹤楼)(2)_ ,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晴川历历汉阳树,_。(崔颢黄鹤楼)(4)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一起吟咏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其中“_ , _”,不禁让我们想起中华民族的那段悲惨历史,也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深刻道理。(5)_ ,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古人在诗歌创作中常常流露出一腔愁绪。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抒发了愁之多,李清照武陵春中“_ , _”道出了愁之重。(7)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一起吟咏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其中“_ , _”,不禁让我们想起中华民族的那段悲惨历史,也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深刻道理。(8)王安石的咏杏诗有“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的诗句。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比其用意更为深沉的词句是“_ , _”。(9)古人在诗歌创作中常常流露出一腔愁绪。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抒发了愁之多,李清照武陵春中“_ , _”道出了愁之重。(10)三年的初中生活结束了,有的同学满载而归,而有的却空空如也,这让我们明白了“业精于勤荒于嬉,_”的道理。(11)王安石的咏杏诗有“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的诗句。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比其用意更为深沉的词句是“_ , _”。(12)三年的初中生活结束了,有的同学满载而归,而有的却空空如也,这让我们明白了“业精于勤荒于嬉,_”的道理。(13)人生需要学习,也需要雕琢。这正如礼记中所说:“_ , _;人不学,不知道。”(14)人生需要学习,也需要雕琢。这正如礼记中所说:“_ , _;人不学,不知道。”(15)孝敬、回报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今天不少独生子女对此理解不够深刻,他们应该牢记增广贤文中的名句“_ , 鸦有反哺之义”。(16)孝敬、回报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今天不少独生子女对此理解不够深刻,他们应该牢记增广贤文中的名句“_ , 鸦有反哺之义”。二、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2. (10分)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死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1)归来倚仗自叹息中的“倚仗”与诗中哪个词相照应?“我”叹息什么?(2)“自经丧乱少睡眠”变现了“我”怎么样的情感?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3. (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 , 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碧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蒇。故笔法超绝。【注释】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罂(yT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已:止,停止。威(chn):完成。(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词。性尤怪僻_奉以烟_故笔法超绝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蒇。(3)蒲松龄“笔法超绝”的原因有哪些?4. (1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洛阳)。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录校尉(官名)。诣门者皆俊才清称(以清雅著名)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李伯阳,即李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官名)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 , 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踖蹟(恭敬而不安的样子)。(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时李元礼有盛名小时了了 , 大未必佳(2)为划线句选择正确的解释( )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A . 陈韪晚到了一些,人们把孔文举说的话告诉了他。B . 陈韪后来才到,听说了这件事。C . 陈韪没有来,人们把孔文举说的话告诉了他。D . 陈韪后来到了,人们告诉了孔文举。(3)孔文举与李元礼之间有什么关系?他是怎样介绍他们之间关系的?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5. (20分)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后面的题。谁染枫林醉 苏更林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以形象、明快、洗练的语言,勾勒出层林尽染、枫叶流丹的画面,并吟诵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千古绝唱。为什么晚秋的枫叶会变得满山锦绣、遍地彩霞呢?宋人杨万里有诗云:“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说是枫叶在一夜间偷饮了“天酒”而“醉”成了红色。这虽然为枫林红叶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浪漫,但并没有道出枫叶变红的确切道理。到底“谁染枫林醉”呢?现代科学认为,植物叶片的颜色取决于其中所含的色素物质,如叶绿素、叶黄素、花青素、胡萝卜素等等。这些色素物质往往会随着植物成熟期的不同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从而呈现出各自具有鲜明特征的颜色。叶片中含有较多叶绿素时就会呈现绿色,含有较多叶黄素时就会呈现黄色,而含有较多的花青素时则会呈现紫、蓝、红等不同的颜色。这是因为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其颜色多变。花青素的基本结构母核是花色基元。由于其中的氧原子是4价的,所以它和它的衍生物具有碱的性质,即能够与酸性物质作用生成盐;而花青素又是花色基元的羟基取代衍生物,因而,它又具有酸的性质,即能与碱性物质作用生成盐。花青素的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随介质pH值改变而改变结构并从而改变颜色的可能性。试验证明,花青素在酸性介质中呈现其表征的红色。而枫树的叶片细胞液呈现酸性,春夏季节由于枫叶中一般只含有叶绿素而不含有花青素,所以此时的枫林还是郁郁葱葱的绿色;可到了深秋季节,由于气温骤降,光照减少,使得叶片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不能完全适合叶片,这样就造成叶细胞内糖分的积累,从而促进了花青素的形成。由于枫叶细胞液的酸性环境,花青素呈现红色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霜叶红于二月花”体现了“枫林红叶”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如果你一旦置身于枫林之中,一定会为祖国的大好河山所陶醉,并为“霜叶”抗严寒傲霜雪的生机和力量而感动。(选自语文报,有删改)(1)第节中,杨万里的诗并没有“道出枫叶变红的确切道理”,作者为什么还要引用这两句诗?从文中可以看出枫叶变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其结构特点是什么?(3)枫叶中的花青素是如何形成的?(不超过50字)(4)大自然中的植物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 (13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夜半钟声怎么到客船“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更深何处人吹笛,疑是孤吟寒水中”这些优美的古诗句都描写了深夜从远处传来的声音,这些诗人为什么都写半夜钟声或乐声,却几乎没有人写正午的妙音呢?这正体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科学现象。声音在凉爽的夜晚传得尤其远,夜深人静没有噪音是一个原因,但却并非主要原因。光是一种波,声音也是一种波,光会反射和折射,声音同样会反射和折射。当声音发出后,如果在空气中向四面八方的传播速度相同,那么声音就会像膨胀的球一样向外传播,但是,不同位置空气的温度和密度是不同的,而且地面等固体还会反射声波。因此,地面附近的声音不可能像膨胀的球一样四处扩散。秋冬季节,夜间的地面和水面较冷,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也很低,在一定范围内 , 越高处的空气温度则越高。而声音的传播与空气的温度有关,空气温度越高,传播声音的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声音在从气温较低、传播速度较慢的气层进入气温较高、传播速度较快的气层时,不但会发生折射、反射,还会像光一样发生全反射。大气层中,温度不同的气层有很多,那么,声音向高处的传播就不断遇到阻碍(被反射和全反射)。于是,就像光很容易局限在玻璃光纤中传播一样,声音也很容易局限在冷空气层中传播,很少会透出去到达高空。这样,声音的能量损失就很少,可以贴着地面或江面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声音的强度却没有多少衰减。于是,那悠扬的夜半钟声可以从山上传到客船,可以从此岸传到彼岸。而在白天大部分声音会传播到高处。白天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升高,而且越靠近地面,空气温度越高,那么贴地传播的声音速度会大于高空的。当地面附近发出声音时,向地面传播的声波会被地面向上反射,而向上传播的声波能大部分会通过折射进入高空。由于大部分声波折射向高空,人在高空就会格外清晰地听到来自地面的声音,如果唐朝诗人曾坐在热气球里旅行,或许会给我们留下“晌午钟声到云霄”的诗句。也正是由于大部分声波折射向高空,所以白天一般很难听到中午的钟声。奇妙的是,由于声音的折射和反射,白天在适当的地方,还会出现静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人们就发现了奇怪的现象:一门大炮在不断发炮,当有人驱车从数百千米外的远方驶向大炮时,起初还能听到炮声隆隆,但距离大炮近一些的时候,有一段路程里却听不到炮声;再靠近一些,就又听到了炮声。究其原因,很远处听到的炮声是高空大气反射到地面的炮声,近一些的地方既没有高空大气反射的声波,又没有大炮直接传来的声波,所以就形成了静区。再靠近时,大炮的声波直接传来,人又可以听到了。当然这就是声音传播的奇妙之处了。“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流传了一千多年的诗句,一语道出了声音喜欢向较凉爽的地方传播的科学事实,真实体现了文学的美感和科学的美妙。(选自2011年第4期大科技,有改动)(1)文章开头第段的作用是_。 (2)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秋冬季节,夜间的地面和水面较冷,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也很低,在一定范围内 , 越高处的空气温度则越高。(3)第段运用了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 (4)阅读全文,说说为什么客船上的人一般只能听到夜晚的钟声,而很难听到中午的钟声? 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7. (15分)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相关题目。材料一:2016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3本,人均阅读电子书328本,较2015年略有增加,仍远低于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平均水平。关于读书很多人表示,忙工作,忙家务,刷微博,读微信,赶饭局,打牌唱歌,很少看书。为数不少的人读报看杂志,只为关注奇闻异事和八卦新闻。(摘自读书与做人)材料二:“浅阅读”的先天缺陷显而易见,即快速(即时性)、快感(娱乐性)、快扔(浅显性),以及快餐化、平庸化、碎片化和少反思。(摘自光明日报)材料三:德国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度,免费书报亭遍布街头巷尾。俄罗斯颁布了国家支持与发展阅读纲要来促进群众阅读。日本全年有各种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晨读运动”“读书周”“儿童读书周”“图书馆亲子阅读推广”等。(摘自“百度搜索”)(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人均阅读量较少的原因。 (2)从材料二“浅阅读”的特点来看,材料一中哪些现象属于“浅阅读”? (3)结合材料,请你就改善我国国民的阅读现状,对国家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 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8. (5分)根据要求作文。“原来”,意思是发现从前不知道的情况。生活百味,青春多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蓦然回首,原来:凡事蕴理,万物成趣,人间有情;苦难也可成营养,美丽或许有缺憾,我其实也是一道风景请以“原来,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感情真挚,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书写工整。第 12 页 共 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