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doc_第1页
文献综述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doc_第2页
文献综述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doc_第3页
文献综述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doc_第4页
文献综述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位代码 学 号 2013873156 分类号 密 级 北大医学部夜大学毕业综述* 专业临床 班级临床1班 学生姓名孟宪春 指导教师2016年 8月20日文献综述课题名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手法复位指导教师学 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夜大学专 业临床班 级14级专升本1班学生姓名孟宪春学 号2013873156开题日期文献综述正文: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手法复位摘 要:目的:研究各手法复位方式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方法:通过检索近10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手法复位方式效果的研究,比较各手法之间疗效,预后情况,关键词: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耳石症1. 引言1.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由于体位变化而诱发症状的前庭半规管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综合征,俗称“耳石症”。具体诱因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与内耳缺血有关1,也有人认为尿酸水平对BPPV发作也有一定影响2。临床上表现为头部在某一特定位置运动时出现剧烈旋转性的眩晕伴眼球震颤、恶心、呕吐。严重者可致工作能力丧失。对于BPPV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法复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11111111.2111更多还原1.2早在1921年,匈牙利医生Barany就描述了一种以发作性眩晕为特点的征候群,尤其是将患者头部摆放在与重力相关的特定位置时发病,持续时间很短,病程多有自限性。后来, Dix 和 Hallpike 重新确定认了这个综合症,将其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简称BPPV )。他们发现低头时位于下方的耳就是引起旋转性眼震的责任侧。据统计,BPPV是未稍性眩晕中常见的,约占25 %。随着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的不断深入,确认这种疾病是由于囊斑上面耳石脱落进入内淋巴液中,随着头或身体位置的改变,这些脱落的颗粒撞击半规管的感受器造成的眩晕症状。实质上,BPPV的发病在于前庭囊(椭圆囊和球囊 )斑内耳石的变性与脱落,又黏附在囊斑变为漂浮在内淋巴液中,随着头部的运动,这些变性的颗粒就会撞击半规管的感受器,形成眩晕的临床症状。因此,更好地理解半规管和球囊以及椭圆囊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对于该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32.1.临床类型:后半规管BPPV 、水平半规管BPPV 、前半规管BPPV。以上3类,均可双侧发病。2.2.诊断的BPPV变位检查(1)Dix-Hallpike检查:也称为Barany检查或NylenBarany检查,是确定后或上半规管BPPV常用的检查。(2)滚转检查(roll maneuver ):是确定水平半规管最常用的检查。2.3.BPPV的眼震特点:可用VNG观察,根据眼震方向确定侧别与类型;没有VNG也可肉眼观察。BPPV的眼震有以下共同的特点:短潜伏期(一般15秒);反复置于诱发位置反应减弱(眼震有疲劳性)(1)后半规管BPPV的眼震特点:受累半规管为向下耳时出现向下耳的垂直向上的扭转性眼震,回到坐位眼震变为向对侧耳的垂直向上的扭转性眼震。管结石症眼震,持续时间1min。(2)外半规管BPPV的眼震特点:向双侧均出现向下耳的水平眼震,但以向患侧为重(管结石);向双侧均出现向上耳的水平眼震,但以向患侧为重(嵴帽结石)。水平半规管BPPV眼震的持续时间数秒数分种不等。(3)前半规管BPPV的眼震特点:受累半规管为向下耳时出现向下耳的垂直向下的扭转性眼震,回到坐位眼震变为向对侧耳的垂直向下的扭转性眼震。管结石症眼震,持续时间1min。2.4.疗效评估级 眩晕完全消失级 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减轻,但未消失级 眩晕位置性眼震无变化,加剧或转为其它类型的BPPV。3 BPPV复位方法3.1.大多数人认为,以后半规管BPPV最常见,其次为外半规管BPPV,之后为上半规管BPPV。而 H e r d m a n 等对 7 7 例连续就诊的患者观察发现,以后半规管BPPV 最常见(63 . 6 % ),其次为上半规管BPPV(11.7 %),之后为外半规管BPPV(1.3 %),后或上半规管BPPV占23.4 % 4 。3.2.Epley5管石复位方法以下为以右后BPPV为例,Epley管石复位方法:3.3.Semont6管石解脱法3.3.Lempert水平管石复位法73.4.Brandt-Daroff习服练习4. 手法复位效果观察8910目前最常用的是Epley管石复位方法和Semont管石解脱法,也有人根据管石症的病理特点,在Epley的基础上设计了新Epley管石复位方法,疗效也很明显,但目前推广最广泛的还是Epley和Semont方法.115小结目前在眩晕门诊接诊的病人中,有50%左右的眩晕与前庭有关,这其中BPPV的患者约占80%。BPPV患者的临床特点主要为变位性眩晕、短暂性、潜伏性及疲劳现象等,对其采用常规药物结合手法复位治疗措施可获取较好效果,促进患者身体的尽快康复痊愈。121314 参考文献:1陈曦,林少莲,吴子明,张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因素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8,06:677-679.2徐明明,陈维,刘琳,王芳,凌云,黄镇河.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血清尿酸相关性研究J.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03:11-13.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4王尔贵,吴子明,主译前庭康复前庭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60-377)5 Fyrmpas G,Rachovitsas D,Haidich ABet al.Are postural re-strictions after an Epley maneuver unnecessary First results of a controlled study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uris Nasus Larynx . 2009 6JC Casqueiro,A Ayala,G Monedero.No more postural restrictions in posterio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Otology and Neurotology . 2008 7 Gacek RR.Transection of the posterior ampullary nerve for the relief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Annals of Otology Rhinology Laryngology . 1974 8姚晓喜,田涛,杨期明,陈继华,黄仁彬. 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42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23:14-16.9铁玲,汪常伟. 习服疗法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及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78:42-43.10覃继新.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发病特点及手法复位疗效分析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6,01:24-27.11张碧茹,周利林,陈勇明,黄荣生.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类型比较和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3,22:76-77.12邬至平,陈建军,彭潇,黄良通. Epley手法复位对治疗后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