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概况.ppt_第1页
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概况.ppt_第2页
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概况.ppt_第3页
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概况.ppt_第4页
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概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 目录 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概况高速铁路系统集成高速铁路关键技术高速铁路建设经验与教训 Page2 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高速铁路的兴起 1964年 日本新干线开通运营 开启了世界铁路发展的新时代 1981年 法国高速铁路后来居上 将高速铁路的发展推上一个新台阶 同时带动了欧洲高速铁路的发展 意大利 德国 西班牙等国先后投入建设高速铁路的行列 Page3 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中国高速铁路 2008年中国大陆拥有了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 京津城际铁路 2009年中国拥有了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 运营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 武广客运专线 Page4 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高速铁路的发展 法国在发展高速列车方面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 曾在1990年创造了每小时515 3公里的世界最高时速纪录 2007年4月3日 在刚刚竣工的巴黎 斯特拉斯堡东线铁路进行了 试验 列车时速达到574 8公里 Page5 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日本高速铁路 面对法 德等发达国家的激烈竞争 日本声言 21世纪是新干线时代 日本要使新干线总长从目前的2000公里增加到7000公里 届时在日本全国将形成以东京为中心的全国一日交通圈 即当日到达东京以外的任一大城市 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Page6 日本高速铁路技术特点 线路中桥 隧比重不断增加 线路标准不断提高建立试验段 通过试验研究解决技术关键高速列车采用动力分散型 不断降低轴重 全面提高列车性能列车运行密度高 定员多 旅客输送量大安全性能好 无旅客死亡事故增加服务设施 提高服务质量 方便旅客换乘 Page7 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法国高速铁路 驰名世界的高速铁路是法国技术的骄傲 但在经济上却使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目前法国高速铁路只有1282公里 法国计划在21世纪的头10年内 把东南线延伸至马赛 还要修建通向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南部欧洲线以及巴黎至德国斯特拉斯堡的东部欧洲线 高速铁路是个典型的法国传奇 技术上的成功与财政方面的灾难密不可分 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Page8 法国高速铁路技术特点 动车组采用动力集中方式及铰接式车厢多电流制供电与简单链型悬挂接触网 能使用一般线路的1500V3000V直流供电 也能使用高速线25KV交流供电 采用符合ETCS标准的TVM列车控制系统注重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高标准 高质量的线路 Page9 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德国高速铁路 德国的高速铁路技术储备不亚于法国 1988年他们电力牵引的行车试验速度突破每小时400公里大关 达到406 9公里 但是德国的实用性高速铁路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修建 目前已建成总长约2620公里的高速运输走廊 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Page10 德国高速铁路技术特点 客货混跑对高速铁路线路的要求更高三相交流传动技术计算机控制的机车牵引与列车制动技术轻型车体构造列车自诊断技术统一调度指挥无渣轨道技术 Page11 目录 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概况高速铁路系统集成高速铁路关键技术高速铁路建设经验与教训 高速铁路的定义 Page12 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 直线化 轨距标准化 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 或者专门修建新的 高速新线 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 系统集成的定义 Page13 系统集成是一个寻求整体最优的过程 是根据总体系统的目标和要求 对分散的现有子系统或多种硬软件产品和技术 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进行组织 结合 协调或重建 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系统 为组织提供全面的支持 高速铁路系统集成的意义 Page14 客运专线建设是一项采用大量新技术 高标准建设的复杂系统工程 线下与线上工程 站前与站后工程 固定设备与移动设备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根据具体项目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事先有针对性地综合考虑整体系统集成技术方案 整体系统适应性 整体系统联调 整体系统评价 对于顺利进行客运专线建设 尽快形成与完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我国特点的客运专线的技术体系 成功建成一流的客运专线至关重要 高速铁路系统集成的特点 Page15 高速铁路系统集成是在受到工程规模 费用 投资预算 质量 功能和性能 与工期 时间 进度 个管理指标的限制下 集中人力资源 管理资源 设计资源 施工资源及装备制造资源 实现高速铁路在技术上的优化配置 达到一流工程质量 一流装备水平 一流运营管理的既定设计目标的过程 高速铁路系统集成的原则 Page16 全面管理原则 客运专线铁路系统集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 各个子系统之间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制约 因此 对项目的管理必须涵盖各个子系统的工程实施 以避免各个子系统在建设时间进度和技术接口方面的相互冲突和影响 确保整个系统的建设有条不紊地协调进行 最终保证按照既定的计划开通运营 高速铁路系统集成的原则 Page17 多层面管理原则客运专线系统集成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参与其中的单位众多 自上到下包括铁道部 各子系统的核心企业 各子系统的协作单位 乃至各子系统的主要设备分包商 先进 科学的项目管理是系统集成成功的基础 在各个层面上建立统一的项目管理平台 是整个客运专线建设管理协调一致 高效运行的保障 高速铁路系统集成的原则 Page18 协同一致原则在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 铁道部作为系统集成的具体组织者 各核心企业与其协作单位在铁道部的组织领导下 对系统集成工作具体实施落实 高速铁路系统集成的原则 Page19 阶段目标管理原则对于高速铁路工程这样复杂的项目 在策划期间 要对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 按照时间顺序和工作的性质划分出不同的阶段 明确不同阶段的可交付成果 设定明确的里程碑目标 对于每个特定的项目阶段 以实现特定里程碑和完成对可交付成果的确认及认证为完成标志 各级项目管理团队根据每个阶段的里程碑目标 依照滚动式规则 对每个阶段的相关管理领域实施控制和管理 高速铁路系统集成的阶段 Page20 设计集成包括以下内容 明确设计的责任 设计要求 设计规范标准 设计计划 设计文件 图纸和资料 设计接口资料 设计文件和图纸的提交 设计质量与进度控制 高速铁路系统集成的阶段 Page21 施工与设备安装集成包括以下内容 明确施工方的责任 施工准备 土建工程预留条件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接口与调试 施工安全及环保要求 施工质量与进度控制 高速铁路系统集成的阶段 Page22 设备调试试验集成包括以下内容 按业主批准的施工组织计划 安排技术熟练的施工人员开展调试 每周按项向业主报告调试内容 工程进度 事故 存在的不利因素 可能的延误及补救方法的建议等内容 调试全过程接受业主监督 详细记录调试结果 并形成文件 以纸张文件和电子文件方式提交给业主 高速铁路系统集成的阶段 Page23 系统集成联调联试集成包括以下内容 联调联试组织机构的确定 联调联试的工作阶段划分及任务确定 联调联试大纲的管理 大纲审批 内容及标准确定 制定计划 联调联试质量控制 联调联试安全控制 高速铁路系统集成的重点 Page24 系统集成接口管理接口管理通过对每一个接口的识别 定义 澄清 责任划分 解决和闭环控制 从而使接口管理程序化 规范化 易管理 可操作 通过实施接口管理 可方便地对接口进行有效闭环管理 保证工程整体进度 工程质量和工程成本等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 工程实施阶段是出现接口最多 最繁忙时期 要求承包商编制施工 安装 调试 试运营组织设计及方案 建立技术接口复核制度以及接口中间验收 竣工验收制度 尤应注意接口隐蔽工程的施工 站后预留接口与站前承载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Page25 系统集成 系统主要技术接口 Page26 系统集成 各子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匹配 Page27 轮 轨关系 动车 隧道空气动力学 弓 网关系 车 桥耦合 运营管理 列控技术 Page28 目录 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概况高速铁路系统集成高速铁路关键技术高速铁路建设经验与教训 高速铁路的组成 Page29 高速动车组 原型车 Page30 Regina 庞巴迪 E2 1000 川崎重工 Velaro E 西门子 SM3 阿尔斯通 高速动车组 九大关键技术 Page31 高速动车组 国产化方案 Page32 高速动车组 国产动车组 Page33 CRH1动车组 CRH2动车组 CRH3动车组 CRH5动车组 高速动车组 CRH380A Page34 高速动车组 技术参数 Page35 CRH动车组特性曲线 工务工程 钢轨 Page36 制定了 300公里及以上60kg m钢轨暂行技术条件 并在陇海线试铺了12 5km高速钢轨 攀钢 包钢 鞍钢等企业已具备制造客运专线 高速铁路 钢轨条件 工务工程 道岔 Page37 中铁宝桥已引进法国科吉富300km h高速道岔技术 国产化率初期为70 并逐步达到100 中铁山桥拟与德国BWG合资企业 引进300km h无碴 有碴道岔技术 工务工程 扣件 Page38 德国VOSSLOH公司和法国PANDROL公司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 生产高速铁路扣件 德国RST公司已向浙江晋亿公司转让了无碴轨道扣件生产技术 工务工程 无碴轨道 Page39 借鉴国外无碴轨道技术与成熟经验 充分利用国内对无碴轨道研究 验证的成果 进行系统集成 创新 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RTS有挡肩 无挡肩板式 双块埋入式 压入式系列无碴轨道技术体系 工务工程 隧道 Page40 工务工程 桥梁 Page41 工务工程 站场工程 Page42 北京南站 新武汉站 新广州站 牵引供电 关键技术 Page43 高速接触网设计技术1 高速弓网配合受流技术2 仿真技术3 道岔及电分相布置 装配设计技术主要装备1 接触网导线及悬挂 定位 连接装置2 牵引变压器及AT变压器3 GIS开关柜4 电动隔离开关5 断路器6 综合自动化及保护装置 牵引供电 供电系统 Page44 从国家电网受电 向线路供电 主要由变电所 开闭所 分区所等构成 优先采用电力系统两回独立可靠的220kV电源 互为热备用 高速正线采用2X25kVAT供电方式 AT供电变电所间距可达60公里 直接供电方式为25公里 牵引供电 变电系统 Page45 2 25kV 1 25kV设备采用气体绝缘开关柜 GIS 牵引变电所馈线断路器上 下行互为备用 将220kv或110kv外部电源转变为27 5kv 向线路供电 主要由牵引变压器 断路器等构成 变电所无人值班 牵引供电 接触网系统 Page46 通过线路向动车组和电力机车不间断提供电能 主要由接触悬挂 承力索 接触线 吊弦等 支持装置 腕臂 定位装置等 支柱和基础等构成 牵引供电 远程监控系统SCADA Page47 监督控制和数据采集 完成四电系统运行状态的遥控 遥信 遥测及调度管理等功能 在线实时监控220v 220kv四电设备运行状态 通信信号 关键技术 Page48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计算机联锁系统调度集中系统防灾安全监控系统GSM R无线通信系统视频监控系统 通信信号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Page49 通信信号 信号系统与其它系统的接口 Page50 通信信号 GSM R系统 Page51 运营调度 机构设置 Page52 运营调度 系统功能 Page53 运营调度 指挥中心 Page54 运营调度 建设情况 Page55 北京 广州 上海 武汉 铁道部 旅客服务系统 Page56 建立支持多种购票方式 多种支付手段 以自动售 检票方式为核心的全路客运专线统一的票务系统 以信息的自动采集为基础 以为旅客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为目标 建立客运车站信息自动播报 揭示 安全监控等功能完善的旅客服务系统 构建和谐的客运站车服务环境 旅客服务系统 票务与营销 Page57 综合检测列车 Page58 我国首列综合检测列车采用8辆车编组的动力分散动车组 最高运营时速250公里 主要检测内容包括 轨道检测 轨道几何 轴箱 构架和车体加速度 轮轨动态作用等 接触网检测 接触网几何 弓网动态作用 接触线磨耗 受流参数等 信号检测 轨道电路绝缘 轨道电路信息 补偿电容 道碴电阻 电流不平衡率及谐波 应答器信息 ETCS1和CTCS2级ATP工作状态等 通信检测 GSM R和450M场强覆盖等 Page59 目录 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概况高速铁路系统集成高速铁路关键技术高速铁路建设经验与教训 高度重视 Page60 第六条客运专线技术是多门类 多专业合成的高新技术 涉及基础设施 通信信号 牵引供电 动车组 运营调度 旅客 客运 服务 运营维护 运营管理信息化 以及后期培训等子系统 必须作为统一完整的整体 统筹策划 全面协调 系统集成 使客运专线各子系统技术标准匹配 技术接口完整 技术装备合理 确保实现系统集成的目标 任务明确 Page61 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的技术工作由铁道部总工程师负责 铁道部副总工程师依据分工和职责 负责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相应的技术工作 1 负责提出客运专线子系统技术方案及子系统间接口方案 2 负责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有关工作 3 负责组织需引进技术及设备国产化的有关工作 4 负责组织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对外谈判 5 负责确定建设项目的技术系统集成实施方案 对实施工作进行指导 监督和检查 6 指导客运专线运营管理准备 人员培训 运力和维修资源配置 落实到位 Page62 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组由铁道部副总工程师任组长 副组长 成员由铁道部政法司 计划司 财务司 科技司 人事司 劳卫司 建设司 国际司 运输局 监察局 信息办 鉴定中心 外资中心 工管中心 信息中心 客运专线公司 铁科院等单位负责人组成 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组下设10个工作组 分别为 基础设施 通信 信号 牵引供电 动车组 运营调度 客运服务 运营管理信息化 投资评审和综合组 高速铁路系统集成体系 Page63 合作团队 Page64 取得成果 Page65 通过自主创新 形成了工务工程 牵引供电 通信信号 移动设备 运营调度 客运服务等在内的中国铁路客运专线技术体系 依靠原始创新 完成了客运专线工程设计 掌握了工后沉降控制 桥梁架设和隧道施工等关键技术 无碴轨道 扣件和高速道岔实现了国产化 建立了高速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制造技术平台 实现了国产化阶段目标 形成了以主机厂为龙头 遍布全国十多个省市 涉及上百个企业和冶金 电子 电气 化工等行业的产业链 加快了铁路机车车辆装备现代化和铁路机车车辆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