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句100则.doc_第1页
古代名句100则.doc_第2页
古代名句100则.doc_第3页
古代名句100则.doc_第4页
古代名句100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名句100则1、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诗经(译:一天不相见,好像相隔三年。形容思慕殷切。)2、 一失足成千古恨 隋唐演义(译:一犯错误,抱恨无穷。)3、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元李寿卿伍员吹箫(译:一句话已经出口,即使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比喻话已出口,难以再收回,指说话算数。)4、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礼记(译:以弓的张弛比喻治理天下应严宽结合,使人民有劳有逸。现也用以比喻生活和工作要加以节制,有节奏地进行。)5、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周易(译:二人一条心,锐利得能截断金。比喻同心同德,办事就容易成功。)6、 人一能之,己百之 礼记 (译:别人聪明,一学能成功的事,自己便要用百倍的工夫学好它。也做“人一己百”。)7、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班超传(译:不进老虎洞,怎么能得到小老虎呢?比喻不冒险,不经过艰苦的实践,就不能有大的成就。)8、 不为五斗米折腰 晋书陶潜传(译:不为微薄的薪俸向上司低头弯腰。)9、 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译:不能因为一次小的失误,就抹杀过去的大功劳。)10、不贵尺璧,而重寸阴 淮南子(译: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价值比直径一尺的璧玉还要珍贵。形容要珍惜分分秒秒。)11、不蔓不枝 宋周敦颐爱莲说(译:原指莲梗既不蔓延,也不分枝。后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洁流畅。)1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论语(译:不必担忧没有职位或地位,应该但有自己用什么本领来使自己立足社会。)13、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韩非子(译:不期求远古的制度,不效法陈规。意为凡事要从实际出发,决不抱残守缺,决不拘泥于陈规。)14、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唐韩愈原道(译:不堵住其他流向,水就不能朝一个方向流动;不停住一只脚也就不能迈步。现用以比喻不堵塞、阻止某种事物,就不会有另一种事物的流行和发展。)1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周易(译:仁义者着重仁的方面,有智者注重智的方面。个人观察角度不同,见解也不同。)16、日计不足,岁计有余 庄子(译:以短暂的时日来看觉得不足,但按长久的岁月来计算却绰绰有余了。形容积少成多,只要长期坚持不懈就会有可观的收获。)17、日知其所亡 论语(译:日日增进所未闻的知识。)18、化腐朽为神奇 庄子(译:变坏为好,变陈腐为奇妙。)19、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战国策(译:比喻人们要想本领高强,有所建树,必须努力充实自己。)2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译:不要认为是微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认为是不大的好事就不去做。)21、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孟子(译:把鱼赶到深水潭里,把雀子赶到密林里。原比喻残暴的统治者驱使百姓投向别国。现比喻某些人不善于团结别人,把一些应该而且可以争取的人驱赶到对方去。)22、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译:原指恋爱中的男女不用明言就可互相了解对方的心思。现常比喻使彼此间非常了解,心意完全相通。)23、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译:用卑劣的想法去推测品行高尚人的心思。)24、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战国策屈原卜居(译:尺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比显得短了;寸比尺短,但跟再短的东西比就显得长了。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25、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东汉张衡东京赋(译:谁能够承载船只,也能够使船只翻掉。比喻百姓能拥立统治者,也能推翻统治者。)26、玉不琢,不成器 礼记(译:玉不经过雕琢,不成为器皿。比喻不学习,不受教育,不会成材。)27、业精于勤,荒于嬉 唐韩愈进学解(译:学业的长进在于勤奋,懒散就会荒废学业。)28、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译: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刻意打磨玉器。原指别国的贤才可以为本国的辅佐。后常用来比喻吸取他人的长处来使自己进步得快。)29、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礼记(译:极细的差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3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译:在忧患中生存,在安逸快乐中死亡。意为忧患能促使人奋发图强,安乐则容易使人沉溺丧志。)31、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译:皮已经没有了,毛还依附在哪儿?比喻事务失去了存在的基础。)3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译:年老的千里马虽在马厩,仍想去跑远路。比喻人虽年老,却还胸怀壮志,干劲很大。)3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孟子(译:尊敬自己的长辈, 并用这种态度去对待别人的长辈。)34、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译:佛教用以比喻道行修炼到极高的境界。后比喻学习、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后,还须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35、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周易(译:相同的气味相互感应。比喻志趣性情相投的人相互呼应,自然结合,互为知己。)36、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译:比喻当事人看问题往往有主观片面性,因而看不清;旁观的人由于冷静客观,却看得清楚。)37、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译:慨叹人世沧桑,年华易逝。)38、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史记连破蔺相如列传(译:在困难当头的时刻,置国家利益于个人恩怨之上。)39、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译:阻止百姓说话,比堵住流水还危险。 意为禁止人民说话,势必招致极其严重的后果。)40、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唐韩愈独孤申叔哀辞(译:像听到他的声音,看到他本人一样。形容刻画、描写的人物非常生动逼真。)41、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元无名氏(译:意为改造山河还容易,改变人的本性却很难。)42、迅雷不及掩耳 六韬龙韬军势(译:雷声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捂住耳朵。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势迅猛,来得非常突然,使人来不及应付和准备。)43、如入宝山空手回 元扬显之郑孔日风雪酷寒亭(译:比喻本来应由所得,结果却空手而归,一无所获。简称“宝山空回”。)、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译:怎么能低头弯腰去侍奉权贵呢?)、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译:要行一百里路,而把已走了的九十里只看作路程的一半。比喻事情越接近完成越困难,越要认真对付。)、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元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译:在读书上多花工夫,那么写文章时就轻松容易了。)、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译:原比喻清白正直的人虽一时被诬陷,但历尽艰险后他高尚的品德中就会被人们认识。现用以说明经过努力,终能获得宝贵成果。)、男儿有泪不轻弹明李开先宝剑记(译:好汉不会轻易掉眼泪。)、牡丹虽好,终须绿叶扶持明顾起元客座赘语(译:比喻再好的事物,也须有个帮衬。)、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三国志(译:说话浮夸,脱离实际,这样的人是不可重用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祝愿自己和远在千里的亲人能平安长寿,共赏明月,借此寄托对亲人的怀念。)、言必信,行必果论语(译:说话必须守信用,行为一定要果断。)、近水楼台先得月宋俞文豹清夜录(译:意为坐落在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近便而先得好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玄太子少傅箴(译:接近朱砂就染上红色,靠近墨就染上黑色。比喻环境会影响人的品格习性。)、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译:辛勤操劳,艰苦奋斗,可以成大业;贪图安逸,恣情享乐,会招致亡身亡国。)、识时务者为俊杰三国志(译:能认识形势、了解事物发展趋势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豪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译:好药对治病有利,但味道苦;忠诚的劝告于人有利,但难于入耳。)、君子之交淡如水庄子(译:君子之间往来高雅,纯洁,就像清淡的水一般。)、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品德高尚的人总是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史记(译:君子即使跟朋友反目了,也不说难听的坏话。)、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礼记(译:君子按道德标准去爱护人,而小人则只会以为姑息迁就。)、君子尚义,小人尚利宋邵雍义利吟(译:品德高尚的人崇尚道义,鄙俗的人追求私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宋朱熹中庸集注(译: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方法反过来对付那个人自己。)、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老子(译:鸡叫声、狗咬声都能听见,却到死不相往来。形容人或单位之间互不联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荀子劝学(译:靛青是从蓼蓝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蓼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奉公如法,则上下平史记连破蔺相如列传(译:按照法律来执行公事,就应该对上对下一律平等。)、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译:要想让别人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败露。)、英雄无用武之地三国志(译:比喻才能无处发挥或没有机会施展。)、其身正,不令而行论语(译:在上位者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发号令,百姓也会跟着行动。现用以说明领导者要以身作则,群众才能跟随。)、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宋苏轼(译:一召唤就来,一挥手就去。指任意使唤支配别人。含有指挥如意的意思。)、单者易折,众则难摧魏书(译:本意为孤零零的一枝箭很容易折断了,好多箭扎在一起就难以折断了。比喻人多心齐,势力雄厚。)、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译:四海指全国各地,后泛指全世界。无论用到何处都是正确的。现在用以指真理具有普遍性。)、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宋朱熹朱子语类(译:只要放下手里的屠刀,马上就可以成佛。原指佛教劝人改恶从善的话。后用以比喻停止作恶的人,也能很快变成好人。)、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宋苏轼论项羽范增(译:东西总是自身先腐烂败坏,然后虫子才可以寄生。比喻内部先有弱点,而后才为外物所侵害。也简作“物腐生虫”。)、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译:以往的错误无法挽回,如能接受教训,今后弃旧图新,还来得及补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明刘基卖柑者言(译:外表如金玉般美好,里面却尽是破棉絮。比喻外表好而实质很糟糕的表里不一的人或物。)、知人之面不知心元关汉卿尉迟恭单鞭夺槊(译:只知道一个人的外貌,而不知道他的内心。比喻人心险恶难测。)、知耻近乎勇礼记(译:知道羞耻,几乎就是勇敢的人了。)、树欲静而风不止汉韩婴韩诗外传(译:树想要静下来而风却不停地吹。原指子女一心奉养父母,而父母却早逝,不能如愿以偿。现常用来比喻客观情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挟天子已令诸侯战国策(译:挟持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号令诸侯。后比喻假借权威者的名义发号施令。)、闻一知十论语(译:形容人聪敏,善于类推,听到一点就能推知很多。)、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译:立论有根据,说得有理由。)、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译:在深潭边看着游鱼,希望能得到,还不如回家去编织渔网。比喻空有愿望是不够的,要有实际行动。)、冒天下之大不韪左传(译:犯了天下最大的错误。现在多指公然不顾广大人民的反对,而顽固的干坏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庄子(译:顺从他就能够生存、发展;违抗他就要灭亡。)、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史记(译:旧指大将在外作战,对朝廷颁发的命令如觉不妥可以不执行。)、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译:怜悯和羞耻之心人人都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译:反映实质的语言不一定华丽,华丽的语言不一定反映实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译:牢记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做事的借鉴。)、既来之,则安之论语(译:原意为招徕远方的人,并加以安抚。后来指已经来了,就安心于此。多用以形容顺时应世的豁达态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译: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由于花果美好,自然吸引人们前来,在树下走出了小路。比喻为人真诚,自然能感动别人。也比喻只要自己行为高尚,用不着自我宣扬,自然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景仰。)、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译:左看看、右看看,避开正题,说到别的事情上去。形容没法回答问题,想支吾过去。)、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译:做事谨慎地做到最后,像开始阶段一样就不会把事情做坏。)、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译:君子使用自己的行动来说话的,小人则是用说话代替行动。)、知之者不如好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