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特点分析.docx_第1页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特点分析.docx_第2页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特点分析.docx_第3页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特点分析.docx_第4页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特点分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特点分析孟庆宏 湖北荆门市教学研究室 448000 课程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在教育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课程历来又是教育研究最为关注的领域,它承载着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使命,课程的变革蕴涵着新的思想和方法论。新的课程标准的出台,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里的一次革命,它的实施必将给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蓬勃发展的生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反映化学学科内容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确定了“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等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规定了具体的课程内容标准。这些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载体。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1 科学探究是化学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标准一方面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将科学探究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在内容标准中单列科学探究主题,并从“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3个方面予以阐述,提出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及其相应的学习目标,并辅以具体的案例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探究的本质。 在每一主题的内容标准中列出了探究活动的具体形式(如观察、调查、收集资料、实验验证等)和课题。例如,“小组协作设计并完成实验: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变化”;“探究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3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温度变化”;“小组协作完成当地土壤酸碱性测定的实验,提出土壤改良的建议或适宜的种植方案”;“通过实验探究酸溶液、盐溶液分别跟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调查当地燃料的来源和使用情况,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议”;“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设计实验,探究农药、化肥对农作物或水生生物生长的影响”等等。上述课题,不仅内容丰富,探究的形式多样,更重要的是希望以此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具体的实现途径。提出这些课题,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和课程设计的意图,这就给新时期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教育创新的空间。下面仅以几个探究性活动的片段来说明这个问题。 例如,在学习有关溶液的内容时,可设计下列片断: 问题情景:“在气候寒冷的地区,街道上的冰会影响车辆行驶。小明看见有人在路面上撒盐,这是为什么?” 探究活动:将一些碎冰放在 100mL的烧杯内,测量温度;再将少量食盐加入烧杯,用玻璃棒搅匀,测量温度。记录并分析现象。 通过比较2次测量所得的温度,学生即可了解加入少量盐能使水的冰点降低的事实,所以撒盐能阻止路面结冰。 又如,在学习金属锈蚀时,可设计如下片断:在切过咸菜的菜刀同一面上选相近的3处进行下列实验: 一处用湿棉球润湿;另一处用干布擦干;第三处用干布擦干后,涂上一层植物油。放置一昼夜,观察莱刀3处表面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和丰富的素材,构建有助于学生发展的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情境(内容、方式等),是教材编制过程中必须深入研究的新课题,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入研究的新课题。2 内容整合加强了化学课程结构的综合牲、弹性和多样性 课程内容整合需要解决“学什么”的问题,随着“科学为大众”、“以学生发展为本”等课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标准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注重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科学和人文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丰富多彩的化学课程内容为更多的学生所接受。2.1 精简内容与调整难度 “学科中心”的化学课程过分偏重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化,严谨的逻辑表述常常使一部分学生无所适从,加之“习题演练”的盛行,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负担。现在学生的学习“分化”已相当严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有的甚至放弃学习化学。据有关调查表明,初中化学某些“知识点”(如化合价概念、溶解度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等)一直是大多数学生学习化学的障碍。因此,对繁难的知识进行清理,降低难度,是极为必要的。 2000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初中化学修订教学大纲充分关注了初中生学习化学的现状,对多年来一直困惑教学的若干难点做了处理。例如,降低了化合价概念的教学要求,不再要求从理解层次上把握概念,只是要学生会用常见的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删去了“根据溶解度概念的计算”等。标准进一步调整了内容和相应的难度。纯理论知识总量明显减少;如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原子结构示意图、溶液的导电性等内容不再列入,原要求“理解”或“掌握”的内容也做了适当下调(如单质和化合物从“理解”到“能识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从“掌握”到“知道”等)。同时,对某些需要突出的内容也做了明确的界定,如“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现象”、“知道酸、碱性物质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等。2.2 与社会生活和技术相结合愈来愈多的事实表明,化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推进了现代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对人类解决当今面临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资源危机和粮食危机等一系列重大挑战提供了可能的途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应用价值,初步树立STS(科学技术社会)的观念,逐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这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功能。2000年修订的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十分重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的联系。例如,新增加了“涂料”、“粘合剂”、“食品添加剂”等选学内容。同时,为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初中化学修订大纲增设了直接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调研活动,如“调查学校和住处附近的污染状况”;“调查本地农村常用化肥、农药的化学成分”等。并对这些活动提出了具体的能力要求,如“分析原因,提出初步的改进建议”、“结合使用的注意事项分析利弊”、“提出合理使用的建议”、“写出小论文”等。可见,修订大纲已初显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课程理念。 标准吸收了这些改革的经验和成果,注重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实中选取素材,并在每一个二级主题中列出建议选择的内容,如“海水制盐”、“服装干洗”、“制造自来水管材料的变迁”、“农作物生长必需的化学元素”、“照相底片的感光”、“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灾与自救”、“西气东输工程”、“富营养化污染与禁用含磷洗衣粉”等,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标准引导学生面向社会寻找研究课题,增强化学应用的意识,在“活动与探究建议”栏目中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要求。例如:“用简单的方法将衣料上沾有的油污洗去”;“利用互联网或其他途径收集有关新型合金的成分、特性和用途的资料”;“调查当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金属利用情况,提出有关的建议”;“当地农村常见化肥的鉴别”;“调查或收集有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建筑物危害的资料”;“查找常见食品的元素组成,并列表说明”;“调查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提出消除这类污染的建议”;“从报刊、电视或其他媒体上收集一段时间以来当地空气质量周(日)报或相关信息,分析这一时段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等等。 通过上述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化学是如何影响人类生活的,逐步意识到化学在治理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水平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2.3 改革实验内容和方法 化学实验既是化学课程的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实验有助于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增进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准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逐步学会探究。同时,还要更好地发挥化学实验在德育和非智力品质培养方面的教育价值。”为体现这一思想,在标准中不仅规定或建议了以学生为主的化学实验42项和实验技能要求6项,而且实验的内容和方式有了根本的变化,实验的探究性、开放性、趣味性、综合性明显加强。实验改革的特点有:(1) 淡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界限长期以来,由于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教科书中的实验主要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实验则多是重复一些演示实验的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能力的培养是与活动密切相关的,在化学学科中,实验是最主要的活动手段,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等能力,还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为此,标准以淡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界限为原则,没有严格区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不再单列学生实验,实验内容与化学知识紧密配合,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自体验的教学形式。(2) 突出实验的探索性多年以来,教科书中的实验一直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由此招致不少的批评,许多人主张应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或研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研究性实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发挥它们的功效。应当承认,验证性实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实验方法,在中学化学中引入验证性实验,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认识到科学理论或发现都必须经过验证才能被确认;并且,学生在完成验证性实验的同时还可体会得到结果的乐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所以说验证性实验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在初中,由于受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限制,通过简单现象来验证结果、对于过程和方法“照方抓药”的验证性实验过多,没有真正发挥验证性实验的作用,容易造成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改进验证性实验,增加探索、研究性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此,标准十分强调实验的探索性和研究性,把实验过程作为探究活动的一种活动形式,配合思考与分析,以达到探究的目的。(3) 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作为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一种手段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以往,中学化学实验在内容上存在较强的学术味,加上过分强调规范的操作,造成实验能增强化学趣味性的功能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近年来,人们对这一问题做了许多的思考和研究,在教科书中相继设置了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等有趣的实验,供教师和学生选做。但是,由于受考试、课时等因素的影响,这样的实验往往被忽视。标准在实验趣味性方面的改革,没有局限在家庭小实验上,而是从课堂实验入手,在课堂实验中引入一些有趣的实验,如“燃烧条件的探索”、“粉尘爆炸”、“金属熔化温度的比较”、“氢氧化钠的腐蚀性”等,并通过这些有趣味性的实验来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4)增强实验的生活化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与实际的联系非常密切,化学知识渗透在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学校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接触社会的机会有限,通过实验来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作用,可以说是一条很好的途径。近年来实验的改革正在向着生活化的方向进行。标准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选择了一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如“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模拟煤气中毒”、“模拟酸雨的危害”、“乳化作用的应用”、“测定身边物质的pH”、“溶液酸碱性对头发的影响”等。另外,实验的生活化还体现在实验用品上,使用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在粉尘爆炸实验中利用金属易拉罐和小眼药瓶,测pH选择生活中的一些物质等,这样的代用品实验虽然不多,但它能启发教师在实验条件较差和经费较少的情况下,利用现有的材料安排实验,也能启发学生在生活中随时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探索。 标准的实施给予了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创新。用自身对化学课程的理解和情感来影响自己的学生的空间,做到教学内容和方式最适合学生的需要和课程的性质,使学生在活泼的学习气氛和创新活动的开展中萌发创新意识,这将会使我国的基础化学教育上一个新的台阶。与此同时,在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中,也必将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教师。这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给我们提出的任务,也是给我们提供的机会。 自化学教育2003.10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一、化学教学的目的 1.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二、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一)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根据教学的目的、课程计划中规定的课时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教学内容。 1加强基础,培养能力 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加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培养能力。要选择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化学所必需的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选编一些有助于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并能培养他们的技能、能力的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2坚持联系实际 教学内容要联系实际。多介绍一些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生产劳动等方面有密切联系的化学知识和技能。3注意课程间的联系 选择教学内容应注意与自然、数学、物理、生物、地理等课程间的联系。(二)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计算、化学实验。 下面各部分所列条目只反映知识、技能的内容和要求,不表示它们的系统和顺序。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理解,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了解元素 元素符号了解涵义,记住并会正确书写下列元素符号:H、He、C、N、O、F、Ne、Na、Mg、Al、Si、P、S、Cl、Ar、K、Ca、Mn、Fe、Cu、Zn、Ag、Ba、Hg、Au。单质和化合物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了解,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混合物和纯净物。分子 原子 离子了解化学式理解涵义,掌握应用。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 了解原子团常识性介绍原子的构成棗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常识性介绍原子结构示意图常识性介绍NaCl、HCl的形成常识性介绍人类认识原子和分子的简史选学化合价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并能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及其配平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涵义,能正确书写并配平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了解,并能够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了解催化剂常识性介绍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缓慢氧化和自燃了解化学反应中的放热或吸热现象常识性介绍爆炸常识性介绍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常识性介绍溶液 溶质 溶剂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了解溶液的导电性常识性介绍常见的悬浊液和乳浊液胶体选学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常识性介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了解常见的结晶水合物常识性介绍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过滤、结晶等常识性介绍风化 潮解常识性介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掌握酸、碱、盐的初步概念了解氧化物了解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了解,能初步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有关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pH-酸碱度的表示法了解元素周期表简介选学 选学内容可由学生在课外阅读,也可在教师指导下阅读。元素化合物知识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空气的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了解空气的污染和防治常识性介绍稀有气体的用途空气成分的发现史选学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用途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铁等在氧气里的燃烧)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掌握水的物理性质了解水的污染和防治常识性介绍水的组成了解水和人类的关系常识性介绍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的用途了解氢气的化学性质(跟氧气、氧化铜的反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掌握启普发生器的构造和原理选学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 无定形碳了解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跟氧气、氧化铜的反应)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了解灭火器简介常识性介绍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跟水、石灰水的反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掌握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了解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跟氧气、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了解石灰和石灰石的用途了解硬水溶洞的形成选学甲烷(简介天然气和沼气)乙醇(酒精)了解甲醇醋酸常识性介绍肥皂和常用洗涤剂糖 脂肪 蛋白质塑料 橡胶 纤维选学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涂料(如油漆等)粘合剂 食品添加剂选学煤和石油 能源我国煤炭和石油工业的发展常识性介绍铁的物理性质常识性介绍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的反应,跟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的置换反应)掌握钢铁的生锈和防锈常识性介绍空气、水分等对钢铁生锈的影响及防锈方法。生铁和钢常识性介绍生铁、钢的成分和机械性能的主要差别。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常识性介绍几种常见的金属及合金的应用常识性介绍金属元素和人体健康的关系选学几种常见的酸(盐酸、硫酸和硝酸)酸的通性掌握盐酸和稀硫酸的性质,常识性介绍浓硫酸(包括浓硫酸稀释时的注意事项)和硝酸,了解酸的通性。几种常见的碱(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碱的通性掌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了解碱的通性。几种常见的盐(食盐、纯碱、胆矾)了解化学肥料(特性、种类)了解几种常见的化肥和农药选学黑火药选学 原名惰性气体,现在根据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颁布的化学名词(1991年),称为稀有气体。化学基本计算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2. 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 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 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2. 含一定量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掌握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掌握(杂质不参加反应的计算)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掌握化学实验 演示实验: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混合物和纯净物。分子运动。质量守恒定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催化剂。燃烧。溶液。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过滤。结晶。风化。潮解。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金属活动性顺序。pH棗酸碱度的表示法。空气的成分。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水的组成。氢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灭火。甲烷的性质。铁的性质。酸的性质。碱的性质。盐的性质。化学肥料。 学生实验: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化学变化的现象(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沉淀和气体)。 分子运动(气体和溶质的扩散)。粗盐提纯。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氢气的制取和性质。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酸的性质。碱和盐的性质。实验习题。 选做实验或专题调研: 水样、土样酸碱性的测定。 晶体的制备。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测定,并绘制溶解度曲线。溶液的导电性。几种盐的鉴别。木炭或活性碳的吸附作用。几种常见有机物的简易鉴别。从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锰。用废干电池锌皮制取硫酸锌晶体。自制酸碱指示剂。趣味实验。配合乡土教材的实验。钢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调查常见的食用膨化剂的化学组成。调查学校或住处附近的污染状况。试分析原因,提出初步的改进建议。调查本地农村常用化肥、农药的化学成分,结合使用的注意事项分析利弊。教学要求: 1使用仪器的技能仪器名称技 能 的 要 求试 管初步学会正确持拿试管和振荡试管。试 管 夹初步学会用试管夹夹持试管进行加热。玻 璃 棒初步学会搅拌操作。酒 精 灯初步学会点燃和熄灭酒精灯,能正确地、安全地使用酒精灯加热。烧 杯初步学会用烧杯盛液和溶解固体药品。量 筒初步学会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胶头滴管(滴瓶)初步学会用滴管吸取、滴加少量试液。铁 架 台练习使用铁夹和铁圈来固定仪器装置。 2实验操作的技能实验操作技 能 的 要 求药品的取用初步学会取用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洗涤玻璃仪器初步学会连接仪器装置练习连接玻璃导管、橡皮塞、胶皮管的操作。检查装置气密性练习排水、排气集气练习用集气瓶、水槽等进行排水或排气集气。过 滤练习用漏斗、滤纸进行过滤。蒸 发练习用蒸发皿蒸发溶液。配制溶液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3对于上述表中所列的仪器除要求练习或初步学会其操作技能外,还要求了解仪器的名称、图形、用途和操作原理。4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用实验方法鉴别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盐酸、硫酸;碳酸盐;初步学会用指示剂鉴别酸溶液和碱溶液。5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 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6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 为了避免重复,有些使用仪器的技能要求列在实验操作技能中。例如,集气瓶、水槽的使用列在排水、排气集气操作中;漏斗的使用列在过滤操作中;蒸发皿的使用列在蒸发操作中。使用托盘天平的技能在初二物理教学时已要求学会,这里没有列举,在使用前可适当进行复习和练习。三、课时安排 根据课程计划的规定,“六三”学制学校在初三开设化学课,每周3课时,一学年总计96课时;“五四”学制学校在初三和初四开设化学课,每周各2课时,两学年总计132课时。“五四”学制比“六三”学制初中化学多36课时。 两种学制的教学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的范围和深度基本一致。由于“五四”学制初三化学课和物理课同时开设,化学课用到的有些物理基本概念,如沸点、熔点、密度、压强等,可能物理课尚未讲到,需要在化学课中作简单介绍。因此,教材编写和教师讲授时都要充分注意这个问题。“五四”学制的化学教学,应讲授更多的选学内容,安排更多的选做实验,在理论联系实际、实验技能和培养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可比“六三”学制稍高。 “六三”学制初中化学课时建议安排如下:讲课 63课时学生实验15课时乡土教材教学、机动和复习18课时合计96课时 “五四”学制初中化学课时建议安排如下:讲课78课时学生实验26课时乡土教材教学、机动和复习28课时合计132课时 - 乡土教材可结合本地区特点,自编或选编。四、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化学是初中学生的入门课程,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过程,有计划地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方式,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意志品质和创新精神,指导他们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使他们养成可持续发展的化学学习能力打好基础。 (一)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使学生向往学习化学。教师应通过“绪言”课向学生初步展示化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介绍化学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体验“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消除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自然界已有的认识和经验,引发学生对所学课题的兴趣;借助化学实验直观、鲜明、生动的特点,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实验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观察椌緱疑问”中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在成功的学习中增强自信,从而稳定学习动机。 运用启发性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既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又能促使学生主体参与,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值得提倡。针对初中学生化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仔细了解原因,在教学中设置一系列“台阶”,以分解难点。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在较高的水平层次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他们总结成功的学习经验,在评价中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有针对性的采取补救措施,还可设计一些比较容易的活动使他们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不断地给予鼓励和期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逐步转化为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 (二)根据化学教材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和技能 化学概念是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抽象、概括的特点。化学概念的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抽象的化学概念,教师要善于用通俗的语言解析其内涵,列举学生熟悉的内容说明其外延,揭示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融科学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比喻和模型展示,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微观概念;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实践中运用学过的概念,以增进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之一。化学用语具有简练、抽象、严谨的特点,容易引发学生枯燥乏味的学习情绪。教学时要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指导学生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或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化学用语分散教学,有助于降低学习难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方法和有计划的练习,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学好化学用语。 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化学学科体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动手;运用同类归纳形成共性,通过比较明确特性;在逐步积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向学生揭示物质的存在、制法和用途等与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化学原理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不仅能提供给学生认识化学规律的感性材料,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强化实验教学。认真做好演示实验,从科学态度、操作规范上给学生以示范,并启发学生从生动的直观上升到抽象的思维。重视学生实验,帮助学生养成预习、设计、动手、观察、记录、思考、写实验报告等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师应根据学校的设备条件和教学实际,将某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适当地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增加学生选做实验,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化学小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 (三)创设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注入式”教学限制了初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实践,必须予以改变。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整合和拓展,从中提炼出开放性教学的基本素材;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活动方式,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应利用学生对某些问题的争议和不同看法,创设导致学生思维冲突的化学问题情境,促使他们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各种可能的假设,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或进行实验论证,最终获得合理的结论,从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结合化学具有与现代科技和社会生活广泛联系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除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以外,教师应重视大纲中的选做实验,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和组织工作,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鼓励求异和创新。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教师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从中不仅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验化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现”化学规律的乐趣。 教师应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为学生走出课堂解决实际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可布置一些与初中化学知识相关的综合实践作业,如专题调查、考察访问、教具制作等,也可由学生根据周围环境和生产生活实际自主确定课题内容和实践方式。要求学生拟定调查或考察提纲,搜集有关的数据或资料,并运用已学的化学知识来分析和解释某些现象,写出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在组织化学课外活动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较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指导学生逐步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能。 (四)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初中化学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需要教师不断去挖掘;科学家崇高的思想品德和严谨求实、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将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需要教师把握好教学时机。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科教学过程,是化学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物质的结构、分类、性质、化学反应的条件以及变化规律等内容的讲授,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帮助学生破除迷信,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使他们初步具备识别伪科学的能力;结合我国历史上与化学有关的重大发明和创造成果,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在钢铁、煤炭、石油、新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科学家热爱祖国、献身科学事业的事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学生从内心激发起奋发学习、报效祖国的责任感;结合空气、水的污染和防治,水与人类的关系等教学内容,强化学生保护自然、爱护环境、从自己做起的信念。此外,教师还应结合有关内容介绍本地区的科技、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前景,对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