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纤废水技术.doc_第1页
玻纤废水技术.doc_第2页
玻纤废水技术.doc_第3页
玻纤废水技术.doc_第4页
玻纤废水技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技术背景:由于玻璃纤维以其轻质高强度,抗疲劳性能好,减震性好,耐化学腐蚀,电绝缘性高,热导率低,线膨胀系数小,可制得透明及各种色彩、成形工艺性能优越等特点,在许多领域里得到迅速推广使用,玻璃纤维生产企业发展迅速。但玻璃纤维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严重 的废水。而且这些废水分散度很高、稳定性很好的乳液,化学组成十分复杂,尤其是石蜡型的玻璃纤维工业废水治理难度很大。目前国内生产企业对这种工业废水的治理没有较为有效的方 法,一般都采用常规的污水处理办法,而处理后排放结果距国家排放标准差距甚大,也有极少 数企业,虽污水处理能达到国家标准,但成本太高、投资太大,不能为一般企业所能接受。因此滞碍了玻璃纤维的发展和应用。 目前,通用的污水处理方法有三种类型:1、生物化学处理方法;2、物理化学处理方法;3、物理处理方法。其中物理处理方法,只能作为初级处理。一般去除SS较好,对溶解性CODcr去除率很低,出水达不到2级排放标准;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可以去除水中绝大部分SS和部分溶解性污染质,但需投加较多药剂运行成本较高,产泥量多,操作较烦;生物化学处理方法,是利用生物去除水中的污染质。它净水效果好,运行成本最低,因此,环保管理部门推荐:对易处理的或稍加前处理即可生化处理的污水,应尽量采用生物化学处理方法。玻璃纤维废水是一种有机废水,其性质与所含浸润剂种类有关。通常,浸润剂可分为三大类:淀粉型、增强型和石蜡型。这三类浸润剂的化学成分相差很大,即使是同一类浸润剂,由于产品的用途不同,化学组成的配方也有很大的差别。综合各类浸润剂配方的化学组成,拉丝废水成分主要是脂类、乳化剂、水溶性有机物、有毒物质、少量玻纤及残渣。以上几类物质为玻纤拉丝废水的污染物,其中固体有机物和水溶性有机物为主要污染物。生物化学处理污水方式为三大类:一类为活性污泥法,或改良的活性污泥法,它的优点是方法成熟、工艺简单、灵活性强,缺点是效率偏低,有污泥膨胀、上浮,且耐冲击力弱,生物活性差。另一类为生物膜法,优点是生物活性高,生物代谢周期短,协同性强,在操作恰当的情况下净水强度大(单位面积净水率),缺点是生物量少,操作要求严格,耐冲击力差,所以,非专门培训人员操作或水质有较大变化出水水质不良。第三类为生物接触氧化法,严格讲,它属于生物膜法,实质上,它是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之间,具有他们共同的优点,而克服了他们的缺点的一种方法。优点:生物量大、生物活性高;生物主体生长,无污泥膨胀之患(活性污泥法优点),产泥量少(是活性污泥的1/3)。本污水站处理的废水主要由细小的玻璃纤维和设备漏洒清洗过程的浸润剂组成,呈现出明显的乳化液态。根据其特性,采取物化和生化相结合的处理工艺。技术特点:1、好氧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膜法工艺。主要特点如下:由于填料的比表面积大,池内的充氧条件良好,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都高于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及生物滤池,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由于相当一部分微生物固着生长在填料表面,生物接触氧化法不需设污泥回流系统,也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方便;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生物固体含量多,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生物固体量多,当有机容积负荷较高时,其F/M比可以保持在一定水平,因此污泥产量可低于活性污泥法。主要工艺技术:1、絮凝过程:废水自调节池用泵打入絮凝沉淀池,沉淀池前端设置混合反应区,在此加入混凝剂和石灰乳液,在沉淀区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流入生物接触氧化池,沉淀污泥排入污泥浓缩池。池内加装玻璃钢斜管填料,池底有污泥斗。使用PAC的优点如下:1)净化后的水质优于硫酸铝混凝剂,净水成本与之相比低1530。2)絮凝体形成快、沉降速度快,比硫酸铝等传统产品处理能力大。3)消耗水中碱度低于各种无机混凝剂,因而可不投或少投碱剂。4)适应的源水PH5.0-9.0范围均可凝聚5)腐蚀性小,操作条件好6)溶解性优于硫酸铝7)处理水中盐分增加少,有利于离子交换处理和高纯制水。8)对源水温度的适应性优于硫酸铝等无机混凝剂。2、生物接触氧化过程:将调节沉淀池的水用提升泵打进接触氧化池,池内挂满生物填料,在射流曝气机供气条件下,吸附在填料上的好氧微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作用分解和消化有机污染物,填料选用优质的生物弹性组合填料,具有良好的布水布气性能。采用的射流曝气机使水体搅动与充氧同时进行,气泡细密,氧转移效率高。污水在其中停留6小时后,95%以上的有机物被去除,处理后的水进入二沉池。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系统优点:(1) 填料比表面积大,池内充氧条件好,可以达到较高的容积负荷。生物接触氧化的容积负荷最高可达36kgBOD/ (m3/d)。污水在池内停留时间短。(2) 生物活性高。曝气设备设在填料下,不仅提高了充氧效率,而且对生物膜起到了搅动作用,加速了生物膜的更新,抑制厌氧膜的增殖。(3) 对冲击负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在间歇运行条件下,仍能够保持良好的处理效果,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4) 在生物膜上能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和食物链,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在活性污泥法中容易产生污泥膨胀的菌种,如丝状菌,在接触氧化法中不仅不产生膨胀,而且能充分发挥其分解、氧化能力高的优点。(5) 动力消耗低。池内的填料存在起到切割气泡、增加紊动作用,增大了氧的传递系数,省去污泥回流,使电耗下降。3、二沉过程:生物接触氧化池中生物填料上的生物膜经过一段时间生长后将会不断老化脱落,不断更新。脱落的生物膜随出水进入接触氧化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池底有污泥斗。4、混凝过程为确保废水中的悬浮物及色度处理达标,生化处理后增设混凝沉淀,投加混凝剂,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及部分有机物。应用PAC+PAM的组合是投药法进行混凝,优点如下:1)反应速度快,水质调整时间缩短了四分之一;2)PAC使用量减少了三分之二,降低了费用;3)外运的污泥量减少,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强度。工艺比较:表 常用污水生化处理工艺比较方法工艺特征优 点缺 点传统活性污泥法 原污水从池首端进入池内,回流污泥也同步注入,污水在池内呈推流形式流动至池的末端,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吸附和第二阶段代谢的完整过程,活性污泥也经历了一个从池首端的对数增长,经衰减增长到池末端的内源呼吸期的完全增长周期。 传统活性污泥法系统对污水处理的效果极好,B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适于处理净化程度和稳定程度要求较高的污水。1.曝气池容积大,占地面积大,基建费用高;2.对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能力较低;3.耗氧速率与供氧速率难于沿池长吻合一致,在池前段可能出现耗氧速率高于供氧速率的现象,池后段又可能出现相反的现象;4.脱氮除磷效果较差。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污水与回流污泥进入曝气池后,立即与池内混合液充分混合,可以认为池内混合液是已经处理而未经泥水分离的处理水。1.+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2.污水在曝气池内分布均匀,各部位的水质相同,将整个曝气池的工况控制在最佳条件,活性污泥的净化功能得以发挥。1.活性污泥较易产生膨胀现象;2.曝气池容积大,基建费用高;3.脱氮除磷效果较差。A/O法厌氧阶段和好氧阶段串联,好氧阶段产生的剩余污泥全部回流到厌氧池。厌氧池中有足够长的污泥停留时间,污泥可以在厌氧阶段部分消化,污泥产率低。充分利用了厌氧消化对降低色度、降解PVA、降低PH值,提高BOD/COD比值等有利的作用。 对于进水COD在数百毫克/升的污水,A/O法是适宜的,但对于处理浓度更高的污水,会使处理成本上升。氧化沟法氧化沟的曝气装置的功能是供氧,使有机污染物、活性污泥、溶解氧充分混合、接触,推动水流以一定的流速循环流动。1.处理效率高,效果稳定,对水温、水质、水量的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2.污泥龄长,可以存活、繁殖世代时间长、增殖速度满的微生物;3.污泥产率低,且多已达到稳定,无须进行消处理;4.运行费用低。占地面积大,基建费用较高。生物接触氧化法 在池内设置填料,已经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填料上长满微生物,污水与生物膜相接触,在生物膜微生物的作用下,污水得以净化。1.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力;2.污泥产量少,不产生污泥膨胀;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