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doc_第1页
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doc_第2页
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doc_第3页
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doc_第4页
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西客专站前监理1标 过渡段施工培训讲义过渡段施工讲义1. 概述1.1. 过渡段设置的意义按照高铁设计理念,路基与桥、隧、涵等一样采用结构物设计,不同刚度的结构物之间由于支撑轨道部分的基础刚度不同,以及不同结构物的沉降不一致,直接导致轨面的不平顺,会引起列车与线路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影响线路结构的稳定和行车安全。根据国内外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施工和运营经验,在不同结构物之间设置一定长度的过渡段,用以控制轨道基础刚度的逐渐变化,并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同结构物的不均匀沉降,来确保列车高速运行的安全、舒适。1.2. 过渡段设置的原因1) 不同结构物支撑轨道的刚度不一致2) 不同结构物的沉降不一致3) 刚度突变会增加列车与结构物的相互作用1.3. 设置过渡段的作用1) 减少刚度突变,确保行车安全、舒适2) 减少列车与结构物的相互作用,确保结构物的结构安全1.4. 过渡段的类型过渡段包括:路堑与桥梁过渡段、路堤与桥梁过渡段、路基与涵洞过渡段、路堑与路堤过渡段、路基与隧道过渡段,另外两桥或两隧之间路基长度少于150米时,也按过渡段设计施工。2. 过渡段的设计措施所有过渡段的处理均采用过渡性材料填筑,保证不同刚度的结构物支撑轨面的刚性平稳过渡。日本和德国最早采用级配碎石或砂砾掺水泥在过渡段设置上窄下宽的正梯形,后期德国采用靠近砼体刚性大的结构物填筑正梯形级配碎石掺水泥,紧接着填筑一段倒梯形粗集料实现刚性过渡。京沪高铁做国际咨询时,法国专家建议设置不少于20米的基床表层设置级配碎石掺水泥做过渡,武广、郑西客专做国际咨询时,国外专家提出设置倒梯形过渡,秦沈、郑西、京沪均采用了倒梯形过渡段级配碎石掺水泥设计施工,武广采用了级配碎石掺水泥的正梯形紧接着设置一段AB组料的倒梯形设计施工。路隧过渡段隧渝线、郑西线、武广线均采用了不少于20米的由仰拱2.0米渐变至0.7米厚度的刚性过渡。段路基小于60米的路基多采用全长设置等刚性的路基过渡;大于60米小于150米的,按渐变刚性路基设计施工。总之:目前采用的过渡段处理采用2种方式:1)用半刚性材料的厚度渐变实现过渡2)采用不同的弹性模量填料实现过渡,由于第2种方式填料种类多,增加了试验内容,并且不同填料需要做不同的检验标准和碾压工艺,不方便进行平行作业,无法开展机械化作业,因此,目前高铁多采用第一种方式:即设置倒梯形过渡段进行设计施工。3. 大西客专的过渡段设计形式及技术要求路堤与桥台连接处过渡段设计说明:适用范围:本图适用于桥头路堤与桥台连接处过渡段设计。一、 技术要求1、路桥过渡段长度按下式计算:L=5+(H-0.4)n+5L路桥过渡段长度,mH台尾路堤高度,mn常数35,具体值以设计图为准2、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采用倒梯形,分层填筑掺入35%(重量比)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级配碎石压实标准应满足压实系数K0.95、动态变形模量Edv50MPa、地基系数K30150MPa/m。3、过渡段碎石的级配碎石的级配范围应满足下表要求,其中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不大于20%,质软、易破碎碎石含量不超过10%,粘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得超过2% 。级配编号通过筛孔(mm)重量百分率(%)50403025201052.50.50.0751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2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3100951005080306520501030210 4、桥台与过渡段间设置空心砖隔离层,引排路桥接缝处积水;空心砖隔离层的详细设计及工程数量参见桥梁专业相关图纸。5、桥台基坑以混凝土回填或以碎石、二八灰土分层填筑并用小型机具碾压密实,混凝土应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碎石、灰土填筑应满足Edv30MPa,详见桥梁专业设计图。二、施工注意事项1、 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场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2、 过渡段地基处理应于桥台施工前进行。要统筹安排、合理组织过渡段的地基处理、级配碎石填筑与桥台桩基、混凝土浇筑等工序,避免相互影响或干扰。3、 过渡段路堤应与其连接的路堤按一整体同时施工,并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距离台背2.0m范围内应用小型机具碾压密实并适当减小分层填筑厚度。4、 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小时内使用完毕。5、 过渡段处理措施及施工工艺应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现场试验。三、 本图尺寸除注明者外均以米计。路堑与桥台连接处过渡段设计说明:一、 适用范围本图适用与桥头土质、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路堑与桥台连接处过渡段设计。二、 技术要求:1、 路桥过渡段长度按下式计算:L=5+(H-0.4)n+5L路桥过渡段长度,mH台尾路堤高度,mn常数35,具体值以设计图为准2、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采用倒梯形,分层浇筑掺入35%(重量比)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级配碎石压实标准应满足压实系数K0.95、动态变形模量Edv50MPa、地基系数K30150MPa/m。3、过渡段碎石的级配碎石的级配范围应满足下表要求,其中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不大于20%,质软、易破碎碎石含量不超过10%,粘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得超过2%。级配编号通过筛孔(mm)重量百分率(%)50403025201052.50.50.0751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2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31009510050803065205010302104、桥台与过渡段间设置空心砖隔离层,引排路桥接缝处积水;空心砖隔离层的详细设计及工程数量参见桥梁专业相关图纸。5、桥台基坑以混凝土回填或以碎石、二八灰土分层填筑并用小型机具碾压密实,混凝土应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碎石、灰土填筑应满足Edv30MPa,详见桥梁专业设计图。二、施工注意事项1、 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场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2、 过渡段地基处理应于桥台施工前进行。要统筹安排、合理组织过渡段的地基处理、级配碎石填筑与桥台桩基、混凝土浇筑等工序,避免相互影响或干扰。路基侧沟与桥台连接处的排水沟顺接,并采用吊沟与天然沟槽衔接,避免冲刷桥台椎体。3、 过渡段距离台背2.0m范围内应用小型机具碾压密实并适当减小分层填筑厚度。4、 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小时内使用完毕。5、 过渡段处理措施及施工工艺应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现场试验。6、 过渡段地基处理时应在基坑开挖至基床底层时进行,其中施工面至过渡段开挖面以上不小于1米 各类桩应空打不投料,即各类桩投料高程应不小于设计桩顶高程以上0.5m。三、 本图尺寸除注明者外均以米计。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计说明:一、 技术要求1、 图中L为路堤过渡段长度,H为横向结构物处路基填高,h为横向结构物顶至路基面距离,t为最大冻结深度。2、 适用于山区内V型或U型冲沟内横向结构物两侧过渡段的设置,当横向结构物边缘至冲沟沟壁坡脚大于等于2.0m时,与沟壁坡脚按1:2开挖沟壁,开挖范围内基床表层填筑掺入5%(重量比)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级配碎石,以下全部填筑掺入35%(重量比)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级配碎石;当横向结构物边缘至冲沟沟壁小于2.0m时,开挖面应伸入坡脚内以保证沟底开挖面宽度不小于2.0m。3、 过渡段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满足基床表层的压实标准,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压实标准应满足压实系数K0.95、动态变形模量Edv50MPa、地基系数K30150MPa/m。4、 过渡段级配碎石的级配范围及材质同“大西大运施路通-25”路基与桥台过渡段设计图。5、 当横向结构物与线路斜交时,过渡段采用斜交正做,即沿线路方向结构物与路基的两交点之间部分路基填料全部为水泥掺3%-5%级配碎石,按照与过渡段相同的标准进行碾压,之后设置标准的正交过渡段。站内仅正线及两侧相邻到发线外侧各3.55m范围内设置过渡段,站台及其他非相邻到发线下部按站场专业相应要求办理。6、 横向结构物以混凝土回填或以碎石、二八灰土分层填筑并用机具碾压密实,混凝土应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碎石、灰土填筑应满足Edv30MPa,详见桥梁专业设计图。二、 施工注意事项1、 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场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2、 过渡段地基处理应于桥台施工前进行。要统筹安排、合理组织过渡段的地基处理、级配碎石填筑与涵洞地基处理、混凝土浇筑等工序,避免相互影响或干扰。3、 过渡段路堤应与其连接的路堤按一整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距离涵洞两侧2.0m范围内应用小型机具碾压密实并适当减小分层填筑厚度。4、 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小时内使用完毕。5、 过渡段处理措施及施工工艺应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现场试验。四、本图尺寸除注明者外均以米计。一、 适用范围:本图适用于桥梁与桥梁之间的图纸、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短路堑(长度小于等于150m)过渡段设置。二、 技术要求1、 过渡段设置方式见桥梁与桥梁短路堑过渡段要求、桥台处设置过渡段要求同“大西大运施路通-25”路基与桥台过渡段设置要求。2、 桥台过渡段之间短路基基床表层填筑掺入5%(重量比)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级配碎石,基床底层分层填筑掺入35%(重量比)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级配碎石,级配碎石材质及压实标准同“大西大运施路通-25”路基与桥台过渡段技术要求。三、 施工注意事项1、 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场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2、 过渡段地基处理应于桥台施工前进行。要统筹安排、合理组织过渡段的地基处理、级配碎石填筑与桥台桩基、混凝土浇筑等工序,避免相互影响或干扰。3、 过渡段距离台背2.0m范围内应用小型机具碾压密实并适当减小分层填筑厚度。4、 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小时内使用完毕。5、 过渡段处理措施及施工工艺应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现场试验。四、本图尺寸除注明者外均以米计。4.过渡段施工工艺4.1.基底处理1)基底处理与桥台、横向结构物的基底处理同时进行,确保基底处理无草皮、树根等杂物,无积水;原地面基底应密实、平整,坑穴处理彻底,无质量隐患;横坡应符合设计要求;2)基床范围的基底满足静力触探比贯入值Ps不小于1.5MPa,或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18MAa;3)基坑回填时按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回填或回填碎石,回填混凝土时,按要求制作试件,回填碎石时,采用小型震动夯实机进行夯实,分层厚度不大于20cm;4)注意基底处理采用水泥土或其他桩型方式时,先施工地基处理桩,再进行桥或横向结构物的基础施工。4.2.过渡段填筑路堤填筑应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各区段或流程内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三阶段即: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整修验收阶段;四区段即:填土区、平整区、碾压区、检测区;八流程即:施工准备(测量)基底处理(检测)分层填筑摊铺平整洒水、晾晒碾压夯实检验签证路基整修。1) 施工准备根据工程特点,合理安排施工力量,从技术、物资、人力和组织等方面为路基施工创造条件。审核施工图:核对过渡段的主要尺寸、位置、高程,核对过渡段和其他结构物的的关系;组织施工调查:为过渡段和相邻结构物的施工收集地质情况、地下水位、气候条件等;调查填料来源,组织试验人员对原材进行检验;调查地形、地貌、附近居民、建筑物、交通设施等情况;修建临时设施、做好工程的临时防排水。技术准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组织技术人员对设计文件、验标、技术指南进行学习熟悉,对技术人员和进场工人进行技术培训,明确关键工序、质量标准、检测手段及相应的施工工艺。施工前应清楚施工现场所有阻碍施工或影响工程质量的障碍物,确保现场三通一平。2) 防排水处理按照设计要求,在结构物接触面设置10 cm后空心砖做防排水处理3) 级配碎石掺水泥拌置级配碎石在集料拌合站集中拌制,拌合之前先做试拌,使水泥用量、含水量都能达到设计要求,并通过试拌、试铺总结各种施工参数进一步合理的调整和确定拌制水泥用量,使过渡段具有更好的强度和刚度。4) 运输装料时,车要有规律地移动,使拌合料在装车时不产生离析,采用大吨位自卸车运输并保证足够的运输车辆,运输过程中要用篷布覆盖。5)分层填筑:填筑前首先放出填筑边线,为保证过渡段边缘的压实,边线比设计线每边宽出50cm,按自卸汽车每车的方量和松铺厚度计算卸料车数,用白石灰粉画出网格,以达到控制松铺厚度的目的。然后用自卸汽车在拌合站装料并运输,按放样宽度及松铺厚度控制卸料量。涵背填筑必须对称进行,过渡段路堤应与其连接的路堤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6)摊铺平整:填料的摊铺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摊平过程中不断检查松铺厚度,保证每一填层的平整度及层厚的均匀性。每一层填筑时均需形成2%4%的人字形横坡,利于排雨水。7)碾压夯实:摊铺整平后开始碾压,碾压时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采取从两侧向中心的顺序,纵向进退式碾压,碾压遍数根据试验段成果的数据来确定。交接处相互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0m,纵向行与行之间轮迹重叠不小于0.4m,以保证无漏压及碾压的均匀性。靠近横向结构物大型压路机压不到的地方,采用小型夯实设备进行夯实(压实),确保压实质量符合规范要求。5.所涉及到的试验检测及质量要求5.1.原材碎石:碎石级配范围应满足下表要求,其中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不超过20%,质软、易碎的碎石含量不超过10%,粘土团及有机质含量不超过2%。检验数量:每2000方一次,监理按10%平检或见证检验,不少于1次。试验内容:颗粒分析、颗粒密度、筛分。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同一产地、品种、规格、批号的水泥,200吨一次。级配编号通过筛孔(mm)重量百分率(%)50403025201052.50.50.0751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2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3100951005080306520501030210改良土:液塑限、击实,每5000方一次。AB料:筛分、颗粒密度,每10000方一次。灰剂量:滴定法,允许偏差0+1%,每填筑90cm检验3处(左、中、右各一处)5.2. 填筑质量要求路堤与桥台过渡段,路堤高度小于3米时,基底处理PS不下于1.5MPa,采用静力触探;或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18MPa,采用动力触探,路堤高度大于3米时,地基系数K30不小于60MPa/m。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填筑压实质量检测:K30150PMA/M;EVD40MPA;孔隙率28%。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料压实度:项目压实标准改良细粒土砂类土或细砾土碎石类或粗砾土地基系数K30(MPA/m)90110130变形模量(MPA)808080孔隙率(%)-3131压实系数K0.9-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相邻路基、与级配碎石之间应小于D154d85,试验方法:筛分。(层间反滤准则)压实标准:项目压实标准改良细粒土砂类土或细砾土碎石类或粗砾土地基系数K30(MPA/m)90110130孔隙率(%)-3131压实系数K0.9-层厚要求:表层以下级配碎石采用大型机械碾压时,最大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最小压实厚度15cm,小型机具碾压时,虚铺厚度不大于20cm;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分层厚度同上;填料过渡填筑时,最大压实厚度不大于35cm,最小不小于10cm。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填筑允许偏差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