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历史人教必修三).docx_第1页
【教学设计】《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历史人教必修三).docx_第2页
【教学设计】《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历史人教必修三).docx_第3页
【教学设计】《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历史人教必修三).docx_第4页
【教学设计】《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历史人教必修三).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本课时编写:马鞍山二中郑蒲港分校 吴惠子老师教材分析历史必修III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和政治、经济领域的活动一样,皆为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皆是人类不断走向文明进步的基本特征。学习必修III能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大的空间,让学生用更开阔的视野观察人类文明的演进。本课是必修III第三单元第十课。本课的课标要求是“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本课就其内容而言,讲述三大内容:汉字与书法艺术、笔墨丹青中国画、京剧的出现。本单元的主题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教学艺术,由此可见,本课在本单元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整个必修III必不可少的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让明其艺术成就。通过了解汉字书画的发展历程特点,初步学习欣赏书画艺术,通过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学会欣赏京剧。【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片,艺术作品的分析,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自觉参与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探寻未知事物的主动性,激发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书画和戏曲艺术作为祖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使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情感得到升华,人文精神得到培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教学难点】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京剧的艺术成就。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依据PPT展示私服图片,说明这是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的盛况,以“文化中国”为主题向世人展示古老的汉字、神奇的书法、绚丽的绘画、多彩的戏曲等艺术,为何如此展示?带着问题一起走进这节课寻找答案。【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内容为切入点,由浅入深。二、讲授新课(一)汉字的起源与演变。1、地位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鱼”字引入说明汉字演变的过程)2、演变(1)汉字的起源图画文字。(例如半坡彩陶上的象形字)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后来,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2)成熟文字的出现和形成体系商代的甲骨文。(3)汉字形体演变:汉字发展至今约有360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汉字形体经历了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这样的发展脉络,虽然字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们的基本结构仍是相通的。3、趋势: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4、汉字发明的意义以及汉字对于中外学者研究的影响,以汉字叔叔为例说明汉字对于一个美国人激发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对于汉字的热爱。【设计意图】以图片为基础介绍汉字演变,加深学生对于汉字的认识和理解。(二)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1、书法艺术的两个阶段:自发阶段-魏晋-自觉阶段文字本来是用来记事的,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但发展到魏晋时期书法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2、书法在不同时期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相关对应的作品(PPT展示)2、书法的三种形体:发展与特点代表人物和作品楷书发展:魏晋有定鼎之功、唐代步入盛世。特点:笔画详备,结体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是实用功能很强的书体。魏晋:钟繇、王羲之唐代:欧阳询(欧体)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草书发展:成熟于魏晋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任情纵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张旭、怀素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它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东晋:王羲之兰亭序 “天下第一行书”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小结:我们不但要了解书法演变的历史而且要通过书法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特别是在电脑时代疏忽书写的情况下,提倡书法艺术更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设计意图】通过图片介绍书法艺术特点,再以表格形式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三)笔墨丹青中国画。1、中国画概述(1)特征: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中国绘画艺术的特征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2)绘画材料:笔、墨和矿物颜料、纸、绢(3)门类: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其绘画形式、艺术风格、表现技法都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2、中国画发展的过程A远古时代的绘画艺术:(1)特点:质朴与浪漫稚拙的线条;简单的色彩和图案;主要是人物、动物或者抽象的几何图案;描绘在地面上、岩壁上、陶器上;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2)代表作:鹳鱼石斧图(彩陶画)这是距今五千年左右的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鹳鱼石斧图,绘在一只作为葬具的陶器表腹面。其神态描绘得恰当生动。画面色彩单纯、质朴,构图稳定。但其描绘及造型的手法,已包含了远古时代的艺术特征,使它成为一件罕见的绘画珍品。代表当时中国绘画的最高成就.B夏商周三代(战国)的绘画:(1)特点:中国绘画艺术处在从萌芽走向成熟;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2)代表作: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人物御龙图和人物龙凤图是出土的战国楚国帛画,以线条勾画物象,构图简洁而有序,平面感和装饰性极强,生动的气韵、简洁的笔墨、流畅的线条,表达出完美的意境,反映出画家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它们虽然不能叫卷轴画,但可以窥见当时的绘画水平,这时确立了中国绘画艺术以线条造型的民族风格形式,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中国画又称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秦汉以后的历代画家们,用笔、墨和矿物颜料,在纸、绢等材料上创作出大量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C秦汉时代,绘画艺术有进一步发展:(1)特点: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注重线条和色彩.(2)代表作:有汉代马王堆墓帛画、壁画、夫妇宴饮图等. D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1)特点:这个时期,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他们文化修养很高,总结了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有力地推动了绘画艺术的提高。(2)代表作: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E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1)特点:隋唐时期的绘画,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生了大批杰出的画家和作品,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2)代表作: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此外,隋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盛极一时F两宋时期:(1)特点:两宋时期,宫廷画进入最为活跃阶段,画学兴起;各画种全面发展名家辈出,其中,风俗画是当时最大的亮点,(2)代表作: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有何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导与练P59思维启迪2)G元明清时期:(1)特点: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2)代表作:元代的王冕墨梅图、明代徐渭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绘画艺术和当时社会有没有关系?能不能举例说明?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当时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例如宋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增加,文化需求扩大,风俗画开始流行;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画家们多画残山剩水寄托抑郁心情。小结: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构筑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而自由地打破了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意图】通过对于知识的总结和介绍,再以问题为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四)京剧的出现。1、戏曲的发展历程:原始歌舞-春秋战国优伶-元杂剧-京剧等各剧种中国的戏曲艺术远源流长、丰富多彩。早在原始社会,人们过着刀耕火种、捕鱼打猎的生活。为了获取食物,人们在采集或出猎以前,要进行跳舞、欢歌的祈祷活动,以求成功。原始社会的仪式性歌舞因为要用人来装扮野兽或其他事物,便为后世人们装扮故事中的人物提供了借鉴。仪式性歌舞到后来发展为各种既娱神又娱人的节日民俗,成为一种歌舞传统。以后,宫廷和民间还有各种祭祀神灵、驱除瘟神的仪式,大家载歌载舞,活动中还需要装扮人物。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称为优伶,他们可能是中国最早的专业演员。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明朝时候,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2、京剧的形成与发展:(1)形成的历史条件:清朝前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昆曲和各种地方戏曲,同城争辉。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2)过程:乾隆末年,徽剧进京,风行一时 道光年间,“徽汉合流”,融合兼收,形成新剧种京剧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清末民初,成为全国流行剧种民国以来,走向世界(3)内容: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4)角色:生旦净丑。(4)艺术特征:将念、唱、做、打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表演都有一定的程式,多采用虚拟性动作。(5)乐器:打击乐和管弦乐。(6)脸谱:(图片展示)脸谱常用写意和夸张的手法用以象征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如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勇猛憨直;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3、 除京剧外,清朝各地还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戏曲剧种,如秦腔、越剧、川剧、粤剧和黄梅戏等。【设计意图】通过京剧艺术的介绍,培养学生总结和概括能力。本课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