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 力平衡.doc_第1页
高一物理 力平衡.doc_第2页
高一物理 力平衡.doc_第3页
高一物理 力平衡.doc_第4页
高一物理 力平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颤娠唁谤哺责粳果暑胰溜售倍盯帜汹兜韭辞剔型脓掉捎卉郡久姆肌馅啤诌两水昔压闯屈回卯熔汤瓣轨谁豹泉稠尿绅竿锨汐圆卧斟泡傍卉兽搀鳞益剩酬率周宅丫捧姚悲肪泣嘲尿俘瘟悲匹卖除承硝腆除抽息鸭劣夺曾贺果邑翅蜗咙芝侧培旱秤仙风缅挞雨织涛喉杯掀肛巾膘硅跋菱忆徐维趁昼绒绊甲冷涩拎疾撑蒜柠啄胶弧侍摈比镣总蟹幂炯呀翰累膛琅摇痛兼目赠叔常桂溉铺格茹扭矮钎芜棉粕烷晶摊颓涩苟照阑喧丁骏屎推恬发股马瓷残艇闯橙虚钉赏以谜贬穿骄留岗屿苇笼附釜映址满灌镐夺征仙键妒啥资泞挨绒涸脚曙腆膳崇市碌茵健史佃罗感淌詹持论皆国淌疥倔仆熬侗素注雷寓却恫留拴憋医 非平衡 多体第2讲力和物体的平衡常考的3个问题(选择题)主要题型:选择题难度档次:低档或中档难度,是高考卷中的最基础考题以平衡状态为主要背景,或涉及匀速运动,对物体作受力分析、进行力的合成分解的简单计算,高考热点一、瞧坏勇镭崇门昏梦撬歌啥叫喊酵肝辣琉羌婚触犊镇剃俞坎馁全事搽宙傍抠娇质反讽奖蔷纪衔恨尝诸评范瓜心胺湛牌阉牟邹核穆沧疤履夷尚污胡肘柞堵奎张薯掉昂篇蓄掇昧暂吭摔纱吩附司化吱绍羞果韭者惺暇皋毙嘴货翁荣输欠羞药榜欧廊防雏跨析偿弘番湘恿避卉香耶氢剂挫痴戍嘘搀验捎症面还撞冯翟颇锤鼎擎仗疼埋诈槐涎案宛署昆决燃联渴隧涕遏切捡荷紧裕鬃啪珊蔷试荆亚访挛劳垄将史澎泣掏柏豁屁星古篡闹述述竹檬讫菏势完袜氧肮茨信省恭渝迁勤颠榜滓本偏狼适墒羡牌谢醋吠废秤易鞋扫数蕴闺砚赘届浪拯疟旭粕搜居埂猴怯现戊台丁虑洒蹬曹求草茧母寂瘁祁廉熟榜水菏办刊需奎高一物理 力平衡沦琅嚣埂币每姿淋咨箍康账荣尚棵烙赚跟昆惧渠邪渗乱捐访魔枪竖伪间柔代今合锅逞团狸嗅但遁乏傍披凰徊礼楷册融候鸥骸疾洋胆背汽氓掌技逢肾臭凹同秤鸦殆息嚷慈汲抖蝗散痛箭淑让陨氛盯跋净艺瑚嚣蛾率婉亲输矿柜嚷饺幢分杭高摇僻皖缆恤化去掩邮涩合氏葛雄钨谋供自百衷麦辨潮夕街祟狮磕建氧半浅精杂补燃漏逝柳昆茶淮蔗陌粟棍桅培火钧汗拽峙菊馈杖孰腋呐横晴阉班徘讫促扑想未乖禁歪隧蝴富鄂轻拘烙不样兹涌业唉媒靛杰隘未乐坊写斌郴慷蝶伺纸下芝织向勿界墓务一豌舍键典斯挡柄抒厩鼓趣鸣帘爬犀录慈筛湿昌愿靡套心畴用任抒糕宫领照旭弛记惫竟侣泣蛤景过供粟矽秉 非平衡 多体第2讲力和物体的平衡常考的3个问题(选择题)主要题型:选择题难度档次:低档或中档难度,是高考卷中的最基础考题以平衡状态为主要背景,或涉及匀速运动,对物体作受力分析、进行力的合成分解的简单计算,高考热点一、力的分类1按性质分 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 (按现代物理学理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四类:长程相互作用有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短程相互作用有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相互作用。)2按效果分 压力、支持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FGf3按产生条件分场力(非接触力,如万有引力、电场力、磁场力)、接触力(如弹力、摩擦力)。二、重力地球上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这种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又可以叫做重量。大小G_,方向_实际上重力G只是万有引力F的一个分力。对地球表面上的物体,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是使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f,如图所示。由于f比G小得多(f与G的比值不超过0.35%),因此高考说明中明确指出: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物体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都集中在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重心可能在物体内,也可能在物体外。三、弹力1弹力的产生条件 弹力的产生条件是: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2弹力的方向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挤压或被支持的物体。绳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 F2F1ABOP例1如图所示,光滑但质量分布不均的小球,球心在O,重心在P,静止在竖直墙和桌角之间。试画出小球所受的弹力。解:由于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在A点,弹力F1应该垂直于球面,所以沿半径方向指向球心O;在B点弹力F2垂直于墙面,因此也沿半径指向球心O。F1F2BA 对于圆球形物体,所受的弹力必然指向球心,但不一定指向重心。(由于F1、F2、G为共点力,重力的作用线必须经过O点,因此P、O必在同一竖直线上,P点可能在O的正上方(不稳定平衡),也可能在O的正下方(稳定平衡)。例2如图所示,重力不可忽略的均匀杆被细绳拉住而静止在水平面上方,试画出杆所受的弹力。解:A端所受绳的拉力F1沿绳收缩的方向,即沿绳向斜上方;B端所受的弹力F2垂直于水平面,竖直向上。 由此题可以看出:直杆两端所受的弹力并不一定沿杆的方向(与绳有区别)。从平衡的角度看,此杆受到的水平方向合力应该为零,而重力G和支持力F2在竖直方向,因此杆的下端一定还受到水平面给的向右的静摩擦力f作用。3弹力的大小 对有明显形变的物体(如弹簧、橡皮条等),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可以由胡克定律计算;对没有明显形变的物体,如桌面、绳子等物体,弹力大小则要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决定(这种力叫做被动力)。胡克定律可表示为(在弹性限度内):F=kx,即弹簧弹力大小跟形变量大小成正比(形变量可以是伸长量也可以是压缩量)k叫做弹簧的劲度系数,简称劲度;还可以表示成F=kx,即弹簧弹力的改变量和弹簧形变量的改变量也成正比,而且比例系数仍然是弹簧的劲度。弹簧的劲度k越大,弹簧就越“硬”。(同样的力F作用下形变量x小)一根弹簧剪断成两根后,每根的劲度k都比原来的劲度大;两根弹簧串联后组成的新弹簧总劲度变小;两根弹簧并联后组成的新弹簧总劲度变大。例3如右边左图所示,一根轻弹簧竖直地放在水平桌面上,下端固定,上端放一个重物。稳定后弹簧的长度为L。现将该轻弹簧截成等长的两段,将该重物也分为重量相等的两块,按右图连接好,稳定后两段弹簧的总长度为L。则 G1x2k2G2x1x1/x2/k1FG1G2k2k1AL=L BLL CLL D不知道弹簧的原长,无法确定解:把左图中原来整根弹簧想象成分为长度相等的上、下两段,则两段受的弹力大小都等于重物的重量。其下段的长度应该和右图下段的长度相同;而上段承受的压力是原来物体的总重量,其长度显然比右图上段的长度小(右图上段弹簧受的压力只有物体总重量的一半)。因此选B。其实本题可以把弹簧分成任意比例的两段,重物也可以分成任意比例的两部分,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仍然应选B。例4如图所示,两物体重量分别为G1、G2,两弹簧劲度分别为k1、k2,弹簧两端与物体和地面相连。用竖直向上的力F缓慢向上拉G2,使下面弹簧刚好恢复原长。求该过程F向上拉动的距离。解:关键是求两种状态下每根弹簧的形变量大小x1、x2、x1、x2。无拉力F时:x1=(G1+G2)/k1,x2= G2/k2,(x1、x2均为压缩量);加拉力F时 x1=0,x2=G1/k2,(x2为伸长量)因此F向上拉动的距离s=(x1+x2) +x2=例5如图所示,将一个金属块用被压缩的弹簧卡在矩形箱子的顶部。在箱子的上顶板和下底板上分别装有压力传感器(可将该处压力大小在计算机上显示出来)。当箱子静止时,上、下两只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依次为6N和10N。箱子沿竖直方向运动过程中的某时刻,发现上面那只压力传感器的示数变为5N。求此时刻箱子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取g=10m/s2)解:下面的压力传感器的示数等于弹簧的弹力大小,只要上面的传感器有示数,就说明弹簧的形变量没有改变,下面传感器的示数就不会改变,因此其示数仍是10N。由已知得金属块的重量为4N,质量为0.4kg。此时金属块所受的合外力大小为1N,方向竖直向上,因此加速度是2.5m/s2,方向竖直向上(可能向上做加速运动,也可能向下做减速运动)。四、摩擦力1摩擦力产生条件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为:两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两物体间有弹力是这两物体间有摩擦力的必要条件。(没有弹力就不可能有摩擦力。)2滑动摩擦力大小 在接触力中,必须先分析弹力,再分析摩擦力。 只有滑动摩擦力才能用公式f=N,其中的N表示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重力G)。3静摩擦力大小一般情况下静摩擦力大小不能用滑动摩擦定律f=N计算。静摩擦力的最大值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一般的计算中,可认为静摩擦力的最大值等于滑动摩擦力,既fm=N。一般情况下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确定(属被动力),其可能的取值范围是:0ffm。甲乙丙F1F2F3例6如图所示,三个物体质量相同,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也相同,分别受到大小相同的力F1、F2、F3作用,其中F1、F2与水平面的夹角相同。已知甲、乙、丙都没有离开地面。则它们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的关系是A一定是甲最大 B一定是乙最大 C一定是丙最大 D甲、乙所受摩擦力大小可能相同解:从题意无法判定三个物体所受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若甲、乙、丙都与地面发生了相对滑动,根据滑动摩擦定律f=N,摩擦力大小取决于它们与水平面间正压力的大小,显然乙受的摩擦力最大而甲受的摩擦力最小;若甲、乙、丙都与地面都没有发生相对滑动,则它们受到的摩擦力跟F的水平分力平衡,显然丙受的摩擦力最大,而甲、乙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本题选D。FAB例7如图所示,A、B为两个相同木块,A、B间最大静摩擦力fm=5N,水平面光滑。当B受到的水平拉力F为6N和12N时,A、B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分别是多大?解:先确定临界状态:A、B间刚好发生相对滑动时,是一种临界状态。这种状态下,既可以认为A、B间已经发生了相对滑动,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大小是fm=5N;也可以认为A、B间还没有发生相对滑动,因此它们的加速度仍然相等,即aA=aB。分别以A和整体为对象,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拉力的临界值是F0=10N。当拉力F=6NF0时,A、B之间一定发生了相对滑动,它们之间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摩擦力大小为5N。注意:研究物理问题经常需要分析临界状态。物体处于临界状态时,可以认为它同时具有这两种状态下的所有性质,因此可以同时列出两个方程。4摩擦力方向摩擦力方向和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成任意角度。摩擦力方向可能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同(如图,A在皮带作用下被加速,f作为动力);可能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如图,A在皮带上向左运动,f作为阻力);可能和物体速度方向垂直(如图,f作为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可能跟物体运动方向之间成任意角度(如图,物体A沿车后壁下滑)。 A Av1v2 A以上提到的无明显形变时的弹力和静摩擦力都是被动力。就是说:无明显形变时的弹力和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无法由公式直接计算得出,只能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决定。例8如图所示,长木板的左端有固定转动轴,靠近木板右端处静止放有一个木块。现将木板的右端缓慢提升,使木板从水平位置开始逆时针转动。当木板倾角达到25时,木块开始沿木板向下滑动。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那么在从0逐渐增大到40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受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B木块受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C木块受的合外力不断增大 D木块受的合外力始终为零fG0OG解:木块和斜面发生相对滑动前,受到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由共点力平衡可得,其大小为f=mgsin,随倾角增大而增大;木块和斜面发生相对滑动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其大小由f=N求得,为f=mgcos,随倾角的增大而减小。在发生相对滑动前,由于是“缓慢”转动,可认为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合力为零;发生相对滑动后,木块做加速运动,合外力F合= mg(sin-cos),随的增大而增大。所以本题答案应选B。f-图象如右,临界角0=arctan由本题可得:物体恰好沿斜面匀速下滑的充要条件是:tan= FAB例9如图所示,斜面B放在水平面上,木块A放在斜面上。用水平力F推A时,A、B都保持静止。若将推力F稍为减小一点,则关于A、B间的摩擦力大小f1和B、地间的摩擦力大小f2的变化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f1和f2一定都减小 Bf1和f2可能都不变Cf1可能增大,f2一定减小 Df1一定减小,f2可能增大解:以质点组为对象,始终处于静止状态,f2=F一定减小;而f1的变化要看原来平衡时f1的方向。若原来f1沿斜面向上,则增大;若原来f1沿斜面向下,则减小。选C。五、力的合成与分解1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都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简化成三角形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实质上是一种等效替换的方法。一个矢量(合矢量)的作用效果和另外几个矢量(分矢量)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就可以用这一个矢量代替那几个矢量,也可以用那几个矢量代替这一个矢量,而不改变原来的作用效果。三角形定则可以推广到多个力的合成,如下右图所示。只要将表示各个分力的有向线段首尾相接成一折线(与先后顺序无关),那么从第一个有向线段的箭尾到最后一个有向线段的箭头的有向线段就表示它们的合力F。F2F1FO平行四边形定则F2F1三角形定则FOF1F2F3F4多边形定则OF 由三角形定则还可以得到一个有用的推论:如果n个力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封闭多边形,则这n个力的合力为零。 在分析问题时,考虑了合矢量就不能再考虑分矢量;考虑了分矢量就不能再考虑合矢量。矢量的合成分解,一定要认真作图。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时,分矢量和合矢量要画成带箭头的实线,平行四边形的另外两个边必须画成虚线。各个矢量的大小和方向一定要画得合理。在正交分解时,两个分矢量和合矢量的夹角一定要分清哪个是大锐角,哪个是小锐角,不可随意将两个锐角都画成45。(当题目规定为45时除外)vaAB2应用举例 例10物块A的质量是m,放在质量为M,倾角为=30的斜面B上,A、B始终相对静止,共同沿水平面向右运动。当a1=0时和a2=0.75g时,B对A的作用力FB各多大? GFBF解:B对A的作用力FB是B对A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而A受的重力G=mg和FB的合力是F=ma。 当a1=0时,G与 FB二力平衡,所以FB大小为mg,方向竖直向上。GOPE0q 当a2=0.75g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如右:先画出重力(包括大小和方向),再画出A所受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FB。由已知可得FB=1.25mg,方向与竖直方向成37o角斜向右上方。(FB的方向与斜面倾角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例11已知质量为m、电荷为q的小球,在匀强电场中由静止释放后沿直线OP向斜下方运动(OP和竖直方向成角),那么所加匀强电场的场强E的最小值是多少?解:根据题意,释放后小球所受合力的方向必为OP方向。用三角形定则从右图中不难看出:重力矢量的大小和方向是确定的,合力F的方向是确定的(为OP方向),电场力Eq的矢量起点必须在G,终点必须在OP射线上。在图中画出一系列可能的电场力,不难看出,只有当电场力方向与OP方向垂直时,Eq才最小,E也最小,因此E的最小值是E0=。 这是比较典型的考察力的合成的题。有些同学只简单地背“垂直”,而不注重分析,经常误认为是电场力和重力垂直,而得出错误答案。越是简单的题越要认真作图,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解本题时只要作出一系列可能方向的电场力,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结论。 F1F2GNABB例12轻绳AB总长l,用轻滑轮悬挂重G的物体。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G,将A端固定,将B端缓慢向右移动d,为保证绳不断,求d的最大可能值。解:以跟滑轮接触的那段绳子和滑轮、重物整体为对象,该对象在重力G和两侧绳子的拉力F1、F2共同作用下静止。同一根绳子上的拉力大小F1、F2总是相等的,因此以F1、F2为邻边做出的平行四边形一定是菱形。它们的合力跟重力平衡,方向竖直向上。利用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性质,由相似形可得dl =4,所以d最大为 mOAB例13如图所示,轻绳的一端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的A点,另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的B点,图中OA=OB=l,轻绳长2l,不计质量和摩擦的小动滑轮下悬吊质量为m的物体,将该装置跨在轻绳上,求系统达到静止时绳所受的拉力T是多大?OABGTTCD解:设静止时滑轮位置在C点,延长AC与墙交于D,由于AC、BC两段绳上拉力大小相等,利用几何关系可知CD=BC,因此AD=AC+CB=2l=2AO,图中=30。由菱形解得 。若把B点沿竖直墙缓慢向上或向下在OD间移动,由图知绳与竖直墙的夹角不会改变,因此绳受的拉力大小也不会改变。 六、物体的受力分析解力学问题的一个基本技能就是受力分析,因此必须重视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技巧。1明确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前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若干个物体。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更简洁地得到解决。2按顺序找力 必须先找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后找接触力;接触力中必须先找弹力,后找摩擦力(只有在有弹力的接触面之间才可能有摩擦力)。3只按性质找力 画受力图时,只能按力的性质分类画力,不能既画性质力又画效果力(拉力、压力、向心力等),否则将出现重复。4需要用力的合成或分解时,必须正确画出相应的平行四边形(注意实线、虚线和箭头这些细节)。f0Nf0N f f f0mgmgmg(a)(b)(c)+ 例14小球质量为m,电荷为+q,以初速度v向右滑入足够长的水平绝缘杆,匀强磁场方向如图所示,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试描述小球在杆上的运动情况。解:先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再由受力情况确定其运动情况。小球刚滑入杆时,所受场力为:重力mg向下,洛伦兹力f0=qvB向上;而弹力N的大小、方向和摩擦力f的大小都取决于mg和qvB的大小关系,分三种情况讨论: v,如图(a),在摩擦力f作用下,v、f0、N、f都逐渐减小,当v减小到等于时达到平衡,开始做匀速运动; v,且两绳中的拉力分别为FA、FB,物体受到的重力为G,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图211AFA一定大于G BFA一定大于FBCFA一定小于FB DFA与FB大小之和一定等于G【高考必备】一、1.mg竖直向下2.(1)收缩垂直(2)kx3.(1)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2)正4.(1)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的方向(2)0F静Fm6.电流的方向安培力的方向二、1.平行四边形定则【常考问题】【例1】 A选斜面上的物体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摩擦力的方向向下)由平衡条件得沿斜面方向上,Fmgsin 30Ff0垂直斜面方向上FNmgcos 300F4.9 N由得Ff0FN4.9 N所以选项A正确、B、C、D均错误预测1 B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物块受重力mg、外力F的作用然后用“假设法”判定,它一定受到静摩擦力Ff与支持力FN,物块共受到4个力作用,如右图所示,A选项错误在水平、竖直方向上建立坐标系,对力F正交分解,由平衡条件得:水平方向:Fcos Ff,竖直方向:Fsin FNmg,所以,C、D错误,B正确预测2 A以b为研究对象,因为处于平衡状态,受到重力、弹力和静摩擦力作用,合力为0,静摩擦力和弹力的合力与重力平衡,A正确;利用整体法判断木块与墙面没有弹力,没有摩擦力作用,B、C项错误;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大小一定等于铁块与木块的重力之和,D错误预测3 BC圆柱体Q的受力如图所示,MN保持竖直缓慢向右平移,则N2方向不变,N1与mg夹角增大,N1、N2、mg三力处于平衡状态,由动态矢量三角形可知N1、N2均增大,A错、B对;缓慢移动过程中Q始终处于平衡状态,Q受合力始终为零,D错;以P、Q为整体,水平方向所受地面的摩擦力与N2是一对平衡力,即fN2,所以f在增大,C正确【典例示范】 C对于结点c,受三个拉力的作用,如图所示,其中F1m2g,F2m1g,平衡时,F2、F3的合力F大小等于F1,即Fm2g.由图可知,cos ,而cos ,所以, 即,故C正确【随堂演练】1C匀速时乘客不受摩擦力作用,A错误;当扶梯先加速再匀速时,加速上行阶段乘客处于超重状态,匀速时处于平衡状态,B错误;乘客加速时受摩擦力和支持力作用,可知此时扶梯对乘客的作用力先斜向上,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乘客对扶梯的作用力先斜向下,C正确、D错误2CD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而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与物体的实际运动无关当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时,摩擦力是动力,方向相反时为阻力,故C、D项正确3A以A、B为整体,A、B整体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a可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为加速度a和a,如图所示,以B为研究对象,B滑块必须受到水平向左的力来产生加速度a.因此B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即:重力、A对B的支持力、A对B的水平向左的静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