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大本科论文范文.doc_第1页
中央电大本科论文范文.doc_第2页
中央电大本科论文范文.doc_第3页
中央电大本科论文范文.doc_第4页
中央电大本科论文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 安 邮 电 学 院毕 业 设 计(论 文)题 目: 理学院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院 (系): 理 学 院 专 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 班 级: 信息0702 学生姓名: 李 宝 刚 导师姓名: 林椹尠 职称: 副教授 起止时间:2011年03月07日至2011年06月10日毕业设计(论文)诚信声明书本人声明:本人所提交的毕业论文理学院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论文中所引用他人的文献、数据、图件、资料均已明确标注;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并表示感谢。本人完全清楚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申请学位论文和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愿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论文作者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指导教师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西 安 邮 电 学 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李宝刚指导教师林椹尠 职称副教授系别理学院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题目理学院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任务与要求1、资料收集。全面收集国内外相关方面的研究资料以及这几年理学院的就业情况资料。2、整理资料,了解所收集的国内外相关方面的研究资料的统计方法和分析原理及表示形式。3、理解资料,理解这些收集的国内外相关方面的研究资料的统计方法和分析原理及表示形式。4、全面理解这些收集的国内外相关方面的研究资料的统计方法和分析原理的各自不同特点,再根据理学院的学生这几年的就业情况,初步统计分析出当前影响理学院学生就业的因素。5、小结,撰写毕业论文。开始日期2011-03-07完成日期2011-06-10院(系)主任(签字)年月日西 安 邮 电 学 院毕 业 设 计 (论文) 工 作 计 划 2011 年1月5日 学生姓名_李宝刚 _指导教师_林椹尠_职称_副教授 院(系)_理学院 专业_信息与计算科学 _题目_ 理学院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_工作进程_起止时间工 作 内 容第01周3.07-3.13资料收集。全面收集国内外现在已有的一些相关信息的研究资料。写出开题报告。第02周3.14-3.20整理资料,了解现在已有的一些相关信息的研究资料的原理以及表示形式。第03周3.21-3.37理解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些国内外现在已有的相关信息的研究资料的分析原理及处理方法。第04周3.28-4.03全面理解这些国内外现在已有的相关信息的研究资料的各自不同分析特点和处理方法。第05周4.04-4.10继续理解消化这些国内外现在已有的信息的研究资料的各自不同分析特点和处理方法。第06周4.11-4.17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理学院的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搜集、统计所需要的数据,并进行中期检查。第07周4.18-4.24整理所搜集、统计的数据信息,提供影响理学院学生就业因素的统计方案。第08周4.25-5.01通过搜集整理的数据及统计方案去分析影响因素。第09周5.02-5.08继续分析影响因素。第10周5.09-5.15根据理学院近几年的学生就业信息,继续分析当前就业影响因素。第11周5.16-5.22继续完善当前影响理学院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并进行后期检查。第12周5.23-5.29撰写毕业论文,完成初稿。第13周5.30-6.05修改论文,提交毕业论文。第14周6.06-6.10完成毕业设计答辩。主要参考书目(资料)1 王墨.面对大众化高等教育政府如何促进就业.中国社会导刊,2008(31):40一412刘庆利,戈满寿,邱慧,何莉萍.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与对策.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3):42一433刘永君,李宇遐.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6):21一234、桂艳春.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影响因素分析与思考.理论月刊,2008(10)5、陈志刚,刘灵芝.大学生就业困境因素分析及其出路探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5一154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1、计算机一台,并能提供上网。2、打印机一台,能将从网上获得的资料打印出来。3、打印纸,资料复印费等。提供所需的相关书籍。论文(设计)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安排每周四下午安排一次指导,内容是,学生汇报工作,教师根据工作进展和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对下一步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和调整。对计划的说明此计划是大致的安排,可能根据工作及学生毕业论文具体完成情况,对计划做出微调。西安邮电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理学 院(系) 信息与计算科学 专业 2007 级 0702 班课题名称: 理 学 院 学 生 就 业 影 响 因 素 的 统 计 分 析 学生姓名: 李宝刚 学号:08071051 指导教师: 林椹尠 报告日期: 2011年 03月07日 1. 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及应用现状综述(一)问题的提出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它关系到国家的安定,高校的发展和百姓的生活。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仍将不断前进,也将会有更多大学毕业生承受就业的困扰。因此,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理学院作为一个独立的院系,普遍存在于各大高校中,并且对高校的科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考虑到理学院毕业生属于一类特殊的劳动力资源,其自身人力资本特征、就业期望、就业心理等都与其他类型的劳动力有着显著的差别,因此有必要对理学院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本课题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就业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通过对政府、高校(具体到院系)、用人单位、毕业生本人四个行为主体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西安邮电学院理学院学生就业的因素,进而提出应对的措施和建议。(二)现状综述国外主要分析研究: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力市场已经比较成熟,总体来看,大学生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就业状况总体良好,但由于全球经济的波动,发达国家也曾经经历或正在经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许多国家大学毕业生失业率很高。贝茨(Betts,1995)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1269名大学生收入预期进行了调查,多米尼斯和曼斯基(Dominitz&Manski, 1996)对威斯康星州110名高中生和大学生的收入预期进行了合作研究,以及欧盟十国在1999一2001年间对高校学生就业预期的联合调查研究,都获得了一致的研究结论,即大学生都会高估自己的预期收入,预期收入会受到家庭背景、性别、学校、专业、成绩、就业信息来源等因素的影响。国内主要分析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对于影响因素的研究,一些国内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归纳起来,研究的内容多侧重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研究的视角涉及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不同的学科范畴,尤其以教育学、经济学的研究占据主导。由于相关研究的文章很多,在此选一些较具代表性的观点加以说明。大学生择业期望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错位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决定因素。大学毕业生的自身综合素质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关键因素。2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解决的思路及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一)本文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是针对理学院的特殊环境,分析影响就业的诸多因素,并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和总结,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力争为以后理学院的就业提供理论支持。(二)解决思路本文以当前毕业生就业的形势为背景,以西安邮电学院理学院近几年来的就业数据为实证,试图从微观上对西安邮电学院理学院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首先,对近5年西安邮电学院理学院本科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状况进行描述和分析;其次,通过对西安邮电学院理学院2007-2010届毕业生就业状况与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比较,力求客观、全面的反映理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然后,通过因素分析法对影响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各个因素进行统计和综合的分析。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学校和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促进西安邮电学院理学院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相关对策和建议。(三)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分析1)尽力搜集和了解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有关资料和文献,通过文献资料了解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因素,对因素进行分析、归类,总结出几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讨论。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2)制定完善的方法。3)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分阶段认真细心的完成每个阶段应完成的工作,做好阶段性报告,遇到问题时要及时联系指导老师,以使论文能够按期完成。综上,只要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步骤,适当的方法,再加之老师的精心指导,预期的目标一定能够顺利达成。3完成本课题的工作方案起止时间工作内容第01周3.07-3.13资料收集。全面收集国内外现在已有的一些相关信息的研究资料。写出开题报告。第02周3.14-3.20整理资料,了解现在已有的一些相关信息的研究资料的原理以及表示形式。第03周3.21-3.37理解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些国内外现在已有的相关信息的研究资料的分析原理及处理方法。第04周3.28-4.03全面理解这些国内外现在已有的相关信息的研究资料的各自不同分析特点和处理方法。第05周4.04-4.10继续理解消化这些国内外现在已有的信息的研究资料的各自不同分析特点和处理方法。第06周4.11-4.17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理学院的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搜集、统计所需要的数据,并进行中期检查。第07周4.18-4.24整理所搜集、统计的数据信息,提供影响理学院学生就业因素的统计方案。第08周4.25-5.01通过搜集整理的数据及统计方案去分析影响因素。第09周5.02-5.08继续分析影响因素。第10周5.09-5.15根据理学院近几年的学生就业信息,继续分析当前就业影响因素。第11周5.16-5.22继续完善当前影响理学院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并进行后期检查。第12周5.23-5.29撰写毕业论文,完成初稿。第13周5.30-6.05修改论文,提交毕业论文。第14周6.06-6.10完成毕业设计答辩。4指导教师审阅意见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说明:本报告必须由承担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任务的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 正式开始的第1周周五之前独立撰写完成,并交指导教师审阅 西安邮电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成绩评定表学生姓名李宝刚性别男学号08071051专 业班 级信息与计算科学课题名称理学院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课题类型科研题目难度较难毕业设计(论文)时间2011年03月07日06 月 10日指导教师林椹尠(职称 副教授 )课题任务完成情况论文 (千字); 设计、计算说明书 (千字); 图纸 (张);其它(含附件):指导教师意见分项得分:开题调研论证 分; 课题质量(论文内容) 分; 创新 分;论文撰写(规范) 分; 学习态度 分; 外文翻译 分指导教师审阅成绩: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评阅教师意见分项得分:选题 分; 开题调研论证 分; 课题质量(论文内容) 分; 创新 分;论文撰写(规范) 分; 外文翻译 分评阅成绩: 评阅教师(签字): 年 月 日验收小组意见分项得分:准备情况 分;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分; (操作)回答问题 分验收成绩:验收教师(组长)(签字): 年 月 日答辩小组意见分项得分:准备情况 分; 陈述情况 分; 回答问题 分; 仪表 分答辩成绩: 答辩小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成绩计算方法(填写本院系实用比例)指导教师成绩 评阅成绩 验收成绩 答辩成绩 学生实得成绩(百分制)指导教师成绩 评阅成绩 验收成绩 答辩成绩 总评 答辩委员会意见毕业论文(设计)总评成绩(等级): 院(系)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院(系)(签章) 年 月 日备注西安邮电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续表)理学院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目录摘 要IAbstractII1 导论1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1.2问题的提出61.3相关文献综述61.3.1国外研究综述71.3.2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现状71.4研究的思路与主要内容91.4.1研究对象的界定91.4.2研究出发点与思路101.5研究方法112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122.1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122.2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概况122.3 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结构性失衡132.4灵活就业人数呈上升趋势142.5高校毕业生考研、出国现象升温142.6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近年走高153 四个参与主体对高校理学院毕业生的影响173.1 理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四个参与主体173.2 政府对理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影响183.2.1 宏观经济因素对理学院毕业生的影响183.2.2 制度政策因素对理学院毕业生的影响183.3高校对理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影响203.3.1培养质量对理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影响213.3.2人才培养结构对理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影响213.3.3 学校名气对理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影响223.3.4 与用人单位关系对理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影响223.3.5 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对理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影响223.4 用人单位对理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影响233.5 个人因素对理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影响233.5.1家庭因素233.5.2就业观念243.5.3就业心理243.5.4诚信度244 其他影响理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因素254.1 高等学校扩招对理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影响254.1.1 扩招对理学院毕业生及其家长的影响254.1.2 扩招对用人单位的影响274.2 就业市场对理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影响274.2.1 区域与制度及时间分隔284.2.2 行业和工作经验的限制284.3 文化环境对理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影响294.4 理学院毕业生求职过程对就业的影晌304.4.1搜寻招聘信息的方式304.4.2求职方式的类型304.4.3求职博弈315 西安邮电学院理学院就业真实数据分析335.1西安邮电学院理学院简介335.2理学院本科专业介绍335.2.1信息与计算科学335.2.2应用物理学345.3西安邮电学院理学院近年来就业真实数据分析355.3.1 2011年理学院就业率升高的经验总结365.3.2 西安邮电学院理学院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376 改善理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对策建议426.1 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成功经验426.1.1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的主要经验426.1.2发展中国家大学生就业的主要经验436.1.3多维的就业中介机构456.2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456.3加强理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466.4做好就业信息服务工作476.5改革理学院学生的培养模式487 结论50致谢51参考文献52摘 要大学毕业生就业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安宁和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关注与重视。近年来,伴随着高等院校的大量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可避免地凸现出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因素有很多,除了经济发展状况、就业环境、就业体制、人事制度、家庭舆论等外在因素外,大学生自身的择业观念、就业意向以及偏好等主观因素也对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起着重要的影响。有不少专家和学者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但对高校特别是具体到院系毕业生就业问题作深入系统研究的还比较少。本文以西安邮电学院理学院为例,搜集了相关的数据,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率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纵向的视角对大学生就业期望和就业实际的特点以及关联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于实证调查的结论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深入解析了外部环境与体制以及大学生的主观意向对其职业选择存在的相关性,建议大学生应该在择业过程中端正自我心态,合理制定就业期望,并且勇于面对竞争,而高校也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对课程进行更加灵活与宽松的改革,培养学生创业精神。此次研究对改善现今大学生的择业心态,改进大学生择业的指导方法有着一定的理论意义以及实践意义。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影响因素 分析AbstractThe university graduates get employed relate the country stable, the society peaceful and thousands of family happiness, always receives the party and national、social、 the school and guardians attention and takes seriously. In recent years, after following the educational system reform,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massive increased enrollments, university graduates employment question in relieved inevitably comes out.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e impact of college students to choose careers, includ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employment system, personnel system, the family endures in the public opinion factors, in addition, the concept of college students own careers, employment intentions, as well as subjective factors such as preferences of college students on career choice plays an important impact. Had some experts and the scholar gets employed the question to the university student to conduct the research and the discussion, but actually, the research to the university especially to the departments of University still relatively small. In this paper, to Xian Institute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or example, collect the relevant data, to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lated factors about university graduates who chosen career, the University of choice of occupation, as well as the expecta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elevance,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 conclusion of the investigation come to a scientific, accurate conclusions and at last make the relevant observ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The study is a certain method of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tion the adapt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oday mentality, and improving the guidanc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Influence factors analysis531 导论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在全社会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的大背景下,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就业问题随着1998年以来扩招的本科生陆续毕业而显得尤为突出。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己经提上了各级政府的工作日程。为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教育部先后出台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等四大政策和为毕业生收集岗位信息等七大举措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四大政策:1.更大力度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对到农村履行服务期的毕业生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对到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达到一定年限的高校毕业生,由国家代为偿还其学费和助学贷款。教育部将统一制定对参加现有各类基层项目的毕业生实行考研加分政策,对参加基层就业项目服务期满的高职毕业生实行免试入学读成人本科的政策。2.积极支持高校毕业生投身国防建设。从09年开始,对高校毕业生采取5、6月份进校进行预征,为入伍当兵的高校毕业生个人长远发展制定优惠政策,一是从2009年起,政法院校招收退役士兵入学、部队招收士官时,都对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士兵优先录取,并逐步扩大比例;二是对高职学历的退役士兵实行免试入读成人本科的政策;三是对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退役士兵实行考研加分的政策。3.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建立并完善高校毕业生补充农村教师岗位的长效机制。扩大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2009年,招募约3万名高校毕业生到西部“两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攻坚县县以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并推动中西部地区实施地方项目。农村学校教师岗位空岗空编时,优先录用特岗计划服务期满毕业生。4.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强紧缺型、应用型人才培养。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中,更加贴近社会人才需求,增加工学等相对紧缺学科专业和生源较好学科专业的招生规模;更加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适当增加现有专业学位招收全日制研究生的规模。同时,教育部将适当扩大普通高校第二学士学位招生规模,适当扩大成人高等教育本科二学历规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七大举措:1.教育系统迅速行动,逐级落实责任,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的就业。2.千方百计为毕业生收集岗位信息。3.举办系列招聘活动,全面提高就业信息服务水平。4.全面加大创业支持力度,大力推动毕业生自主创业。5.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重点帮扶就业困难毕业生。6.广泛组织实习实践,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7.要求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性、辨证地认识就业形势,坚定信心,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积极主动地就业;倡导“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有着很多不利影响:1.外部环境的影响(1)社会经济发展及国家政策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注重的是经济结构的调整,这与90年代以前主要靠资本和人力资源的作法不同,不再是过去那种盲目“大干快上”地拨经费、上项目的低效益作法,这就使得本来就体制不顺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更显得资金不足,效益不佳,接收毕业生能力不足,使作为毕业生接收主渠道的需求量受影响,客观上增加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计划机制正在逐步被市场机制代替,各基层企事业单位开始拥有越来越多的用人自主权,可以不必像以前那样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被动地接收毕业生,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挑选毕业生,因而对进人越来越慎重。大多数大中型国有企业处于转轨改制、减员增效的宏观调控时期,企业处于裁员状态,普遍存在下岗问题。在竞争就业岗位中,由于下岗职工曾为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国家为使这部分人的生活有所依托,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鼓励下岗职工再就业,这对毕业生的就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从农业劳动大军中分流出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镇,占人口71%的农民中有1.2亿人要到城镇去工作,无形中也增加了就业压力。除国家经济形势外,国家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也是比较大的。近年来,政府机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从1998年开始,政府机构压缩人员编制,中央的40多个部委被精简至29个,大量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下岗”。全国范围内的政府机构改革也即将展开,要使目前3673万靠国家财政供养的行政人员在三年内精简掉一半,这使得毕业生直接进机关工作的机会大幅度减少。(2)社会关系造成不平等竞争。社会关系往往造成就业信息不能共享,有关系的能及时掌握较多较有价值的信息,没有关系的,则缺少获得有效信息的机会。有的毕业生即使学习成绩平平,在校表现一般,也能通过关系,很快落实到一个较好的单位。有的毕业生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却因为没有关系,而不能顺利就业,造成毕业生就业有行业垄断和依附性的特点。同时,社会关系也影响用人单位用人条件和用人计划。现在各单位正在进行体制改革,优化结构,缩减编制,但往往受社会关系的困扰。有些单位不需要进人,迫于社会关系的压力,不得不接收毕业生;有的单位急需某专业毕业生,却为了照顾关系,接收了其他专业的毕业生。(3)就业市场不完善。首先,市场主体不明确。在目前的转轨时期,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市场主体地位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从供给主体看,学校更多地把毕业生视为其“产品”,从而经常性地充当起供给主体的角色;从需求主体看,我国现代的企业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上级主管部门代替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用人单位的代位现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上还时有发生。其次,市场信息不顺畅。由于“双向选择”洽淡会的有关信息传播、反馈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短路现象,致使毕业生手持就业材料却茫然不知所措,而用人单位又疲于奔波却很难找到合适的毕业生。第三,市场中介不健全。各高校设置的毕业生分配办公室或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按行政区域设置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或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毕业生就业仲裁机构是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三个中介组织。这三个层次的中介组织虽大都已建立,但其沟通供需双方市场信息、维护供需双方合法权益和促成合法交易有效形成、调解双方争议等的功能远未得到落实。最后,市场调控不规范。最明显的是洽谈会上所签订的协议兑现率低、协议缺乏权威性和严肃性。有的毕业生拿着学校推荐材料到处签协议,使用人单位不得不对毕业生能否到本单位工作存有一定的戒心。(4)高校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我国高等教育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人才的存量资源已大大增加,据统计,30多年来我国共培养本、专科生和研究生1800多万人。随着大学毕业生存量资源的增长,其稀缺程度也在下降。这就使得大学毕业生这种优质稀缺的人力资源逐渐地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了“买方市场”。从2000年到2010年全国的高校毕业生人数由107万增长到700万。(5)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人教育毕业生及海归派对毕业生的替代效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严重。从农业劳动大军中分流出的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镇,农村每年向城镇转移劳动力1000万左右,按照我国经济增长8%计算,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也不过700800万;这些数字显示,劳动力无限供给与就业岗位有限增加的矛盾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存在。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下,只有供求相一致,才能实现均衡,否则会失衡,导致“就业难”,故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困境可想而知。飞速发展的成人教育,对普通高校毕业生也形成了一定影响与冲击。成人高等教育具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能及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调整社会急需的新专业和新课程。用人单位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比较,更愿意使用成人教育的毕业生,愿意把自己的干部职工送到各种成人教育学校去学习和培养,而对接收应届大学毕业生越来越慎重。当然成人教育的毕业生存在基础知识不扎实,后劲小的弱点,不如应届毕业生有发展潜力。同时,外籍人员、“海归派”的涌入,也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吸纳人才的条件与环境日益改善,留学人员、国外人士也逐渐看好中国的就业市场。中国加入WTO后,大量跨国公司涌入我国,带来资金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人才的全球化,“人才无国界”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些都对大学生的就业带来冲击和挑战。2.结构体制不合理(l)教育结构不合理招生与就业政策不配套。“招生是计划,就业是市场”,招生工作缺乏对市场的影响;人事制度某些环节的改革相对滞后,直接影响了毕业生顺利就业;计划经济的“准干部制度”使政府承担了本应由毕业生承担的就业压力。它使大学生缺乏就业风险意识,学习热情不高,而当需要真才实学的市场经济时代来临时,能力不高的毕业生就会发生择业困难;对毕业生就业分配工作领导职责不清,政出多门,导致管理工作混乱并存在不稳定因素。如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屡屡发生社会上一些非教育主管部门未经批准就举办面向高校毕业生的人才招聘会,甚至欺骗和误导毕业生,对正常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造成冲击和负面影响。由于就业环境的变化,许多学校盲目追求热门专业,社会需要什么就一哄而上,专业设置不规范,致使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同类专业设置过剩必然使同一专业的毕业生过剩。如2001年包括成人教育在内的全国高校在校生共有500万人,1032所普通高校中有488所设置有会计专业,读此专业的在校生达58万之多,这就是说每10名在校生中就有1名是学会计的,使近年来原本乐观的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感到就业压力很大。同时由于盲目追求热门专业,许多专业课程往往匆匆上马,师资、教材“穷于应付”,“换汤不换药”,教学质量不高,毕业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对毕业生的就业也有一定的影响。(2)社会与毕业生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也就是说是对毕业生“需而不求”的矛盾。例如我国的一些行业正处于发展的困难阶段,像林业、地质、矿产业以及部分地区的农业经济,由于科技落后,经费不足,缺乏各方面的人才,但又没有条件和能力接收农林地矿等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这属于“需而不求”;此外,当前我国的旅游、司法以及中医等属于发展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水平良莠不齐,急需补充人才,但由于编制已经被占,几乎没有多少余地接收那些具有旅游、司法以及中医等专业基础的大学毕业生等等。(3)教育工作不到位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不充分。主要表现为:信息服务落后,把就业指导工作当作行政工作来做,对就业趋势不做深入调查研究;在思想上,学校对学生就业状况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认识不充分,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上明显不足;至今许多学校还没有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心这样的机构,学生就业工作比较被动;就业指导课还没有列入教学计划,并且至今仍未引起许多高校的重视。同时,很多高校缺乏市场经济观念。据部分高校的追踪调查,现在的毕业生只有7能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需求。另外,按规定的择业时间不充裕也对毕业生找工作带来了很多困扰。我国高校的毕业生大都在每年的7月份毕业,而用人单位的用人计划则在上一年的年底即定,每年年初就到学校要人。这种时间上的差异造成了毕业生学习与求职的矛盾。研究意义:大学生就业问题有目共睹。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因素很多,除经济发展状况、就业环境、就业体制、人事制度、家庭因素等外在因素外,大学生自身的择业观念、就业意向和偏好等主观因素也对职业的选择起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不少高校对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认识不充分,对学生就业的指导有着种种不足之处。首先,观念落后,认识偏差。这是就业指导工作无法跟上形势发展需要的根源。受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及长期计划体制的影响,一些高校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市场竞争意识,普遍存在对大学生就业问题重视不够,重“进”轻“出”,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不力。大学生的就业素质存在明显缺陷,大多缺乏职业选择和生涯规划能力,对自我、社会、职业的认知不清楚等。其次,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目前许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仅限于方针政策指导、就业信息发布、择业方法技巧指导等方面,且多采取报告会、讲座等单调形式,已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根本满足不了广大毕业生的迫切需要。第三,理论匾乏,过程简单。作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应当是科学化、全程化的,即在心理学的职业规划理论的指导下对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进行就业指导,而不应到了大四毕业前才开展仅仅是帮助学生找到工作的就业指导活动。高校的就业指导人员多是“半路出家”,心理学方面尤其是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缺乏,无法从职业生涯的层次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迫切需要理论的提升。最后,资源缺乏,市场狭窄。所谓就业指导资源是指客户(用人单位)资源,拥有大量的客户资源是就业指导信息化的基础。一些高校还没有树立市场营销意识,不注重市场的开发,学生的就业市场比较狭窄。 教育对个人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也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教育是我国的根本大计,我国不仅要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也要发展高等教育。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转变后,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随着中国经济转型进入攻坚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日渐突出。本文通过对政府、高校、用人单位、毕业生本人四个行为主体以及其他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因素进行分析来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不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具有一定意义。从理论上讲,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学习和借鉴国外成功的历史经验,进而探索适合中国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理论。从实践上讲,大学生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通过对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因素的分析,对我们把握现状,总结成绩,发现问题,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体系,具有直接的实践价值。1.2问题的提出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它关系到国家的安定,高校的发展和百姓的生活。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仍将不断前进,也将会有更多大学毕业生承受就业的困扰。因此,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理学院作为一个独立的院系,普遍存在于各大高校中,并且对高校的科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考虑到理学院毕业生属于一类特殊的劳动力资源,其自身人力资本特征、就业期望、就业心理等都与其他类型的劳动力有着显著的差别,因此有必要对理学院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就业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通过对政府、高校(具体到院系)、用人单位、理学院毕业生四个行为主体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西安邮电学院理学院学生就业的因素,进而提出应对的措施和建议。1.3相关文献综述就业问题从来就是一个热点问题,不同时期的学说中均不乏对就业问题的研究,历史上和当前对就业问题的理论成果为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了宝贵的财富。1.3.1国外研究综述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波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都是倍受关注的重大社会经济现象。针对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这一问题,西方经济学界有如下一些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的投资一贡献模型是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通过投资形成并由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体力健康状况所构成的资本。理论界比较认同的基观点是:人力资源可以资本化。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将人力资本抽象定量化,受教育者对自身的教育投资可以看作是对其自身人力资本的投资。因此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实质上就是其家庭人力资本的投资回报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物刘易斯、拉尼斯为代表的发展经济学派对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就业问题进行研究。发展经济学关于扩大就业的主张主要有:(1)尽量减少城乡不均等的就业机会,减少城乡收入差距;(2)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农村工业;(3)适度发展教育事业,避免教育失业和人力资本闲置,提高资本增长对就业的扩散效应,增加就业机会。国际上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的角度是有关毕业生收入预期的研究。贝茨、多米尼斯和曼斯基以及欧盟十国等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预期开展过联合调查研究。尽管他们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不尽相同,但最终都获得了一致的研究结论:高校毕业生通常都会高估自己的预期收入。这一结论发展成为后来的保留工资理论。西方这些有影响的就业理论对研究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仍有重要意义。对于要不要政府干预大学生就业市场,大学生失业是不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损失,经济增长是否必然带来就业的增长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价值。1.3.2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现状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大学生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在具有一定特性的劳动力市场上相互作用的结果。大学生就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且任何一个国家在高等教育逐步推广和普及的过程中都会面临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考验,因此,近年来我国学术界也加大了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显现的。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原因错综复杂,除了一般性影响因素即导致就业问题出现的普遍因素,这些因素在国内、国外都曾普遍存在,例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失灵)、科技进步、城市化等影响因素;还包括特殊性影响因素即导致毕业生就业问题出现的我国特有的因素和教育行业特殊性影响因素,例如,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我国特定的劳动力市场,社会总就业形势紧张和劳动力市场严重分隔,高等教育快速实现大众化,毕业生就业市场化等。我国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是近几年开展起来的,就目前所发表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l)就业统计大学生就业统计和预测是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信息来源之一,这不仅事关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和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我国大学生就业统计结果的说服力和指导力却非常有限,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校的大学生就业率存在浮夸的现象,建立在这样的就业统计基础上的决策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统计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统计对象范围过宽,统计口径太窄,统计太粗。因此,一方面需要明确进行就业统计的主体,另一方面需要从技术层面改进就业统计。(2)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与成因的研究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大学生就业的整体形势的分析。学者普遍认为,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并深刻影响着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如于荣贤等(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