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1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教学计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等十个单元。 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你还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 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课时安排周次课题第一周千字文(节选一)第二周千字文(节选二)第三周千字文(节选三)第四周月夜乡思第五周山中济上作第六周断句宣城见杜鹃花第七周送柴侍御喜见外弟又言别第八周重别周尚书送友人第九周送别淮上与友人别第十周塞下曲秋望第十一周从军行七首(其五)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第十二周塞上听吹箫征人怨第十三周文学巨匠李白第十四周文学巨匠杜甫第十五周文学巨匠苏轼第十六周文学巨匠曹雪芹第1课时千字文 (一)教学目标: 1、识记千字文 (一)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 (一)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二、简介千字文 (一)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第2页了解夜光珠来历的故事。 七、拓展活动:读一读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八、课外延伸:课下搜集古时描写四时更替、宇宙变化的语句,并交流。 第2课时千字文 (二)教学目标: 1、识记千字文 (二)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 (二)并尝试背诵2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信使可复,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二、简介千字文 (二)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第5页了解墨子教育做人的小故事。 七、拓展活动:读一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黒。 荀子劝学近朱者赤,近墨者黒;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晋)傅玄太子少傅箴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3课时千字文 (三)教学目标: 1、识记千字文 (三)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 (三)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3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清。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二、简介千字文 (三)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第7页了解“二十四孝”中黄香的故事。 七、拓展活动:查一查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已家喻户晓,“卧冰求鲤”“芦衣顺母”等故事就发生在山东。 查阅资料,找出发生在山东的“二十四孝”故事还有哪些?并说说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哪些人?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4课时古诗两首教学目标: 1、认识月夜和乡思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乡思(宋)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二、简介李觏李觏,字泰伯,江西南城人,他的诗唐代韩愈、皮日休等人的影响,具有独特风格。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了解月夜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挂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七、拓展活动:背一背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5课时古诗两首教学目标: 1、认识山中和济上作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济上作(明)徐祯青两年为客逢秋节,千里孤舟济水旁。 忽见黄花倍惆怅,故园明日又重阳。 二、简介作者王勃,字子安,山西人,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徐祯卿,江苏苏州人,明代文学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的诗句而为人称誉。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了解山中和济上作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悲苦的思乡之情。 七、拓展活动: 1、说一说说一说本课的两首诗是借什么景物来表达思乡思亲的悲伤感情的? 2、读一读京师得家书(明)袁凯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6课时古诗两首教学目标: 1、认识断句和宣城见杜鹃花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断句(北魏)刘昶白云满鄣来,黄尘暗天起。 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宣城见杜鹃花(唐)李白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二、简介作者刘昶是南朝宋文帝第九子。 前废帝刘子业即位,怀疑刘昶有异志,于是他投奔北魏,亡命途中作此诗。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了解的断句和宣城见杜鹃花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悲苦的思乡之情。 七、拓展活动:读一读人日思归(隋)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三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与父母、老师、同学交流。 第7课时古诗两首教学目标: 1、认识送柴侍御和喜见外弟又言别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送柴侍御(唐)王昌龄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喜见外弟又言别(唐)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二、简介作者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 李益以七绝见长,后人往往把他和王昌龄相提并论。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了解送柴侍御和喜见外弟又言别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离别之情。 七、拓展活动:比一比把自己读过的友情赠答诗积累起来,比一比看谁积累的多。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8课时古诗两首教学目标: 1、认识重别周尚书和送友人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重别周尚书(北周)庾信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二、简介作者庾信,字子山,河南南阳人,是南朝梁简文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了解重别周尚书和送友人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离别之情。 七、拓展活动:读一读秋风引(唐)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9课时古诗两首教学目标: 1、认识送别和淮上与友人别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送别(唐)王之涣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二、简介王之涣王之涣,山西人,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他的诗歌在当时就很有名气,多被乐工制曲歌唱。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了解送别和淮上与友人别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离别之情。 七、拓展活动:做一做唐代诗人中,有着许多情谊深厚常常被相提并论的挚友,如李白与杜甫,韩愈与柳宗元,白居易与元稹等,搜集他们之间互写的赠答诗,读一读,把这些诗歌做在贺卡上,赠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10课时古诗两首教学目标: 1、认识塞下曲(节选)和秋望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塞下曲(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斩,直为斩楼兰。 秋望(明)李梦阳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輓,白日横空冷战常。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了解塞下曲(节选)和秋望的写作背景。 六、拓展活动:读一读塞下曲(明)谢榛暝色满西山,将军猎骑还。 隔河见烽火,骄虏夜临关。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11课时古诗两首教学目标: 1、认识从军行七首(其五)和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从军行七首(其五)(唐)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唐)岑参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故事链接:了解火焰山名字的来历。 六、拓展活动:读一读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12课时古诗两首教学目标: 1、认识塞上听吹箫和征人怨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征人怨(唐)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二、简介高适高适,河北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唐代另一位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并称“高岑”。 他的诗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了解王昭君远嫁匈奴的故事。 七、拓展活动:说一说唐代流传下来的边塞诗歌非常多,查找资料,说一说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及其代表作。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13课时文学巨匠李白教学目标:了解李白的生平及主要作品教学过程: 一、生平简介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 (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天宝元年 (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 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 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 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 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调张籍)。 有李太白集。 二、主要作品客中作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静夜思将进酒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送友人赠孟浩然渡荆门送别怨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游天姥吟留别陵酒肆留别关山月子夜吴歌长干行蜀道难长相思行路难玉阶怨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春思赠汪伦登金陵凤凰台月下独酌清平调 三、拓展活动背诵李白有关月亮的诗歌,比一比,看谁背诵的既多又准。 第14课时文学巨匠杜甫教学目标:了解杜甫平及主要作品教学过程: 一、生平简介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乾元二年 (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 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有杜工部集传世。 二、主要作品望岳饮中八仙歌登高江畔独步寻花曲江二首曲江对酒春望登岳阳楼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阁夜咏怀古迹五首月夜忆舍弟天末怀李白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别房太尉墓旅夜书怀蜀相客至野望八阵图江南逢李龟年登楼宿府月夜春夜喜雨佳人兵车行月夜春宿左省绝句 三、拓展活动:查一查杜甫在山东漫游了8年,在现今的济南、泰安、济宁等地方留下了不少诗篇,其中望岳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刻在济南大明湖历下亭上杜甫诗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已成为济南的一个文化符号。 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杜甫在山东的游历情况。 第15课时文学巨匠苏轼教学目标:了解苏轼平及主要成就教学过程: 一、生平及成就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嘉祐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 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 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 徽宗初遇赦召还。 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 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 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而自成一家。 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 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 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明代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 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 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 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 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 如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 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 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当亦系他的作品。 诗文有东坡七集,词有东坡乐府等。 清代王文浩有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二、拓展活动“一门三父子,皆是大文豪。 苏轼父子三人,世称“三苏”,都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人物。 你知道“三苏”都是谁吗?第16课时文学巨匠曹雪芹教学目标:解曹雪芹的生平及主要成就教学过程: 一、生平及成就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 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 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 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 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 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 曹寅病故,其子曹顒、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 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 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 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 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 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 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乾隆二十七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 到了这一年的除夕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 曹雪芹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 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 曹雪芹是一位诗人。 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 他的友人敦诚曾称赞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 又说:“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 但他的诗仅存题敦诚琵琶行传奇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 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 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 醉余奋扫如椽笔。 写出胸中块磊时。 可见他画石头时寄托了胸中郁积着的不平之气。 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 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 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 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他人所续。 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 二、拓展活动:说一说红楼梦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除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外,还有王熙凤、薛宝钗、刘姥姥等。 你最喜欢红楼梦中的哪一个人物,合同学交流一下吧。 17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领悟诗的意味,明确大体意思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己查阅资料体会诗人当时所处环境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自己“送别”经历与诗人产生共鸣 二、重点难点:学生对诗句意思的恰当把握,熟练地背诵 四、课前准备:前置作业:1.查阅“庾信”生平及作品2.查阅关于“送别”的诗 五、教学过程: (一) (二)直接导入:同学们,昨天老师布置的查阅关于“庾信”的生平,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想好谁主讲,谁做补充?待会找小组来汇报。 (小组汇报) (二)进入新课,教授“重别周尚书”同学们搜集的资料真丰富,今天老师家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庾信”的一首诗,同学们一起说出诗的题目?(板书)老师讲解题目中的“周”和“尚书”引导学生体会题目的意思。 学生齐读诗,接着以小组为单位来讨论诗的大意(在这之前教师讲述诗人当时所处环境,帮学生理解)(小组汇报)汇报完后教师再重点讲解做出总结把所有学生分成四组,每组读半句结束 (三)讲授“送友人”让学生介绍“李白”今天老师和大家学习“李白”的一首诗“送友人”(学生齐读题目,老师板书)教师讲述“李白”在写这首诗时所处环境,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诗的大意。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诗的大意(小组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情况重点讲解,并作出总结以比赛的形式读这首诗,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诗的意思第二课时 (四)拓展延伸: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以上两首诗都是关于什么的?(“送别”)那你们还搜集了一些关于送别的诗,把班里所有同学分成四组,来个“诗歌”大比拼,看看谁搜集的更多更丰富。 (五)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了那些收获?(学生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意思 (六)课后作业:课下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关于“送别”的诗,可以回家被给父母听 六、教后反思:采用并列推进式的教学方法,一改传统的逐一教学、割裂教学的弊端第17课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送柴侍御和喜见外弟又言别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二、重点难点: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送柴侍御(唐)王昌龄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喜见外弟又言别(唐)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二、简介作者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 李益以七绝见长,后人往往把他和王昌龄相提并论。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了解送柴侍御和喜见外弟又言别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离别之情。 七、拓展活动:比一比把自己读过的友情赠答诗积累起来,比一比看谁积累的多。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教后反思:第18课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重别周尚书和送友人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二、重点难点: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重别周尚书(北周)庾信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二、简介作者庾信,字子山,河南南阳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写字楼装修工程场地租赁合同样本
- 2025版矿石产品市场调研与评估服务合同样本下载
- 2025房地产代理商合作房产评估服务协议
- 2025房地产项目开发与城市综合体配套合同
- 2025版社区儿童安全教育项目合同书
- 2025年度智能社区物业综合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自驾游车辆租赁及保险保障合同
- 2025大型商场家居建材租赁与销售代理合同
- 贵州省修文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版涂料工程劳务分包合同执行细则
- 2025秋人教版(2024)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 辽宁省抚顺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辅警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4年福建浦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2025四川内江市法院系统招聘聘用制审判辅助人员12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养老院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内江市总工会公开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14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医药代表开发医院经验分享
- LYTZW-GW-001《公司文件编号管理规定》
- GB/T 45993-2025元宇宙参考架构
-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企业内训师考核与激励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