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木兰诗》(第1课时)教案 长春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木兰诗》(第1课时)教案 长春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木兰诗》(第1课时)教案 长春版.doc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木兰诗》(第1课时)教案 长春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木兰诗序 号课 题5.木兰诗授课时间年 月 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乐府诗集,朗读译文掌握诗中重点词的意思,培养学生译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点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讲解互文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背诵诗歌。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法设计二次备课一、组织教学。二、准备练习。背诵孩童之道。三、导入新课。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它叙述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四、尝试学习。 (一)朗读并初步理解课文。1.听音频朗读。2.学生自由朗读两遍,边读边注意字音、字形、然后抽测生字:机杼、鞍鞯、金柝、惊惶、扑朔、雄雌。3.学生朗读,师生共评。4.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揣摩文字所表达的情感,适度表达。5.结合注释,读懂全诗,把不懂或解不通的画出来,共同解决。(二)、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 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 可以分为五个部分。1、2代父从军的缘由。引导学生读诗的语调、语速、停顿、培养语感。掌握重点实词:市、胡骑、戎机、朔、策勋、扶将。 课 堂 教 案 设 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法设计二次备课第3段为第二部分,写出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5、6段为第四部分,写出木兰功成身退,返回家乡。第7段为第五部分,吟唱诗歌的人赞美木兰(三)对互文的理解。 互文:上下句意思是合指、兼顾的。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即“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十年归。”请同学们找出其它的互文的句子。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鬂,对镜贴花黄。五、老师小结。木兰诗是一首富有传奇色彩的北方民歌。它叙事生动,详略得当,情节曲折,语言优美,千百年来流传不衰。木兰的英雄形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六、二次练习。有朗读诗歌。七、作业。 背诵诗歌。讲解互文这种修辞手法。突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