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索规律,水到渠成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教学设计海安县李堡镇中心小学 储娟 226631一、课题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找规律第一课时。二、教材简解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时,已经探索过一些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简单规律的经验。从四年级开始,各册教材都设置了“找规律”的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探寻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本节课找规律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学生对实际生活里的原型比较熟悉,容易发现相应的规律,教材安排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在获得对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经历规律的再认识,感受规律的应用。学习这样的内容,可以使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数学的探索性以及数学的价值与奇妙,进一步体验学习数学需要运用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抽象、概括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三、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和认识发现规律,并初步学会运用这种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等思维能力。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五、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课数学教学中力求体现如下理念:1、突出学生的探索活动,为学生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2、密切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意义。六、设计思路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分为如下的五个教学环节:(一)引入课题,感知规律;(二)师生合作,探究规律;(三)巩固训练,内化规律;(四)解决问题,应用规律;(五)总结评价,延伸规律。七、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感知规律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跟大家做个游戏,看看哪位同学最先发现这个游戏规律。(游戏:请同学们伸出自己的一只手,张开五指,看看手指和空档之间是怎样排列的?)引出像这样一个手指一个空档一个隔一个的排列现象,我们数学上称之为:一一间隔排列。【设计意图:人人都有一双手,但未必人人都注意到了手指与间隔之间的数量关系;生活中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随处可见,但学生未必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那就要去“找”规律了。】2、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能找到像这样两种物体排列的现象吗?【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只要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就可以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二、师生合作,探究规律1、走进小兔乐园。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上的事物,数出各数量,独立填写表格。物 体数 量物 体数 量夹 子 (个)手 帕(块)小 兔(只)蘑 菇(个)木 桩(根)篱 笆(块)2、讨论:横着观察每组两种物体之间的数量,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3、交流:为什么夹子会比手帕多1,兔子比蘑菇多1呢?(引导学生对以上事物的排列方式进行观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4、指导:认识“两端的物体”和“中间的物体”,请学生结合例题具体说一说。5、小结:把夹子、小兔、木桩换成“两端的物体”,手帕、蘑菇、篱笆换成“中间的物体”,再说说自己的发现。板书结论:“两种物体( )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 ),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 )。【设计意图:在学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明晰概念,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符合学生认知的需求,板书用填空的形式出现,有利于学生抓住要点,更好地理解规律,并能描述规律。】三、巩固训练,内化规律1、出示试一试的第1题。谈话:是不是有这种排列现象的两种物体就一定有这种规律呢?我们通过实验来找一找规律。任意拿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1个圆。反复摆几次,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1)课件播放学生操作示范。(2)同桌学生合作操作,填写下面记录单。第一次实验记录单 小棒(根)圆(个)(3)交流得出: 小棒根数比圆的个数多1。讨论:为什么小棒根数会比圆的个数多1?【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同桌合作,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采用实验记录法,既可以让学生方便找规律,又可以通过实验去加以证明这个规律。】2、进一步尝试验证。在下面的线段上任意画几个点,数数线段上点的个数与分成的段数,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1)学生读题,师: 研究哪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 (2)讲解小组合作要求:四人小组合作,每人先在自己的线段上任意画几个点,数出点的个数与分成的段数,再汇报给组长记录在下表中,小组讨论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第 小组实验记录单 点的个数分成的段数(3)小组交流汇报,得出:段数比点数少1或点数比段数多1。(4)如果在一条线段上任意画了20个点,你知道分成了多少段吗?你是怎样想的?如果把这条线段分成了20段,你知道画了多少个点吗?为什么?3、课件展示情境图和两次实验的记录单,引导学生比较:我们发现的这些关系与前面发现的规律一致吗?小棒和圆分别相当于情境图中的哪些事物?【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线段间点的个数和分成段数之间的规律,这样既便于画图操作,又为以后做其它习题(尤其是锯木头的次数和段数之间的关系)画图做了良好的铺垫。】四、解决问题,应用规律谈话:生活中这种规律还真不少,运用这种规律,我们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有信心挑战吗?1、基础练习(1)想想做做第一题(课件出示)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之间有1个广告牌,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指名问答,再改变已知条件,体现一题多练。交流:你是怎么想的?(2)课件出示:“有14盆紫花,每两盆红花中间摆一盆紫花,要多少盆红花?”指名问答,再改变已知条件,体现一题多练。交流:你是怎么想的?2、变式练习(1)想想做做第二题(课件出示)把一根木料锯3次,一共可以锯成几段? 如果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解决方法。(学情预设:如果学生做有困难,可以引导他们折断小棒去体会,还可以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分析,体会木段与锯口间隔排列,两端的物体是木段,因此木段比锯口多1的规律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联系已经获得的规律进行判断,得出答案,是学生在直接运用规律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深化知识,充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3、提升练习排队游戏。找几名男生和女生上台按照一一间隔排列的顺序站一队并统计:男生( )人,女生( )人。改变队形,要求围成一个圆圈,也必须按照一一间隔排列的顺序站好并统计:男生( )人,女生( )人。继续改变成其他学过的封闭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等,按照一一间隔排列的顺序站好并统计:男生( )人,女生( )人。讨论交流,并引导小结:“封闭图形中,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时,数量相等。【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并体会到直线上的间隔现象与封闭图形的间隔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体现规律的发展变化,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启发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3)对应练习(想想做做第三,四两题)(课件出示)河堤的一边摘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摘1棵桃树,摘桃树多少棵?沿圆形池塘的一周摘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摘1棵桃树,可以摘桃树多少棵?交流:为什么都是栽75棵柳树,而所栽的桃树棵数不一样呢?【设计意图:通过有趣且富有思考的分层练习,加深对“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及其解题策略的理解,完善认知,形成灵活的解题策略,通过排队游戏加深对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的认识。接着提出要求,有意识地设置认知障碍,制造思维冲突。拓展认识“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围成一圈,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封闭式一一间隔排列”的拓展性问题,前后呼应,趣味性强。】五、总结评价,延伸规律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学习了这样的规律有什么用?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你还有什么疑问吗?2、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非常多,随处可见。欣赏明孝陵风景,感受生活中规律的普遍性,解决现实问题。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步入景区林阴大道,法国梧桐树和香桐间隔栽种;漫步800米长的神道,道路两侧每两个石马石人之间隔着一段一样长的路;进入孝陵博物馆,沿着石阶而上,每两块花纹台阶之间隔着一段条形台阶;登上方城,古老的城墙每两个墙垛之间有一个垛口。移步享殿,大殿右侧精美的石刻已毁于战火,完全一样的右侧还完整地保存着十块石板,每两根石柱之间夹着一块石板,你能算出当年有多少根石柱吗?以此为据,我们很容易推算出当年右侧石柱的全貌。休憩于雅致的音乐台,周围水泥回廊环绕,廊架上紫藤攀援,回廊上有34根石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宿舍说话检讨书
- 四川省宜宾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期末检测卷(含答案)
- 《大数据审计基础》全套教学课件
- 安徽省阜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含答案)
- 3D打印:从原理到创新应用知到智慧树答案
- 电商平台消费者隐私数据保护策略研究
- 餐饮行业外卖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 “四史”概论知到智慧树答案
- 水银泄露处理课件
- 公司适用法律法规标准清单2025年08月更新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全文
- 职业健康培训材料
- 新版食品安全法前后对比-讲义课件
- 《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
-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 应急疏散培训试题
- QC080000-2017 HSF有害物质管理程序文件全套
- 计量操作人员(通用类)考试题库(含答案)
- 大海(张雨生)原版五线谱钢琴谱正谱乐谱
- 公开课第一课素描基础入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