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装夹具类】发动机连杆组合机床主轴箱及夹具设计【全套CAD图纸+毕业论文】【答辩通过】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71314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711.92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7-28
上传人:机****
IP属地:浙江
65
积分
- 关 键 词:
-
工装
夹具
发动机
连杆
组合
机床
主轴
设计
全套
cad
图纸
毕业论文
答辩
通过
- 资源描述:
-
【工装夹具类】发动机连杆组合机床主轴箱及夹具设计【全套CAD图纸+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工装,夹具,发动机,连杆,组合,机床,主轴,设计,全套,cad,图纸,毕业论文,答辩,通过
- 内容简介:
-
外文翻译资料 1 一、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自电子技术一问世 ,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就开始了 ,只是出现了半导体集成电路 ,尤其是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代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后 ,机电一体化 技术之后有了明显进展 ,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 (一 )机电一体化 的发展历程 写下了 机电一体化 历史的第一页 ; 机电一体化 带来勃勃生机 ; 电力电子 等的发展为 机电一体化 提供了坚强基础 ; 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使 机电一体化 跃上新台阶 . (二 )机 电一体化 发展趋势 一般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传感系统、能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机械结构等部件组成的 引进光学技术 ,实现光学技术的先天优点是能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传感系统、能源 (动力 )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 柔性化 控制和执行系统有足够的“冗余度”,有较强的“柔性”,能较好地应付突发事件,被设计成“自律分配系统”。在自律分配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子系统为总系统服务,同时具有本身的“自律 性”,可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作出不同反应。其特点是子系统可产生本身的信息并附加所给信息,在总的前提下,具体“行动”是可以改变的。这样,既明显地增加了系统的适应能力 (柔性 ),又不因某一子系统的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 智能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全息”特征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这主要收益于模糊技术、信息技术 (尤其是软件及芯片技术 )的发展。除此之外,其系统的层次结构,也变简单的“从上到下”的形势而为复杂的、有较多冗余度的双向联系。 4.“生物一软件”化 仿生物系统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装置 对信息的依赖性很大,并且往往在结构上是处于“静态”时不稳定,但在动态 (工作 )时却是稳定的。这有点类似于活的生物:当控制系统 (大脑 )停止工作时,生物便“死亡”,而当控制系统 (大脑 )工作时,生物就很有活力。仿生学研究领域中已发现的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机构可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新型机体,但如何使这些新型机体具有活的“生命”还有待于深入研究。这一研究领域称为“生物 软件”或“生外文翻译资料 2 物 系统”,而生物的特点是硬件 (肌体 ) 软件 (大脑 )一体,不可分割。看来,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有向生物系统化发展趋,但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 微型化。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当将这一成果用于实际产品时,就没有必要区分机械部分和控制器了。届时机械和电子完全可以“融合”,机体、执行机构、传感器、 可集成在一起,体积很小,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这种微型机械学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产品分系统 (整机 )和基础元、部件两大类。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有: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 统等。 典型的机电一体化元、部件有:电力电子器件及装置、可编程序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微型电机、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伺服机构等。这些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分析从略。 三、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机电一体化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目的是节能、节材,提高工效,提高产品质量,把传统工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一步;二是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 (一 )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面临的形势 1. 我国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工作量 大而广,有难度 2. 我国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呼声高,有压力。 3. 我国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取代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耗能、耗水、耗材高,污染、扰民产品的责任重,有意义。在我国工业系统中,能耗、耗水大户,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还占相当大的比重。近年来我国的工业结构、产品结构虽然几经调整,但由于多种原因,成效一直不够明显。这里面固然有上级领导部门的政出多门问题,有企业的“故土难离”“死守故业”问题,但不可否认也有优化不出理想的产业,优选不出中意的产品问题。上佳的答案早就摆在了这些企业的 面前,这就是发展机电一体化,开发和生产有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强、性能好、质量高、成本低,且具有柔性,可根据市场需要和用户反映时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做必要的调整、改革,而无须改换设备。这是解决机电产品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重要出路。同时,可为传统的机械工业注入新鲜血液,外文翻译资料 3 带来新的活力,把机械生产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文明生产。 另外,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由于我国研制、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历史不长,差距较大,许多产品的品种、数量、档次、质量都不能满足需求,每年进口量都比较大,因此亟需发展。 (二 ) 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 我国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任务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句话是广泛深入地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另一句话是大张旗鼓地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促进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总的目的是促进机电一体产业的形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作贡献。 总之,机电一体化技术既是振兴传统机电工业的新鲜血液和源动力,又是开启我国机电行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大门的钥匙。 四、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 (一 )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 目前,我国从事“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及生产的单位很多。各自都 有一套自己的发展策略。各单位的计划由于受各自立足点、着眼点的限制,难免只考虑局部利益,各主管部门的有关计划和规划,也有统一考虑不足,统筹安排不够的问题,同时缺少综观全局的有权威性的发展计划和战略规划。因此,建议各主管部门责成有关单位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统管全局的“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生产计划和规划,避免开发上重复,生产上撞车 ! (二 )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 目前,我国“机电一体化”较热,而按目前的行业划分方法和管理体制,“政出多门”是难哆的。因此,我国有必要明确一个“机电 一体化”行业的统管机构,根据目前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以及机电一体化行业特点,我们建议,尽快加强北京机电一体化协会的建设,赋予其行业管理职能。“协会”要进一步扩大领导机构 理事会的代表层面和复盖面,要加强办公室、秘书处的建设;要通过其精明干练的办事机构、经济实体,组织“行业”发展计划、战略规划的拟制;指导行业布点布局的调整,进行发展突破口的选择,抓好重点工程的试点和有关项目的发标、招标工作 (三 )优化发展环境、增大支持力度 优化发展环境指通过宣传群众,造成一种社会上下、企业内外都重视、 支持“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氛围,如尽快为外商到我国投资发展“机电一体化”产业外文翻译资料 4 提供方便;尽可能为兴办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开绿灯;尽力为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调配好资源要素等。 增大支持力度,在技术政策上,要严格限制耗电、耗水、耗材高的传统产品的发展,对未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落后产品限制强制淘汰;大力提倡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对有关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乾地改造,对有关技术开发、应用项目优先立项、优先支持,对在技术开发、应用中做出贡献的单位领导、科技人员进行表彰奖励等。 (四 )突出发展重点,兼顾“两个层次” 机电一体化产业复盖面非常广,而我们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抓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时不能面面俱到、平铺直叙,而应分清主次,大胆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注意抓两个层次上的工作。第一个层次是“面上”的工作,即用电子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在传统的机电设备上植入或嫁接上微电子 (计算机 )装置,使“机械”和“电子”技术在浅层次上结合。第二个层次是“提高”工作,即在新产品设计之初,就把“机械”与“电子”统一起来进行考虑,使“机械”与“电子”密不可分,深度结合,生产出来的新 产品起码正做到机电一体化。 结束语:本论文在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已完成。在学习和生活期间,也始终感受着导师的精心指导和无私的关怀,我受益匪浅。在此向各位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本设计能够顺利的完成,也归功于各位任课老师的认真负责,使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同时我在网上也搜集了不少资料,才使我的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在此向学院工程系的全体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 外文翻译资料 1 1, of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an of a in a of a 自电子技术一问世 ,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就开始了 ,只是出现了半导体集成电路 ,尤其是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代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后 ,机电一体化 技术之后有了明显进展 ,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 (1) of (一 )机电一体化 的发展历程 1. of 写下了 机电一体化 历史的第一页 ; 2. a 机电一体化 带来勃勃生机 ; 3. a 电力电子 等的发展为 机电一体化 提供了坚强基础 ; 4. a 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使 机电一体化 跃上新台阶 . (2) (二 )机电一体化 发展趋势 1. of by of of of of is 文翻译资料 2 is of 一般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传感系统、能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机械结构等部件组成的 引进光学技术 ,实现光学技术的先天优点是能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传感系统、能源 (动力 )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 2. of an is in of s to in be In s to of of a of 柔性化 控制和执行系统有足够的“冗余度”,有较强的“柔性”,能较好地应付突发事件,被设计成“自律分配系统”。在自律分配 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子系统为总系统服务,同时具有本身的“自律性”,可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作出不同反应。其特点是子系统可产生本身的信息并附加所给信息,在总的前提下,具体“行动”是可以改变的。这样,既明显地增加了系统的适应能力 (柔性 ),又不因某一子系统的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 3. of is in In of a is is 智能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全息”特征越来越明显,外文翻译资料 3 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这主要收益于模糊技术、信息技术 (尤其是软件及芯片技术 )的发展。除此之外,其系统的层次结构,也变简单的“从上到下”的形势而为复杂的、有较多冗余度的双向联系。 4. Of a of of on of is in a in a is is a to in of a of of to to be of to of - It of is a to 4.“生物一软件”化 仿生物系统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对信息的依赖性很大,并且往往在结构上是处于“静态”时不稳定,但在动态 (工作 )时却是稳定的。这有点类似于活的生物:当控制系统 (大脑 )停止工作时,生物便“死亡”,而当控制系统 (大脑 )工作时,生物就很有活力。仿生学研究领域中已发现的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机构可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新型机体,但如何使这些新型机体具有活的“生命”还有待于深入研究。这一研究领域称为“生物 软件”或“生物 系统”,而生物的特点是硬件 (肌体 ) 软件 (大脑 )一体,不可分割。看来,机电一体化产 品虽然有向生物系统化发展趋,但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 5. At in of in is no to be PU be of a of a of 文翻译资料 4 of 微型化。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当将这一成果用于实际产品时,就没有必要区分机械部分和控制器了。届时机械和电子完全可以“融合”,机体、执行机构、传感器、 可集成在一起,体积很小,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这种微型机械学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of . 机电一体化产品分系统 (整机 )和基础元、部件两大类。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有: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 型的机电一体化元、部件有:电力电子器件及装置、可编程序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微型电机、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伺服机构等。这些典型的机 电一体化产品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分析从略。 s 三、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by to is to of in is to of 机电一体化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目外文翻译资料 5 的是节能、节材,提高工效,提高产品质量,把传统工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一步;二是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 (1) s of (一 )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面临的形势 1. s to of 1. 我国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工作量大而广,有难度 2. s of 2. 我国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呼声高,有压力。 3. by of s a In s of is a it to is in is of of a to of to do of is of to At of to 3. 我国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取代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耗能、耗水、耗材高,外文翻译资料 6 污染、扰民产品的责任重,有意义。在我国工业系统中,能耗、耗水大户,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还占相当大的比重。近年来我国的工业结构、产品结构虽然几经调整,但由于多种原因,成效一直不够明显。这里面固然有上级领导部门的政出多门问题,有企业的“故土难离”“死守故业”问题,但不可否认也有优化不出理想的产业,优选不出中意的产品问题。上佳的答案早就摆在了这些企业的面前,这就是发展机电一体化,开发和生产有关的机 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强、性能好、质量高、成本低,且具有柔性,可根据市场需要和用户反映时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做必要的调整、改革,而无须改换设备。这是解决机电产品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重要出路。同时,可为传统的机械工业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活力,把机械生产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文明生产。 of of s of no a of 另外,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由于我国研制、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历史不长,差距 较大,许多产品的品种、数量、档次、质量都不能满足需求,每年进口量都比较大,因此亟需发展 (2) s (二 ) 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 s be up in is to is in a to of is to of s 我国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任务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句话是广泛深入地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另一句话是大张旗鼓地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促进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总的目的是促进机电一体产业的形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作贡献。 外文翻译资料 7 In is to of is to s of to 总之,机电一体化技术既是振兴传统机电工业的新鲜血液和源动力,又是开启我国机电行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大门的钥匙 s 四、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 ”的对策 (1) (一 )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 of a of in of of it is to of of a of at It is of on of of a to of 目前,我国从事“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及生产的单位很多。各自都有一套自己的发展策略。各单位的计划由于受各自立足点、着眼点的限制,难免只考虑局部利益,各主管部门的有关计划和规划,也有统一考虑不足,统筹安排不够的问题 ,同时缺少综观全局的有权威性的发展计划和战略规划。因此,建议各主管部门责成有关单位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统管全局的“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生产计划和规划,避免开发上重复,生产上撞车 ! (B) of to (二 )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 At s is 文翻译资料 8 it is to a s to s as as we as as to of We of of we of to of of do a of of of 目前,我国“机电一体化”较热,而按目前的行业划分方法和管理体制,“政出多门”是难哆的。因此,我国有必要明确一个“机电一体化”行业的统管机构,根据目前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以及机电一体化行业特点,我们建议,尽快加强北京机电一体化协会的建设,赋予其行业管理职能。“协会”要进一步扩大领导机构 理事会的代表层面和复盖面,要加强办公室、秘书处的建设;要通过其精明干练的办事机构、经济实体,组织“行业”发展计划、战略规划的拟制;指导行业布点布局的调整,进行发展突破口的选择,抓好重点工程的试点和有关 项目的发标、招标工作 (C) 三 )优化发展环境、增大支持力度 a as a to of as as to in to as of of to to as of of 外文翻译资料 9 优化发展环境指通过宣传 群众,造成一种社会上下、企业内外都重视、支持“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氛围,如尽快为外商到我国投资发展“机电一体化”产业提供方便;尽可能为兴办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开绿灯;尽力为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调配好资源要素等。 of it is to of of on of to on of to of to to of 增大支持力度,在技术政策上,要严格限制耗电、耗水、耗材高的传统产品的发展,对未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落后产品限制强制淘汰;大力提倡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对有关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乾地改造,对有关技术开发、应用项目优先立项、优先支持,对在技术开发、应用中做出贡献的单位领导、科技人员进行表彰奖励等 (D) to (四 )突出发展重点,兼顾“两个层次” a so we be it in be to on is of of to in or in is is of of at do 文翻译资料 10 机电一体化产业复盖面非常广,而我 们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抓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时不能面面俱到、平铺直叙,而应分清主次,大胆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注意抓两个层次上的工作。第一个层次是“面上”的工作,即用电子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在传统的机电设备上植入或嫁接上微电子 (计算机 )装置,使“机械”和“电子”技术在浅层次上结合。第二个层次是“提高”工作,即在新产品设计之初,就把“机械”与“电子”统一起来进行考虑,使“机械”与“电子”密不可分,深度结合,生产出来的新产品起码正做到机电一体化 In in of of a I to of a of to to I to be in At I a of my to 结束语:本论文在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已完成。在学习和生活期间,也始终感受着导师的精心指导和无私的关怀,我受益匪浅。在此向各位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不积跬 步何以至千里,本设计能够顺利的完成,也归功于各位任课老师的认真负责,使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同时我在网上也搜集了不少资料,才使我的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在此向学院工程系的全体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 ! 外文翻译资料 1 1, of an of a in a of a (1) of 1. of 2. a 3. a 4. a (B) 1. of by of of of of is is of 2. of an is in of s to in be In s to of 文翻译资料 2 of a of 3. of is in In of a is is 4. Of a of of on of is in a in a is is a to in of a of of to to be of to of - It of is a to 5. At in of in is no to be PU be of a of a of of 外文翻译资料 3 of . s by to is to of in is to of (1) s of 1. s to of 2. s of 3. by of s a In s of is a it to is in is of of a to 文翻译资料 4 of to do of is of to At of to of of s of no a of (2) s s be up in is to is in a to of is to of s In is to of is to s of to s (1) of a of in of of it is to of of a of at It is of 文翻译资料 5 on of of a to of (B) of to At s is it is to a s to s as as we as as to of We of of we of to of of do a of of of (C) a as a to of as as to in to as of of to to as of of of it is to of of 文翻译资料 6 on of to on of to of to to of (D) to a so we be it in be to on is of of to in or in is is of of at do In in of of a I to of a of to to I to be in At I a of my to 毕 业 设 计 任 务 书 200 8 年 2 月 19 日 毕业设计题目 组合机床主轴箱及夹具设计 指导教师 曾文 萱 职称 讲师 专业名称 机电一体化技术 班级 机电 50532 学生姓名 方向 学号 5020053201 设计要求 3000 字以上) 主轴箱及夹具设计 ; 纸 ; 完成毕业课题的计划安排 序号 内容 时间安排 1 外文资料翻译 搜集相关资料并调研 ,完成调研报告 进行主轴箱及夹具的设计 ,并完成相关说明书 编写 ,绘制相关图纸。 整理 毕业设计说明书 并定稿,准备答辩 答辩 辩提交资料 外文资料翻译,毕业设计调研报告 , 毕业设计说明书, 相关图纸。 计划答辩时间 锡职业技术学院机电 技术 学 院 2008 年 2 月 19 日 分类号 密级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说明书 题 目 组合机床主轴箱及夹具设计 英文并列题目 生 姓 名 : 方 向 专 业 : 机电一体化技术 指 导 教 师 : 曾文萱 职 称 : 讲 师 毕业设计说明书提交日期 地址: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1 第 一 章 绪 论 合机床的特点 组合机床是由大量的通用部件和少量专用部件组成的工序集中的高效率专用机床。它能够对一种(或几种)零件进行多刀、多轴、多面、多工位加工。在组合机床上可以完成钻孔、扩孔、铣削磨削等工序,生产效率高,加工精度稳定。 组合机床与通用机床、其他专用机床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 1) 组合机床上的通用部件和标准零件约占全部机床零、部件总量的 70 80%,因此设计和制造的周期短,投资少,经济效果好。 ( 2) 由于组合机床采用多刀加工,并且自动化程度高,因此比通用机床生产效率高,产品质 量稳定,劳动强度低。 ( 3) 组合机床的通用部件是经过周密设计和长期生产实践考验的,又有厂成批制造,因此结构稳定、工作可靠,使用和维修方便。 ( 4) 在组合机床上加工零件时,由于采用专用夹具、刀具和导向装置等,加工质量靠工艺装备保证,对操作工人水平要求不高。 ( 5)当被加工产品更新时,采用其他类型的专用机床时,其大部分件要报废。用组合机床时,其通用部件和标准零件可以重复利用,不必另行设计和制造。 ( 6)组合机床易于联成组合机床自动线,以适应大规模的生产需要。 组合机床常用的通用部件有:机身、底座、立柱、动力 箱、动力滑台,各种工艺切削头等。对于一些按循序加工的多工位组合机床,还具有移动工作台或回转工作台。 动力箱、各种工艺切削头和动力滑台是组合机床完成切削主运动或进给运动的动力部件。其中还有能同时完成切削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的动力头。 机身、立柱、中间底座等是组合机床的支承部件,起着机床的基础骨架作用。组合机床的刚度和部件之间的精度保持性,主要是由这些部件保证。 合机床的分类和组成 组合机床的通用部件分大型和小型两大类。大型通用部件是指电机功率为 类动力部件多为箱体 移动的结构形式。小型通用部件是指电机功率甾 千瓦的动力部件及其配套不见。这类动力部件多为套筒移动的结构形式。用大型通用部件组成的机床称为大型组合机床。用小型通用部件真诚的机床称为小型组合机床。按设计的要求本次设计的机床为大型通用机床。 组合机床除分为大型和小型外,按配置形式又分为单工为和多工位机床两大类。单工位机床又有单面、双面、三面和四面几种,多工位机床则有移动工作台式、回转工作台式、中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2 央立柱式和回转鼓轮式等配置型式。本次设计的机床为单工位双面铣床。 组合机床的方案选择 (1)制定工艺 方案 要深入现场了解被加工零件的加工特点、精度和技术要求、定位夹压情况以及生产率的要求等。确定在组合机床上完成的工艺内容及其加工方法。这里要确定加工工步数,决定刀具的种类和型式。 ( 2)机床结构方案的分析和确定 根据工艺方案确定机床的型式和总体布局。在选择机床配置型式时,既要考虑实现工艺方案,保证加工精度,技术要求及生产效率;又要考虑机床操作、维护、修理是否良好;还要注意被加工零件的生产批量,以便使设计的组合机床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 ( 3)组合机床总体 方案 这里要确定机床各部件间的相互关系,选择通用部 件的刀具的导向,计算切削用量及机床生产率。给制机床的总联系尺寸图及加工示意图等。 ( 4)组合机床的部 份方案 和施工 方案 制定组合机床流水线的方案时,与一般单个的组合机床方案有所不同。 流水线上由于工序的组合不同,机床的型式和数量都会有较大的变化。因此,这时应按流水线进行全面考虑,而不应将某一台或几台机床分裂开来设计。即使暂时不能全面地进行流水线设计,制定方案时也应综合研究,才能将工序组合得更为合理,更可靠地满足工件的加工要求,用较多的工作,也为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3 第 二 章 组合机床总体 描述 合铣床工艺方案的制定 工艺方案的制定是设计组合铣床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其制定过程应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考虑: 1、加工的工序和加工精度的要求。 2、被加工零件的特点 3 工件的生产方式。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 图 3拖拉机发动机连杆零件,合件简图。 图 2动机连杆零件简图 连杆由大、小头和杆身等部分组成。大头为开式结构(系直剖式连杆)。 连杆和连杆盖用螺栓,螺母连接。为减少磨损和便于修理,大头孔和小头孔内分别安装轴瓦和铜套。连杆身的截面为工字形,可减少重量和减少惯性力又使连杆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连杆头两端面有落差且杆身对称。大小头侧面设计有定位凸台作为机械加工时的辅助定位基准,便于定位基准的统一。 连杆总的工艺特点是:外形复杂,不易定位;大、小头有细长的杆身连接,所以弯曲刚性差,易变形;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及表面粗糙度要求很高。 连杆所选的材料为 45 钢(精选含碳量为 ,并经调质处理以提高其强度及其抗冲 击能力,其硬度为 217287锻件重量为 根据以上的工艺特点下面初步拟订工艺方案。 1、工艺基面的分析及选择 采用以 V 形铁为主要定位元件的方法。为提高其定位精度,要把 V 形铁的角度做大一些。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4 图 2 3艺基面的选择 2、工序间余量的确定 3、刀具结构的选择 按相关的资料选取端铣刀的形式。在铣削过程中,端铣刀的直径要大于加工工件的最大宽度,由给定的加工零件图可知最大为 35端铣刀的直径选取 150宜,其齿数按标准选 7。 即 D =150 Z=7 4、铣削用量的选择 为使组合铣床更好的提高生产效率,便于人工操作,最少的停车损失和使 刀具的寿命更长、加工质量更好,合理的选择铣削用量是非常必要的。 表 3 加工材料 工序 铣削深度 铣削速度 每齿走刀量 钢b5270 (公斤 / 毫 米 ) 粗 240120 米 /分 100180 米 /分 3质合金端铣刀的铣削用量表 加工工件为 45号钢,所以选如下的铣削用量 铣削深度 T=3削速度 V=120m/齿走刀量米 /齿 铣削用量的选择应该使选择的刀具充分发挥其性能。所以就不能选择太低。考虑到批量生产时也没必要把切削用量选太高,以免增加刀具 损耗。总之要根据加工精度和加工材料,工作条件和技术要求进行分析。所以以上的选择是可行的。 确定切削力、切削功率 根据选定的切削用量(组要指切削速度 f),确定切削力,作为选择动力部件(滑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5 台)及夹具设计的依据;确定切削扭矩,用以确定主轴及其他传动件(齿轮、传动轴等)的尺寸;确定切削功率,用以选择主传动电机功率。 一銑削力和主切削功率计算 1 主切削力 选取硬质合金端面銑削 45,钢工件 ,由 得: 系数 銑削接触弧深 每齿的进给量 铣刀的深度 铣削深度 Z 铣刀齿数 故由上则有: 2 切削功率: 1切N 8 2 0 01 合机床配置型式的选择 对于加工发动机连杆这样的工件,特别适合大、中箱体件的加工。为尽可能地提高生产率,最理想的是将工件一次性全部加工。经过和指导老师商量后,我们决定设计四根主轴两端同时进行铣削。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卧式双面铣床是可行的。 在加工连杆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加工零件特点对配置型式和结构方案的影响。在加工精度要求影响方面,不仅提高原始精度,提高工件的定位基准和减少夹压变形等措施,还要采用如下措施。 1、 采用液压进给系统。 液压系统能够稳定,便捷的操作,提高了加工过程精度和光洁度。 2、 采用刚性主轴方案,由于机床导轨间隙及导轨磨损的影响。在加工过程中就不易产生振动,并且有足够的刚性保证其径向切削力。 1、加工精度的影响 当工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时,应采用具有固定夹具的单工位组合机床,加工精度要求较低时,可采用具有移动夹具的多工位组合机床。此外,还要考虑到不同布置形式的机床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例如,对于同轴度要求较高的各孔,应采用从同一面对工件进行加工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6 床布置形式。 2、工件大小、形状和加工部位特点的影响 对于较大的工件,宜采用单工位机床,反之,宜采用多工位机床;对于大直径深孔的工件,宜采用具有刚性主轴结构的立式机床;对于小直径深孔的工件,通常采用专门的深孔加工机床;对于被加工孔的中心线与定位基准垂直的工件,一般采用立式机床。本原则也可根据机床的使用条件综合考虑。根据上述原则,对于本章实例,可采用立式机床。但考虑工件排屑方便,机床空间的高度可矮些,故可采用卧式组合钻床。 3、生产率的影响 零件的生产批量大小是决定采用单工位、多工位或自动线,还是按中小批量生产特点来设计组合 机床的重要因素。有时从工件的外形及轮 廓尺寸上看,可采用单工位固定夹具的机床布置形式,但是由于生产率要求很高,就不得不采用多工位的机床布置方案,以便使装卸工件时间与机动时间重合。 被加工的零件的生产批量越大,工序 安排一般就越趋于分散,且粗、半精、精加工应分别在不同的机床上完成。 对于中小批量生产的情况,则要力求减少机床的台数,并应将所有工序尽量集中在一台或少数几台机床上完成,以提高机床的利用率。 析 三图一卡 被加工零件工序图是指根据已确定的工艺方案,表示一台组合机床或自动线 对加工零件应完成的工艺内容的示意图,它包括加工部位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及技术要求等内容。它不能用产品的零件图代替,而须在原零件图的基础上,突出本机床或自动线的加工内容及必要的说明进行重新绘制。它是进行组合机床设计的主要依据,也是制造、使用、检验和调整机床的重要技术文件。其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表示出被加工零件的形状和轮廓尺寸及与本机床设计有关的部位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尤其是当需要中间导向套时,应表示出零件内部的筋、壁布置及有关结构的形状和尺寸,以便检查工件、夹具、刀具是否发生干涉。 ( 2)表示出加工用定位基准、夹紧部位及夹紧方向,以便依此进行夹具的定位支承(包括辅助定位支承)、限位、夹紧及导向系统的设计。 ( 3)表示出本道工序加工部位的尺寸 、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形状位置精度及技术要求,另外还应表示出本道工序对前道工序提出的要求(主要指定位基准)。 ( 4)表示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如被加工零件的编号、名称、材料、硬度、重量及加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7 部位的余量等。 ( 5)绘制时,按一定的比例,细实线表示与本道工序加工无关的部分,粗实线表示被加工部位精度、粗糙度、位置精度、定位面及夹压方向。 ( 6)凡本道工序保证的尺寸、角度等,应在基尺寸数值上打上方框,并在下面加一横线(粗实线)。 以下为被加工零件图,其材料为 45 钢并经调质处理,其其硬度为 217287 图 2杆零件图 工示意图 零件加工的工艺方案要通过加工意图才能反映出来。加工示意图表示:被加工零件在机床上的加工过程,刀具、辅具的布置状况,工件与夹具、刀具等机床各部件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机床的工作行程和工作 循环等。因此,它是刀具、辅具、夹具、主轴箱、液压和电气装置设计及通用部件选择的主要原始资料,也是对整台机床布置和技术性能的原始要求,同时还是调整机床、刀具及试车的依据。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 1)应反映机床的加工方法、加工条件及加工过程。 ( 2)根据加工部位的特点及加工要求,决定刀具的类型、数量、结构、尺寸(直径和长度)。 ( 3)决定主轴的结构类型、规格尺寸及外伸长度。 ( 4)选择标准或设计专用的接杆、浮动卡头、导向装置、攻丝靠模装置、刀杆托架等,并决定它们的结构参数及尺寸 。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8 ( 5)标明主轴、接杆、夹具(导向装置)与工件之间的联系尺寸、配合及精度等。 ( 6)根据机床的生产率及刀具和工件的材料等,合理确定并标注各主轴的切削用量。 ( 7)加工示意图的绘制顺序是:先按比例用细实线绘出工件加工部位和局部结构的展开图,然后用粗实线绘出加工表面。为了简化,对同一主轴箱上结构尺寸完全相同的主轴,可只画一根,但必须在主轴上标注孔号。当轴数多时,可缩小比例。最后,用细实线画出加工部位简图,并标注孔号。 ( 8)在加工示意图上,主轴的分布可不按真实距离绘制。但当被加 工孔的间距很小时或需设置径向结构尺寸较大的导向装置时,相邻的主轴必须严格按比例绘制,以便检查相邻的主轴、刀具、辅具、导向装置等之间是否发生干涉。 ( 9)主轴应从主轴箱端面画起。刀具画在加工终了位置上(攻丝加工则画在开始位置上)。对标准的通用结构,只须画出外廓,并须加注标准代号,对一些专用结构,则必须画出剖视图,并标注尺寸、精度及配合种类。 发动机连杆示意图如图 3 选择刀具、导向装置 一般孔加工用刀具(钻、扩、铰等刀具)其直径的选择应与加工部位的尺寸、精度相适应,其长度 的选择要保证加工终了时,刀具螺旋槽尾端面与导向装置外端面之间有定的距离。其标准见图。 双面铣n = 2 5 5 r / m i 0 . 3 m m / rR a = 1 2 . 5大小头两端面铣销参数相同图 2发动机连杆加工示意图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9 选择导向装置的类型、形式和结构 第一类导向装置允许刀具的线速度 V 20m/铰孔外,这类导向装置很少用于大直径的加工。 第二 类导向装置允许刀具的线速度 V 20m/类装置一般用孔径在 25上的孔的加工,尤其是大直径镗孔时应用较多。 确定导向装置的数量、选择导向装置的参数 粗定主轴的类型、尺寸、外伸长度及选择接杆、浮动卡头 查表初定主轴直径 D, 再 综合考虑加工精度和具体工作条件,根据表决定主轴外伸部分的尺寸(轴端的外径和内径: D/伸长度 L)及配套的刀具接杆莫氏圆锥号、攻丝靠模规格代号等。 确定动力部件的工作循环及工作行程 ( 1)动力部件的工作进给长度 L 工进 : L 工进 L 加工长 : L 工进 10+10+1/3=27 式中, L 加工长 工件加工部位的长度; 刀具切入长度; 刀具切出长度 ( 2)动力部件的快速退回长度 L 快退 : L 快退 L 工进 L 快进 即: L 快退 27 133 160; 式中, L 快进 是动力部件的引进长度(动力部件把主轴相连同刀具,从原始位置送进到工作进给开始位置),其长度按加工的具体情况确定。 ( 3)动力部件的总行程 L 总 L 工进行程 L 前备 L 后备 式中 L 前备 前备量,动力部件尚可向前调节的距离; L 后备 后备量,刀具从接杆中接杆连同刀具一起从主轴孔中得到所需要的轴向距离; L 工进行程 动力部件的工作行程,即 L 快进 。 夹具尺寸主要指夹具体的长 高。对这些尺寸的确定,考虑工件的尺寸、形状、具体结构外,还要考虑能否布置下保证加工要求的定位、限位、夹紧机构及导向装置,并要考虑夹具底座与机床其他部件的连接、固定所需要的位置。 2)机床装料高度 组合机 床的标准装料高度推荐为 850以选择装料高度为 H=850)中间底座尺寸的确定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10 中间底座尺寸主要满足夹具在其上安装连接的需要,同时满足配套部件对其的要求,因此应合理地选定中间底座尺寸。重要的是,一定要保证动力部件处于加工终了位置时,工件端面至主轴箱端面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加工示意图上所要求的距离。 4)主轴箱尺寸的确定 有关标准中规定,卧式主轴箱厚 325式主轴箱厚 340轴箱的宽度 按下列公式确定; H=h2+h1+ B=中: b 工件在宽度方向相距最远的两加工面的距离(毫米) 最边缘主轴中心距箱外壁的距离(毫米) h 工件在高度方向相距最远的两加工平面的距离(毫米) 最底主轴高度(毫米) 一般取 0 100般推荐 5 140 根基上述计算值,按主轴箱轮廓尺寸系列标准,最后确定主轴箱轮廓尺寸为 500 500 、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1)机床总图要按加工终了时的状态画出。同时,要表明动力部件退回到最远时所处的位置。最远处为 160 2)应注明电动机的型号、功率和转速。应注明动力部件的总行程,本题为 230 主轴二主轴一驱动轴图 2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11 3)应表明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按钮等的安装位置。 4)当工件加工部位对其中心线不对称,而使动力部件对夹具和中间底座不对称时,应注明动力部件中心线与夹具中心线之间的偏移量。 产率计算卡 1机床的理想生产率我 计算 6060辅机(件 /h) 式中 件工时( 机加工时间( 包括动力部件工作进给时间和死挡铁停留时间); 辅助时间( (包括快进时间、快退时间、工作台直线移动或转位时间、工件装卸时间等 )。 注:工作台直线移动或回转转换一次工位的时间一般取 2。机床负荷率的计算 12 式中 机床理想和产率; 使用单位要求的生产率,当全年工时为 2448h 时, N/2448(件 /h),当全年工时为 4600h, N/4600(件 /h),其中 N 为被加工零件的年产量(生产纲领)。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12 第 三 章 组 合机床主轴箱设计 主轴箱设计的原始依据图 ,是根据三图一卡整理编绘出来的 ,其内容包括主轴箱设计的原始要求和已知条件 在编辑此图时从三图一卡中一已之 1) 主轴箱轮廓尺寸 500 500 2) 工件位置尺寸及连杆大小头中心位置尺寸。 3) 工件与主轴箱位置尺寸。 根据这些数据可编制出主轴箱设计原始依据图。 动参数和动力参数的确定 动系统传动比分配 本机床主轴箱采用三级传动: 传动比为 据所提供数据估算各对齿轮齿轮数及传动比: 第一对:0Z=22 1Z=32 其传动比 : i=第二对:2Z=26 3Z=38 其传动比 : i=三对:4Z=32 5Z=57 其传动比 : i= 按任务书的要求,本机床要同时粗铣两端面。因被加工零件两端面所要达到的各级参数都完全相同,故设计成相互对称的传动系统。 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设计参数 ( 1) 推算出各轴的转速和转矩 1 各轴的转速 : 0 9 6 0 m i 960 1 . 4 5 6 6 2 m i 2 662 1 . 4 6 4 5 4 m i 3 454 1 . 7 8 2 5 5 m i 2 各轴输入功率 21 、 分别为齿轮传动效率 1 2 1 5 . 5 0 . 9 8 5 . 3 9P X K W2 5 . 3 9 0 . 9 7 0 . 9 8 5 . 1 2P X X K . 1 2 0 . 9 7 0 . 9 8 4 . 8 7P X X K W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13 4 4 . 8 7 0 . 9 8 0 . 9 7 4 . 5 4P X X K W3 各轴输入转矩 0 5 . 59 5 5 0 9 6 0 5 4 . 7 1T X K W1 5 1 . 7 1 . 4 5 0 . 9 8 7 3 . 4 8T X X K W2 7 3 . 4 8 1 . 4 6 0 . 9 7 0 . 9 8 1 0 1 . 9 9T X X X K 0 1 . 9 9 1 . 7 8 0 . 9 7 0 . 9 8 1 7 2 . 5 8 X X N M( 1) 估算 齿轮弯曲疲劳的估算 jw 332 齿面点蚀的估算 其中中心距 A 及齿数 122 ()j Am m 根据估算所得 较大的值选取相近的标准摸数对于第一对齿轮: 第二对齿轮: 1 w mm 21(2 =摸数 m 为 3 第二对齿轮: jw 332 =370 32 摸数 m 为 3 第三对齿轮: 3 xm 取摸数 m 为 3 ( 2) 齿轮模数计算及强度校核 1 选定齿轮类型、精度、材料及齿数 1) 按照所示的传动方案选用直齿圆拄齿轮传动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14 2) 组合机床为一般工作机器,速度不高,故选用 7级精度 3) 材料选择:选用小齿轮材料 40硬度为 280齿轮材料为 45号钢硬度为 240者材料硬度为 40) 选小齿轮齿数 2 大齿轮齿数 2 2 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由设计计算公式机械设计第七版进行试算,所涉及的公式到机械设计的第七版得。 1 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1) 试选择载荷系数 t 2 ) 计算小齿轮传递的转矩 m 3 ) 由表中可得选取齿宽系数为 1 4) 由表中可查材料弹性系数 2/5) 由图可知 按齿轮面硬度查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 ;600大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 ;5006 )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530082(19606060n 7 )由图可知 查得接触疲劳寿命系数 计算接触疲劳强度许用应力 取失效概率为 1% 安全系数 S=1 则有: aH N 111 aH N 221 ( 3) 计算 ( 1) 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1代入 H 中较小的值: 31 1 . 3 5 . 4 7 1 1 0 0 0 0 1 2 . 4 5 1 8 9 . 8 1 . 9 82 . 3 2 5 8 . 2 8 61 . 4 5 1 1 . 4 5 5 2 2 . 5 5 2 2 . 5t x x x x xd m mx x x x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15 由于 1于等于 取 1 66毫米。 ( 2) 计算摸数 3226621 ( 4) 按齿轮弯曲强度设计 由公式得弯曲强度的设计公式为:3 111 2 1 由图则有小齿轮的弯曲强度疲劳强度极限 001 ,大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 802 2 由表上则有弯曲的疲劳强度寿命系数 1 K 3 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 S=书中的公式有: M P M P 4 计算载荷系数 K K=5 查取齿形系数 1 Y 6 查取应力系数 1 Y 7 计算大,小齿轮的 并加以比较: 0 1 3 7 11 s 0 1 6 4 2 22 s 大齿轮的计算值大。 ( 2) 设计计算 8 6 4 0 0 04 7 对比计算结果,取 3m ,则有: 这样设计出的齿轮传动,既满足了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又满足了齿根弯曲疲劳强度,并做到结构紧凑,避免浪费。 此时关于几何计算 1 计算分度圆的直径: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16 6632200 633211 2 计算中心距: 12)( 10 3 计算齿轮宽度:通过查阅组合机床手册得 24,24 10 ( 3) 第二对齿轮的计算,经校核有: 6,3 222 8326222 14338233 4,24 32 ( 4)第三对齿轮的计算,经校核有: 7,32,3 3543 6332344 7 1357355 454 轴各参数估算及强度校核 一、传动轴的估算 ( 1)估算轴的最小直径,按扭转强度条件计算,先按照下列初步估算的最小直径,选取轴的材料 45号钢,调质处理。 5 0 0 0 0 x d x d x 式中: T 扭转切应力,单位兆帕 T 轴所受的扭矩 轴的抗扭截面系数 n 轴 的转速 p 轴的传递的功率 d 计算截面处轴的直径 T 许用扭转切应力 由以上公式可得轴的直径; 33 取 0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17 5 0 0 0 01 33 取 5 5 0 0 0 02 33 .取 5 5 0 0 0 03 33 取 0 二 主轴的强度校核 对传递动力轴满足强度条件是最基本的要求。通过结构设计初步确定出轴的尺寸后,根据受载情况进行轴的强度 校核计算。 首先作出轴的计算图。如果轴上零件的位置已知,即已知外载荷及支反力的作用位置。将齿轮带轮等级装配宽度的分布简化为集中力,并视为作用在轮毂宽度的中点上;略去轴和轴上的自重;略去轴上产生的拉压应力;把轴看成铰链支承,支反力作用在轴承上,其作用点的位置可用如下图所示确定。则将双支点轴当作受集中力的简支梁进行计算,然后绘制弯矩图和扭矩图,并进行轴的强度校核。 1、 求出输出轴的功率转速3 设1,2分别为齿轮传动轴承的传动效率 1= 2= 1 2= W 又 3n=0n/55 r/m 于是 3T=9550000 72580 n 、 求作用在齿轮上的力 因已知低速大齿轮的分度圆直径 3d=3m 5z=3 57=171:32 2 172580171 = F= = 0 = 式中: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18 3T 主轴上大齿轮传递的转矩,单位为 N d 主轴上大齿轮的节圆直径,对标准齿轮即为分度圆直径。单位为 啮合角。对标准齿轮 =20 3、 求轴上的载荷 首先根据轴的结构图(见主轴箱图)作出计算简图。在确定轴承的支点位置时,应从手册中查得 a 值。对于 7216E 型圆锥滚子轴承,由手册中查得 a=22。对于 7220E 型圆锥滚 子 轴 承 , 由 手 册 中 查 得 a=29 因 此 , 作 为 简 支 梁 的 轴 的 轴 承 跨 距1l+2l=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19 圆锥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图 3从轴的结构图以及弯矩和扭矩图中可以看出截面 C 是轴的危险截面。现将计算截面 C 处的 的值 确定支座处的约束力(水平 H) 由0 和0 可求得: 1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20 1L+2L)=0 其中1L=L=mm 因此: 1 2 又由1,1L=求得: 1L = 确定支座处垂直约束力 由0 和0 可求得 1 1L+2L)=0 其中1L=L= 因此 1 2 由上式可求得:1L = T=172580 N 可求得 M= 22 221 0 5 8 5 3 . 1 3 8 5 2 6 . 8 = 、 按弯扭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进行校核时,通常只校核轴上承受最大弯矩和扭矩的截面(即危险截面) 强度。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21 由式 22) ( )W 2 W= 2M 2( T)W 1 式中: 轴的计算应力。单位为 轴所受的弯矩。单位为 N 轴所受的扭矩。单位为 N 轴的抗弯截面系数。单位为 3对于圆环形截面, W= 332d 4( 1- ) d 4( 1- ) 其中 = 134110=表得 =此: 2M 2( T)W= 2341 1 2 6 4 6 . 30 . 1 1 1 0 ( 1 0 . 3 1 ) 2( 0 . 6 1 7 2 5 8 0 ) = 已选定轴的材料为 45 号钢,调质处理。由表查得 1=60 此 1,故安全满足要求。 三、轴的强度校核 1、 求轴上的功率3P,转速22分别为齿轮传动,轴承传动的效率 1=2=P= 2312P 电= 2n=012= =454 r/是:3229550000 PT n=9550000 101990 N 、 求作用在齿轮上的力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22 因已知低速大齿轮的分度圆直径为 2 3 3 3 3 8 1 1 4d m z 2122 2 1 0 1 9 9 01 7 8 9 . 3114d N 1F= = 式中:2T 轴上大齿轮传递的转矩,单位为 N d 轴上大齿轮的节度圆直径,对标准齿轮即为分度圆直径。单位为 为啮合角。对标准齿轮 =20 。 对于轴上小齿轮受力 因轴上小齿轮与轴上大齿轮相啮合,由主轴校核已知, F主=。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 2,2 3、 求轴的载荷 首先根据轴的结构图(见主轴箱装配图)作出轴的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对于 1000806、1000807 型深沟球轴承,起其作用支点在其轴承中心。因此作为简支梁的轴的支承跨矩, 1L+2L+3L=85+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23 3从轴的结构图以及弯矩和扭矩图中可以看出截面心是轴的危险截面。现将计算截面 的值。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24 确定支座处水平的约束力 由0 和0 可求得: 1 22 =112 2 3L L L) 从而推得: 1 2 由1 1 27262 N =N 上可推出: 确定支座处垂直方向约束力 由 =0, =0可求得 1 22 =112 2 3L L L) 将公式2,1 代入 因此,1 2 由1 1 476 N 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25 1 = 上可推出:4764 N 可求得 22m a x m a 221 9 9 7 2 6 . 4 8 7 4 7 6 4=213261 N 齿轮之间2T=101990 N 、 按弯扭和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进行 校核时通常只校核轴上承受最大的弯矩和扭矩的截面(即危险截面 C)的强度 由式 22) ( )W 2 W= 2M 2( T)W 1 对于圆柱形截面 W=d 查手册得 =0.6 22) ( )W 2 W= 2232 1 3 2 6 1 ( 0 . 6 1 0 1 9 9 0 )0 . 1 4 0=已选定轴的材料为 45 号钢,经过调质量处理。查手册得 1=60此 1,故安全满足要求。 同理可得轴,轴校核安全。 坐标计算是机床主轴箱设 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坐标计算就是根据已知的驱动轴和主轴的位置及传动关系。计算中间传动轴的坐标,以便在绘制主轴零件加工图时,将各孔的坐标尺寸完整地出来。并用已绘制的坐标检查图作为传动设计的全面检查。 1、 加工基准坐标架的选择及确定各主轴的坐标 为了便于主轴箱的加工,设计时必须基准坐标架。通常采用直角坐标。用 示。它的选择是根据主轴箱的安置情况和加工所用设备条件而定。针对本设计的组合机床,采用以下的方法确定主轴及驱动轴坐标。 坐标架原点选在定位销孔上。 坐标架的横架( x 轴)选在主轴箱底面,纵轴( Y 轴)通过定位销孔(如上图)。这是因为坐标架的 x 轴与主轴箱底面重合,则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统一,可减少因基准转换引起的加工误差。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26 坐标原点确定后,便可以根据主轴箱设计原始依据图。在基准坐标架 标出各主轴及其驱动轴的坐标。根据设计要求, 两主轴中心 y 轴的夹角为 11 ,驱动轴在 垂直平分线上,点 D 在主轴箱中心线上。则有: 对于驱动轴: X=3X+ + AD =100+389Y=2X+ BD + AD =70+0 =X=3X+ BC = 2Y=2X=70 3X=100 3Y=2X+ BC =70+以上分析可知驱动轴, 主轴,主轴的坐标分别是( 389, ( 70),( 100,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27 第 四 章 组合机床夹具设计 组合机床夹具概述 夹具是组合机床的重要组成部件,是根据机床的工艺和结构方案的具体要求而设计的。它是用于实现被加工零件的准确定位,夹压,刀具的导向,以及装卸工件时限位等等作用的。 组合机床夹具很一般夹具所起的作用看起来好像很接近,但其结构和设计要求却有着很显著的甚至是根本的区别。组合机床夹具的结构和性能,对组合机床配置方案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 下面介绍一下组合机床夹具的一些主要特点。关于自动线机床夹具设计特点将在第六章“组合机床自动线”中专门叙述。 机械制造过程中用来固定加工对象,使之占有正确的位置,以接受施工或检测的装置。又称卡具。从广义上说,在工艺过程中的任何工序,用来迅速、方便、安全地安装工件的装置,都可称为夹具。例如焊接夹具、检验夹具、装配夹具、机床夹具等。其中机床夹具最为常见,常简称为夹具 。在机床上加工工件时,为使工件的表面能达到图纸规定的尺寸、几何形状以及与其他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 ,加工前必须将工件装好(定位)、夹牢( 夹紧)。夹具通常由定位元件(确定工件在夹具中的正确位置)、夹紧装置 、对刀引导元件 (确定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或导引刀具方向 )、分度装置(使工件在一次安装中能完成数个工位的加工,有回转分度装置和直线移动分度装置两类)、连接元件以及夹具体(夹具底座)等组成。夹具种类按使用特点可分为: 万能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