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登镇小2004学年第二学期公开课教案.doc_第1页
新登镇小2004学年第二学期公开课教案.doc_第2页
新登镇小2004学年第二学期公开课教案.doc_第3页
新登镇小2004学年第二学期公开课教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登镇小2004学年第二学期公开课教案组织引导者邵中儿执教日期2005年4月29日课题林 海课时第一课时 班级六4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理解“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目之所及、云横秦岭、俏丽”等词语的意思。过程与方法学习第一、二段,品读赏析优美的比喻、拟人 和反问句,能改写句子,领悟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把句子的意思描写得更准确,在此基础上进行读写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情朗读,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的亲切、舒服之感,加深学生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教学准备CAI课件。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一节三、学习课文第二段师:在我国的内蒙古高原东部,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叫大兴安岭。板书:林海。 这里的“林”指的是什么地方的“林”?“林海”又是什么意思?播放影片。老舍爷爷第一次来到这里时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翻到96页。1、 快速默读课文第一节,指名说说作者第一次来到大兴安岭时的感受2、 指导朗读好这一节。师导:老舍爷爷的亲切、舒服之感又是怎样进一步体现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二段,想一想这一段是从哪几方面来描绘出大兴安岭的美景从而进一步表达出这种亲切与舒服之感的?结合学生发言,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赏析以下句子:(1)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6个带“的”字句式,说明山高也有限,山低也有度,尽管姿态各异,但相差不大,因此给人以温柔的感觉。用简笔画画出云横秦岭的意思。然后品读感悟岭的特点。)二、1、学生默读课文,说说第一次来到大兴安岭时的感受2、找出有关词句来体会:进到脚落在几尺厚的手摸到3、读出作者来前和来后不同的印象三、1、一起告诉老师:岭、林、花。2、细读第二节,概括出岭的特点。3、找出最能突出这些特点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些特点的。关于大兴安岭影片的放映,把平时活泼好动的学生带入遥远的大兴安岭。以作者对大兴安岭的亲切、舒服之感为主线,加强个体阅读的学法指导。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四、归纳学习方法五、学习“林”和“花”六、广告词设计练习(2)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课文采用的是哪一句?指名读出这两句话有么不同?小结: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阅读时我们要注意作者采用什么句式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想一想: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把岭细致描绘出来的?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岭”的这一节的?一起归纳方法:(小黑板出示)1 概括“岭”的特点。 2 找出有关岭特点的词句。3 品读感悟。想一想作者用什么手法细致描绘岭的。结合学生发言,重点品析有关词句:1、 师:让我们用亲切、赞美的语气把岭、林、花这部分美美地读一读,争取把它读好。2、 出示题目:请你们根据岭、林、花的特点拟一段广告词,看谁设计得既生动又有吸引力,字数不限。同桌读-个别读相互评价。四、1、我们用学习岭的方法学习林与花。可以同桌一起讨论。2、交流反馈。学生齐读学生写(可以听音乐写。)反馈交流。通过品读赏析、比较词句,体会语言表达与情感的关系。领悟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阅读中积累,运用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课后反思根据本班学生思维活跃,平时活泼好动的特点,课堂内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至关重要。始初让学生观看关于大兴安岭的影片,导入新课。本文是一篇语言文字非常优美的散文,也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的好课文。整堂课的设计将品读赏析语句贯穿于课的始终,重点是对学生个体阅读的学法指导,读中激情,深入品读感悟作者运用优美的修辞手法来描述大兴安岭的自然风光,又从读写结合中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值得遗憾的是由于本堂课设计的内容过多而完不成教学任务,而且把学习第一节的内容分析过细,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还要花大力气去钻研教材。教研组评议等级 新登镇小2004学年第二学期尝试课教案组织引导者邵中儿执教日期2005年5月13日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时第二课时班级六4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找出伯父音容笑貌的语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来体会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过程与方法研读品悟描写伯父的有关段落,用心体会,读出文中的情感,通过读写训练来感悟人物的音容笑貌,从而突出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苦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使学生感受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精神。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 师 指 导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一、朗读重点句导入。二、提炼研究主题。三、小组研读。1、 出示重点句:“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老师通过有感情地指导朗读,让学生建立起对课文的情感认知联系。1、 示一个填空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泪珠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往事一点一点地浮上心头,此时此刻,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伯父_的一个音容笑貌。2、找到你认为印象最深的一处音容笑貌了吗?那怎么读出你的理解呢?先练习一下吧。2、 刚才,大家都用自己的朗读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很好。那从伯父这些音容笑貌中你又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伯父呢?(师出示研究主题:你觉得这是一个_的伯父。)老师提出研读要求。按兴趣自由组合小组,可重点选择伯父的一处音容笑貌,联系上下文及当时的时代背景来深入研究。生自由阅读有关伯父生前的小故事,圈画重点词句。学生练习朗读。学生分小组按要求进行小组研读。以师范读重点句导入,激发学生情感以开放的要求激起学生的兴趣和自信,也给学生一个自主感受、自主发挥的思维空间,这样能使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挖掘蕴涵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信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研究小组,自主选择小专题,或研究上下文,或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查阅当时的时代背景资料。四、反馈交流五、回读重点段六、学会运用把自己的感受写在句子旁边。小组成员之间交流一下。1、 现在我们进行集体交流,你们小组研究什么?有什么收获?2、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当地点拨:A联系当时社会背景的推想理解B闭上眼想象车夫的痛苦C伯父叹气的原因D对伯父动作的研究E你感到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伯父?1、 师范读:我呆呆地望着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同学们,请你们再一次读这一段话,用你们的心去体会。学到这儿,老师突然想到,还有一个词没讲,就是“饱经风霜”,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学生进行小组反馈交流(一个善良的伯父、一个希望下一代幸福生活的伯父、一个一心替劳苦大众着想的伯父、一个忧国忧民、爱憎分明的伯父。)学生再读这段话,然后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学生练写。交流反馈。由于研究专题是学生自主确立的,研究切入口又小,所以学生容易触摸,从而最大限度地去挖掘相关信息,并积极地对采集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重组创造,将研究逐步引向深入通过回读重点段和进行读写结合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伯父叹气的深刻含义和对旧社会低层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课后反思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和发展语感,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在阅读教学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