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干扎九年制学校 林晓丽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逼狭、阻抑、回环曲折、亦复如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爱国精神 2、能力目标 理解本文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通过一系列比喻进行生动形象的说理的写作手法 3、德育目标 以作者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 2、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3、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一些关键词语的含义 2、学习本文借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说理的写作方法 4、 课时安排 1课时 5、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每当周一集会时,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庄严雄壮的国歌奏响时,此时的你会产生出一种怎样的情怀呢?(振奋人心、强劲有力)是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外强入侵,我们就要团结一致,凝聚起力量,反抗、反抗,迈向胜利。在民族危难时刻,无数的英勇战士倒在了血泊之中,无数的优秀篇章流传至今,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就是其中的一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一起来感受作者那满腔的热血与豪情。 (2) 作者介绍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他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著作有守常文集(1939年出版)、李大钊选集(1959年出版)、李大钊诗选注(1979年出版)。 (3) 写作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正当五四运动高潮过后,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中国社会黑暗到了极点。 在这种“艰难的国运”面前,那些民族精神不健全的人、懦弱的人和奴颜卑膝的人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或化敌为友、为虎作伥,或者畏惧斗争循迹而去。而大多数正直的爱国志士则在黑暗中徘徊,精神不振。 针对这种情况,李大钊大声疾呼,振奋起雄健的民族精神,在严重的历史关头,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树立起冲破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期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救民事业变成全民性的事业。(4) 读准字音 钊(zho) 逼狭(xi) 崎岖(q q) 阻抑(y)(5) 教学设计 自由朗读课文 解题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1、 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艰难的国运”是怎样一种命运? 艰难险阻的境界、很逼狭的境界、绝壁断崖、极其险峻、崎岖险阻 。 含义:(1)、是时代性,“现在”“目前”1923年,是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环境。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内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疯狂镇压进步革命力量,国家和民族到了非常时期,前途茫茫。(2)、是艰难国运的严重性“崎岖险阻”、“艰难境界”。2、试阐释文中所表现的“雄健的精神”?文中的哪些句子体现了这种精神?(先让学生找出文中的相关句子,然后进行回答什么是“雄健的精神”,最后老师总结。 ) 课文中“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千里的魄势”、“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 “雄健的精神”就是民族精神,是勇于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是积极乐观、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而不断奋斗的革命精神。 3、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作者在文中还有那些其他的相关表达?(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然后回答自己对“趣味”的理解,最后教师做总结) 在课文中作者提到“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种趣味其实就是在经历各种艰难险阻以后的乐趣,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是勇于挑战困难,政府困难的不畏艰险的英勇气质;是热衷于投身国家解放事业、为民族解放而不畏艰辛的崇高品质。高尔基在海燕中叫做“战斗的欢乐”,毛泽东则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总而言之,它是一种“战斗的欢乐”。 4、 试着找出文中用了哪些比喻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怀?(由学生回答然后教师进行总结) 长江大河民族生命进程 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平原无际、一泻千里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回环曲折、崎岖险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险阻 扬子江、黄河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浊流滚滚、一泻千里中华民族的光敏前途 作者用了这些比喻句,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主张,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牺牲。 5、 探究:在今天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新长征途中,还需不需要雄健的精神?为什么?(举例)发扬雄健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 (五)课堂小结 再读课文,再次体会文中作者激越磅礴的感情,感受李大钊学生博大磊落的革命胸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具有崇高革命精神的人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奉献祖国。团结各民族作为自己的崇高事业,这些以李大钊先生为代表的为祖国的解放事业而不懈奋斗的仁人志士,用生命铸成了中国历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中。现在的中国尚未完全统一,美国等国家还在不断插手台湾问题,破坏我国的统一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